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6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路的三重转向
1
作者 季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理路从文学形象研究转向文化形象研究,从以形象为对象的研究转向“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研究,从西方话语方式转向中国本土理论建构。域外文化理论的引进为这些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文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理路从文学形象研究转向文化形象研究,从以形象为对象的研究转向“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研究,从西方话语方式转向中国本土理论建构。域外文化理论的引进为这些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文化研究热”促使形象学研究重新审视传统路径,同时,这也是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学术使命的回应。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应进一步开放学术空间,立足本土经验,激活传统文论资源,探索非对立性的表征模式,融合数字人文等多元方法,推动研究理路的下一个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 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西方话语 中国本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铁文创产品形象设计的IP化探索
2
作者 盖广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11-I0012,共2页
地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空间,地铁有着更密集、更广泛的受众。苏州地铁已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及物业管理的“五位一体”格局,将文化IP运用在苏州地铁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不仅能够提升地铁... 地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空间,地铁有着更密集、更广泛的受众。苏州地铁已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及物业管理的“五位一体”格局,将文化IP运用在苏州地铁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不仅能够提升地铁的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铁 城市文化形象 形象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物业管理 公共空间 IP化 展示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叙事及实践——基于文化形象学的论析
3
作者 令小雄 苗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文本基于多维度理论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意蕴、内涵质态与构建策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基础。一是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意涵及其历史演变,探赜“和合共生,合谐共美”价值理想承载的多元... 文本基于多维度理论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意蕴、内涵质态与构建策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基础。一是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意涵及其历史演变,探赜“和合共生,合谐共美”价值理想承载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通过提炼核心符号,揭示视觉形象塑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考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建与传播路径,通过文化形象考古学和文献学剖析视觉形象文化功能转变与价值重塑过程,探讨其在凝聚民族力量、强化国家认同中的重要意义。三是引入文化哲学、文化心理学视角分析视觉形象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心理认同中的内在机制,探究视觉符号通过激活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共同体意识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媒介。四是基于文化形象学视角提出构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策略:从中华文化形象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利用现代数智科技和新媒体创新视觉形象的表达与传播,注重文化形象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发掘整合各民族形象文化元素的共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国家形象 文化形象认同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运河谣》女性形象艺术价值与形象塑造研究
4
作者 王维娜 《当代音乐》 202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在多年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在女性形象刻画与演绎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运河谣》是我国民族歌剧的精粹,设计了多个生动形象的经典女性角色。文章结合歌剧《运河谣》的创作特点,分析了歌剧作品设计女性形象... 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在多年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在女性形象刻画与演绎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运河谣》是我国民族歌剧的精粹,设计了多个生动形象的经典女性角色。文章结合歌剧《运河谣》的创作特点,分析了歌剧作品设计女性形象的方式,从多个层面探索了《运河谣》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最后还结合水红莲角色在歌剧中的唱段,综合分析了水红莲的“柔情”与“英雄”两种形象,探讨了使用演唱技巧塑造不同角色形象的方式,给歌剧《运河谣》的完美演绎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谣 女性形象 艺术价值 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雪旅游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分析及优化路径——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例
5
作者 白艳 马宁 《冰雪运动》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滑雪旅游地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旅游地了解游客真实需求,实施精准营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构建“旅游地投射-感知生成过程”模型,对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投射形象与... 滑雪旅游地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旅游地了解游客真实需求,实施精准营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构建“旅游地投射-感知生成过程”模型,对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进行研究。得出在认知形象方面,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高频词相对集中,但对于不同维度,二者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情感形象方面,官方表达以中性情感为主,游客表达以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为主;在整体形象方面,官方投射和游客感知都对滑雪场和滑雪行为高度关注,但存在内容上的差别。建议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对投射高、感知高的要素,应强化基础设施,加强优势宣传;对投射高、感知低的要素,应增强建设管理,紧跟市场需求;对投射低、感知高的要素,应加大投射力度,提升口碑流量;对投射低、感知低的要素,应丰富旅游产品,引入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旅游地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亚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视域下的汕尾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王樱洁 《城市党报研究》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抖音平台上与汕尾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和用户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了汕尾城市形象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特征和用户感知。本文分析了用户评论中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意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抖音平台上与汕尾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和用户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了汕尾城市形象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特征和用户感知。本文分析了用户评论中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意向,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美食文化传播、优化旅游体验和利用社交媒体增强互动性的策略,以期提升汕尾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尾 城市形象 用户感知 情感形象 意动形象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企业的形象管理
7
作者 张晓萍 杨培明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4-25,共2页
企业形象,就是一个企业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各种感性行为的整合,同时也包括公众对这一企业的总体评价和综合印象.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是一个社会组织至关重要的无形财富.
