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食管痉挛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叶青 王珍香 +2 位作者 王赛 周红宇 周国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临床表现及食管测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84例DES患者(DES组)及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E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结果。结果 (1)临床表现:DES组以胸痛和吞咽困难为主,RE... 目的探讨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临床表现及食管测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84例DES患者(DES组)及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E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结果。结果 (1)临床表现:DES组以胸痛和吞咽困难为主,RE组以胸痛、反酸、烧心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诊断DES、RE的阳性率分别为29.7%、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钡餐检查:食管钡餐在诊断DES、RE的阳性率分别为28.5%、7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食管测压:DES组在食管测压检测中食管体部出现同步收缩波、多发重复收缩波占73.8%,湿咽成功率为62.36%。RE组食管体部近端和远端压力、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括约长度均低于正常值,多发重复收缩波占20.0%,湿咽成功率8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ES临床表现以胸痛和吞咽困难为主,且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以食管中上段为主;而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中下段为主。食管测压是诊断DES较为准确的方法,较胃镜和钡餐更准确,有助于提高DES诊断,做到早期诊断,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食管测压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对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影响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霞 陈玉龙 +3 位作者 王晖 蒋楠 林秀英 张筱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心理因素对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的影响和抗焦虑抑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52例老年DES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理状态,食管测压检测食管运动功能。DES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 目的观察心理因素对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的影响和抗焦虑抑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52例老年DES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理状态,食管测压检测食管运动功能。DES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钙通道阻断剂,B组联合抗焦虑抑郁剂,治疗前后评估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心理状态和消化道症状。结果 DE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0.8%(42/52)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DES患者和对照组LES压力分别为(35.4±16.3)mm Hg和(19.8±9.6)mm Hg(P<0.05),食管收缩幅值分别为(137.3±65.6)mm Hg和(88.4±42.3)mm Hg,DES患者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76.9%),吞咽困难(65.4%),呕吐(30.8%)。A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61.5%,停药2周后有效率为34.6%;B组治疗2周消化道症状即缓解,4周总有效率为84.6%,停药2周后有效率仍为84.6%。两组焦虑抑郁状态和食管测压在治疗4周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A组停药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停药后2周与治疗前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压力升高和心理异常在DE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有效缓解DES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春兰 祝喜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565-2569,共5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以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为动力学特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最新进展,并作出较客观的评析,为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 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以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为动力学特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弥漫性食管痉挛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最新进展,并作出较客观的评析,为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 被引量:7
4
作者 夏上 邓长生 《医学新知》 CAS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其特征为食管中下段同一时间出现非推进性的蠕动,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胸痛和吞咽困难。DE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其特征为食管中下段同一时间出现非推进性的蠕动,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胸痛和吞咽困难。DE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见,小儿罕见。一组统计资料显示:DES占吞咽困难和胸痛患者的4%。许多患者虽然在食管测压和食管造影表现异常,但没有症状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诊断困难。为此对DES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临床症状 吞咽困难 DES 收缩运动 主要表现 统计资料 造影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隧道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瑜 杨瑞琦 +2 位作者 黄华钦 苏夏 潘桂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2809-2813,2823,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采用Eckardt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患者的食管最大直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复发情况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皮下气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气胸、气腹、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球囊扩张术相比,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LES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其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弥漫性食管痉挛 内镜隧道手术 球囊扩张术 食管下括约肌 Eckardt评分 疗效 住院费用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10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辉 姚松朝 《胃肠病学》 1996年第2期89-89,共1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是一种少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常被误诊或漏诊。近年随着食管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率上升。本文报告10例DES的临床特点。 本组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59.3岁。首诊症状为胸痛7... 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是一种少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常被误诊或漏诊。近年随着食管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率上升。本文报告10例DES的临床特点。 本组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59.3岁。首诊症状为胸痛7例,吞咽困难2例,二者兼存1例。