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皮肤对化妆品异常感觉的检测
1
作者 高飞 金锡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42-843,共2页
关键词 面部皮肤 化妆品异常感觉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分析
2
作者 金忠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21-2022,共2页
目的探讨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61例排除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并依据伴随症状分别采用抗抑郁焦虑、质子泵抑制剂、增强免疫力等诊断性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61例排除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的伴随症状,并依据伴随症状分别采用抗抑郁焦虑、质子泵抑制剂、增强免疫力等诊断性治疗,观察3个月的疗效及病因。结果 261例患者中,心因性42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9例、更年期综合征31例、胃食管反流136例、疲劳综合征33例。经治疗,痊愈168例(64.4%),显效74例(28.4%),无效19例(7.2%),有效率为92.7%。结论咽部异常感觉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伴随症状亦不相同,其中胃食管反流是其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常感觉 症状 病因学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异常感觉的认识与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1-492,共2页
目的研究咽部异常感觉的病因,为正确治疗咽部异常感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260例门诊就诊的有咽部异常感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9例按慢性咽炎治疗;治疗组131例查明病因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 目的研究咽部异常感觉的病因,为正确治疗咽部异常感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260例门诊就诊的有咽部异常感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9例按慢性咽炎治疗;治疗组131例查明病因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7.3105,P<0.01)。结论咽部异常感觉病因复杂,需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检查,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疾病 感觉异常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异常感觉症200例病因分析
4
作者 高英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咽部异常感觉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询问以咽部异常感觉为主诉的 2 0 0例患者的病史 ,对咽喉部、邻近器官及全身进行检查。结果 :发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以耳鼻喉慢性炎症、解剖结构异常、胃肠疾病、慢性气管炎、植物神... 目的 :探讨咽部异常感觉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询问以咽部异常感觉为主诉的 2 0 0例患者的病史 ,对咽喉部、邻近器官及全身进行检查。结果 :发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以耳鼻喉慢性炎症、解剖结构异常、胃肠疾病、慢性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见 ,并且几种疾病合并存在。结论 :咽喉部感觉异常多是非单一疾病 ,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咽喉症状 ,须认真检查病因 ,方能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常感觉 病因 发病机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喉异常感觉症的治疗体会
5
作者 刘印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315-315,共1页
笔者自1990年5月至1993年12月应用颈前封闭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咽喉异常感觉症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55例,男女比率约1:1.77,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年龄在26~46之间者71例,占82.6%,病程半月至2年,最长一例... 笔者自1990年5月至1993年12月应用颈前封闭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咽喉异常感觉症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55例,男女比率约1:1.77,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年龄在26~46之间者71例,占82.6%,病程半月至2年,最长一例病程达10年,来我院就诊前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53例,占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感觉 治疗体会 植物神经功能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过度紧张 利多卡因 功能失调 男女比率 器质性病变 口服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异常感觉研究综述
6
作者 马芮鑫 《现代特殊教育》 2017年第2期32-36,共5页
感觉异常已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核心障碍的诊断依据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普遍存在感觉异常问题,有必要了解其感觉异常的特征及其干预方法。论文主要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异常感觉的特征、异常感觉的测评方... 感觉异常已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核心障碍的诊断依据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普遍存在感觉异常问题,有必要了解其感觉异常的特征及其干预方法。论文主要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异常感觉的特征、异常感觉的测评方法和异常感觉的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异常感觉 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健身异常感觉
7
《解放军健康》 2009年第6期22-22,共1页
自我感觉是生命机体的自然反应,也是人身体变化的信号。自我感觉分为正常感觉和异常感觉。正常感觉常有渴、饿、困、乏、冷、热、胀、痛、麻等,这些感觉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消除。在健身活动中,当发现有异常感觉时应暂停活动,并向专... 自我感觉是生命机体的自然反应,也是人身体变化的信号。自我感觉分为正常感觉和异常感觉。正常感觉常有渴、饿、困、乏、冷、热、胀、痛、麻等,这些感觉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消除。在健身活动中,当发现有异常感觉时应暂停活动,并向专家咨询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感觉 健身活动 自我感觉 生命机体 身体变化 专家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咽部异常感觉就诊521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卢新玲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6期46-47,共2页
咽部异常感觉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人数的三分之一,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诊治已有许多报道[1-2]。但有部分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多次诊治不愈经过仔细检查及随访,诊断为其他疾病。现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 咽部异常感觉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人数的三分之一,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诊治已有许多报道[1-2]。但有部分咽部异常感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多次诊治不愈经过仔细检查及随访,诊断为其他疾病。现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因咽部异常感觉来本院就诊者521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感觉 就诊人数 咽部 临床分析 耳鼻咽喉科 2009年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注射时异常感觉扩散现象及预防
9
作者 韩翔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433-434,共2页
