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TOF相机谐波和强度误差校正算法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彬 金湘亮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基于反射光强度和深度二维变量的含加性权值B样条曲面误差拟合被用于校正由目标场景的低反射率或长距离引起的弱光强度相关深度误差。与传统的B样条曲面误差拟合相比,改进的模型使用权值参数优化每个曲面片的部分控制点,获得了更精确的... 基于反射光强度和深度二维变量的含加性权值B样条曲面误差拟合被用于校正由目标场景的低反射率或长距离引起的弱光强度相关深度误差。与传统的B样条曲面误差拟合相比,改进的模型使用权值参数优化每个曲面片的部分控制点,获得了更精确的误差拟合曲面片,使得平均校正误差小于2 mm,精度提高了近2倍。此外,为克服乘性权值矩阵无法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取的难题,对每个控制点添加加性权值参数,实现相机参数校准过程中一次性求得控制点参数矩阵和加性权值参数矩阵。同时,考虑到谐波相关误差也与深度相关,将谐波相关误差的校正统一到校正方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飞行时间法 谐波相关误差 强度相关误差 B样条曲面拟合 加性权值
原文传递
基于Ka/Ku双波段回波强度差约束和多普勒功率谱的微物理和动力参数反演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黎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1842,共16页
回波强度定标误差、天线水膜衰减和雨区衰减造成的回波强度偏差对云雷达反演微物理和动力参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准确分析这些偏差对提高反演精度至关重要。为了消除云雷达因定标和天线罩等引起的回波强度和功率谱大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 回波强度定标误差、天线水膜衰减和雨区衰减造成的回波强度偏差对云雷达反演微物理和动力参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准确分析这些偏差对提高反演精度至关重要。为了消除云雷达因定标和天线罩等引起的回波强度和功率谱大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和雷达全观测范围的反演,本文提出了基于Ka/Ku双波段云雷达回波强度差约束和回波强度谱密度数据的降水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和雨滴谱反演方法(DWR-SZ),并将该方法应用到2020年6月8日和2021年6月1日华南两次对流性云降水垂直结构观测数据,利用雨滴谱仪数据分析了该方法反演结果的改进程度,分析了上升速度对反演的回波强度和微物理参数的影响。该方法首先融合双波段云雷达反演(DWSZ)和单波段小粒子跟踪方法(ST)方法反演的云内空气垂直速度V_(air),形成全观测域的V_(air),然后利用DWSZ方法得到微物理参数初估值,并计算衰减影响,最后利用双波段回波强度差(DWR)调整回波强度系统偏差和反演的微物理参数,使DWR-SZ方法正演得到的DWR与雷达观测值差到达极小。结果表明:(1)采用脉冲压缩技术的高雷达灵敏度模式与采用短脉冲的低灵敏度模式相比,DWSZ方法反演的V_(air)与雷达灵敏度相关性非常小,结果稳定,但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含有大粒子的液体降水区(粒子直径大于1.8mm);小粒子跟踪ST方法通常低估V_(air),但在低层的35 dBZ以下降水V_(air)低估程度不大,且灵敏度提高会极大改进Ka波段雷达反演能力;两种方法融合的V_(air)比较合理;(2)雨区衰减和距离是造成ST方法低估V_(air)的主要原因;而固态降水的功率谱非常窄而且陡,灵敏度对固态降水区V_(air)影响不大;(3)采用DWR作为约束,有效减小了回波强度的系统偏差和天线水膜影响,提高了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准确率;(4)ST方法反演的V_(air)高估了粒子数密度,液体含水量(LWC)和衰减系数,低估了粒子大小,但对天线水膜引起的回波强度系统偏差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Ku 波段双波段云雷达 云微物理动力参数反演 回波强度误差和衰减的订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等效强度试验及椭圆简化模型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1期22-24,37,共4页
利用试件模拟试验的方法,对碾压混凝土拱坝中非穿透型矩形诱导缝和椭圆形诱导缝等效强度与混凝土龄期和消弱度之间关系展开研究,认为椭圆简化模型可以直接用于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基本不需要进行修正。
关键词 诱导缝 等效强度 轴拉试验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A空间检验技术的西南地区东部强降水EC模式预报误差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符娇兰 代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6-1464,共9页
CRA(contiguous rain area)空间检验技术是将连续雨区作为目标进行检验。通过设定降水量阈值,识别、分离及平移降水目标,将预报偏差分解为落区、强度和形态误差,该方法可避免传统TS评分的双惩罚效应。利用CRA空间检验技术对2011—2014年... CRA(contiguous rain area)空间检验技术是将连续雨区作为目标进行检验。通过设定降水量阈值,识别、分离及平移降水目标,将预报偏差分解为落区、强度和形态误差,该方法可避免传统TS评分的双惩罚效应。利用CRA空间检验技术对2011—2014年5—9月西南地区东部EC细网格模式36 h预报时效119个降水目标的预报误差进行分析,并按照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对强降水个例进行分型,分为西南地区东部低涡切变型、西南地区东部-江淮切变型、南风型,分别对上述三类不同类型强降水个例的落区和强度误差进行了对比。得到如下结论:西南地区东部降水预报形态误差占比最大,为60%左右,其次是落区误差,为30%左右,强度误差最小,约为10%;落区平均偏西0.7°,经向偏差不明显;模式对于水平尺度较小的降水目标漏报可能性较大,而对于天气尺度降水目标模式预报面积偏大,总降水量偏大,雨强偏小;西南地区东部低涡切变型和西南地区东部-江淮切变型降水强度预报误差类似,模式预报雨区面积均偏大,降水尺度越大,偏大的概率越大,实况平均降水强度越强,模式预报强度越偏弱;南风型预报强降水面积和平均强度均偏弱,出现漏报的概率较大;而对于最大降水量,三种类型模式预报的最强降水均较实况偏弱;西南地区东部低涡切变型模式预报落区偏西,江淮至西南地区东部切变型模式预报落区偏西偏北,南风型模式预报落区偏西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 空间检验技术 降水落区和强度误差 西南地区东部 EC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I误差分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三风 陈万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0-12,7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该定位算法主要用来有效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地理环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算法更适应于实际应用环境。研究分析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导致RSSI测距产生误差的两大因素,基于此提出了RSSI...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该定位算法主要用来有效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地理环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算法更适应于实际应用环境。研究分析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导致RSSI测距产生误差的两大因素,基于此提出了RSSI信号理论模型在线修正方法及使用三个网络节点来实现定位的方案,以减小RSSI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节点 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弹法检测泵送砼强度探讨与分析
6
作者 刘辉 《四川建筑》 2005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依据近年来对成都地区泵送砼回弹法测强与钻芯取样强度误差的情况作出分析与探讨,文章分析了产生强度误差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误差的建议,建立成都地区泵送混凝土回弹曲线。
