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许经勇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共5页
马克思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对自然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他从各个领域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经济理论。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与生态的关... 马克思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对自然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他从各个领域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经济理论。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与生态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劳动群众自觉地把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向着建设生态省、生态城市、农业生态工业园和绿色住宅的目标前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理论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
作者 左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8-288,共1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也在快速地演变,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利益倾向,没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和损失,最终引发了人们的深思与反省。《马克思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也在快速地演变,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利益倾向,没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和损失,最终引发了人们的深思与反省。《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由李繁荣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思想 当代中国实践 李繁荣 指导思想 当代价值 利益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3
作者 郭荣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问题贯穿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全过程,所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由包炜杰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所有...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问题贯穿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全过程,所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由包炜杰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一书聚焦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和创新发展,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当代中国实践 我国经济社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实践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定位、内涵与创新——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4
作者 胡大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3,共3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怎样定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如何创新发展,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怎样定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如何创新发展,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一书对这些问题作了非常有益的分析阐述,体现了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生态集体主义 当代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内涵、当代中国表达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文刚 何昌龙 顾涵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力量,但同时也造成了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刻揭露了资本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远关切...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力量,但同时也造成了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刻揭露了资本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远关切。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中国表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中国实践立足全球视野,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科学内涵 当代中国表达 当代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明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0,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可以命名为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这也是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结晶,它内在地包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对西方一切优秀文明元素的创造性吸收。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可以命名为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这也是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结晶,它内在地包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对西方一切优秀文明元素的创造性吸收。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催生当代中国实践哲学的源泉,中国梦是其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辩证统一的,明确表征了当代中国实践哲学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中国实践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明娥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是构成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获得其哲学智慧的丰富意蕴,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张力。所以,深入揭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智慧,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改变和创生人类原有的文明形态,形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实践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哲学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实践观美学论争及发展
8
作者 杨杰 段超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实践是当代中国美学的元范畴之一,当代中国美学实践话语大致经历了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三种范式。认识论范式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在主客关系视域中通过实践范畴认识文艺中美的规律。本体论范式主要集中在20世纪8... 实践是当代中国美学的元范畴之一,当代中国美学实践话语大致经历了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三种范式。认识论范式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在主客关系视域中通过实践范畴认识文艺中美的规律。本体论范式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在人的本质视域中通过实践范畴把握美的本质。生存论范式从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其基本特征是在人的生存视域中通过实践追求美的生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美的本质 实践范畴 主客关系 当代中国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实践追求 元范畴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43,共1页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化发展 基础产业 转型升级 农业大国 当代中国实践 中国产业结构 农业发展理论 关键阶段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0
作者 吕萌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2-I0002,共1页
新时期,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要素投入依赖程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区域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农产品成本、生态成本提高,农业生态比较利益下降问题凸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它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使得... 新时期,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要素投入依赖程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区域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农产品成本、生态成本提高,农业生态比较利益下降问题凸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它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使得人们对生态农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也意味着农业发展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已经被人类充分认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成本 农业经济发展 生态破坏问题 要素投入 生态成本 生态农业 农业绿色发展 当代中国实践
原文传递
探索农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11
作者 田军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8,共1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深知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蕴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而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之本,对国家、社...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深知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蕴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而农业作为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之本,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农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是每个时代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对农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毛泽东 思想与实践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农业发展思想 当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农业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12
作者 倪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29,共1页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逐渐完善,但是同样存在问题,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不上时代变化,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需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满足当代大学生学...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逐渐完善,但是同样存在问题,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不上时代变化,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需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 当代农业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党报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
13
作者 裴一鸣 《今传媒》 2013年第5期109-110,共2页
马克思报刊理论分为前期的人民报刊理论与后期的党报观两大类。在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后,他所提出的马克思党报观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为广大民众发出声音,打击革命对象,凝聚政党力量。时至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马克... 马克思报刊理论分为前期的人民报刊理论与后期的党报观两大类。在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后,他所提出的马克思党报观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为广大民众发出声音,打击革命对象,凝聚政党力量。时至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马克思党报观有了新的实践和发展。本文结合马克思党报观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重点阐述与我国党报的结合、与传媒的结合、与社会的互动,从而分析马克思党报观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党报观 当代中国党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实践的启示
14
作者 李冬凤 王红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马克思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自然观肯定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先在性,强调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是... 马克思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自然观肯定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先在性,强调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是我国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哲学根基,对推进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理论研究的一部最新佳作——简评《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15
作者 金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人权理论研究 图书评介 《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涉农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丽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42,共1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而涉农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农业知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而涉农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农业知识的继承者与传播者,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石,也是支撑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 涉农专业 当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性探讨——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
17
作者 杨忠生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7-I0008,共2页
随着现代多元文学文化的碰撞与竞争,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的现当代文学的关注度持续下降,社会教育传播体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产生了诸多困惑。为了解答这些困惑,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 随着现代多元文学文化的碰撞与竞争,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的现当代文学的关注度持续下降,社会教育传播体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产生了诸多困惑。为了解答这些困惑,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学科实践与教学改革展开了多次专业的探讨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 意义和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 学科观念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改革开放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18
作者 李孟一 《学习月刊》 2010年第1X期8-9,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的理论硕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的理论硕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实践 中国特色 中国改革 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实践 世界发展趋势 现代化建设 人类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状况关键词:全球议题与在地智慧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凯 王颖 冯江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尝试观察过去20年的当代中国建筑话语及其生产过程,讨论如何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特征,以及这种特征是否可以提供某种独特的经验,并最终形成某种“中国化”的理论思考;进而指出,基于具体实践条件的对全球性议题的在地化回... 尝试观察过去20年的当代中国建筑话语及其生产过程,讨论如何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特征,以及这种特征是否可以提供某种独特的经验,并最终形成某种“中国化”的理论思考;进而指出,基于具体实践条件的对全球性议题的在地化回应,是中国建筑实践独特性产生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 实践观察 全球议题 在地智慧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视角下乡村邻里空间的重构——以西南地区乡村实践为例
20
作者 王慧涵 曾巧巧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中国传统乡村大多是由“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缘关系构建起来的熟人社会,伴随着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乡村正面临着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的现实困境,熟人社会的消解引发了一系列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中国传统乡村大多是由“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缘关系构建起来的熟人社会,伴随着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乡村正面临着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的现实困境,熟人社会的消解引发了一系列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资源开发、消费文化渗透等因素也对传统乡村人地关系产生了剧烈影响,以家庭为单元的乡村邻里关系日趋疏离、日常生产生活空间不断异化、解构。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日常生活视角以近十年中国西南地区乡村实践为对象,考察并总结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对乡村邻里空间适应性策略的诸多探索,以此回应当代中国乡村在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中如何重构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和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乡村实践 日常生活 空间异化 乡村邻里社区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