按正规方法进行臀肌注射时 ,部分患者 (1 .1 3 %)的疼痛范围经臀部、下肢背面向下扩散 ,最远者可达足跟。排除了直接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性。从周围神经分布角度难以解释此现象。它与循经感传现象相似 ,又不完全一致。更换注射部位、在... 按正规方法进行臀肌注射时 ,部分患者 (1 .1 3 %)的疼痛范围经臀部、下肢背面向下扩散 ,最远者可达足跟。排除了直接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性。从周围神经分布角度难以解释此现象。它与循经感传现象相似 ,又不完全一致。更换注射部位、在扩散方向的前方按摩可以防止其出现或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注射 异常感觉 循经感传现象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胸部异常感觉为表现的下肢不宁综合征1例
10
作者 曹杉杉 赵雅洁 王晓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90-291,共2页
患者:女性,74岁,3年前因“间歇性左胸部异常感觉蔓延至左下肢30余年,加重2年”来我院门诊就诊。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胸部心前区范围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并向左下肢蔓延,症状多在晚上9-10点平躺睡觉时出现,持续约2 h,活动或拍... 患者:女性,74岁,3年前因“间歇性左胸部异常感觉蔓延至左下肢30余年,加重2年”来我院门诊就诊。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胸部心前区范围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并向左下肢蔓延,症状多在晚上9-10点平躺睡觉时出现,持续约2 h,活动或拍打左腿能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不宁综合征 感觉异常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LD后下肢感觉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尹惠娟 宋少红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后下肢感觉异常(PO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到2024年0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行PELD术治疗的90例LDH患者,收集并统计入组对象资料,调查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情...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后下肢感觉异常(PO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到2024年0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行PELD术治疗的90例LDH患者,收集并统计入组对象资料,调查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情况,并将发生POD患者纳入POD组,未发生POD患者纳入为非POD组,对比两组各项资料,筛选有统计学差异项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术后发生PO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0例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率为18.89%(17/9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钙化、髓核突出程度、突出病灶位置与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有关(P<0.05);年龄、术前病程、性别、体重指数(BMI)、住院时间、影像学参数及手术节段、吸烟史、合并症、饮酒史与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β=1.086,OR=2.961,95%CI=1.010-8.684)、有钙化(β=1.378,OR=3.967,95%CI=1.301-12.094)、包含型髓核突出(β=1.419,OR=4.133,95%CI=1.105-15.462)、中央/旁中央型突出病灶(β=1.518,OR=4.563,95%CI=1.477-14.096)是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LDH患者PELD术后POD发生率有待改善,其发生与患者手术时间、钙化、髓核突出程度、突出病灶位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感觉异常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髓核突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咸明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躯体感觉异常3例
12
作者 吴学文 陈汀 +3 位作者 陈扬 朱可安 徐立雷 林咸明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躯体感觉异常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学对其并无明确定义,但依据其症状特点可将其归属于“梅核气”“眩晕”“心悸”“奔豚气”“痞满”“鼻齆”“口淡”“郁证”“脏躁”等范畴,常见于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障碍疾病。目前针... 躯体感觉异常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学对其并无明确定义,但依据其症状特点可将其归属于“梅核气”“眩晕”“心悸”“奔豚气”“痞满”“鼻齆”“口淡”“郁证”“脏躁”等范畴,常见于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障碍疾病。目前针对躯体形式障碍等疾病伴随的一般感觉异常,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不佳等局限性[1]。而在面对嗅觉、味觉等特殊感觉异常,临床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感觉异常 半夏厚朴汤 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后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波波 谢磊 +1 位作者 黄莉莉 章新华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均进行两周的治疗。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麻木程度、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与运动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较对照组的65.71%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57%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TNF-α、MMP-9、IL-6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呈现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其上肢麻木程度,促进机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可对炎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感觉异常 依达拉奉 银杏叶提取物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孟春雪 任晓慧 邢介霞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医院就诊的98例M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根据感觉神经传导是否异常分为异常组(22例)与正常组(76例)。采用... 目的 分析影响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医院就诊的98例M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根据感觉神经传导是否异常分为异常组(22例)与正常组(7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MND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感觉神经条数共检测582条,异常率为3.78%(22/58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起病部位、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史是影响MND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起病部位为延髓是影响MND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60岁及起病部位为延髓为影响MND患者感觉神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感觉神经异常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异常感觉反应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瑞 张晓明 +3 位作者 杨广学 王沙 谢安梅 鲁明辉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探索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异常感觉反应与睡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与《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176名2-17岁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2-5岁、6-11岁、12-17岁年龄段异常感觉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4.6%、... 