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弼《东海集》版本考
1
作者 史桢英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1期56-64,93,94,共11页
张弼别集《东海集》是了解其生平为人与艺术活动的主要参考文献。《东海集》版本大体有两大系统,其一以正德十三年(1518)张弘至刻本为源,现存多为其补版后印本,又有周文仪本与日新堂本两种正德间翻刻本存世;其二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张弼别集《东海集》是了解其生平为人与艺术活动的主要参考文献。《东海集》版本大体有两大系统,其一以正德十三年(1518)张弘至刻本为源,现存多为其补版后印本,又有周文仪本与日新堂本两种正德间翻刻本存世;其二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张世绶刻本为源,以康熙三十六年嘉会堂增补重印本收篇最多,道光间又有张崇铭修补重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东海集》 版本考 明清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张弼墓志》释文校正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继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唐《张弼墓志》释文存在大量文字讹误,实因误释异体字、未通典故、未识字形、体例不一、断错句读等疏漏所致。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及墓志拓片,纠正其讹误,指出释读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使这通宝贵材料得到更科学的利用。
关键词 张弼墓志》 释文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张弼墓志》释文校补——与胡明曌先生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国剑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94-96,共3页
胡明曌先生《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一文所录的唐张弼墓志释文,有不少错误或值得商榷之处。通过考证,或予以校正,或予以补正,或提出存疑。
关键词 释文 补正 张弼墓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张弼墓志文字再补 被引量:1
4
作者 舒韶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5-66,共2页
《文物》2011年第2期发表了《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一文,该文考释了唐代张弼墓志志文,并结合墓志材料研究了玄武门事变和唐太宗时丝绸之路上唐朝官方的活动。时贤已对该志录文作了补正,但仍有不尽之处... 《文物》2011年第2期发表了《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一文,该文考释了唐代张弼墓志志文,并结合墓志材料研究了玄武门事变和唐太宗时丝绸之路上唐朝官方的活动。时贤已对该志录文作了补正,但仍有不尽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原录文作校释补充,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墓志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张弼 墓志 校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东阳和陈献章对张弼草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超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文章从"书贵自得"的这一理念出发,探讨了张弼的师古观、创作观和艺术观,并对张弼"书贵自得"书学思想的形成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张弼 书学思想 书贵自得 形成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弼的书学理念及其成因
6
作者 孙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明前期草书家张弼针对当时"台阁体"千人一面的书风流弊提出了"书贵自得"的师古观、天真烂漫的创作观等书学理念,使得当时书风为之一变。文章旨在探讨张弼书法观念的内涵与当时书家李东阳、陈献章以及先贤苏轼对他... 明前期草书家张弼针对当时"台阁体"千人一面的书风流弊提出了"书贵自得"的师古观、天真烂漫的创作观等书学理念,使得当时书风为之一变。文章旨在探讨张弼书法观念的内涵与当时书家李东阳、陈献章以及先贤苏轼对他的影响,凸现其理论在明前期至明中期书风转换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书法 草书 书贵自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張弼與吴中人士的交往——李應禎《致沈周信札》研究
7
