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女性文学形象看当代越南妇女生存现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以亭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20世纪末越南当代文坛上新晋女作家阮氏秋惠、武氏好、依斑的一系列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范式,但驰骋政界、商场的成功女性形象却鲜有出现。文学话语作为对意识形态话语的二度加工,自然会渗入更多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但在...
20世纪末越南当代文坛上新晋女作家阮氏秋惠、武氏好、依斑的一系列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范式,但驰骋政界、商场的成功女性形象却鲜有出现。文学话语作为对意识形态话语的二度加工,自然会渗入更多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但在越南女作家的文学文本中,虚构和想象成分被排除在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范式呈现的是女性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默许和对自身传统角色的被迫认同,同时也揭露了蛰伏于常态(形象范式)下的不合理现象:越南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女性
形象范式
意识形态
妇女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权中蕴含的人格形象
2
作者
温弗里德.布鲁格
李辉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24-36,共13页
自二战结束的60年来,无数的人权宣言被制定和宣告出来。这些宣言与各个国家国内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一道,构成了检验一个国家政治与权力运行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但在所有这些基本权利与人权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共性?是否存在某...
自二战结束的60年来,无数的人权宣言被制定和宣告出来。这些宣言与各个国家国内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一道,构成了检验一个国家政治与权力运行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但在所有这些基本权利与人权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共性?是否存在某些涵括所有这些权利的基本要素呢?对于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不少答案。本文试图提出下面这样一个观点:即在所有人权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人格形象",这一形象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换而言之,人权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而言,都需要提供下列5个方面的保障:它必须使每个个体都能够过上一种自立自主的、有意义的、负有责任的、能保全生命的生活进程。只有当所有上述五个方面的要素都被全面的考察之后,人权所赖以存在的前提要件才不会被过度简略,而是交得清晰可见。具体的人权宣言或确定的人权规范、以及彼此相区别的"代际人权"都从属于这五种要素的项下,文中将对这五种要素做出详尽地阐释;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这样一种人权形象的理解在世界性人权对话与讨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形象
人权内容
基本权利
自立自主
人权宣言
基本要素
形象范式
权利地位
普适性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演义》艺术心理探讨二则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海洋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一、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系统分显在动机、潜在动机两类。其显在动机主要可分为:情绪情感的抒泄,教化意识的宣扬,作意好奇的发挥三个层面。其潜在动机也可略分两种形式:1,显潜动机的互趋冲突;2,潜在动机内部的...
一、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系统分显在动机、潜在动机两类。其显在动机主要可分为:情绪情感的抒泄,教化意识的宣扬,作意好奇的发挥三个层面。其潜在动机也可略分两种形式:1,显潜动机的互趋冲突;2,潜在动机内部的互斥冲突。二,从形象范式的创造来看,《三国演义》为古代长篇小说人物形象范式的杰出开创,并有其一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渊源。所谓“类型说”、“个性化说”等都难符作品实际,而形象范式理论则能给以较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艺术心理
显在动机
潜在动机
形象范式
原型
创作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关孔子神化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曹智频
邓妍
《前沿》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孔子神化问题历史上曾被提及,但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该问题大致包含孔子神化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神化的历史动因、孔子神化的形象范式、孔子神化问题的价值及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正在于,作为一个问...
孔子神化问题历史上曾被提及,但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该问题大致包含孔子神化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神化的历史动因、孔子神化的形象范式、孔子神化问题的价值及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正在于,作为一个问题切入口,它能使我们对孔子形象及评价、孔子历史地位及其历史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神化
形象范式
时代意义
原文传递
社会认同论与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理论的可能——兼论国家形象研究范式及未来的研究纲领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陈宗权
谢红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8,共14页
国家形象塑造包括形象客体的"自塑"与形象主体的"他塑"过程。目前学界对形象"他塑"的忽视,使得国家形象的理论构建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形象"他塑"必然要追溯到形象的主体性生成问题。从形象...
国家形象塑造包括形象客体的"自塑"与形象主体的"他塑"过程。目前学界对形象"他塑"的忽视,使得国家形象的理论构建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形象"他塑"必然要追溯到形象的主体性生成问题。从形象生成的本源意义上讲,"国家形象"可以化约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命题,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范式使得简约化的"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可能,它可以为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在理论构建过程中需要一种自觉的"范式"意识,如此方能使得国家形象研究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通过理论硬核构建及范例应用等而确立社会认同视角的国家形象研究范式是可期的,未来研究的纲领可以围绕"范式"的确立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形象
社会认同论
国家
形象
研究
范式
国家
形象
研究纲领
原文传递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原型批评——以论屠格涅夫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婷婷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1期90-97,共8页
梅列日科夫斯基倾向于透过作家的生活和他们的作品找到作家思想深处最隐秘的、最能代表作家个性的特征,通过分析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象征等具有约定性语义联想的原始单位,解读沉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已经固化下来的...