关键词 泵送砼 回弹强度 强度误差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7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汤立春 白莉娜 郭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评定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业务定位定强、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结果表明:2022年,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定位误差与台风强度等级呈负相关;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各强度等级的定位平均误差最小,全年定位平均误差(15.4 km)较2021年(19.7... 评定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业务定位定强、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结果表明:2022年,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定位误差与台风强度等级呈负相关;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各强度等级的定位平均误差最小,全年定位平均误差(15.4 km)较2021年(19.7 km)减小21.8%,定强平均绝对误差(1.3 m·s^(-1))较2021年(1.4 m·s^(-1))略减小。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1年普遍有所减小,而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较2021年普遍有所增大。SSTC、CMA-TRAMS和ECMWF-IFS路径预报技巧评分相对较高。NCEP-GFS、JMA-GSM、CMA-TRAMS和CMA-TYM强度预报系统性偏差不明显,NCEP-GFS、HWRF和CMA-TRAMS强度预报技巧评分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29
8
作者 占瑞芬 汤杰 余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主要包括:6个方法的定位精度,12个综合预报方法、3个客观预报方法和6个数值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精度,以及4个方法的强度(近中心最大风速,下同)预报精度评定。...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主要包括:6个方法的定位精度,12个综合预报方法、3个客观预报方法和6个数值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精度,以及4个方法的强度(近中心最大风速,下同)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1 km,平均17.1 km,较2008年有所改进。国内综合预报方法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5.8 km、217.5 km和357.1 km,与2008年相比有所偏大;客观预报方法略优于综合预报方法,24小时和48小时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3.0 km和211.4 km;4个官方综合预报方法比较发现,中央气象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TC路径预报具有明显优势。强度预报仍然以统计方法为主,2009年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90 m·s^(-1)和7.43 m·s^(-1),相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预报性能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定位 预报精度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国民 张喜平 +1 位作者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17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6. 7 km,比2016年略偏大。无论是主观预报还是...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17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6. 7 km,比2016年略偏大。无论是主观预报还是客观预报方法,近两年在72 h以内的路径预报整体水平并没有超越2015年。2017年,中央气象台除了对台风纳沙在台湾宜兰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差外,其余台风的24 h登陆点预报误差基本在65 km以下。采用不同机构的最佳路径或实时定位定强数据作为参考会对精度评定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国民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07,共7页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me,TC)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TC定位精度及路径、登陆点、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5年巾央气象台TC平均定位误差为14.1 km,优于2014年定位水平;...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me,TC)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TC定位精度及路径、登陆点、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5年巾央气象台TC平均定位误差为14.1 km,优于2014年定位水平;中央气象台24、48、72、96和120 h路径预报误差分别为66.2、119.5、176.3、244.3和328.5 km;国内外共6个全球模式在上述预报时效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86.5、146.5、215.8、321.6和475.8 km;4个区域模式24、48和72 h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84.1、147.1和230.8 km。2015年的主观方法、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的路径预报性能均较2014年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强度预报性能仍未得到改善。目前,统计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整体性能仍然领先于数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国民 张喜平 +1 位作者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2-589,共8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6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4.9km,比2015年略偏大。主观和客观路径预报误差没有延...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6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4.9km,比2015年略偏大。主观和客观路径预报误差没有延续之前持续减小的趋势,整体预报能力比前两年略有降低。ECMWF-EPS、NCEP-GEFS和UKMO-EPS三个集合预报系统的台风路径预报整体性能要好于其他集合预报系统。各主客观预报方法的台风强度预报性能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改进。主观方法对超强台风莎莉嘉在海南万宁的24h登陆点预报误差均非常小,误差在15km以下。全球模式的登陆点预报性能表现要优于区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国民 余晖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50-1358,共9页
