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优势多倍体杂交水稻亲本的生长特性和开花习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建新 陈建国 +3 位作者 陈冬玲 宋兆建 戴兵成 蔡得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456-3464,共9页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解决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和选育出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品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多倍体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生长特性和开花匀性,为实现多倍体杂...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解决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和选育出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品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多倍体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生长特性和开花匀性,为实现多倍体杂交稻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方法】从分期播种以及倍性水平上对强优势多倍体水稻亲本恢复系Sg99012、HN2026,不育系PA64S以及对照品种9311、HD9802S的叶龄、分蘖等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分期播种对品系的总叶龄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出叶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大。四倍体的主茎叶龄总数与其对应二倍体相比有减少的趋势,出叶速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倍性影响更大。对总分蘖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四倍体的分蘖数比其对应二倍体少。加倍品系较其二倍体的单个颖花开放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恢复系9311、HN2026的颖花日开放时间更趋集中,但单穗开花历期及其高峰期不一致;特别是具有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和高结实特性的PMeS品系HN2026-4X,具有开花期和花时都相对集中,且不易受播期和气温影响的特点,可作为优良多倍体恢复系加以利用。【结论】染色体加倍对试验品系的各种性状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杂交水稻选育中所利用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要特点。多倍体不育系的不育稳定性和多倍体恢复系的花期花时相对集中等特性更有利于杂交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水稻 强优势 生长特性 开花习性 恢复系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万昌 刘曙东 李桂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81,共7页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稳定;千粒重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负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7500~90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04.0~607.5万穗/hm2,33.6~41.3粒/穗,35.7~42.3g/千粒重;在9000~105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25~645万穗/hm2,36~50粒/穗,37~45g/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杂交小麦 产量结构模式 Nair分组法 产量构成 组合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 Ⅰ.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希云 张爱民 黄铁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37-44,共8页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出了小麦"杂种优势型"的概念,认为通过不同类型品种的杂交,如本文中多穗类型与大粒类型的杂交,有希望获得强优势组合。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多随双亲性状值的提高而减小,杂种优势及超标优势多以中×中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 F_1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优势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高油分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24的选育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2 位作者 何惠平 侯剑 王仙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国家863计划油菜项目"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要求其育成品种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或含油率比对照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24在长江中游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9.73... 国家863计划油菜项目"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要求其育成品种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或含油率比对照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24在长江中游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9.73 kg/667 m2和84.29 kg/667 m2,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5.22%和13.4%,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增产10.06%和23.68%,达到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标准;2年平均含油率为46.63%,比同组所有参试品种平均含油率高3.44个百分点,比中游杂2号平均含油率高5.14个百分点,生产试验含油率达49.21%。是一个强优势高油分品种。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20.27μmol/g(饼)。国家区试汇总资料总体评价为产油量高,丰产性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研924 双低 强优势 高油分 杂交油菜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玉米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明刚 杨克诚 张怀渝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良Reid群、M 0 17亚群和自 330亚群 4类 ,分类结果与真实系谱基本一致 ;③可将 8个杂交种分为 4个杂优模式 ,即改良Reid群× 330亚群、自 330亚群×M 0 17亚群、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苏湾群体×改良Reid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玉米 强优势组合 亲本自交系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 Ⅱ.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希云 黄铁城 张爱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45-51,共7页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r & Eberhart 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若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中杂种优势效应都较低,即使该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也难以表现明显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选配应在亲本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选择高特殊配合力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配合力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宜机收油菜品种秦优858的选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1 位作者 李少钦 田建华 《中国种业》 2022年第6期95-98,共4页
