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微观组织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翠勇 谢文彬 +2 位作者 邹泽昌 孙珍军 陈学永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态合金粉末,并研究了TiC陶瓷粉末的加入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非晶形成能力、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TiC陶瓷粉末均匀稳定的分布于Fe_(55)Nb_(15)Ti_(15)Ta_(15)非晶合金粉末中。添加质量分数15%TiC陶瓷粉末延缓了球磨过程中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的合金化和非晶化进程,降低了热稳定性,使得球磨后粉末粒度变小,分布范围变宽。该项工艺可制备出具有较大室温塑性的大块铁基非晶合金原始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形成能力 微观组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对Fe_(66)Cr_(2)Nb_(4)Y_(6)B_(22)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娜 张伟 +3 位作者 武彧婷 向青春 任英磊 邱克强 《铸造》 CAS 2024年第9期1218-1224,共7页
Gd作为优异的中子吸收剂,在中子吸收元素中具有最大的热中子俘获截面。采用铜金属型铸造法研究了Fe_(66)Cr_(2)Nb_(4)Y_(6-x)Gd_(x)B_(22)(x=2,4,5,6 at.%)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Gd含量为2 at.%和4 at.%时,两种合... Gd作为优异的中子吸收剂,在中子吸收元素中具有最大的热中子俘获截面。采用铜金属型铸造法研究了Fe_(66)Cr_(2)Nb_(4)Y_(6-x)Gd_(x)B_(22)(x=2,4,5,6 at.%)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Gd含量为2 at.%和4 at.%时,两种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分别为3 mm和4 mm。进一步提高Gd含量,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低于3 mm。Fe_(66)Cr_(2)Nb_(4)Y_(2)Gd_(4)B_(22)合金具有最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其过冷液相区ΔT_(x)、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和非晶形成能力判定参数γ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 K,0.6673和0.4241。但是Fe_(66)Cr_(2)Nb_(4)Y_(6-x)Gd_(x)B_(22)(x=2 at.%,4 at.%,5 at.%)非晶合金的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随Gd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合金 Gd添加 非晶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T模型的高铁灰渣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3
作者 王伟 方广 +2 位作者 陈祎 张乾生 徐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0-3336,共7页
固化技术是极具前景的危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而高铁类危废灰渣铁含量高,易诱发玻璃体产物析晶或分相,这成为固化过程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高铁类危废灰渣组成,采用极端顶点设计方法,设计了385个SiO_(2)-Al_(2)O_(3)-CaO-Na_(2)O-T... 固化技术是极具前景的危废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而高铁类危废灰渣铁含量高,易诱发玻璃体产物析晶或分相,这成为固化过程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高铁类危废灰渣组成,采用极端顶点设计方法,设计了385个SiO_(2)-Al_(2)O_(3)-CaO-Na_(2)O-TiO_(2)-Fe_(2)O_(3)体系玻璃配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酸溶试验,确定其中136个配伍可形成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玻璃态样品。结合决策树(CART)模型分析,确定了具有优化玻璃形成能力的高铁类危废灰渣玻璃化配伍范围(按质量分数w计):40.0%≤w(SiO_(2))≤55.0%、10.0%≤w(CaO)<14.0%、14.0%≤w(Na_(2)O)≤18.0%、5.0%≤w(Other)<9.5%或35.0%≤w(SiO_(2))<40.0%、9.0%≤w(TiO_(2))≤10.0%、5.0%≤w(Other)<9.5%,为高铁类危废灰渣的玻璃化配伍提供了设计与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固化 玻璃形成能力 玻璃化配伍 CA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策略的块体金属玻璃形成能力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婷 龙志林 彭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58-1570,共13页
提出一种融合策略来提高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块体金属玻璃(BMGs)形成能力(GFA)的准确性。该策略使用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提取来特征向量,且合金的成分信息是唯一... 提出一种融合策略来提高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块体金属玻璃(BMGs)形成能力(GFA)的准确性。该策略使用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提取来特征向量,且合金的成分信息是唯一的输入变量,不需要通过实验获得其他物理和化学特性。此外,通过网格搜索方法和k折交叉验证对RF、KNN、GBDT和XGBoost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作者提出的4种融合模型CNN-RF、CNN-KNN、CNN-GBDT和CNN-XGBoost比上述4种机器学习模型(即RF、KNN、GBDT和XGBoost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这表明训练好的CNN模型比人工特征提取更为高效。此外,与已报道的机器学习模型和GFA判据相比,本文作者提出的融合模型可以更精准地预测金属玻璃的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金属玻璃 玻璃形成能力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合金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替换Fe对FeNiSi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元坤 王芳 +1 位作者 朱胜利 崔振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14-9021,共8页
