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序列 被引量:18
1
作者 方维萱 张海 贾润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66,共15页
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沉积盆地原型盆地与构造-古地理属于发育在大陆地壳之上的弧后裂谷盆地。该弧后裂谷盆地具有明显三向物源特征,一是靠近康滇和屏马古陆块附近,发育浅水碎屑岩相序,属于大陆蚀源岩区形成的沉积组合。二是云南个旧地... 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沉积盆地原型盆地与构造-古地理属于发育在大陆地壳之上的弧后裂谷盆地。该弧后裂谷盆地具有明显三向物源特征,一是靠近康滇和屏马古陆块附近,发育浅水碎屑岩相序,属于大陆蚀源岩区形成的沉积组合。二是云南个旧地区以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为代表的沉积组序,主体以陆缘海盆内源沉积为主,属于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热沉降形成的沉积组合。三是三叠纪来自沉积盆地底源,地幔热物质源区的海相火山岩;海底热水同生沉积-交代作用形成的热水沉积岩等沉积组合。来自深部地幔热物质源区的海相火山岩,包括碱性苦橄岩类、碱性玄武岩类和酸性凝灰岩,并伴随凝缩段中凝灰质硅质岩、硅质岩、深水硅质岩和锰碳酸盐岩等火山-热水沉积岩组合。因受地幔热点控制,形成了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这种三向物源特征与弧后盆地双向物源明显不同。在盆地演化历史上,该沉积盆地经历了扬子地块陆缘石炭纪伸展盆地、二叠纪陆缘裂谷盆地与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三个主要演化阶段。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动力学特征为张剪性伸展作用,受大陆侧向挤压收缩体制控制而发生萎缩封闭。在垂向沉积相序列上三层结构为"下细夹火山岩、中变粗后变细且发育碱性苦橄岩和碱性玄武岩、上粗含煤"。垂向成矿序列结构为"下部为银锑铅锌矿、中部为锡铜多金属矿、上部为锰-银铅锌矿,顶部为煤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裂谷盆地 三向物源 相序结构 成矿序列 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 个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答腊盆地Ripah油田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田鑫 王绪本 +5 位作者 吕锡敏 毕素萍 方光建 黄洁 洪亮 郑长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2,共8页
以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为例,分析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的发育特征,盆地同沉积断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综合利用测井相、古地形分析、地震相分析,对该盆地Jabung地区Ripah油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以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为例,分析弧后裂谷盆地同沉积断裂的发育特征,盆地同沉积断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综合利用测井相、古地形分析、地震相分析,对该盆地Jabung地区Ripah油田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目的层主要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河道间和湖岸沼泽。3个主要油层组从下向上沉积经历了一次水进的过程,沉积相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同沉积构造对沉积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ah油田 Jabung地区 苏门答腊盆地 同沉积构造 弧后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型弧后裂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建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反映了该盆地为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本文根据大量的钻井和地震资料 ,在构造演化分析、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充填类型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该类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
关键词 沉积充填模式 弧后裂谷盆地 松辽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裂谷盆地内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
4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李天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802,共27页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为主,采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方法,解析研究了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火山—侵入岩侵入序列与岩石组合、裂谷盆地演化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揭示了它们与滇东地区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铜钴-金红石-稀土和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叠加成矿内在关系。研究认为:①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内,新太古代末期碱性岩类以方解石钠长岩(2520±14 Ma)和碱性铁质苦橄岩(2529±77 Ma)为主。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小溜口岩组(>2.50Ga)顶部古岩溶风化壳,受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叠加再造形成了特殊单元(独立填图单元,2.50~1.80Ga),它们是铜钴-金红石-稀土矿床的新找矿层位。②在中元古界因民组一段内,铁钠质碱性基性岩、铁钾质粗面岩和铁质碱性辉绿辉长岩等岩石组合形成于因民期火山断陷成盆期。因民组二段和三段是稀矿山式铁铜矿床储矿层位,铁铜矿层下盘铁钾质粗面岩为独居石型稀土成矿层位。在格林威尔造山期碱性钛铁质辉长岩(1097~1047 Ma)-碱性钛铁质闪长岩-碱性二长斑岩等碱性钛铁质侵入岩体,形成了白锡腊深部IOCG矿床和金红石富集成矿。③在个旧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三叠纪碱性苦橄岩和碱玄岩中形成了Sn-Cu-Zn-Li-Rb-Cs初始富集;在晚白垩世浅色花岗岩叠加成矿作用下,形成了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铯铷矿床。④裂谷盆地内早期碱性岩中初始富集金属与后期富含成矿金属的碱性侵入岩叠加成矿可能是金属超常富集机理。在东川地区岩浆叠加侵入构造内,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对铜钴-金红石-稀土元素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在个旧地区,浅色花岗岩侵入于碱性苦橄岩-碱玄岩中,对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钴铯铷矿床的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裂谷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火山—侵入岩序列 岩浆叠加侵入构造 碱性岩 关键矿产 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门答腊裂谷盆地带构造分带及其成藏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众 胡孝林 +3 位作者 郭刚 苗顺德 郭志峰 张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8期61-67,共7页