为提升油菜生产潜力、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油、双低、丰产、多抗型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YD38A为母本,以高油、双低、株型紧凑型恢复系ZY1为父本,配组育成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858(参试名称是鸿优858)。在2年国... 为提升油菜生产潜力、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油、双低、丰产、多抗型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YD38A为母本,以高油、双低、株型紧凑型恢复系ZY1为父本,配组育成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858(参试名称是鸿优858)。在2年国家黄淮区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251.61kg,22个试验点中19个点增产,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平均234.6d,比对照早熟1.2d;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倒性强、适宜机收;杂种优势强、丰产、抗逆、广适;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4.26μmol/g._(饼),平均含油量47.75%。适宜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山西运城、甘肃陇南秋播种植,同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通过良种良法协同配套提高秦优858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 宜机收 油菜 秦优858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杂种小麦生态型及强优势组合选配模式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诚 弓陆身 +4 位作者 王秋叶 李秀绒 董孟雄 周希志 郭志远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杂种来自高产双亲;晋南麦区选择双亲都为高产水平的“重穗型×多穗型”、“中间型×中间型”、“重穗型×中间型”的配组模式,出现强优势组合的机率可能大些,配组亲本中,重穗型应选择多粒大粒重稳型或多粒重穗型,中间型应选择多粒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HA杂种 生态型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原则、育种现状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毓 王培华 +1 位作者 杨德 蒋刚 《南方农业》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了推进杂交水稻优势组合的选择及新品种推广工作,本文在对10多年来育种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杂交水稻 育种现状 选配原则 栽培技术 推广工作 育种经验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强优势恢复系HF15的选育及应用
10
作者 侯燕 侯国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抗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且大多数组合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等生产上受欢迎的理想株型结构。用该恢复系组配成功的杂交组合DH0815、先油杂2号(区试代号神油2715)、德新油18(区试代号H1915)、盛油15(区试代号H3115)、盛油915(区试代号H0915)等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分别通过江西省、贵州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 优良 恢复系 HF15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强优势组合试验总结报告
11
作者 陈海亮 金秀菊 +2 位作者 路曦结 张俊业 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340-342,共3页
人工制种利用一、二代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鉴定出统杂13、皖杂16两个达标新组合,提供生产应用。
关键词 杂交组合 强优势 显著性 病情指数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优势 改进不足 提高针对性比赛能力
12
作者 霍行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S1期184-185,188,共3页
增强优势改进不足提高针对性比赛能力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霍行琪1996年世界超级女排挑战赛11月中旬在日本举行,参赛队为26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3名古巴、中国、巴西队和亚州3支女排强队日本、韩国及泰国队,这是自奥运会后本年... 增强优势改进不足提高针对性比赛能力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霍行琪1996年世界超级女排挑战赛11月中旬在日本举行,参赛队为26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3名古巴、中国、巴西队和亚州3支女排强队日本、韩国及泰国队,这是自奥运会后本年度最后一次世界大赛。经过5场苦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队 提高针对性 主动得分 中国女排 奥运会女排比赛 强优势 巴西 失分 跳发球 拦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强优势区的理论认知与政策机制设计——基于优势区原理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磊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从国土空间开发优势区原理出发,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改进路径,提出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需求下国土空间开发强优势区治理模式的政策机制,为中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理论演绎与分析。研究结果:国土空间... 研究目的:从国土空间开发优势区原理出发,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改进路径,提出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需求下国土空间开发强优势区治理模式的政策机制,为中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理论演绎与分析。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开发强优势区是对传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思想的深化,是集传统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为一体的具备区域空间比较(主导)优势的一种空间(经济)单元,表现一种约束和引导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的专门化配置方案;在传统经济优势空间格局配置的基础上配以差别化政策体系,具有土地资源主体功能分工协作效率的比较优势,具备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改进的时代意义。研究结论:在综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理念下,加快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形成地域空间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强优势区治理模式,应构建以土地市场机制、政策(政府)调控机制、社群监督机制协同并进的国土空间治理政策(机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强优势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优势区原理 理论认知 政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杂交棉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昆 杨代刚 +4 位作者 马雄风 周晓箭 王海凤 孟清芹 裴小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73-679,共7页
