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东段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白云母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孙涛 陈培荣 +2 位作者 周新民 王汝成 王志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525,共8页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Na(原子数≥0.10)、Mg(原子数≥0.10)、Al(原子数≥5.20)。次生白云母一般表现为他形、端面不清晰,也可由其他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变化而来,说明它形成于亚固相条件;其成分为高Fe(Fe+Mg)值和贫Ti、Na、Mg、Al,由此反映了花岗岩残余岩浆的成分特点。因此,多数次生白云母是岩浆后期—后岩浆期的晚世代白云母,或与岩浆体系有关的水热白云母。根据白云母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讨论,以及研究的5个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337~155Ma),推测赣南和粤北的强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海西—印支运动挤压—逆冲作用使地壳增厚,诱发地壳深熔岩浆上侵结晶形成的;而且这一增厚—深熔—岩浆上侵的过程延续到燕山早期。因此,上述大的时代跨度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存在标志着华南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衔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白云母 显微镜 电子探针 同位素地质年龄 特提斯构造域 太平洋构造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中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鉴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白云母 次生白云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富城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强过铝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钟长汀 邓晋福 +3 位作者 武永平 毛德宝 席忠 陈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397,共9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线分布着大量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与一般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其SiO_2含量、Al_2O_3/TiO_2,比值(小于100)、Rb/Sr比值和Rb/Ba比值低,但CaO/Na_2O比值高(大于0.3)。稀土元素复杂,正Eu异常、...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线分布着大量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与一般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其SiO_2含量、Al_2O_3/TiO_2,比值(小于100)、Rb/Sr比值和Rb/Ba比值低,但CaO/Na_2O比值高(大于0.3)。稀土元素复杂,正Eu异常、负Eu异常、Eu异常不明显均发育,大致可以分成2种类型:第一类具有中等程度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缓;第二类轻稀土特征与第一类一致,但其重稀土变化大。稀土元素特征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其源岩不同。LILE(K、Rb、Ba)相对富集,HSFE(Nb、Ti、P)亏损,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其构造环境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一致,属高温型碰撞带,应为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和东北陆块古元古代踫撞峰期后岩石圈伸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根据其岩石化学特征,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SiO2含量较低,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具中等程度的66轻稀土富集。第二类SiO2含量较高,Al2O3/TiO2比值高(>100)、Ca... 根据其岩石化学特征,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SiO2含量较低,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具中等程度的66轻稀土富集。第二类SiO2含量较高,Al2O3/TiO2比值高(>100)、CaO/Na2O比值(<0.3),不具明显的轻稀土富集。这种特征暗示,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其源区成分为镁铁质正变质岩,熔融温度较高,来源相对较深。第二类强过铝质花岗岩其源区为泥岩质成分,熔融温度较低,来源相对较浅。该地区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东缘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带靠近内陆的一侧。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岩浆活动(包括这些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深部热源是由活动海岭俯冲所导致的高温地幔楔所生成的底侵岩浆。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的深部热机制类似于欧洲海西造山带,属于“热”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燕山期 吴川—四会断裂带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8,共9页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不属于A型花岗岩类,而是强过铝质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依据Frost等(2001)的定义,第一类为的镁质的钙碱性-碱钙质过铝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第二类为铁质的钙碱质过铝花岗...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不属于A型花岗岩类,而是强过铝质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依据Frost等(2001)的定义,第一类为的镁质的钙碱性-碱钙质过铝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第二类为铁质的钙碱质过铝花岗岩,属于富钾的拉斑系列。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铁质含量低,Al2O3/TiO2比值低(<100);第二类铁质含量高,Al2O3/TiO2比值高(>100)。但大多数岩体的CaO/Na2O比值均小于0.3。这些特征暗示,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熔融温度较高(>875℃),第二类熔融温度较低(<875℃);而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泥岩质成分。这些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后碰撞阶段的造山崩塌环境,其深部热机制背景可能类似于欧洲海西造山带,形成花岗岩所需的能量来自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以及基性岩浆对地壳的加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燕山晚期 湘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相平衡约束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
6
作者 许立权 邓晋福 陈志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0-794,共5页
