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民间舞的动作形态与审美特征解读
1
作者 宋沛洁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黄河流域民间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蕴含的艺术精华,对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动作... 黄河流域民间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蕴含的艺术精华,对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动作形态和审美特征两个维度,对黄河流域民间舞进行深入解读。黄河流域民间舞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舞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就有大量反映原始舞蹈的图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间舞蹈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秧歌舞、绸带舞等多种舞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舞蹈 形态与审美特征 彩陶纹样 民间舞蹈 保护传承 艺术宝库 动作形态 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舞剧创作中人物个性形象的塑造——从外部形态动作向动作语言的转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巍峰 《舞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29,共2页
舞剧不仅是一举立体动态的舞蹈表现过程,“舞”和“剧”的结合还要求用“舞”表“剧”,要表“剧”就要有人物,有人物就要有表达,有表达就得有语言,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人物语言的表达来体现的,只是在舞剧中,人物的语言是由动作组成... 舞剧不仅是一举立体动态的舞蹈表现过程,“舞”和“剧”的结合还要求用“舞”表“剧”,要表“剧”就要有人物,有人物就要有表达,有表达就得有语言,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人物语言的表达来体现的,只是在舞剧中,人物的语言是由动作组成的,但是仅有动作还不具备表达功能,还不能拓展人物情感表现的内涵,必须由动作转化为动作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语言 人物语言 舞剧创作 形态动作 个性形象 表达功能 情感表现 舞蹈
原文传递
池州“踩地马”的音乐形态和动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涂远娜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1期37-37,39,共2页
池州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沉淀了诸多文化信息和内涵,池州贵池区“踩地马”动作节奏明快,动律性强,粗犷有力,伴奏音乐主要以锣鼓队的大鼓、锣拨为主要节奏型伴奏乐器,从动作形态上基本以左手勒马右手拿着令旗,舞... 池州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沉淀了诸多文化信息和内涵,池州贵池区“踩地马”动作节奏明快,动律性强,粗犷有力,伴奏音乐主要以锣鼓队的大鼓、锣拨为主要节奏型伴奏乐器,从动作形态上基本以左手勒马右手拿着令旗,舞步多以快速的小跑步为主,随着锣鼓点做出上肢的挥舞令旗、原地转圈、左手扶马勒马、骑马扬鞭状等动作为主要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特征 动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形态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董铭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6期311-311,共1页
赣南,江西省的南部,与闽西、粤北接壤,是客家文化发祥、发展与发达之福地。发祥于赣州、发展于龙岩并发达于梅县的客家文化,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珠江文化交汇融通的见证。赣南采茶舞蹈可以说正是这种客家文化在民间文化中的体现。作... 赣南,江西省的南部,与闽西、粤北接壤,是客家文化发祥、发展与发达之福地。发祥于赣州、发展于龙岩并发达于梅县的客家文化,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珠江文化交汇融通的见证。赣南采茶舞蹈可以说正是这种客家文化在民间文化中的体现。作为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舞种,在历史时期,它是客家人民的生活、情感、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真实反映,因而被国家认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备受关注。赣南采茶舞蹈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在今天,舞蹈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采茶舞蹈在不断地追求舞蹈的内容美、形式美、音效美、意境美的同时,其舞蹈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内容,这对于赣南采茶舞蹈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 动作形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长拳动作形态的标准化教学
5
作者 张达成 丛永柱 《职业技术》 2009年第2期27-27,共1页
在长拳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示范方法、兴趣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授的动作,包括讲解、观察示范、操练等进行必要的适时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使这一系列教学贯穿整个长拳教学过程,可使教学效果明显... 在长拳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示范方法、兴趣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授的动作,包括讲解、观察示范、操练等进行必要的适时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使这一系列教学贯穿整个长拳教学过程,可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本研究对运用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长拳的动作形态的标准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长拳运动 动作形态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榆社霸王鞭中动作形态的运用
6
作者 师冠楠 《戏剧之家》 2022年第5期120-121,共2页
榆社霸王鞭是流传于山西省榆社县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遍及全县四镇五乡,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的风格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文章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原生态霸王鞭舞蹈作为案例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和分析,进而总结出山西榆社... 榆社霸王鞭是流传于山西省榆社县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遍及全县四镇五乡,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的风格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文章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原生态霸王鞭舞蹈作为案例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和分析,进而总结出山西榆社霸王鞭舞蹈的基本形态、基本动作和基本技巧。通过此文,展开对山西榆社霸王鞭实践研究的思考,对榆社霸王鞭进行全方面地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社霸王鞭 动作形态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辑艺术:从“蒙太奇语言”走向“动作形态”
7