本文对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2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3.4 km,与往年相当。国内各综合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分别为94.3 km(24 h)、168.2 km(48 h)和284.2 km(72 h),中央气象台24 h路径... 本文对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2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3.4 km,与往年相当。国内各综合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分别为94.3 km(24 h)、168.2 km(48 h)和284.2 km(72 h),中央气象台24 h路径预报准确率相对于201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全球模式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96.8 km(24 h)、177.2 km(48 h)、283.6 km(72 h)、382.3 km(96 h)和583.6 km(120 h),其中部分数值模式预报水平接近主观方法的平均预报水平,但是最优的主观预报具有相对所有数值预报的正技巧,表现出较强的数值预报应用能力。通过对比国际先进数值预报模式的误差表明,国内区域模式的路径预报能力与国外先进模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4个台风业务中心强度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11~4.63 m·s-1(24 h)、6.10~6.90 m·s^(-1)(48 h)和6.84~8.71 m·s^(-1)(72 h)。部分客观强度预报方法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偏差。各方法对"海葵"在象山县鹤浦镇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为成功,而对"苏拉"在台湾花莲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为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精度评定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国民 张喜平 +2 位作者 杨梦琪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6-1276,共11页
对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定位和定强、路径预报、强度预报及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019年台风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4.7 km,定强总平均误差为2.5 m·s^(-1),两者同比2018年均略偏大。预报时效在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 对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定位和定强、路径预报、强度预报及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019年台风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4.7 km,定强总平均误差为2.5 m·s^(-1),两者同比2018年均略偏大。预报时效在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自2013年以来并没有实质性改进,2019年部分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极端误差平均值是各自年平均误差的2.1~3.9倍。中央气象台3 d以内的强度预报效果优于其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2019年各官方台风预报机构较成功地预报出了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和山东青岛,以及台风白鹿在台湾屏东和福建东山的登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登陆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国民 杨梦琪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差则略偏小。自2013年以来,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并没有实质性改进,并且到了2020年,路径预报误差极端偏大样本的误差平均值却仍能达到年平均误差的2.3~3.0倍。中央气象台在72 h以内的强度预报性能位居所有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前列。2020年各预报方法较成功地预报出了热带风暴鹦鹉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登陆点,部分模式也精准预报出了强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以及强热带风暴浪卡在海南琼海的24 h登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登陆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国民 曹庆 白莉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4-1561,共8页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定位、路径、登陆点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4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5.3 km,比2013年略偏大。CMA主观预报24、48、72、96和120 h路径...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定位、路径、登陆点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4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5.3 km,比2013年略偏大。CMA主观预报24、48、72、96和120 h路径预报误差分别为84.3、145.6、205.4、280.2和415.3 km,与2013年相比,长时效路径预报误差有显著减小。而全球模式在相应预报时效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88.1、159.6、253.9、393.6和572.1 km。区域模式24、48和72 h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97.4、188.2和302.7 km。统计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整体性能仍然领先于数值模式,而在数值模式中,区域模式的强度预报性能则略优于全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国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9-1557,共9页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定位、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并对部分全球和区域模式在路径和强度预报中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定位、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并对部分全球和区域模式在路径和强度预报中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1.7 km,比往年略偏小。国内各省(自治区)主观预报方法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为80.2 km(24 h)、143.3 km(48 h)和221.7 km(72 h),与2012年同比分别降低了13.9%、13.4%和20.9%,中央气象台24 h路径预报误差首次低于90 km。全球和区域模式的路径预报性能稳步提升,并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偏差。统计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整体性能仍然领先于数值模式,而在数值模式中,区域模式的强度预报性能则略优于全球模式。部分全球和区域模式在强度预报中也存在着系统性偏差。各主观方法对台风温比亚(1306)、台风尤特(1311)、台风潭美(1312)和台风菲特(1323)的24 h登陆点预报效果较好,而对台风西马仑(1308)的24 h登陆点预报不是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精度评定 定位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5-1019,共15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km,较2020年(22.7 km)减少13%,平均定强误差为1.4 m·s^(-1),较2020年(1.2 m·s^(-1))略增大。