岩石相平衡分析表明,内蒙古中部沿华北地台北缘分布的印支期(T3)后碰撞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岩为含泥质成分较高的岩石,是在小于1.5GPa(约50km)条件下,由源岩中白云母及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形成温度低于黑云母消失的上限温度,熔融... 岩石相平衡分析表明,内蒙古中部沿华北地台北缘分布的印支期(T3)后碰撞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岩为含泥质成分较高的岩石,是在小于1.5GPa(约50km)条件下,由源岩中白云母及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形成温度低于黑云母消失的上限温度,熔融残留物有斜长石、石榴子石和辉石。本区强过铝质花岗岩的CaO/Na2O比值(0.09~0.58)说明,其源岩中既有泥质岩,又有砂岩,与岩石相平衡分析的结果相一致;Al2O3/TiO2比值(53.78~413.94)表明,本区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为高温类型和高压类型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相平衡 印支期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艾勒格庙强过铝质花岗岩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许雅雯 李承东 +3 位作者 赵利刚 高学生 张阔 申宗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5-613,共9页
内蒙古艾勒格庙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在锡林浩特-艾勒格庙前寒武纪微陆块的西部,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形成年龄为418.5±1.1Ma,侵入时代为晚志留世末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SiO_2 74.22%~75.51%),富钾(K_2O 5.41%~5... 内蒙古艾勒格庙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在锡林浩特-艾勒格庙前寒武纪微陆块的西部,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测得其形成年龄为418.5±1.1Ma,侵入时代为晚志留世末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SiO_2 74.22%~75.51%),富钾(K_2O 5.41%~5.78%),铝饱和指数A/CNK在1.17~1.21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特征为富集Rb、Th、U、Pb、K和重稀土元素(Yb 3.74×10^(-6)~9.65×10^(-6)),强烈亏损Nb、Ta、P、Ti等元素。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地壳增厚后折返减压部分熔融的产物。它的存在揭示,艾勒格庙苏左旗北部造山带在晚志留世之前已经发生弧陆碰撞,之后的顶志留世—中泥盆世为后碰撞-后造山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二长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后碰撞 艾勒格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出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出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侵入岩 岩石化学特征 地温线 造山运动 动力学模型 冀晋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岩石化学特征的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洋 邓晋福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3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火成岩 岩石化学特征 三叠纪 印支遣山运动 广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岭上钨矿区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白云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广文 潘家永 +4 位作者 彭花明 任锦荣 范鹏飞 李海东 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29,共8页
白云母是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花岗岩、伟晶岩、云英岩和变质岩中,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选取江西大岭上钨矿区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的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大... 白云母是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花岗岩、伟晶岩、云英岩和变质岩中,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选取江西大岭上钨矿区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的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且岩相学特征各异。结合前人对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以及岩相学特征,认为交代型白云母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结晶温度为801~872℃,指示其形成于地壳浅部,压力不大的条件下,且岩浆中水分、An组分(更长石)的存在导致岩浆白云母结晶时深度较浅,只有在聚敛构造环境下才能结晶出原生白云母等条件,推断出大岭上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深度可能小于11~1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原生白云母 次生白云母 大岭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川—四会成矿带燕山期地球动力学背景——来自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制约
11
作者 汪洋 李献华 王联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34-236,共3页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广泛出露于广东省吴川-四会成矿带。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Al2O3/TiO2比值较低的特征,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石榴石和角闪石,表明岩浆...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广泛出露于广东省吴川-四会成矿带。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Al2O3/TiO2比值较低的特征,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石榴石和角闪石,表明岩浆形成于1.0~1.5GPa的压力条件下。据此推断,吴川-四会成矿带燕山期岩浆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底侵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燕山期 吴川-四会成矿带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新元古代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发现对中天山构造带北缘的约束
12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1 位作者 孟勇 孙少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5-1827,共13页