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气产区,由于勘探程度高,近十年来勘探成效差,盆地油气发现进入瓶颈期。为了指明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勘探方向,以盆地带构造演化为主线,以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构造特征、构造对成藏模... 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气产区,由于勘探程度高,近十年来勘探成效差,盆地油气发现进入瓶颈期。为了指明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勘探方向,以盆地带构造演化为主线,以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构造特征、构造对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苏门答腊盆地带有利勘探领域。根据构造特征分析,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可划分为近岛弧带、中央反转带和远岛弧带3个构造带。近岛弧带以继承性隆起为构造特征,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垂向运移,聚集在局部构造高部位生物礁和背斜之中,近岛弧带为旁生侧储型成藏模式,基底潜山圈闭是近岛弧带未来的勘探方向;中央反转带构造样式为挤压反转的半地堑、铲式正断层,中央反转带油气来自底部深凹陷,上部多层系做储层,垂向断层或侧向砂体发育,沟通烃源岩与圈闭,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成藏条件,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该带基底潜山圈闭和源内构造—岩性圈闭也具有较好的烃—运—储匹配关系,可能形成好的油气藏;远岛弧带以单斜构造背景为主,局部发育深洼陷,远岛弧带局部洼陷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该构造带钻井揭示了地层超覆油气藏,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尚存在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岛 弧后裂谷盆地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达腊盆地中国石油合同区块成藏组合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薛良清 杨福忠 +1 位作者 马海珍 王平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南苏门达腊盆地是典型的弧后裂谷盆地,其演化经历了4大构造期:始新世中期到渐新世早期为裂谷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初期为裂谷-坳陷过渡期;中新世早期到末期为坳陷期;上新世早期至今为盆地反转期。盆地形成以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 南苏门达腊盆地是典型的弧后裂谷盆地,其演化经历了4大构造期:始新世中期到渐新世早期为裂谷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初期为裂谷-坳陷过渡期;中新世早期到末期为坳陷期;上新世早期至今为盆地反转期。盆地形成以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湖相泥岩和炭质页岩为烃源岩,以第三系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气体系。根据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构造风格与油气富集特点,可将其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深部组合、下部组合、中部组合和上部组合。深部组合以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为主;下部组合以自生自储式油气藏为主;中部组合以古生新储式油气藏为主;上部组合以与晚期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为主。3个中国石油合同区块发现的成藏组合各不相同,每一区块还具有发现其它成藏组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苏门达腊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成藏组合 中国石油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东南部二叠纪沉积盆地类型及演化
7
作者 覃建雄 陈洪德 +1 位作者 田景春 李余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A01期132-141,共10页
该区系指由红河断裂、绿汁江断裂、龙门山断裂、城房断裂和钦防断裂所围限的滇东、贵图1 西南地区二叠纪沉积盆地类型及分布1红河断裂;2龙门山断裂;3城房断裂;4钦防断裂;5绿汁江断裂;6南盘江断裂;7丹池断裂;8江南断裂。A—上扬子克拉... 该区系指由红河断裂、绿汁江断裂、龙门山断裂、城房断裂和钦防断裂所围限的滇东、贵图1 西南地区二叠纪沉积盆地类型及分布1红河断裂;2龙门山断裂;3城房断裂;4钦防断裂;5绿汁江断裂;6南盘江断裂;7丹池断裂;8江南断裂。A—上扬子克拉通盆地;B—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类型 西南地区 二叠纪 被动陆缘 前陆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走滑盆地 早二叠世 克拉通盆地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东爪哇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福忠 罗良 +3 位作者 贾东 祝厚勤 武龙 李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8,共9页
东爪哇盆地是印尼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两期裂谷和两期挤压。始新世裂谷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近南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裂谷性盆地。渐新世期间,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俯冲方向发生变化,在东爪哇地区形成... 东爪哇盆地是印尼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两期裂谷和两期挤压。始新世裂谷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近南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裂谷性盆地。渐新世期间,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俯冲方向发生变化,在东爪哇地区形成了第二期东西向裂谷。15Ma以来,东爪哇南面的Roo Rise洋底高原与巽他大陆发生碰撞,导致盆地内部早期的正断层形成反转构造,是研究区重要的圈闭类型。3.5~2Ma开始,澳大利亚大陆坡与Banda岛弧发生碰撞,并远程影响到东爪哇盆地,引起盆地内的第二期挤压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爪哇盆地 Madura岛 后裂谷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性质厘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祥权 刘金水 +3 位作者 陆永潮 蒋一鸣 杜学斌 陈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2-513,共12页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渐新世花港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然而对于花港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最新的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关键不整合界面...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渐新世花港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然而对于花港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最新的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关键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充填几何形态、盆地边界改造特征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提出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为一大型挤压挠曲坳陷型盆地,花港组底界面T30为盆地挤压背景下广泛发育的一个区域隆升侵蚀型不整合界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成盆界面.花港组顶界面T20主要是受钓鱼岛隆褶带隆升活动控制的局部隆升侵蚀型不整合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改造界面.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花港组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原型盆地 钓鱼岛隆褶带 弧后裂谷盆地 地震地层学 盆地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