患者均接受下列检查:①食管吞钡;②食管测压:采用连续水灌注法分别测定食管下括约肌(LES)的位置和压力以及食管体部压力;③食管pH监测:采用锑电极导管置于LES上方5cm,测定时间为24小时;④内镜检查。 结果 食管吞钡表明为食管下段蠕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测压 食管吞钡 食管PH监测 吞咽困难 首诊症状 活动亢进 食管功能 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化虹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10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DES 吞咽困难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启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51-151,共1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临床少见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现回顾我院诊断明确的弥漫性食管痉挛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内镜 食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X线表现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宏光 王建明 薛亮亮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是一种少见以高压型食管蠕动异常动力学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病变主要在食管中下段,表现为高幅的、为时甚长的、非推进性的重复性收缩波,致使食管呈串珠状或螺旋状狭窄,而上段食...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是一种少见以高压型食管蠕动异常动力学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病变主要在食管中下段,表现为高幅的、为时甚长的、非推进性的重复性收缩波,致使食管呈串珠状或螺旋状狭窄,而上段食管及食管下括约肌常不受累。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常以慢性间歇性胸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是"食源性胸痛"的病因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无明显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文献复习 X线表现 运动障碍疾病 食管下括约肌 吞咽困难 性别差异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洪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6期213-214,共2页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DE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给予钙拮抗药,B组联合给予抗焦虑抑郁制剂。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食管下部括约肌压力及消化道的症状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DE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给予钙拮抗药,B组联合给予抗焦虑抑郁制剂。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食管下部括约肌压力及消化道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2周及停药2周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和收缩幅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分别为(26.1±11.5)、(25.8±12.3);(91.2±45.2)、(87.6±40.7)mm Hg(1 mm Hg=0.133 k Pa)与治疗前(37.2±16.9);(137.1±69.2)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与停药2周LES压力和收缩幅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0.7%(17/28),停止给药2周后总有效率为35.7%(10/28);B组经过2周治疗相关症状即可缓解,治疗4周的有效率为85.7%(24/28),停药2周后有效率为85.7%(2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弥漫性食管痉挛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1例
11
作者 罗南渝 万天品 +1 位作者 杨涛 徐祖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1278-1279,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病例报告 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郑华琴 李华铭 +2 位作者 程晓妹 葛秀华 冯婕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eller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eller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手术前、术后1年食管括约肌压力.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合并吞咽困难、胸痛、反酸等症状人数比例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1%VS.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720).结论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弥漫性食管痉挛 近期疗效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超 章慎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予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DES)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予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DES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非常适合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针刺 艾灸 芍药甘草汤 柴胡疏肝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宇然 黄卫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是一种以引起吞咽困难或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罕见的食管动力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食管抑制性神经功能障碍、食管肌肉厚度增加、胃食管连接处松弛障碍及膈上憩室相关,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本文将结合目前关于DES的相... 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是一种以引起吞咽困难或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罕见的食管动力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食管抑制性神经功能障碍、食管肌肉厚度增加、胃食管连接处松弛障碍及膈上憩室相关,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本文将结合目前关于DES的相关研究,在DES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对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心理及食管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慧 周德江 《西南军医》 2016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心理及食管压力的影响。方法将88例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患者设为干扰组,4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干扰组又分为干预1组与干预2组,每组44例。干预1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干预2组在干预1组治疗...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心理及食管压力的影响。方法将88例弥漫性食管痉挛(DES)患者设为干扰组,4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干扰组又分为干预1组与干预2组,每组44例。干预1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干预2组在干预1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各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食管压力测定,对干预组进行消化道症状的综合评分。结果干预1组及干预2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HAMA评分及食管压力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干预1、2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及食管压力均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1、2组治疗后的食管蠕动波幅、食管收缩持续时间、食管运动异常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1组的总有效率为47.73%,干预2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P<0.01,干预2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1组。结论心理异常及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对DES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影响,抗抑郁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治疗 弥漫性食管痉挛 心理 食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继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6期3769-3770,共2页