为探索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异常感觉反应与睡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与《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176名2-17岁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2-5岁、6-11岁、12-17岁年龄段异常感觉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4.6%、74.3%、70.0%,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92.3%、90.0%和85.0%;(2)异常感觉反应与各类睡眠问题多呈显著正相关;(3)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异常感觉反应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睡眠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说明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异常感觉反应,与睡眠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应注重对其异常感觉反应的干预以改善睡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谱系障碍 异常感觉反应 睡眠问题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后面部感觉异常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欣杰 李鹏 +5 位作者 张祝均 李杨 张时真 杨森 龚飞龙 王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2~37个月)。术后初始疼痛缓解BNIⅠ级15例(33-3%),Ⅱ级13例(28.9%),Ⅲ级8例(17.8%),Ⅳ级5例(11.1%),Ⅴ级4例(8.9%);伽玛刀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0%。至最后一次随访,复发6例(13.3%),(初始疼痛缓解为BNII级3例,Ⅲ级3例);平均复发时间11.7个月(5~18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面部感觉异常17例(37.8%),疼痛完全缓解者新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或疗效不佳者(P〈0.05)。结论伽玛刀是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术后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可能与更好的疼痛缓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伽玛刀 感觉异常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刺法治疗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艾 李里 +2 位作者 黄洁 陈杰 潘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2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对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丘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患侧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法针刺治疗,针刺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麻木感、板滞感、疼痛两... 目的:观察巨刺法对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丘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患侧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法针刺治疗,针刺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麻木感、板滞感、疼痛两组感觉异常症状总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对丘脑卒中后感觉异常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卒中 感觉异常 巨刺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 被引量:17
18
作者 贾琼 柴旭斌 钟炜钰 《中医正骨》 2016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及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 目的:观察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及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下肢疼痛情况,采用尼龙绳实验评定下肢麻木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定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尼龙绳实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6±1.52)分,(6.03±1.48)分,t=0.080,P=0.936;(28.33±5.20)分,(28.03±5.42)分,t=0.219,P=0.828;(0.85±0.33)分,(0.88±0.23)分,t=0.395,P=0.694];治疗4周后独活寄生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甲钴胺胶囊组[(2.74±1.63)分,(4.69±0.92)分,t=-3.299,P=0.002;(11.67±9.14)分,(18.80±4.87)分,t=-4.369,P=0.001],尼龙绳实验评分高于甲钴胺胶囊组[(1.65±0.33)分,(0.95±0.35)分,t=3.472,P=0.008]。独活寄生汤组优10例、良9例、可8例、差3例,甲钴胺胶囊组优5例、良14例、可7例、差4例,独活寄生汤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胶囊组(Z=-1.996,P=0.046)。结论:口服独活寄生汤可以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口服甲钴胺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手术后期间 感觉异常 椎间孔镜 独活寄生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感觉异常起病的Wilson病伴ATP7B基因新突变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君逸 徐迎胜 樊东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铜代谢异常致病,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症状、肝症状、角膜色素环等,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以感觉异常起病的成年WD患者,基因检查显示ATP7B基因复合杂...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铜代谢异常致病,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症状、肝症状、角膜色素环等,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以感觉异常起病的成年WD患者,基因检查显示ATP7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母源获得p.I1284N为新突变,此前未见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主因“双手麻木疼痛3个月,伴发作性右侧面部、肢体发紧感”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双手手指麻木、疼痛,遇冷加重,双手颜色无明显变化,症状持续约10 d缓解,伴发作性右侧面部、肢体发紧感,右侧口角上抬,持续3~4 s后可自行缓解,于发病3 d内反复发作,平均6~7次/d,每次症状相似,发作时无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此后无类似症状发作,入院时觉右足行走时疼痛明显。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改变,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肢体无力。既往:5年来间断节食、口服多种减肥药(包括含有决明子、薏苡仁、泽泻、茯苓、荷叶、葛根等成分的复方中药制剂以及盐酸西布曲明等),体重于55~80 kg间波动,近3个月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为独生女,父母否认近亲婚配,否认相关家族史。查体:身高163 cm,体重85 kg(BMI 31.99 kg/m2),神清,颅神经查体未及明显异常,四肢肌容积、肌张力对称正常,四肢肌力V级,双侧共济运动正常。四肢浅、深感觉正常对称。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感觉异常 新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岩 周军 +2 位作者 王学彩 王昭昕 高希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1413-1414,共2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方法: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保留ICBN 58例(A组),未保留ICBN 52例(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4%和6... 目的:评价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与术后感觉异常的关系。方法:110例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保留ICBN 58例(A组),未保留ICBN 52例(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4%和69.2%,其中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1%和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感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