利用单铜辊甩带法制备(Fe_(1-x)Ni_(x))_(83)Si_(1)B_(16)(x=0,0.1,0.2,0.3,0.4,0.5)非晶合金带材,并进行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直流/交流磁化特性自动测... 利用单铜辊甩带法制备(Fe_(1-x)Ni_(x))_(83)Si_(1)B_(16)(x=0,0.1,0.2,0.3,0.4,0.5)非晶合金带材,并进行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直流/交流磁化特性自动测试分析仪(BH)、维氏硬度计、Instron机械试验机分析研究不同的Fe/Ni比例对于FeNiSiB合金带材的非晶形成能力、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元素不断替换Fe元素,FeNiSiB合金带材会有晶化的趋势,并且有α-Fe相析出,第一晶化温度T x1不断降低,力学性能有所提升,维氏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高达770.0和2452 MPa。适当的Fe/Ni比例会使得材料的软磁性能显著提升,其中(Fe_(0.8)Ni_(0.2))83-Si 1B 16在退火处理后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为1.62 T,矫顽力Hc仅为0.5 A/m,初始磁导率μi为3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性能 非晶形成能力 FeNiSiB合金 Fe/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屠宰加工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
6
作者 豆涛 刘英玉 +3 位作者 王金泉 马兰 张柳青 胡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378,共9页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12种肠毒素基因和10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毒素酶联免疫法检测中,有30株为产肠毒素的菌株。肠毒素基因的检测中,有35株菌含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85.36%,且有携带一种或多种肠毒素基因的情况。经典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a(29.27%)、seb(29.27%)、sec(4.88%)、sed(65.85%)和see(2.44%);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l(36.59%)、seg(29.27%)、sem(17.07%)、seu(17.07%)、sei(14.63%)、seh(7.32%)和sek(0.00%)。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39.02%、43.90%和17.07%。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检测中,clfB、luxS和clfA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其次是sarA和ccp均为97.56%,sigB、cna、icaA、agrC的检出率分别为85.37%、65.85%、41.46%、2.44%,bap未检出。此外,所有菌株均有携带多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情况,以携带7种基因的菌株最多(15/41,36.59%)。鸽屠宰加工环节污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较多的肠毒素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高,预测该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存在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制备具有优异形成能力和磁热效应的GdHoErCoNiAl高熵非晶合金
7
作者 王壮 金凡 +5 位作者 李伟 阮嘉艺 王龙飞 吴雪莲 张义坤 袁晨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2-245,共14页
通过对Gd,Ho和Er进行元素替换,成功设计制备出临界尺寸为2 mm的Gd_(20+2x)Ho_(20-x)Er_(20-x)Co_(20)Ni_(10)Al_(10)(x=0,5,10)块体高熵非晶合金体系,系统研究了稀土元素种类和含量对高熵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热力学性能和磁热性能的影... 通过对Gd,Ho和Er进行元素替换,成功设计制备出临界尺寸为2 mm的Gd_(20+2x)Ho_(20-x)Er_(20-x)Co_(20)Ni_(10)Al_(10)(x=0,5,10)块体高熵非晶合金体系,系统研究了稀土元素种类和含量对高熵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热力学性能和磁热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o和Er逐步被Gd取代,体系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其中,玻璃转变温度T_(g)和初始晶化温度T_(x)逐渐降低.与此同时,液相线温度T_(1)升高,导致玻璃形成能力的热力学判据,如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γ和γ_(m)降低.X射线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分析表明,随着Gd含量的增大,体系的有序度减小,有利于非晶相的生成.另一方面,随着Gd元素的加入,磁热性能参量如居里温度T_(c)、峰值磁熵变(|△S_(M)_(pk)|)和相对制冷能力(relative cooling power,RCP)均逐渐升高,其中Gd_(40)Ho_(10)Er_(10)CoNiAl的|△S_(M)_(pk)|和RCP最大,分别为8.31 J/(kg·K)和740.82 J/kg.