对我院收治的40例DES患者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食管扩张治疗,观察3个月后临床效果及复发率。26例症状较轻患者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即痊愈出院;12例患者行食管扩张治疗,其中5例进行了2次扩张;2例患者并发霉菌性食管炎采取食管支架... 对我院收治的40例DES患者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食管扩张治疗,观察3个月后临床效果及复发率。26例症状较轻患者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即痊愈出院;12例患者行食管扩张治疗,其中5例进行了2次扩张;2例患者并发霉菌性食管炎采取食管支架植入治疗,其中1例出现支架脱落、移位,取出后重新置入。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1例复发。针对DES患者临床症状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食管痉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2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晓燕 唐海英 王英德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5期2451-2452,共2页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不协调的食管收缩运动为其动力学特点,是“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之一,表现为高幅的、较长时间的、非推进性的重复性收缩波,致使食管呈串珠...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不协调的食管收缩运动为其动力学特点,是“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之一,表现为高幅的、较长时间的、非推进性的重复性收缩波,致使食管呈串珠状或螺旋状狭窄。病变主要在食管中下段,而近端食管及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多不受累。该病常以慢性间歇性胸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总结分析急、慢性食管痉挛各1例,以期为降低其临床误诊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痉挛 弥漫性 食管括约肌 下段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杨应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8期50-50,共1页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弥漫性食管痉挛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钙拮抗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收缩幅...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老年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弥漫性食管痉挛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钙拮抗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收缩幅度与LES压力,比较2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和停药2周的收缩幅度和LES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2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弥漫性食管痉挛老年患者采取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 弥漫性食管痉挛 老年患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氏病患者胃底折叠术后发生弥漫性食管痉挛
19
作者 李开顺 《国外医学情报》 1995年第15期12-13,共2页
弥漫性食管痉孪(DES)的病因尚未明确。本文描述1例患者的食管压力变化情况。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1岁,白人。患有Barrett病。诉心窝部灼痛。1992年7月29日用标准方法测定其食管压力。呼气末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平均压力为2.3mmHg。吞咽液... 弥漫性食管痉孪(DES)的病因尚未明确。本文描述1例患者的食管压力变化情况。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1岁,白人。患有Barrett病。诉心窝部灼痛。1992年7月29日用标准方法测定其食管压力。呼气末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平均压力为2.3mmHg。吞咽液体时,引起远端食管的正常蠕动,平均压力为33mmHg,16~46mmHg,未见同步运动。1993年5月26日给患者施行尼森胃底折叠术。1993年8月2日再次测定其食管压力。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折叠术 食管压力 病例报告 患者 平均压力 食管下段 弥漫性食管痉挛 标准方法 同步运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食管痉挛能否发展为食管失弛缓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20
作者 Khatami S.S. Khandwala F. +2 位作者 Shay S.S. Vaezi M.F. 徐小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7-8,共2页
Diffuse esophageal spasm (DES) and achalasia share both clinical and manometric characteristics. Some reports support the notion of progression of DES to achalasia.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no prospective data in ... Diffuse esophageal spasm (DES) and achalasia share both clinical and manometric characteristics. Some reports support the notion of progression of DES to achalasia.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no prospective data in support of this theory. To assess prospectively the rate of manometric progression of DES to achalasia. Manometry tracings of DES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1992 and 2003 were independently reviewed blindly and agreed on by two esophageal experts. Patients with DES who agreed to undergo repeat esophageal manometry constituted the study cohort. Follow- up manometry tracings were evaluated blindly and independently by the same two interpreters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manometric progression to achalasia. Predictors of manometric progression were assessed.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ES between 1992- 2003. Twelve patients (9M/3F;median age 62 years) agreed to participate and underwent second manometry (mean ± SD follow- up of 4.8± 3.4 years). Achalasia was diagnosed on follow- up manometry in one patient (8% ), seven (58% ) patients continued to have DES, three (25% ) had normal motility, and one (8% ) had nutcracker esophagus. There were no 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to achalasia based on the initial manometry parameters. A subgroup of DES patients with initial low esophageal body amplitude developed increase in esophageal simultaneous contractions on follow- up similar to the patient who evolved to achalasia. Following were the results. 1) Progression from DES to achalasia is uncommon. 2)DES patients with low esophageal body amplitude may develop increased simultaneous contractions over time. 3) DES remains an elusive diagnosis clinically and manometr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缓症 弥漫性食管痉挛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压力测定 单盲 收缩运动 胡桃夹 病程发展 重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