东天山小黄山花岗岩位于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和康古尔塔格断裂之间的构造带,为一类具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的S型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835.4±9.0 Ma,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此花岗岩为后碰... 东天山小黄山花岗岩位于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和康古尔塔格断裂之间的构造带,为一类具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的S型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835.4±9.0 Ma,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此花岗岩为后碰撞岩浆作用而成,属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拼贴-裂解事件的产物。此外,该前寒武纪岩体的发现结合康古尔塔格—镜儿泉沿线出露的蛇绿岩、含蓝晶石和石榴子石的变质岩系,以及康古尔塔格断裂带南北两侧区域地层的差异,可以将康古尔塔格断裂带作为分隔中天山和北天山构造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康古尔断裂带 中天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以冀晋辽地区和广东吴川-四会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洋 《北京地质》 2002年第3期1-10,共10页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O2 比值变化于 5 0到 2 5 0之间 ,暗示其熔融温度在 80 0到 90 0℃之间 ;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 ,其大多数的 Al2 O3/ Ti O2 比值较低 ,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 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 0 .9~ 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 ,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 ,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冀晋辽地区 广东吴川-四会地区 中国东部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的制约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世伟 王凯兴 +1 位作者 刘晓东 雷勇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809,共22页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a 2 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 2 O 5、TiO 2、TFeO/MgO、Al 2 O 3/TiO 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t)值(-8.22~-13.93),高(87 Sr/86 Sr)i=(0.71283~0.72410)。锆石176 Hf/177 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 S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早古生代 宜黄岩体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造山带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7
15
作者 时章亮 张宏飞 蔡宏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9-584,共16页
松潘造山带广泛出露印支期后碰撞型花岗岩类,其中包括埃达克质花岗岩类、A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但目前人们对该区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松潘造山带马尔康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0~1.20),其岩石类型主要为... 松潘造山带广泛出露印支期后碰撞型花岗岩类,其中包括埃达克质花岗岩类、A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但目前人们对该区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松潘造山带马尔康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0~1.20),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8±2Ma,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0±2Ma.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K2O/Na2O=1.13~1.75,富Rb、Th和U,贫Sr、Ba、Co和Ni等元素;稀土元素组成上显示存在强到中等的负Eu异常(Eu/Eu*=0.15~0.65);全岩初始87Sr/86Sr比值(ISr)为0.70712~0.71137,εNd(t)=-10.36~-8.43,锆石εHf(t)=-11.8~-1.1.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它们的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中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类型主要为地壳中的泥质岩类,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主要为地壳中的杂砂岩类.结合松潘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岩浆岩的组合分析,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可以用来解释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在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这不仅促使了加厚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如松潘带印支期埃达克质和I型花岗岩浆的形成,而且还诱发了中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如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这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已使地壳不同层次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松潘造山带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早奥陶世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士贞 李奋其 +2 位作者 李勇 刘伟 秦雅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402,共15页
对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的夏如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2件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9±2.3)和(478.3±1.7)Ma,代表了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是雅鲁... 对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段的夏如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2件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9±2.3)和(478.3±1.7)Ma,代表了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首次发现的早奥陶世岩浆活动记录.该花岗岩无角闪石,含电气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1.1(1.10-1.20),富集Rb,Th和U,相对亏损Ba,Nb,Sr,Zr,Ti和Eu等,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是同碰撞背景下地壳中泥岩质成分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文数据提出,夏如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过程中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有关,是大洋消减作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地块或微地块之间发生碰撞而使地壳加厚、上地壳重熔形成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夏如早奥陶世花岗岩的厘定也指示了其围岩可能形成于寒武或前寒武纪,夏如地区可能存在地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 早奥陶世 强过铝质花岗岩 碰撞背景 地壳基底
原文传递
川西东风花岗岩及其闪长质包体成因对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启示
17