作者 高明一 《书法研究》 2020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李應禎寫于成化二十年《致沈周信札》,提到抄録明初文人童冀與王景詩作,與故宫博物院藏《枉問帖》、上海博物館藏《行書致吴寬札》爲相關事件。《致沈周信札》亦提到請沈周將張弼要給李應禎的草書立軸,寄到... 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藏李應禎寫于成化二十年《致沈周信札》,提到抄録明初文人童冀與王景詩作,與故宫博物院藏《枉問帖》、上海博物館藏《行書致吴寬札》爲相關事件。《致沈周信札》亦提到請沈周將張弼要給李應禎的草書立軸,寄到南京。李應禎女婿祝允明《書述》一文批評松江代表書家張弼,標舉同期吴門書家李應禎等人,後世遂將吴門、松江視爲書壇間較勁。然而張弼在成化二十年辭官後,寓居吴門,和沈周、李應禎、吴寬相往還,《致沈周信札》的出現,改變了後世既定的書史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枉問帖 行書致吴寬札 張弼 沈周 李應禎 吴寬
原文传递
张弼狂草《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8
作者 庞志英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4-27,共24页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曾称赞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
关键词 怀素上人草书歌 张弼 飘风骤雨 苏涣 书风 任华 书学 自叙帖 传世作品 亦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弼的草书艺术
9
作者 黄悙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162-162,共1页
因永乐时代台阁体书法的风靡,使得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的书法较为平庸。天顺朝的中书舍人姜立纲之流,虽也有书作传世,但在整个明代书史上几乎是无足轻重的。到了成化年间,因文学上的台阁体受到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 因永乐时代台阁体书法的风靡,使得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的书法较为平庸。天顺朝的中书舍人姜立纲之流,虽也有书作传世,但在整个明代书史上几乎是无足轻重的。到了成化年间,因文学上的台阁体受到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的冲击,及以后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拨正,文艺思潮才有了一些明晰的改观。成化年间有影响的书家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以张弼为代表的草书书家,承明初解缙等人的余绪,使草书重显于世,对改变元末明初草书的风格特征,有重要的影响,但他的末流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姜立纲 台阁体 元末明初 天顺 项穆 解缙 前七子 张汝弼 行押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摭析张弼狂草书法中的“书眼”
10
作者 王海浪 刘宏基 《中华书画家》 2025年第3期121-121,共1页
在草书创作中,“书眼”这一概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明代张弼的草书创作为后世书家认识、设计、运用“书眼”提供了艺术典范。张弼(1425-1487),字汝弼,松江府华亭县人,以诗词、文章和书法见长,尝自言:“吾平生,书不如诗,诗不如文。... 在草书创作中,“书眼”这一概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明代张弼的草书创作为后世书家认识、设计、运用“书眼”提供了艺术典范。张弼(1425-1487),字汝弼,松江府华亭县人,以诗词、文章和书法见长,尝自言:“吾平生,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李东阳听闻此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 运用 书眼 书法 明代 艺术典范 设计 张弼
原文传递
从张弼、祝允明到王铎——明代条幅行草书的演变
11
作者 穆昭成 《西泠艺丛》 2024年第9期66-72,共7页
书法艺术发展到明代,条幅作为书法作品的一种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堂大轴类的作品在明代大量地出现。这种形式的出现,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书法欣赏模式由阅读式的欣赏转变为更加注重整体视觉效果的欣赏。书法作... 书法艺术发展到明代,条幅作为书法作品的一种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堂大轴类的作品在明代大量地出现。这种形式的出现,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书法欣赏模式由阅读式的欣赏转变为更加注重整体视觉效果的欣赏。书法作品中书写的文字内容作为书法艺术创作的载体,也逐渐演变成只为艺术表达服务而不为传递信息服务。为了适应这种形式的书写要求,明代的书家做了很多的尝试,从张弼、祝允明到王铎的作品中,我们恰可以窥见条幅行草书在明代书法发展的不同时期(前期、中期、晚期)的典型特点。从这些典型的特点中,我们可以勾勒出明代条幅行草书演变的一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书法 条幅 张弼 祝允明 王铎