关键词 企业形象 形象管理 形象竞争 员工形象 领导形象 产品形象 社会形象 环境形象 信誉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看新时代强有力领导形象构建的转型升级
8
作者 魏霄 孟科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折射出组织管理的新要求,包括对新发展理念的务实领悟、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加速造就、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全面使用、对科技创新这一支撑性动能的迅速构建。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效能的充分... 新质生产力发展折射出组织管理的新要求,包括对新发展理念的务实领悟、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加速造就、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全面使用、对科技创新这一支撑性动能的迅速构建。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效能的充分发挥应首先正确回答“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基本问题,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衷,坚持以人才为关键的领导内容创新,推动以企业为重心的领导方式变革。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强有力领导形象的构建方式转型体现为目标转型、引领转型、帮扶转型、实践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单一经济要求向复合意义追求的升级、传统劳动者向创新创造者的转变、一般工具向智能工具的升级、自然资源利用向高级资源创造的变革。发挥新时代强有力领导形象的引领效应,需要营造更加公平、开放和竞争的环境,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创新体系,建立更加高级、先进、包容的组织机制,搭建更加顺畅、紧密、复杂的开放性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领导者 领导形象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与价值认知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刘军伟 梁秋宸 刘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效关系概念模型,以绿色形象为中介变量,以管理层价值认知为调节变量,探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54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ESG信息披露的利己性动机与利他性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形象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价值认知正向调节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结论可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ESG信息披露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企业绿色创新绩效 绿色形象 价值认知 动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勒密时期的埃及王权形象塑造与身份认同
10
作者 史海波 李智琳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作为外族统治者的托勒密王朝历代国王,通过采用埃及传统王权符号、沿袭前朝本土法老的外观和王名等方式,在具象层面构建了正统的埃及王权形象。同时,托勒密统治者对埃及本土宗教和仪式表现出虔敬的态度,并以此塑造合法的埃及法老身份,... 作为外族统治者的托勒密王朝历代国王,通过采用埃及传统王权符号、沿袭前朝本土法老的外观和王名等方式,在具象层面构建了正统的埃及王权形象。同时,托勒密统治者对埃及本土宗教和仪式表现出虔敬的态度,并以此塑造合法的埃及法老身份,包括神化自身,强调神圣世系的继承,以及宣传恢复国家秩序和维护传统宗教仪式等方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托勒密统治者更为重视希腊君主的身份,法老身份只是他们用于维持统治的宣传工具。由于现实中经济、阶层和种族矛盾的存在,包括祭司、权贵和平民在内的埃及臣民对外族法老身份的认同也相对有限。在征服与统治的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很难形成完全的互相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勒密时期 古埃及 王权形象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河北省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11
作者 刘建平 焦菁华 +2 位作者 罗楚怡 曾杰 刘小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从游客视角探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获取游客诉求,发现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目的地形象构建提供依据。以马蜂窝、同程旅行、携程旅行、途牛旅游为基础数据库提取网络评价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ROST CM 6.0软件从认知... 从游客视角探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获取游客诉求,发现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目的地形象构建提供依据。以马蜂窝、同程旅行、携程旅行、途牛旅游为基础数据库提取网络评价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ROST CM 6.0软件从认知、情感、整体形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滑雪、景色、动物是游客对河北省度假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2)游客对河北省度假旅游整体情感较为满意,消极感知体现在景区服务、景区配套设施、景区管理和价格方面;(3)游客对河北省度假旅游的整体形象感知分为三个层次,对省内各度假旅游区的了解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度假旅游 内容分析法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力量与形象塑造:抖音短视频上的兵团形象研究
12