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基高熵非晶合金体系的磁热效应包括RCP,T_(c)和|△S_(M)_(pk)|主要依赖于de Gennes因子,与材料内部的有效磁矩并无直接关系,而热力学性能主要受到4f电子引起的f-d杂化效应影响,随着4f电子数的增加非晶合金体系的热稳定逐步增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助稀土元素替换进行成分优选,通过调控4f电子数获得具有较高热稳定性且Tc可调的稀土基非晶合金磁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基高熵非晶合金 热力学性能 磁热效应 非晶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结构演变影响玻璃形成能力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史天姿 龙志林 张新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6,共9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Ti_(75)Al_(25)、Ni_(50)Zr_(50)和Cu_(50)Zr_(50)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过程,得到并分析了平均原子体积和双体分布函数等结构参数,并应用Voronoi多面体指数分析法统计了玻璃转变过程中二十面体及类二十面体团簇...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Ti_(75)Al_(25)、Ni_(50)Zr_(50)和Cu_(50)Zr_(50)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过程,得到并分析了平均原子体积和双体分布函数等结构参数,并应用Voronoi多面体指数分析法统计了玻璃转变过程中二十面体及类二十面体团簇的数量,通过分析团簇在玻璃转变过程中种类和数量的涨落趋势,研究了非晶原子由短程序连接至中程序再至长程无序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以及塑性变形能力与动力学演化过程中Voronoi团簇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在玻璃转变过程中局部五次对称性高的团簇倾向于连接在一起形成链,从而密排整个空间,降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从而提高玻璃形成能力.塑性形变倾向于发生在局部五次对称性较低的区域.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团簇种类和数量的突变反映出非晶合金的自组织临界行为,蕴含着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原子团簇 玻璃形成能力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掺杂对FeCoNiSiB高熵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吉丽 杨斯蒙 +1 位作者 俞然 欧阳跃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32-11136,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高熵非晶软磁合金的磁学性能,以FeCoNiSiB高熵非晶合金为基础,分析Al、Mn元素共同掺杂及Mn元素掺杂浓度对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Al元素的合金条带均发生了部分晶化的现象,当Al含量为10%(... 为进一步优化高熵非晶软磁合金的磁学性能,以FeCoNiSiB高熵非晶合金为基础,分析Al、Mn元素共同掺杂及Mn元素掺杂浓度对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有Al元素的合金条带均发生了部分晶化的现象,当Al含量为10%(原子分数)时晶化最为严重,而晶化析出的α-Fe(Si)纳米晶粒尺寸要小于铁磁交换作用长度Lex,晶粒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平滑效应失效,磁晶各向异性变大,导致其矫顽力相对较高;而单独添加Mn元素后所得的条带均为非晶态,Mn元素的掺杂使高熵非晶合金具有更加协调的原子构型,有效提高高熵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当Mn掺杂量为10%和15%时,均具有相对较低的矫顽力(<2 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非晶软磁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软磁性能 成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Nb对Fe—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立群 王立民 +1 位作者 张涛 井上明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1-633,共3页
根据获得高玻璃形成能力(GFA)非晶合金的多元化理论,研究了Zr,Nb对二元Fe—B非晶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高B含量Fe—B非晶合金中加人适量Zr能够促进玻璃态转变.三元Fe—B—Zr非晶合金中加入少量Nb能够有效地提高其GFA.多元化... 根据获得高玻璃形成能力(GFA)非晶合金的多元化理论,研究了Zr,Nb对二元Fe—B非晶合金GFA的影响.结果表明,高B含量Fe—B非晶合金中加人适量Zr能够促进玻璃态转变.三元Fe—B—Zr非晶合金中加入少量Nb能够有效地提高其GFA.多元化是促进非晶合金玻璃态转变和提高其GF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Fe-B-Z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r对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兵 柳林 +2 位作者 孙民 邱春雷 谌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8-742,共5页
XRD,DSC和DTA分析测试表明,微量Cr有利于提高块体非晶合金(Cu47Zr11Ti34Ni8)100-xCrx(x=0,0.5, 1)非晶形成能力室温动电位极化法对该合金在1 mol/L HCl溶液、3%NaCl溶液和6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非晶合金存在自钝化现象,随C... XRD,DSC和DTA分析测试表明,微量Cr有利于提高块体非晶合金(Cu47Zr11Ti34Ni8)100-xCrx(x=0,0.5, 1)非晶形成能力室温动电位极化法对该合金在1 mol/L HCl溶液、3%NaCl溶液和6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非晶合金存在自钝化现象,随Cr含量增加,非晶合金的钝化区宽度显著增大,维钝电流密度降低,耐蚀性能增强.含微量Cr的Cu基块体非晶合金比不含Cr的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且远远优于不锈钢1Cr18Ni9Ti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块体非晶合金 微合金化 非晶形成能力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Mg-Cu-Y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2 位作者 贾淑果 殷镖 张兴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5-1811,共7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初始结晶温度升高,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因Al部分置换Mg而增大,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从0.616升至0.631,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79Al1Cu15Y5合金的晶化率低于Mg80Cu15Y5合金的。