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雅婷 王媛 +2 位作者 徐莹 潘峰 赵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缺氧组(HI组)、1.5%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1.5%异氟醚后处理+激动剂组(Iso+AMPA组)、1.5%异氟醚后处理+...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缺氧组(HI组)、1.5%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1.5%异氟醚后处理+激动剂组(Iso+AMPA组)、1.5%异氟醚后处理+抑制剂组(Iso+CNQX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大鼠仅找到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均双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放回母鼠身边喂哺2 h,再以8%O2+92%N2的湿化混合气体以2 L/min流量低氧处理2 h,制备HIBD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Iso组、Iso+AMPA组、Iso+CNQX组均即刻吸入1.5%异氟醚30 min,以30%O2+70%N2湿化混合气体输送,流量2 L/min,其余各组仅吸入30%O2+70%N2湿化混合气体,流量2 L/min处理30 min。大鼠苏醒后,30 min内完成侧脑室注射:Sham组、HI组、Iso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Iso+AMPA组左侧脑室注射AMPA 5μL,浓度为50μg/m L,Iso+CNQX组左侧脑室注射CNQX 5μL,浓度为50μg/m L。手术后7 d,测定大鼠体质量,测定左/右大脑半球质量并计算质量比,切片HE染色计数左、右侧大脑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并计算密度比。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Sham组比较,各组大鼠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均下降(P均<0.05),左/右侧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比下降(P均<0.05),与HI组比较,Iso组、Iso+CNQX组大鼠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左/右侧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比明显升高(P均<0.05),而Iso+AMPA组大鼠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左/右侧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却无明显变化(P均>0.05)。相较Iso组,Iso+CNQX组大鼠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左/右侧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比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Iso+AMPA组大鼠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及左/右侧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比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PA受体过度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缺血缺氧 异氟醚后处理 新生大鼠 AMP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通过Bmp4/Smad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孟轶男 安洋 王守田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表达的影响及Bmp4/Smad信号通路发挥的调节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AQP4抑制剂...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表达的影响及Bmp4/Smad信号通路发挥的调节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AQP4抑制剂组(TGN020组)、BMP4抑制剂组(LDN193189组)和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方法建立CIRI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BMP4、Smad、p-Smad和AQP4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AQP4m RNA表达水平。结果 ISO后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损伤,降低AQP4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BMP4和p-Smad的表达(P<0.05);加入BMP4抑制剂后,ISO的作用得到抑制(P<0.05)。结论 ISO后处理对CIRI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QP4表达及Bmp4/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后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水通道蛋白 Bmp4/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家军 刘金东 +2 位作者 王大亮 王永万 徐海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不同年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和老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 PP组)。建立Langendorff...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不同年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和老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 PP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C组持续灌注130 min;I/R组平衡灌注10 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异氟醚后处理组平衡灌注10 min缺血30 min,随后用含有1.5%异氟醚的灌注液灌注15 min,随后再灌注75 min。于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 min和90 min时记录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灌注结束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 mm3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评分,剩余心脏组织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在成年鼠中,与I/R组相比,异氟醚后处理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线粒体损伤减轻(P<0.05);在老年鼠中,与I/R组相比,异氟醚后处理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心肌梗死面积以及线粒体损伤程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减轻了成年老鼠的心肌再灌注损伤,而未能减轻老年鼠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异氟醚后处理 线粒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长期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纪国余 薛杭 +3 位作者 于威威 季海音 杨雅婷 赵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IBI)新生大鼠的长期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5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氟醚、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环孢素组、环孢素+异氟醚组,每组各15只。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HIBI)新生大鼠的长期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5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氟醚、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环孢素组、环孢素+异氟醚组,每组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HIBI模型。模型建立后侧脑室注射药物: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注射线粒体通道转换孔( mPTP)特异性开放剂苍术苷;环孢素组、环孢素+异氟醚组注射mPTP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其余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此基础上各异氟醚组予异氟醚后处理:吸入含1.5%异氟醚的湿化混合气体30 min,2 L/min。干预后30~35 d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计数丘脑腹后内侧核和海马CA3区左、右侧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平均逃逸潜伏期延长,穿平台次数、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降低(P均<0.05);各组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侧神经元密度的比值均降低( 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氟醚组、环孢素组、环孢素+异氟醚组平均逃逸潜伏期缩短,穿平台次数、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侧神经元密度比值升高( P均<0.05)。与异氟醚组比较,苍术苷组、苍术苷+异氟醚组平均逃逸潜伏期延长次数、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侧神经元密度比降低( P均<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对HIBI新生大鼠具有长期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PTP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后处理 缺血缺氧 脑损伤 线粒体通道转换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纪国余 薛杭 +3 位作者 于威威 季海音 杨雅婷 赵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2-597,共6页