作者 侯璠玙 刘福利 《兵团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在当今数字化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已成为塑造公众认知和社会形象的重要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各类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在利用这一平台来传播自己的声音,塑造公众形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现代社会中的形象建构不仅关乎历史记忆的传承,... 在当今数字化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已成为塑造公众认知和社会形象的重要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各类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在利用这一平台来传播自己的声音,塑造公众形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现代社会中的形象建构不仅关乎历史记忆的传承,也是当下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维稳戍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此前学者对于兵团形象研究主要集中于主流或传统媒体这类官方力量上,对民间创作者的传播力量关注较少。基于此现状,本文通过分析抖音平台上关于兵团的相关短视频内容,探讨民间力量如何通过新媒体形式参与兵团形象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力量 形象塑造 抖音短视频 兵团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影像赋能沈阳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启示
13
作者 邵琪 李溪慧 《记者摇篮》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数字影像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技术和视觉传达表现方式,让数字影像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成为可能。如何结合数字影像让沈阳城市形象的输出更为生动,在当代语境下变得更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数字影像传播中的沈阳... 数字影像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技术和视觉传达表现方式,让数字影像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成为可能。如何结合数字影像让沈阳城市形象的输出更为生动,在当代语境下变得更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数字影像传播中的沈阳城市形象现状分析,梳理沈阳借助数字影像赋能城市形象的特质,并学习其他成功案例的启示,提出有助于沈阳城市形象传播的建议,进而提升沈阳城市形象在数字影像时代的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像 沈阳城市形象 形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及提升路径研究
14
作者 宋庆伟 吕磊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 国家形象建构是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文学外译积极构建国家正面形象和消解域外负面形象提供路径和策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阐述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研究的内涵与意义,分析研究指向与路径,为研究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与传播关系提供数字化方法、途径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莫言作品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媒介形象建构
15
作者 黄勇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建构多元立体、有别于以往传统媒介形塑、广受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全新公共媒介形象。这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媒介的刻板塑造,维护与读者的交往黏性,同时能够突破文学传播场域,实现象征资本的置换,推动流量经济变现。莫言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实践表明,作家可以顺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在保持个体特色的同时彰显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媒介形象 严肃作家 微信公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鄢陵花木文化变迁与城镇品牌形象提升路径研究
16
作者 王丽丹 马欣茹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期52-54,共3页
鄢陵花木种植历史悠久,上千年的花木种植史形成了鄢陵独树一帜的花木文化。目前,鄢陵城镇存在品牌形象意识薄弱、没有充分与本土花木文化融合等问题。通过梳理鄢陵花木文化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探讨将花木文化融入鄢陵城镇品牌形象中的路径... 鄢陵花木种植历史悠久,上千年的花木种植史形成了鄢陵独树一帜的花木文化。目前,鄢陵城镇存在品牌形象意识薄弱、没有充分与本土花木文化融合等问题。通过梳理鄢陵花木文化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探讨将花木文化融入鄢陵城镇品牌形象中的路径,重塑高辨识度的鄢陵城镇形象,利用城市更新推动鄢陵城镇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鄢陵花木文化 城镇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建构黄河文化形象的历史实践与时代价值
17