原文传递
唐贞观初年张弼出使西域与丝路交通 被引量:6
12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唐朝建国后与西域的关系,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玄奘的记录而略有了解。新发现的《张弼墓志》,告诉我们贞观元年到贞观六年,唐太宗曾经派遣张弼出使西域三十国,行程四万里,应当包括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王国,以及西突厥所控制的粟特地区和吐火... 唐朝建国后与西域的关系,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玄奘的记录而略有了解。新发现的《张弼墓志》,告诉我们贞观元年到贞观六年,唐太宗曾经派遣张弼出使西域三十国,行程四万里,应当包括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王国,以及西突厥所控制的粟特地区和吐火罗斯坦。贞观初年来访唐廷的西域诸国,很可能是张弼出使而促成的结果。张弼的出使在传世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墓志补充了丝绸之路史上一个重要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西域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明清松江府张弼家族文献生产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宝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0年第6期80-85,共6页
文化世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明清两代是文化世家非常兴盛的时代。文章以贯联明清两代的上海张弼家族为例,对其家族内的文献生产做了详实梳理,指出文化世家是明清两代文献生产与传承的主要力量,扬名显亲的责任意识是其文献生... 文化世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明清两代是文化世家非常兴盛的时代。文章以贯联明清两代的上海张弼家族为例,对其家族内的文献生产做了详实梳理,指出文化世家是明清两代文献生产与传承的主要力量,扬名显亲的责任意识是其文献生产、传承的主要动因,家族的科举中式者往往是文献整理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整理者。文化世家是绵绵不绝的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在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上海地区 张弼家族 文化世家 文献生产与传承
原文传递
明沈度、张弼《千字文》合册考释
14
作者 吴雁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3,共2页
明代初期书家沈度和张弼分别书写的《千字文》册被后人装裱为一册,其后有明代董其昌和清末杨宗濂的题跋各一,并有明末大藏家朱之赤和近代藏家裴伯谦等人的收藏印但比对传世沈、张二人真迹,发现两册书法在书写与款印等方面都存在着无法... 明代初期书家沈度和张弼分别书写的《千字文》册被后人装裱为一册,其后有明代董其昌和清末杨宗濂的题跋各一,并有明末大藏家朱之赤和近代藏家裴伯谦等人的收藏印但比对传世沈、张二人真迹,发现两册书法在书写与款印等方面都存在着无法合理解释的疑窦,故将其断为有依凭的旧仿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度 张弼 千字文册 款印 旧仿本
原文传递
唐贞观初年张弼出使西域与丝路交通
15
作者 荣新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2期218-218,共1页
唐朝建立后与西域的关系,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玄奘的记录而略有了解,新发现的“张弼墓志”告诉我们贞观元年到贞观六年,唐太宗曾经派遣张弼出使西域30国,行程4万里,应当包括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王国,以及西突厥所控制的粟特地区和吐火罗斯... 唐朝建立后与西域的关系,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玄奘的记录而略有了解,新发现的“张弼墓志”告诉我们贞观元年到贞观六年,唐太宗曾经派遣张弼出使西域30国,行程4万里,应当包括塔里木盆地诸绿洲王国,以及西突厥所控制的粟特地区和吐火罗斯坦。贞观初年来访唐廷的西域诸国,很可能是张弼出使而促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诸国 唐贞观 唐廷 贞观元年 西突厥 张弼 唐太宗 出使
原文传递
明 张弼 草书评书卷
16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99,共4页
明 张弼 草书评书卷 纸本 纵265cm 横102.5cm 1471年宋昌裔书如白云出岫,连绵不绝,悠扬卷舒,无不自得。宋伸温书如鹏搏九万,全仗扶摇。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家 书法作品 张弼
