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象思维视域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因机治法
1
作者 虞吴敏 徐凤凯 +2 位作者 贾瑞婷 张裕惠 朱爱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75-780,共6页
[目的]以气血为本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形神共病之因,以江河类比其病机并提出相应治则治法,最终达养形全神之效。[方法]以象思维为支点,将气血生成类比自然云雨转化,分析形神共病之因。以气血周流运行不畅类比江河之患,分析冠心病伴抑郁发... [目的]以气血为本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形神共病之因,以江河类比其病机并提出相应治则治法,最终达养形全神之效。[方法]以象思维为支点,将气血生成类比自然云雨转化,分析形神共病之因。以气血周流运行不畅类比江河之患,分析冠心病伴抑郁发病不同阶段的核心病因病机。并基于“流水不腐”这一自然现象,发掘冠心病伴抑郁的治疗与治水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处。[结果]自然之中阳化气成云,阴成形为雨,一如人体水谷气化与营气化血,气血互根互用,血气和利,方能形神相持。冠心病伴抑郁为形神共病,本质为气血失和,其核心病机虚、瘀、毒、郁互结,与江河之水的沉滞之患有相似之处。治疗此病需根据病变不同时期予以健脾补虚开源、活血化瘀疏浚、祛邪解毒净化及理气开郁泄洪之法,形神兼顾以达气血同调之功。[结论]通过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启发思路、触类旁通,使冠心病伴抑郁辨病辨证治疗化繁为简,使血气淖泽滑利,阴阳和调,亦是“圣人立象以尽意”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冠心伴抑郁 形神共病 气血 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胆气春升”探析卒中后抑郁
2
作者 马雯璐 杜晓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总结“胆气春升”的理论本质及生理功能,结合形神一体观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卒中后抑郁(PSD)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胆气春升”基本内涵有二:一是指其为人体提供阳气和能量,二是指其为气机始动之枢。其生理功能有三:... 总结“胆气春升”的理论本质及生理功能,结合形神一体观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卒中后抑郁(PSD)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胆气春升”基本内涵有二:一是指其为人体提供阳气和能量,二是指其为气机始动之枢。其生理功能有三:化生人体阳气、枢转周身气机、司控精神情志“。胆气春升”对形神系统作用途径有三:化生阳气以养神、少阳枢转以维持形神稳态、温养元气以使气纳神存。PSD属形神俱病,卒中阶段偏于形病,抑郁阶段偏于神病。PSD初期胆气过度升发,以形病为主,症状表现偏于亢奋;中期胆气升发受阻,形神共病,症状常伴轻度阳虚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后期胆气长期升发不及,以神病为主,常伴阳虚及气郁血结。PSD未病时需因时春治,选用清凉之品;初期用药宜升中有降,以维持胆气升降有序;中期宜升发肝胆之气,调养脾胃;后期需升阳、培元,以复胆气升发之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气春升 卒中后抑郁 调控精神 形神 形神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病传脾”理论论治抑郁症
3
作者 王思懿 李景淳 +6 位作者 姬少珍 胡帅航 郑天乐 王飞 王芊祺 李佳秀 郭蓉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2,共7页
“肝病传脾”理论首见于《难经》,发展于《金匮要略》,体现了中医学的五脏一体观与治未病思想。“肝病传脾”理论强调,脾为抑郁症从功能性疾病向器质性疾病转化的关口及拐点,肝主情志气机,脾主气血形体,早期病变在肝,情志不畅、气机失调... “肝病传脾”理论首见于《难经》,发展于《金匮要略》,体现了中医学的五脏一体观与治未病思想。“肝病传脾”理论强调,脾为抑郁症从功能性疾病向器质性疾病转化的关口及拐点,肝主情志气机,脾主气血形体,早期病变在肝,情志不畅、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进而肝木克脾土,疾病传变,肝脾共病,以致气血失和,此时出现明显的精力减退及精神运动性迟滞;后天气血生化乏源,病久终使五脏受累,五神不安,形神共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痛苦或激越,有很高的自杀风险。疾病病程呈现气-血-神的动态演变过程,抑郁症的进展首见于肝,传变于脾,累及五脏,肝病在气,脾病在血,后期形神共病。因此,可在早期斡旋气机,治肝实脾;中期调气和血,纳运肝脾;后期调和五脏,使形调神安。在此理论指导下,有效结合西医学对抑郁症从情绪症状到躯体症状的演变认知,在临床上辨病期,对抑郁症进行分阶段论治,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传脾 形神共病 治肝实脾
原文传递
从“痛由心生”探析内伤头痛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春雨 丁元庆 +3 位作者 温雅 王瑾 黄鑫磊 贾雪雯 《河南中医》 2021年第6期815-819,共5页
"痛由心生"所致内伤头痛,虽症状在头,病机关键却在心。情志刺激、饥饱失常、劳逸失度、因痛而发、外伤久病是其常见病因,可单独致病,亦能交互为害,致心主血脉、藏心神功能失调,营涩卫滞,脉道不利,心神被伤,五脏生克制化失序,... "痛由心生"所致内伤头痛,虽症状在头,病机关键却在心。情志刺激、饥饱失常、劳逸失度、因痛而发、外伤久病是其常见病因,可单独致病,亦能交互为害,致心主血脉、藏心神功能失调,营涩卫滞,脉道不利,心神被伤,五脏生克制化失序,气机逆乱,化火生风,风火挟痰瘀上扰清窍,引发头痛,久痛可入络,络脉瘀滞或绌急,致头痛反复发作。治宜形神兼顾,补虚泻实同用,在应用理气祛湿、化痰散瘀、益气养阴方药的同时,选择兼有清心、宁心、舒心作用的药物,以调神、通血脉、止头痛。常用方剂有热郁汤、四神散、开心散、陈茶芽煎及酸枣仁汤等。七情郁结化火、思虑过度、饮食蕴积化火者,用开心散合热郁汤加减;痰热、湿热、瘀热在体内蓄积日久者,用陈茶芽煎和除湿化瘀汤加减;过食辛辣、情志化火、久病耗伤者,选酸枣仁汤合炙甘草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头痛 “痛由心生” 形神共病 热郁汤 四神散 开心散 陈茶芽煎 酸枣仁汤 炙甘草汤 除湿化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