当退火温度为523 K时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均发生明显晶化,在非晶基体上弥散析出大量HCP-Mg和Mg2Cu纳米颗粒;当温度升高至573 K时,Mg79Al1Cu15Y5合金中有针状AlMg化合物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对ZrTiNiCuAl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邢大伟 孙剑飞 +3 位作者 王刚 朱振业 沈军 董申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研究了固溶元素Sn掺杂对Zr52 .5Ti5Ni14 .6Cu17.9Al10 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 (GFA)的影响。结果发现 ,掺杂不同含量的Sn会使玻璃化温度Tg,晶化温度Tx 不同程度地向高温移动 ,但对合金熔化温度Tm 影响不大。当Sn的摩尔分数为1.86 %时 ,... 研究了固溶元素Sn掺杂对Zr52 .5Ti5Ni14 .6Cu17.9Al10 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 (GFA)的影响。结果发现 ,掺杂不同含量的Sn会使玻璃化温度Tg,晶化温度Tx 不同程度地向高温移动 ,但对合金熔化温度Tm 影响不大。当Sn的摩尔分数为1.86 %时 ,合金玻璃化温度Tg提高了 17℃ ,晶化温度Tx 提高了 36℃ ,从而使ΔTx 提高了 19℃ ,玻璃化温度与合金熔点温度的比值Trg由 0 .6 3提高到 0 .6 5。分析了Sn元素对Tg,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TiNiCrAl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含量对Fe-Zr-B-Nb非晶合金的晶化、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利 张可 +1 位作者 华中 姚斌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用快冷法制备了Fe91-xZr5BxNb4(FZBN)合金,当x=5-30时,样品为非晶态.研究了B含量对非晶合金的晶化、玻璃形成能力(GFA)和磁性能的影响. FZBN的GFA在其共晶成分x=27.5附近达到极大值.当x≤20时, FZBN非晶合金以一次晶化的模式晶化;当20&l... 用快冷法制备了Fe91-xZr5BxNb4(FZBN)合金,当x=5-30时,样品为非晶态.研究了B含量对非晶合金的晶化、玻璃形成能力(GFA)和磁性能的影响. FZBN的GFA在其共晶成分x=27.5附近达到极大值.当x≤20时, FZBN非晶合金以一次晶化的模式晶化;当20<x<30时,以共晶模式晶化;当x=30时,以多晶模式晶化,其晶化产物为具有立方结构的Fe-Zr-B-Nb合金相,该相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137 A·m2/kg和580.9 A/m.随着x的增加,FZBN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温度(Tg)、晶化温度(Tx)、 Curie温度(TC)和饱和磁化强度(Ms)增加,但矫顽力(Hc)下降.当x>20时,由于晶化模式的改变,不仅Tg,Tx和GFA突然迅速增加,而且TC,Ms以和Hc及其随x变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FZBN非晶合金在高B含量区(25≤x≤30)具有很好的GFA、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合金 晶化 磁性能 玻璃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Ca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邱克强 杨君宝 +1 位作者 尤俊华 任英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28-1833,共6页
利用铜模铸造制备直径为1~4 mm的Mg72-xZn28Cax(x=1~6)合金,采用XRD、DSC、SEM和力学性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相组成、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x为3、4和5时,Mg72-xZn28Ca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直径... 利用铜模铸造制备直径为1~4 mm的Mg72-xZn28Cax(x=1~6)合金,采用XRD、DSC、SEM和力学性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相组成、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x为3、4和5时,Mg72-xZn28Ca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直径表示)分别为2、3和2 mm;而当x为1、2和6时,Mg72-xZn28Ca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低于直径为2 mm的;当x为3和5时,直径为2 mm的非晶态合金的屈服强度分别为591 MPa和662 MPa,塑性变形量分别为0.5%和0.2%;直径为3、2和1 mm的Mg68Zn28Ca4非晶合金的屈服强度分别为540、611和610 MPa,塑性变形量分别为0.48%、1.28%和6.2%,Mg68Zn28Ca4非晶合金是目前所报道的塑性变形量最大的镁基非晶合金;单位剪切面上弹性能的减少及其分布均匀性的改善是样品尺寸减小促使塑性应变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a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塑性应变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焕荣 石志强 +2 位作者 滕新营 闵光辉 叶以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在描述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中 ,过冷液相区的范围ΔTx 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是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参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仅用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完全解释所得到的一些实验现象。