原文传递
明张弼草书的意义及其地域影响
17
作者 陈书国 《荣宝斋》 2022年第12期84-95,共12页
张弼是中国草书史上有争议的狂草书家。他以独具个性的书法实践推动了明代草书向浪漫书风的发展。然而论者对张弼草书的评价却是赞到极处,毁到极处;对张弼草书的地域影响更是毁多于誉,认为“南路体”“梅花体”等狂怪书风是张弼草书地... 张弼是中国草书史上有争议的狂草书家。他以独具个性的书法实践推动了明代草书向浪漫书风的发展。然而论者对张弼草书的评价却是赞到极处,毁到极处;对张弼草书的地域影响更是毁多于誉,认为“南路体”“梅花体”等狂怪书风是张弼草书地域影响的产物。但是,本文通过史料研究,评价和强化了张弼草书的历史意义,同时梳理了张弼草书对包括“吴门书派”和“云间书派”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及江西和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草书的历史发展、书风改变、草书家群体的形成等所具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草书 历史意义 地域影响
原文传递
唐朝收抚于阗与西域交通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被引量:1
18
作者 荣新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利用传世史籍与和田当地出土文书,详细考察了唐朝建立后于阗王国的归附,以及唐朝与西突厥余部及吐蕃王国在于阗及其周边地区的争夺,并且阐述唐朝建立安西四镇、设置毗沙都督府等军政建置,设立和完善相应的交通体制等举措,根据出土文书... 利用传世史籍与和田当地出土文书,详细考察了唐朝建立后于阗王国的归附,以及唐朝与西突厥余部及吐蕃王国在于阗及其周边地区的争夺,并且阐述唐朝建立安西四镇、设置毗沙都督府等军政建置,设立和完善相应的交通体制等举措,根据出土文书来展现这些体制的具体运作情形。这是唐代西域史和丝绸之路史研究的多学科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于阗 西域南道 丝绸之路 张弼 玄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怪,或者佯狂——明代狂草的迷途
19
作者 李永忠 《中国书画》 2015年第3期4-13,共10页
狂草是今草中体势最为恣肆狂放的一种,通常以唐代张旭、怀素的某些作品为代表。旭、素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狂草之实,但还没有出现"狂草"之名。直到明代,狂草名称才出现<sup>[1]</sup>。张旭、怀素狂逸一路的... 狂草是今草中体势最为恣肆狂放的一种,通常以唐代张旭、怀素的某些作品为代表。旭、素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狂草之实,但还没有出现"狂草"之名。直到明代,狂草名称才出现<sup>[1]</sup>。张旭、怀素狂逸一路的草书和模拟旭、素此种草书的作品开始被称作狂草,如娄坚《学古绪言》:"伯高(张旭)、藏真(怀素)相继以狂草名世。"<sup>[2]</sup>又王世贞《艺苑卮言》:"徐天全有贞……狂草出入素、旭。"<sup>[3]</sup>狂草之名出现于明代并不偶然,当时涌现了为数众多的狂草作者,狂草作品流布广泛,或许正是因为出现了逼人正视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学古绪言 卮言 张汝弼 张弼 项穆 体势 论书 祝允明 倪氏杂著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明珠话葡萄
20
作者 刘平方 《农村科技》 1994年第12期44-44,共1页
时序入秋,葡萄熟了,漫步街头,但见那上市的葡萄白似水晶,绿似翡翠,红似珊瑚,紫似玛瑙,鲜艳悦目,流香四溢,撩人品尝。葡萄,古时称"薄桃",又名"草龙珠"。它的故乡在地中海、黑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在埃及的古墓中发... 时序入秋,葡萄熟了,漫步街头,但见那上市的葡萄白似水晶,绿似翡翠,红似珊瑚,紫似玛瑙,鲜艳悦目,流香四溢,撩人品尝。葡萄,古时称"薄桃",又名"草龙珠"。它的故乡在地中海、黑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在埃及的古墓中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清楚地描绘了迄今6000多年前古埃及栽种葡萄的情景。据《西城传》记载,我国的葡萄是2000多年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的,并广为种植繁衍。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今将高昌(今吐鲁番)进贡的马乳葡萄种子种在御苑里。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华侨张弼引入欧洲优良葡萄品种,开辟纯种葡萄园。葡萄分布区城广泛,世界上葡萄品种有8000多个,其中普通栽培品种有1600个。在全世界总年产量为1亿6千万吨的水果中,葡萄占6千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品种 草龙珠 唐太宗李世民 马乳葡萄 漫步街头 光绪十八年 唐贞观 张弼 高昌 栽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