作者 江兆健 《视听界》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了解电影电视嬗变历史的影视研究学者或创作实践者,大概都很难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电影和电视的科学门类中一个已经不再显得年轻、可事实上却又时常为学者与实践者所忽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剪辑分支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化”(... 了解电影电视嬗变历史的影视研究学者或创作实践者,大概都很难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电影和电视的科学门类中一个已经不再显得年轻、可事实上却又时常为学者与实践者所忽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剪辑分支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化”(借用社会学术语,即影视剪辑的“成人化”)的历程。剪辑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视 剪辑艺术 动作形态 蒙太奇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纳西族勒巴舞动作形态的形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珏珺 《音乐时空》 2012年第10期91-91,共1页
纳西勒巴舞是流传在丽江塔城乡地区的传统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始舞蹈的特征。据古老的《东巴舞谱》记录和老艺人口述.勒巴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学者把纳西东巴舞、藏族热巴舞与纳西勒巴舞做过比较.最终得出勒巴舞与... 纳西勒巴舞是流传在丽江塔城乡地区的传统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始舞蹈的特征。据古老的《东巴舞谱》记录和老艺人口述.勒巴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学者把纳西东巴舞、藏族热巴舞与纳西勒巴舞做过比较.最终得出勒巴舞与其他相似源流的舞蹈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动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动作形态 原始舞蹈 文化历史 民族特色 民族舞蹈 城乡地区 动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表现形态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娜尔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对于蒙古族而言,马在其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被其视为神圣的牲畜,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对马的外形进行了生动模拟,主要来自此民族群众对马的深入感悟以及特点的深入了解,并在舞蹈过程中充分利用上身的动态和肩部的舞蹈动作进行... 对于蒙古族而言,马在其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被其视为神圣的牲畜,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对马的外形进行了生动模拟,主要来自此民族群众对马的深入感悟以及特点的深入了解,并在舞蹈过程中充分利用上身的动态和肩部的舞蹈动作进行体现。因此,要想充分体现蒙古族舞蹈的情感特征,就需要对舞蹈中肩部不同的表现形态加强研究,并对其相关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融入舞蹈中。本文就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发展背景、文化特征以及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舞蹈 肩部动作表现形态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归与重塑:莆仙戏动作形态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建构方式
10
作者 王颖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莆仙戏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学界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戏不仅是百戏之祖,且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古老传统的深厚研究价值。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动作语... 莆仙戏于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学界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戏不仅是百戏之祖,且是中国最早发展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古老传统的深厚研究价值。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动作语汇和身体表达。本文基于莆仙戏的动作形态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动作形态进行剖析,反观当代舞蹈创作中对莆仙戏动作形态的建构方式,试图用“形态的提炼、程式的活用、审美意蕴的生成”三种方式来完成莆仙戏动作形态的舞语编织转化机制,不仅为当代的中国舞蹈身体语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样是在探索一条“非遗后时代”非遗戏曲保护的实践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动作形态 当代舞蹈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舞蹈动作形态研究
11
作者 柳婷婷 《戏剧之家》 2019年第9期133-133,共1页
"舞蹈"作为我国主要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相对的重要性及意义性。本文通过对汉唐舞蹈动作形态的分析研究,将汉唐舞蹈的特征性与优美性进行具体阐述,并结合当代舞蹈艺术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魅力展现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汉唐舞蹈 动作形态 艺术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谚艺诀”探究赣南采茶戏的动作形态及形成发展
12
作者 于静雅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2年第11期19-21,共3页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的代表性剧种,凝聚着赣南客家人的族群文化和精神情感。在历史年轮的转动中,一代代老艺人口传身授、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一批宝贵的艺谚艺诀,浓缩着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赣南采茶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精神气质...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的代表性剧种,凝聚着赣南客家人的族群文化和精神情感。在历史年轮的转动中,一代代老艺人口传身授、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一批宝贵的艺谚艺诀,浓缩着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赣南采茶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精神气质。本文以赣南采茶戏的艺谚艺诀为切入点,通过对艺谚艺诀的深入分解与剖析,探究赣南采茶戏的发生原因、动作形态及文化意蕴,思考赣南采茶戏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艺谚艺诀 发生原因 动作形态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蒙古族舞蹈中“柔臂”动作的审美意蕴
13