国内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全球模式及区域模式的全年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0年有所增大,近十年(2012—2021年)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没有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各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2012—2017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在2018—2021年没有呈现减小趋势。各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普遍对台风小熊、烟花、查帕卡、狮子山和圆规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登陆点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异维节点的复杂动态网络外同步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荣东 王银河 汤晓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4,59,共7页
针对两个复杂动态网络,在节点异维且耦合强度未知的情况下,研究了它们的广义外同步控制问题。与现有的研究文献相比较,涉及的驱动响应网络均不需要满足通常的耗散条件。在两个网络对应节点具有相似动态行为的条件下,着重两个网络间的连... 针对两个复杂动态网络,在节点异维且耦合强度未知的情况下,研究了它们的广义外同步控制问题。与现有的研究文献相比较,涉及的驱动响应网络均不需要满足通常的耗散条件。在两个网络对应节点具有相似动态行为的条件下,着重两个网络间的连接强度之间的误差估计,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方法设计了自适应广义外同步控制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网络 广义外同步 异维节点 连接强度误差估计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isothermal forging proc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lex aluminum forging for aviation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建良 易幼平 黄始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612-2616,共5页
Large complex 7A85 aluminum wing-body joint was forged employing isothermal forging process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The tensile strength after forging is up to 587.5 MPa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15... Large complex 7A85 aluminum wing-body joint was forged employing isothermal forging process and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The tensile strength after forging is up to 587.5 MPa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15% higher than that using free forging.Moreover,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forging is almost the same in three directions.Isothermal forging also performs well on overall fracture toughness,with a maximum value of 39.8 MPa·m1/2,and that of short transverse direction all reaches 36 MPa·m1/2 and above,with a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only 3.6%.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sothermal forging leads to better performance as well as higher uniformity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tion forging isothermal forging process UNIFORMITY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 burst predictio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天正 李永鑫 杨小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05-2113,共9页
Rock burst is a kin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rock excavation of high stress areas.To evaluate intensity of rock burst,the maximum shear stress,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niaxial tensile strength and rock elastic... Rock burst is a kin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rock excavation of high stress areas.To evaluate intensity of rock burst,the maximum shear stress,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niaxial tensile strength and rock elastic energy index were selected as input factors,and burst pit depth as output factor.The rock burst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algorithms 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surface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tunnels,the observed and collected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aining set,validation set and prediction set.The training set and validation set were used to train and optimize the model.Parameter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The hidden layer node was450,and the fitness of the predictions was 0.0197 under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e input weight and offset vector.Then,the optimized model is tested with the prediction set.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ective.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is4.71%,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3.20%,which proves that the model has practical value in the relativ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rock burst prediction rock exca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