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向君峰 赵海杰 +5 位作者 李永峰 程彦博 高亚龙 侯可军 董春艳 李向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1-887,共17页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南缘 张士英岩体 锆石U-PB测年 锆石HF同位素 白垩纪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张士英岩体大陆动力学背景: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友强 张正伟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5-2008,共14页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体主要由石英正长岩组成。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2.8±1.5Ma。其Si O2含量为66.04%~67.80%,Na2O+K2O=9.03%~10.97%,K2O=4.40%~6.37%,K2O/Na2O>1属于钾质长英质岩石。A/CNK=1.26~...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体主要由石英正长岩组成。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2.8±1.5Ma。其Si O2含量为66.04%~67.80%,Na2O+K2O=9.03%~10.97%,K2O=4.40%~6.37%,K2O/Na2O>1属于钾质长英质岩石。A/CNK=1.26~1.58,A/NK=1.63~1.79属于过铝质岩石系列。石英正长岩的Mg#变化范围在12.9~39.4。富集LREE亏损HRE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5.48~21.12,Eu呈弱的负异常(δEu=0.54~0.99)。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张士英石英正长岩岩浆锆石εHf(t)集中在-17.6^-13.9,Hf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7~1.9Ga。石英正长岩的岩浆Zr饱和温度高(936~998℃)。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显示张士英石英正长岩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壳源物质,并有少量年轻组分加入,这种年轻组分是幔源物质。岩体形成于拉张性构造环境下,拉张性的环境导致了幔源物质的上涌,底侵下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时代正好位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张士英石英正长岩正是这一地质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士英岩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碱性 华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舞阳南部张士英岩体的地球化学与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创举 包志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43,共9页
张士英岩体岩石类型以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为主。岩体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岩系列(Al2O3为14.8%~16.7%,A/CNK=0.77~1.02,K2O/Na2O在1.00~1.43之间),稀土元素总量在261.7~381.0μg/g之间,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 张士英岩体岩石类型以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为主。岩体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岩系列(Al2O3为14.8%~16.7%,A/CNK=0.77~1.02,K2O/Na2O在1.00~1.43之间),稀土元素总量在261.7~381.0μg/g之间,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呈右倾平滑曲线,(La/Yb)N比值为28~50,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Eu/Eu?比值在0.73~0.87之间。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Sr、Ba、Nb、Ta的亏损,而Th、U相对富集。(87Sr/86Sr)i初始平均值为0.709,εNd(t)值为-13.9~-19.9,Nd的模式年龄为1.48~2.10Ga。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124.2±0.5)Ma,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体侵位的区域地质背景为华北克拉通白垩纪大规模岩石圈转型和减薄时期,岩石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有年轻地幔物质的加入。反映在区域强烈伸展拉张和岩石圈减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岩浆底侵所造成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壳幔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 张士英岩体 早白垩世 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张士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姜玉平 张森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3,共9页
通过研究张士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主量元素研究表明,花岗斑岩、角闪石英正长岩及暗色包体均表现出碱性岩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张士英岩体内的角闪石英正长岩和暗色包体具有相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轻稀土... 通过研究张士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主量元素研究表明,花岗斑岩、角闪石英正长岩及暗色包体均表现出碱性岩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张士英岩体内的角闪石英正长岩和暗色包体具有相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轻稀土富集,曲线总体右倾;两者都有着较高的稀土总量,前者稀土总量平均值319.28×10^-6,δEu=0.24~0.25;后者稀土总量略高,平均值357.00×10^-6,δEu=0.24~0.31;张士英岩体内的花岗斑岩稀土总量平均值156.63×10^-6,δEu=0.12~0.19。3类岩石都表现出Eu的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角闪石英正长岩与暗色包体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相似,均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暗示成岩以幔源物质为主。花岗斑岩有着较低的w(Nb)/w(Ta),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壳源物质加入。综合认为,张士英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折以及之后的岩石圈大规模的伸展、减薄期间,是一种具有壳源特征的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南缘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特征 张士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