作者 王彦琳 《剧影月报》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蒙古族舞蹈中的柔臂指双臂各关节有控制、有韧性地相继下沉,形成波浪式的动作形态,对于上肢极具训练价值。柔臂动作的柔韧美与松弛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会被习得,通过日常课堂的训练将情感韵律的深刻表达内化于心,在舞台作品中借助意象... 蒙古族舞蹈中的柔臂指双臂各关节有控制、有韧性地相继下沉,形成波浪式的动作形态,对于上肢极具训练价值。柔臂动作的柔韧美与松弛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会被习得,通过日常课堂的训练将情感韵律的深刻表达内化于心,在舞台作品中借助意象形象生动立体的外化展现,最终达到作品表达的另一高度--与观者在不同维度的空间中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通过三个层面的学习与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蒙古族舞蹈柔臂动作的艺术特性与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蒙古族舞蹈 审美意蕴 艺术特性 动作形态 内化于心 学习与训练 波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正一道斋醮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综述——以玄妙观和茅山道院的斋醮仪式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素琴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90-95,共6页
该文以江苏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道观:玄妙观和茅山道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中国道教宗派之一正一道斋醮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特别是对其主要斋醮仪式加以舞蹈学和身体语言学的分析,目的在于用舞蹈学方法梳理和认定斋醮仪式中特殊的... 该文以江苏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道观:玄妙观和茅山道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中国道教宗派之一正一道斋醮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特别是对其主要斋醮仪式加以舞蹈学和身体语言学的分析,目的在于用舞蹈学方法梳理和认定斋醮仪式中特殊的舞蹈形态,并进行程式性结构、主干动作的形态特点、面部形态特征的分析,进而发现其被学界长期忽视的道教仪式舞蹈形态"活体传承"的价值,以期为当下的舞蹈建构提供一定的史学参照和艺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一道 斋醮仪式 动作形态 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盘将构筑W双底形态
15
作者 乐飞 《股市动态分析》 2009年第2期41-41,共1页
2009年将是知错纠错的恢复性行情的新演绎。通俗形象的说:6124点跌至1664点,就是高风险的重点释放的过程,反之1664点至明年上半年既是恢复性行情上涨过程,又是高收益的悄悄来临的过程。
关键词 恢复性 双底 形态动作 行情上涨 上半年 高风险 高收益 纠错 演绎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山西榆社霸王鞭的动作开发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少婷 《北方音乐》 2019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在我国多民族多地区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名为霸王鞭。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是将霸王鞭从山西民间舞之中提炼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风格并不断向前发展,另外,通过研究资华筠先生所创立的"舞蹈生态学",将其中的形态特征与... 在我国多民族多地区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名为霸王鞭。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是将霸王鞭从山西民间舞之中提炼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风格并不断向前发展,另外,通过研究资华筠先生所创立的"舞蹈生态学",将其中的形态特征与分析作为本文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并且采用"特征提取"的方法对榆社霸王鞭传统形态下的舞蹈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山西榆社霸王鞭 动作形态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平九连灯的物质形态构成与文化内涵
17
作者 张晶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13,共3页
高平九连灯是高平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表达自我的审美意愿,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不论从音乐、服饰、道具来分析,还是从构图和动作形态来研究,都饱含着高平人民勤劳、智慧的淳朴民风,是农耕文化最朴实、最真挚的写照。
关键词 高平九连灯 音乐 服饰道具 构图 动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安代舞的起源与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智星宇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1期7-7,共1页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安代"是蒙古传统社会以舞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终演变成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艺...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安代"是蒙古传统社会以舞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终演变成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安代舞 动作形态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舞蹈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羽薇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3期87-89,共3页
戏曲舞蹈作为中国所独有的舞蹈形态,其形式上既有前代舞蹈的优点,又为后世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以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孕育出这样一种舞蹈形态的背后,是中华... 戏曲舞蹈作为中国所独有的舞蹈形态,其形式上既有前代舞蹈的优点,又为后世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以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孕育出这样一种舞蹈形态的背后,是中华文化与思想的支撑。如今,戏曲舞蹈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与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蹈 中华文化 动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仙戏旦角身段动作研究
20
作者 龚书凝 《艺术家》 2023年第6期155-157,共3页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旦角在莆仙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旦角的动作形态最具代表性,一动一静十分讲究,同时也体现着旦角女性特质中温婉、典雅、细致、内秀的艺术特点。本文分别从旦角的基本动作、基础科步与程式动作以...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旦角在莆仙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旦角的动作形态最具代表性,一动一静十分讲究,同时也体现着旦角女性特质中温婉、典雅、细致、内秀的艺术特点。本文分别从旦角的基本动作、基础科步与程式动作以及表演科介方面选取典型来解读莆仙戏旦角丰富细腻的身段动作,对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表演艺术进行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旦角 宋元南戏 女性特质 表演艺术 身段 程式动作 动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