本研究以中9018自交系为母本以及中棉所45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219个F2:3家系,将其分成两份后分别种植于河南省安阳和安徽省望江,每个点分别设置了三个重复。用6753对引物筛选亲本多态性,获得了193个多态位点并进行标记间连锁分... 本研究以中9018自交系为母本以及中棉所45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219个F2:3家系,将其分成两份后分别种植于河南省安阳和安徽省望江,每个点分别设置了三个重复。用6753对引物筛选亲本多态性,获得了193个多态位点并进行标记间连锁分析,其中的127个位点构建了一张包括33个连锁群,全长为1396.2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另外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5个加性QTL和10对上位性QTL。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QTL精细定位以及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并可以此为参考选择部分材料供后续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杂交棉 产量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距离分析在选配甘蓝型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蓝黎明 柳世君 +1 位作者 程辉 卢兆成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应用遗传距离分析10个新选育的恢复系分为4个类群:K3、K4、K5、K6、K8、K9、K10归为第Ⅰ类,K1归为第Ⅱ类,K2归为第Ⅲ类,K7归为第Ⅳ类,它们分别与不育系45A测交组合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而... 应用遗传距离分析10个新选育的恢复系分为4个类群:K3、K4、K5、K6、K8、K9、K10归为第Ⅰ类,K1归为第Ⅱ类,K2归为第Ⅲ类,K7归为第Ⅳ类,它们分别与不育系45A测交组合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而同一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而达到精简测交组合数量和避免种植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强优势组合 选配 遗传距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杂种优势分析及强优势组合的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志元 杨玉花 张瑞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903-907,共5页
为了探明三系杂交大豆的杂种优势情况,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大豆课题组选育的三系大豆杂交组合与对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大豆杂交种... 为了探明三系杂交大豆的杂种优势情况,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大豆课题组选育的三系大豆杂交组合与对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大豆杂交种较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杂种优势指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筛选比对照增产12%的强优势组合。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较保持系和恢复系在株高、主茎节数、百粒质量和产量指标上均存在较大的杂种优势指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各个组合间差异较大。以产量为例,杂种优势指数平均为121.1%,变幅为88.7%~148.1%;中亲优势平均为20.4%,变幅为-11.3%~48.1%;超亲优势平均为10.2%,变幅为-18.4%~46.1%。表明大豆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大豆产量切实可行。2 a共筛选出10个比对照增产12%的杂交组合,特别是杂交组合H3A×TH40的2 a产量都表现优异,为下一步的品种审定及大面积的推广示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简介:K型杂交春小麦强优势组合——西农901 被引量:1
17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西农901小麦 K型杂交春小麦强优势组合 特征特性 适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阜杂交豆1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智 周洪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43-43,48,共2页
阜杂交豆1号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选育成功的第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强优势大豆杂交种。安徽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增产幅度20.55%,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性优、籽粒大、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夏大豆区种植。... 阜杂交豆1号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选育成功的第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强优势大豆杂交种。安徽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增产幅度20.55%,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性优、籽粒大、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夏大豆区种植。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阜杂交豆1号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 阜杂交豆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棉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景红 赵海 +1 位作者 刘晓红 石忠健 《棉花科学》 2022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自主选育审定命名的2个强优势陆陆杂交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F_(1)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示杂交棉强优势组合F_(1)代的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差异性变化情况,为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新陆早70号和新... 以自主选育审定命名的2个强优势陆陆杂交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F_(1)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示杂交棉强优势组合F_(1)代的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差异性变化情况,为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新陆早70号和新陆早83号F_(1)杂交种在田间表型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F_(1)代植株在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指上均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2品种杂种F_(1)代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高出CK,分别高14.9%和16.5%,11.9%和17.4%;产量优势主要得益于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铃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早熟棉 强优势组合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优势玉米品种引智创新及绿色控污增效技术
20
作者 何川 唐明双 +7 位作者 王颖 蒲全波 杨云 杨华 邱正高 郑祖平 况福虹 蔡艳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西南丘陵区普遍存在玉米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低、肥料综合利用率低、土壤健康状况下降、田间配置效率差、劳动力不足和机械化难度大等问题。利用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在产量、生物防控及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套作多熟-... 西南丘陵区普遍存在玉米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低、肥料综合利用率低、土壤健康状况下降、田间配置效率差、劳动力不足和机械化难度大等问题。利用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在产量、生物防控及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套作多熟-宽带宜机-轮作培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种植模式,包括选择强优势品种、机械配套、适墒早播、增密优配、化肥农药减施、玉米早播早收、大豆边际增优、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建立“千亩示范区”,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和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21.5%以上,减少化肥用量20%~30%,农药减量30%~35%,同时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多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农业间套作模式,有力促进四川盆地土壤健康可持续耕种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 玉米品种 轮作培肥 秸秆还田 绿色控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