梅列日科夫斯基倾向于透过作家的生活和他们的作品找到作家思想深处最隐秘的、最能代表作家个性的特征,通过分析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象征等具有约定性语义联想的原始单位,解读沉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已经固化下来的文化内涵。梅列日科夫斯基在"主观批评"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以"批评家——文学作品——读者"为结构的原型批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再是传统批评中的研究对象,而是在保留原有形象范式的基础上成为构建新文本的材料,具有原型意义和功能。屠格涅夫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文学批评中就是这样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他的"东西方综合"、"永恒女性"、"凡间基督"等深层文化内涵被发掘出来,一方面,这是梅列日科夫斯基对屠格涅夫全部思想和创作的定位,另一方面,这也是正确理解梅列日科夫斯基文学批评思想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
形象范式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女性文学形象看当代越南妇女生存现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以亭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文摘
20世纪末越南当代文坛上新晋女作家阮氏秋惠、武氏好、依斑的一系列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范式,但驰骋政界、商场的成功女性形象却鲜有出现。文学话语作为对意识形态话语的二度加工,自然会渗入更多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但在越南女作家的文学文本中,虚构和想象成分被排除在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范式呈现的是女性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默许和对自身传统角色的被迫认同,同时也揭露了蛰伏于常态(形象范式)下的不合理现象:越南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与解放。
关键词
越南
女性
形象范式
意识形态
妇女现状
Keywords
Vietnam
Woman Image Models
Ideology
the Status Quo of Women
分类号
I33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权中蕴含的人格形象
2
作者
温弗里德.布鲁格
李辉
机构
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律系
海德堡大学法律系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24-36,共13页
文摘
自二战结束的60年来,无数的人权宣言被制定和宣告出来。这些宣言与各个国家国内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一道,构成了检验一个国家政治与权力运行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但在所有这些基本权利与人权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共性?是否存在某些涵括所有这些权利的基本要素呢?对于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不少答案。本文试图提出下面这样一个观点:即在所有人权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人格形象",这一形象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换而言之,人权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而言,都需要提供下列5个方面的保障:它必须使每个个体都能够过上一种自立自主的、有意义的、负有责任的、能保全生命的生活进程。只有当所有上述五个方面的要素都被全面的考察之后,人权所赖以存在的前提要件才不会被过度简略,而是交得清晰可见。具体的人权宣言或确定的人权规范、以及彼此相区别的"代际人权"都从属于这五种要素的项下,文中将对这五种要素做出详尽地阐释;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这样一种人权形象的理解在世界性人权对话与讨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人格
形象
人权内容
基本权利
自立自主
人权宣言
基本要素
形象范式
权利地位
普适性
意识形态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演义》艺术心理探讨二则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海洋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文摘
一、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系统分显在动机、潜在动机两类。其显在动机主要可分为:情绪情感的抒泄,教化意识的宣扬,作意好奇的发挥三个层面。其潜在动机也可略分两种形式:1,显潜动机的互趋冲突;2,潜在动机内部的互斥冲突。二,从形象范式的创造来看,《三国演义》为古代长篇小说人物形象范式的杰出开创,并有其一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渊源。所谓“类型说”、“个性化说”等都难符作品实际,而形象范式理论则能给以较好解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艺术心理
显在动机
潜在动机
形象范式
原型
创作动机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关孔子神化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曹智频
邓妍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前沿》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文摘
孔子神化问题历史上曾被提及,但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该问题大致包含孔子神化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孔子神化的历史动因、孔子神化的形象范式、孔子神化问题的价值及时代意义四个方面。研究该问题的价值正在于,作为一个问题切入口,它能使我们对孔子形象及评价、孔子历史地位及其历史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孔子
神化
形象范式
时代意义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会认同论与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理论的可能——兼论国家形象研究范式及未来的研究纲领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陈宗权
谢红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8,共14页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化建党与执政党形象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CDJ017)
西南财经大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文化安全研究"(项目编号:JBK1404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国家形象塑造包括形象客体的"自塑"与形象主体的"他塑"过程。目前学界对形象"他塑"的忽视,使得国家形象的理论构建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形象"他塑"必然要追溯到形象的主体性生成问题。从形象生成的本源意义上讲,"国家形象"可以化约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命题,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范式使得简约化的"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可能,它可以为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在理论构建过程中需要一种自觉的"范式"意识,如此方能使得国家形象研究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通过理论硬核构建及范例应用等而确立社会认同视角的国家形象研究范式是可期的,未来研究的纲领可以围绕"范式"的确立来设计。
关键词
国家
形象
社会认同论
国家
形象
研究
范式
国家
形象
研究纲领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原型批评——以论屠格涅夫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婷婷
机构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宗教意识"视野下的罗扎诺夫文学批评研究(项目号15CWW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梅列日科夫斯基倾向于透过作家的生活和他们的作品找到作家思想深处最隐秘的、最能代表作家个性的特征,通过分析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象征等具有约定性语义联想的原始单位,解读沉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已经固化下来的文化内涵。梅列日科夫斯基在"主观批评"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以"批评家——文学作品——读者"为结构的原型批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再是传统批评中的研究对象,而是在保留原有形象范式的基础上成为构建新文本的材料,具有原型意义和功能。屠格涅夫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文学批评中就是这样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他的"东西方综合"、"永恒女性"、"凡间基督"等深层文化内涵被发掘出来,一方面,这是梅列日科夫斯基对屠格涅夫全部思想和创作的定位,另一方面,这也是正确理解梅列日科夫斯基文学批评思想的钥匙。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
形象范式
文化内涵
Keywords
Melezhkovsky
prototype criticism
mythical prototype
image paradigm
cultural connotations
分类号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女性文学形象看当代越南妇女生存现状
黄以亭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权中蕴含的人格形象
温弗里德.布鲁格
李辉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国演义》艺术心理探讨二则
王海洋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有关孔子神化的几个问题
曹智频
邓妍
《前沿》
2013
0
原文传递
5
社会认同论与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理论的可能——兼论国家形象研究范式及未来的研究纲领
陈宗权
谢红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0
原文传递
6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原型批评——以论屠格涅夫为例
杨婷婷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