作者 巫凌放 翟庆国 +4 位作者 胡培远 唐跃 刘一鸣 李金勇 杨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7-2255,共19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锂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演化的复杂过程导致了这些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多样性。暗色包体在花岗岩的形成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对于这... 松潘−甘孜造山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锂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演化的复杂过程导致了这些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多样性。暗色包体在花岗岩的形成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对于这些暗色包体在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岩浆系统中Li的贡献目前知之甚少。东风岩体是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典型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11.8±1.0 Ma和210.5±1.1 Ma。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过铝质,以及低Rb、Rb/Sr和Rb/Ba的特征,且具有明显富集的锆石ε_(Hf)(t)(−10.2~−5.9)、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17~0.7118)及富集的ε_(Nd)(t)(−9.7~−9.3),指示形成于中上地壳杂砂岩部分熔融。闪长质包体具有高Mg、Ca、Cr和Ni的特征,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ε_(Hf)(t)=−9.6~−1.3)和全岩Nd同位素(ε_(Nd)(t)=−9.5~−8.8),以及低放射成因Sr同位素((^(87)Sr/^(86)Sr)i=0.7108~0.7113),指示起源于受软流圈地幔改造的下地壳源区。黑云母花岗岩斜长石斑晶和闪长质包体中斜长石斑晶从核部向边部An值急剧变化,揭示了长英质岩浆和镁铁质岩浆的混合作用。闪长质包体具有低的Li含量(26×10^(−6)~52×10^(−6)),反映松潘−甘孜造山带锂矿成矿物质与下地壳或更深部的地幔物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强过铝质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锂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瓦渣钨矿区老君山花岗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6
18
作者 冯佳睿 毛景文 +2 位作者 裴荣富 周振华 杨宗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5-857,共13页
云南省瓦渣钨矿区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东北接触带,属于滇东南-桂西白垩纪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中的组成部分。该矿床与矿区西部大面积分布的老君山第一期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在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岩... 云南省瓦渣钨矿区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东北接触带,属于滇东南-桂西白垩纪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中的组成部分。该矿床与矿区西部大面积分布的老君山第一期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在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研究,进而探讨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和动力学背景、岩石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温度和压力。研究表明,与瓦渣钨矿床有关的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形成时代为83.3±1.5Ma,属于晚白垩世,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其源岩为富粘土的泥质来源,其形成温度为875~900℃,压力约为7×108Pa,相当于深度为26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强过铝质 云南瓦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关老君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7
19
作者 张斌辉 丁俊 +2 位作者 任光明 张林奎 石洪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7-601,共15页
马关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滇东南-桂西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上。为了限定马关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事件的准确时间,本文对老君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第一期花岗岩的定年结果为96±2Ma,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应... 马关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滇东南-桂西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上。为了限定马关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事件的准确时间,本文对老君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第一期花岗岩的定年结果为96±2Ma,表明老君山花岗岩应为晚白垩世,与华南西部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事件耦合。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中等SiO2(69.6%~73.6%),高碱(K2O+Na2O=6.56%~8.66%),高钾(K2O>Na2O),强过铝质(A/CNK>1.1)的特征。较低的Sr(<50×10-6),较高的Rb(>270×10-6),低Na2O、CaO,以及P2O5、Y与Rb的演化趋势表明其应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低CaO/Na2O值(<0.3),高Rb/Sr、Rb/Ba值的特征表明其源岩为富粘土泥质岩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老君山花岗岩应与滇东南-桂西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事件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即华南西部晚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围绕岩体(和隐伏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盖层内受伸展构造控制的断层系统是区域上的重点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强过铝质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云南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锋 杨富全 +2 位作者 毛景文 柴凤梅 耿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6-1425,共10页
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新疆阿尔泰阿巴宫岩体位于北阿尔泰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南界;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62.5±3.6Ma(MSDW=1.4),即侵入时代为奥陶纪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 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新疆阿尔泰阿巴宫岩体位于北阿尔泰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南界;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62.5±3.6Ma(MSDW=1.4),即侵入时代为奥陶纪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硅、富钾,Rb、Th、U、La等富集,Ba、Sr、P、Ti、Nb强烈亏损,LREE富集、HREE分馏不明显,较强负铕异常以及铝过饱和特征;铝过饱和指数1.09~1.39,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P)。综合前人有关阿尔泰造山带发展、演化的研究成果,认为阿巴宫岩体形成于大陆岩浆弧环境,是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锆石SHRIMPU-PB年龄 强过铝质 壳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