作者 杨琳 王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成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着其深远博大的文化内涵。陕甘宁边区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既是保卫边区的天然军事屏障,更是抗战时期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和象征,在陕甘宁边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成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着其深远博大的文化内涵。陕甘宁边区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既是保卫边区的天然军事屏障,更是抗战时期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和象征,在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和精神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陕甘宁边区对黄河文化形象的构建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黄河与陕甘宁边区紧密的历史地理联系,尝试回到历史现场,挖掘黄河文化建构的历史表述、艺术叙事以及相关文艺作品,探讨黄河故事的价值与意义,尝试从陕甘宁边区对黄河文化形象建构的历史实践出发,为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黄河文化 形象建构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动力探赜
18
作者 张步中 覃伟津 《深圳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动力,是一个涵盖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国家代表力、政府公信力、社会驱动力、人才凝聚力、制度约束力和科技辅助力等多重要素的系统工程,这些要素整体上可划分为主导型、参与型和... 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动力,是一个涵盖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国家代表力、政府公信力、社会驱动力、人才凝聚力、制度约束力和科技辅助力等多重要素的系统工程,这些要素整体上可划分为主导型、参与型和保障型三大动力类型。这些动力类型的协调运转,主要通过外力汇聚输入型、动力整合输出型以及动力输出反馈型三种模式驱动。外力汇聚输入型驱动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系统外部汇聚输入的各类动力要素所形成的一种驱动模式,主要包括参与型动力和保障型动力。动力整合输出型驱动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系统中对各种动力要素进行处理和转化的一种驱动模式,主要包括内生动力协同、外生动力吸收、内外动力整合输出三个方面。动力输出反馈型驱动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系统的动力输出环节对动力系统进行科学评估以促进系统灵活运作的一种驱动模式,主要包括动力输出过程和结果的反馈。基于此,推动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系统的整合优化,既要在动力输入层面设置“红绿灯”和化阻力为动力,也要在动力输出层面注重系统方法嵌入和动力衔接转化,还要在动力输出反馈层面做好信息反馈和考核评估,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形象 国际传播 动力要素 动力运行 动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玉娘及其《兰雪集》对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
19
作者 孔德凌 刘相雨 张颖慧 《济宁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宋代末年的张玉娘,著有《兰雪集》,由明末清初戏曲家孟称舜刊刻行世。其人其著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基因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张玉娘与林黛玉形象颇多相似之处,既风华绝代,敏慧绝伦,又... 宋代末年的张玉娘,著有《兰雪集》,由明末清初戏曲家孟称舜刊刻行世。其人其著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基因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张玉娘与林黛玉形象颇多相似之处,既风华绝代,敏慧绝伦,又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既雅爱竹子,品格高洁,又富有才情,善写诗词。二者均与心上人相知相爱:玉娘与沈佺情深意浓,互赠紫香囊、鲛绡帨;宝黛心心相印,互赠香袋、绢帕。其爱情均走向悲剧结局:沈佺赴京宦游病卒,数年后玉娘病亡,被孟称舜赞为“情女”;黛玉为宝玉泪尽而逝,被脂砚斋评为“情情”。《兰雪集》中的“闺房三清”紫娥、霜娥、鹦鹉,在《红楼梦》中则出现了紫鹃、雪雁、鹦鹉。由此可见,张玉娘其人其著为林黛玉形象的“基因图谱”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玉娘 《兰雪集》 林黛玉 形象塑造 基因图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重构与国家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
20
作者 武建国 李玓桥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2,F0003,共8页
现有的国际舆论和文化格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塑而非自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通过大众传媒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语境重构视角,以新冠疫情报道为语料,总结其英译中使用的语境重... 现有的国际舆论和文化格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塑而非自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通过大众传媒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语境重构视角,以新冠疫情报道为语料,总结其英译中使用的语境重构策略,并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译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识别在此过程中通过语境重构建构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6种语境重构策略的灵活运用凸显了暗含积极语义韵的高频词及媒体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人民团结、堪当重任和客观公正的大国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中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语境重构策略,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形象自塑话语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建构 语境重构 语料库 新闻报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