目的 探讨异氟醚后处理是否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道转换孔(mPTP)的开放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脑损伤.方法 新生SD大鼠210只,7d龄,体质量12~16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7组(n=30):假手术组(Ⅰ组)、脑缺血缺氧组(Ⅱ组... 目的 探讨异氟醚后处理是否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道转换孔(mPTP)的开放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脑损伤.方法 新生SD大鼠210只,7d龄,体质量12~16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7组(n=30):假手术组(Ⅰ组)、脑缺血缺氧组(Ⅱ组)、脑缺血缺氧+异氟醚后处理组(Ⅲ组)、苍术苷组(Ⅳ组)、苍术苷+异氟醚后处理组(Ⅴ组)、环孢素A组(Ⅵ组)、环孢素A+异氟醚后处理组(Ⅶ组).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于37℃的水浴环境中,给予8%O2-92%N2混合气体处理2h,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各组于模型建立或假手术后,侧脑室注射苍术苷、环孢素A或生理盐水,然后将Ⅲ组、Ⅴ组、Ⅶ组放入半密闭箱内,持续吸入1.5%异氟醚(30%O2+70%N2)30 min;同时,Ⅰ组、Ⅱ组、Ⅳ组、Ⅵ组放入半密闭箱内,持续吸入不合异氟醚的混合气体(30%O2+70%N2)30 min,待大鼠苏醒后,放回笼中正常喂养.于脑缺血缺氧24 h后,各组随机取出10只,取脑组织,检测左侧大脑半球线粒体的吸光度变化,分析mPTP的开放;于缺血缺氧后7d测定左、右大脑半球质量,计算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计数丘脑腹后内侧核和海马CA3区左、右侧神经元数量,计算左、右侧神经元密度比.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Ⅶ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降低(P<0.05),mPTP吸光度值的改变(△OD540nm)显著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Ⅵ组及Ⅶ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升高(P<0.05),mPTP的△OD540nm显著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左侧大脑半球的质量、左右大脑半球质量比、丘脑腹后内侧核及海马CA3区左右正常神经元密度比值降低(P<0.05),mPTP的△OD540nm显著升高(P<0.05).结论 异氟醚后处理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异氟醚后处理可以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所致的mPTP开放;异氟醚后处理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降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后处理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线粒体通道转换孔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迪 王胜 +4 位作者 葛明月 王芹 殷姜文 代志刚 司军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组)、损伤组(OGD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组)、损伤组(OGD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理。采用花粉活力染色(TTC)法评价各组脑片损伤程度,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使核糖核酸(ERK5 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5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组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升高(P<0.05);XMD组阻断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与OGD、1.5%ISPOC和4.5%ISPOC组比较,3.0%ISPOC组脑片损伤程度减轻、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组织内ER K5 m R N A和p-ER K5表达升高(P<0.05)。与3.0%ISPO C组比较,XMD阻断ISPOC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对抗O GD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可能与上调ER K5 m R N A和ERK5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异氟醚后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脑缺血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彭莉 林晓峰 +2 位作者 王胜 殷姜文 葛明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环巴胺+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CYC组),每组11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90 min、再灌注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SO组大鼠在再灌注即刻吸入1.5%异氟醚。CYC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Shh/Gli1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10 mg/kg。再灌注24 h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Shh和Gli1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SO组和CY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SO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坏死和凋亡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CY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Shh/Gli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蛋白 GLI1蛋白 异氟醚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家军 王大亮 +2 位作者 王永万 徐海龙 刘金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68-2470,2474,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异氟醚后处理组(I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异氟醚后处理组(I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于平衡灌注末及再灌注30、90 min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灌注结束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mm^3,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评分,剩余心脏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与R组比较,S组和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MIS减小,线粒体损伤减轻(P<0.05);与S组比较,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变差,MIS增大,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MIRI中均有保护作用,但七氟醚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后处理 异氟醚后处理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