于是 ,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 在描述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中 ,过冷液相区的范围ΔTx 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是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参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仅用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完全解释所得到的一些实验现象。于是 ,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被相继提出。本文综述了各种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有关参数 ,在这些参数中 ,每一参数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但都不能应用于所有合金系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过冷液相区 玻璃转变温度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面体团簇的遗传:一个与快凝Cu_(56)Zr_(44)合金玻璃形成能力有关的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永和 文大东 +3 位作者 彭超 韦彦丁 赵瑞 彭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6-275,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液态Cu_(56)Zr_(44)合金在不同冷速γ与压力P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并通过基于Honeycutt-Andersen键型指数的扩展团簇类型指数法对其微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凝玻璃合金的局域原子组态主要是(12 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液态Cu_(56)Zr_(44)合金在不同冷速γ与压力P下的快速凝固过程,并通过基于Honeycutt-Andersen键型指数的扩展团簇类型指数法对其微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凝玻璃合金的局域原子组态主要是(12 12/1551)规则二十面体、以及(12 8/1551 2/1541 2/1431)与(12 2/14418/1551 2/1661)缺陷二十面体.通过原子轨迹的逆向跟踪分析发现:从过冷液体中遗传下来的二十面体对快凝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其可遗传分数F_i=N^i_(300 K←T_g/N_(T_(g)))与GFA密切相关,而且其遗传起始温度(T_(onset))与合金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T_g/T_m也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分子动力学 玻璃形成能力 二十面体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Mg-Zn-Ca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克强 王猛 +3 位作者 张洪兵 柏笑君 任英磊 张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681,共5页
采用铜模铸造制备直径为3mm的Mg70-xZn25Ca5Cux(x=1,2,3.5,5)系列合金。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力学性能试验装置研究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铸态样品的压缩性能,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69Zn25Ca5Cu1... 采用铜模铸造制备直径为3mm的Mg70-xZn25Ca5Cux(x=1,2,3.5,5)系列合金。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力学性能试验装置研究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铸态样品的压缩性能,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69Zn25Ca5Cu1可以形成直径为3mm的非晶合金,其强度和塑性应变分别为690MPa和1.7%。与Mg-Zn-Ca合金相比,其非晶形成能力和塑性应变均有提高。同时这也是目前在直径大于2mm的Mg基非晶合金中所发现的最大塑性应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a合金 CU 非晶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Gd掺杂对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亚娟 魏先顺 +1 位作者 黄永江 沈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适量的Gd掺杂可提高Zr_(50.7)Cu_(28)Ni_9Al_(12.3)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当Gd元素掺杂量(原子分数)为1%时,即(Zr_(50.7)Cu_(28)Ni_9Al_(12.3))_(99)Gd_1,柱状非晶合金直径可达16 mm(不掺杂时为14 mm).稀土Gd掺杂降低了锆基块体... 适量的Gd掺杂可提高Zr_(50.7)Cu_(28)Ni_9Al_(12.3)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当Gd元素掺杂量(原子分数)为1%时,即(Zr_(50.7)Cu_(28)Ni_9Al_(12.3))_(99)Gd_1,柱状非晶合金直径可达16 mm(不掺杂时为14 mm).稀土Gd掺杂降低了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断裂强度与塑性变形能力.随着Gd含量的增加,其断裂方式由单一的剪切断裂转变为剪切断裂与破碎断裂的复合形式,且含Gd元素掺杂的非晶合金断口呈现了脉状纹络与纳米周期性条纹共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基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的相关理论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强 马长松 +2 位作者 张甲 侯万良 常新春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从Al基非晶态合金结构特性的视角,评述了目前与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相关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判据,以期推动具有块体玻璃形成能力的Al基非晶态合金体系的设计与研制.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l基非晶合金 评述 玻璃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