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连片开发扶贫政策效果评估与前景展望
1
作者 卢盛峰 杨光照 《财经理论研究》 2025年第1期12-37,共26页
通过构建包括2000-2020年村/社区面板、企业面板和县级面板在内的丰富数据集,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系统评估了中国连片开发扶贫政策的经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短期内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可支配收入,同时对异质性企业... 通过构建包括2000-2020年村/社区面板、企业面板和县级面板在内的丰富数据集,使用断点回归设计系统评估了中国连片开发扶贫政策的经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短期内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可支配收入,同时对异质性企业产生了复杂影响,尤其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促进了中长期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提高了宏观工业产出、实现了区域内部门间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提高了资本存量和生产率,同时重塑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在后续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上述结论依然显著成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等建议,并对未来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制定进行了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开发 工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思茅市大沙坝移民村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段青松 吴伯志 字淑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2-435,共4页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是解决人口与土地分布不均衡,帮助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云南省异地开发扶贫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有些移民迁入地,由于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潜伏着生态危机。本文以云南... 异地开发扶贫移民是解决人口与土地分布不均衡,帮助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云南省异地开发扶贫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有些移民迁入地,由于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潜伏着生态危机。本文以云南省思茅市龙潭乡大沙坝移民村为例探讨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以下异地开发扶贫移民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移民摒弃落后的生产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开发扶贫 移民迁入地 生态环境保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开发扶贫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瑞强 朱述斌 沈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多种相同致贫因素引发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连片迹象的出现,使得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成为未来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区域发展理论和空间贫困理论视角下的连片开发扶贫,应从空间上注重区域间发展资源禀赋特征与耦合、发... 多种相同致贫因素引发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连片迹象的出现,使得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成为未来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区域发展理论和空间贫困理论视角下的连片开发扶贫,应从空间上注重区域间发展资源禀赋特征与耦合、发展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外界市场对接以及贫困人口赋能;从时间上促使区域系统朝着突破发展瓶颈、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向进化;从管理体制上明晰各利益相关主体角色,协同整合,形成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以促进连片开发扶贫实践向纵深发展,提高连片开发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开发扶贫 区域发展 空间贫困 市场接入 资源整合 产业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王春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3,共9页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庞大,农村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在农村反贫困上形成了由生存型反贫政策、支持型反贫政策和开发型反贫政策三方面构成的政策体系。前两类反贫政策旨在解决最低的反贫需...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庞大,农村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在农村反贫困上形成了由生存型反贫政策、支持型反贫政策和开发型反贫政策三方面构成的政策体系。前两类反贫政策旨在解决最低的反贫需求,而开发型反贫政策旨在实现脱贫致富。上世纪国家偏重于前两项政策,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转向把开发扶贫作为反贫工作重点,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对开发反贫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开发项目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成功率低、项目收益与扶贫目标偏离等问题。究其原因,文章的研究表明,那就是开发扶贫工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而忽视社会治理,尤其不注重其他社会主体在扶贫当中的参与、合作和分享,从而使得开发项目缺乏社会基础,导致项目不成功或者项目偏离扶贫目标乃至损害社会团结。由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将社会治理纳入开发扶贫全过程,奠定扶贫开发的社会基础,才能达成扶贫与开发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开发扶贫 社会主体 贫困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帕森斯AGIL功能分析模型为工具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80,共8页
近5年的"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表明,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行之有效的,试点区域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社区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经济社会文化模式、减贫与发展需求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连片开发... 近5年的"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表明,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行之有效的,试点区域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社区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经济社会文化模式、减贫与发展需求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连片开发的扶贫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以帕森斯AGIL功能分析模型作为工具,在实地调研所获经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反思连片开发这一扶贫模式,可以发现,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人与自然双向关系的扭曲、资源部门相互划块的限制、原子化小农分散经营的制约、现代性与现代技术的盲从等4个外部系统与社区精英流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自我认同较弱,社区参与理念缺乏、劳动力过荒化,人力资源供给困难等内部环境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连片开发扶贫需要尊重当地的地方性知识以及唤起性别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开发扶贫模式 AGIL模型 外部系统 内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贫困地区的开发扶贫机制探讨——基于贵州省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洪名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扶贫 贫困地区 扶贫目标 乡镇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区国土开发扶贫机制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梅 王奇 +2 位作者 李学坤 周铝 赵鸭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第2期66-69,89,共5页
国土开发扶贫机制的构建,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乌蒙山区国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经营农村土地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土地利用与经营成本抬升,土地开发的计划性与土地经营的市场化存在矛盾,新型经营主体短期行... 国土开发扶贫机制的构建,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乌蒙山区国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农民经营农村土地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土地利用与经营成本抬升,土地开发的计划性与土地经营的市场化存在矛盾,新型经营主体短期行为突出,以及土地开发项目之间综合协调不够等问题。建议:(1)将政府对国土开发的投入成果转化为村级组织和贫困户的资产;(2)引导部分土地集中到贫困农户;(3)降低贫困农户经营土地的成本;(4)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经营的监督评价机制;(5)建立农业产业发展与土地开发项目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国土开发扶贫 机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研究——基于对农村开发扶贫的审视 被引量:4
8
作者 钱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7,共6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农村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使得中国政府确定的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同时标志着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农村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使得中国政府确定的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同时标志着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下一步,对于农村人口的生活贫困应纳入各地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对于农业生产的落后要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式改变,不能再延续旨在维持和巩固小农生产结构的开发扶贫工作。由此,将开创中国农村建设的新局面。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需要国家相对集中财力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扶贫 城乡一体化 现代农业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都有开发价值吗?──对自然资源开发扶贫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查道林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价值 开发扶贫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疆旅游开发扶贫的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少明 孙世权 《新疆财经》 2004年第6期14-19,共6页
本文阐述了旅游开发扶贫思路产生的背景及其涵义和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 ,分析了新疆旅游开发扶贫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新疆旅游开发扶贫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新疆经济 旅游业 开发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仕莲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本文阐述了旅游开发扶贫对云南贫困地区的作用和意义 ,并通过对云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
关键词 云南 贫困地区 旅游业 旅游开发扶贫 经济增长点 旅游资源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地实施科技开发扶贫战略
12
作者 程惠香 翁伯琦 柯瑞清 《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2-44,共3页
科技开发扶贫是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通过一定的推广组织形式和传导中介注入贫困地区,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从而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质就是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发展为... 科技开发扶贫是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通过一定的推广组织形式和传导中介注入贫困地区,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从而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质就是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发展为基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根据这一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的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开发扶贫 中国 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演进、成效与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忠贤 胡松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期65-71,共7页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新时期开发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步入优化升级轨道、科教...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新时期开发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步入优化升级轨道、科教文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开发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总结为:以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引领开发扶贫工作与实践,坚持走自我脱贫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开发扶贫道路,在开发扶贫中实行救济扶贫与开发扶贫两轮驱动,在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与改革创新是开发扶贫的关键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开发扶贫 演进 成效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西”建设在开发扶贫中的实践模式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继强 《社科纵横》 1996年第5期4-8,共5页
“三西”建设在开发扶贫中的实践模式及其价值○郭继强“三西”建设从1983年算起,一个10年至1992年结束,第二个10年从1993年开始又历时3年。国内外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许多官员、专家、学者曾都对前10年“三西... “三西”建设在开发扶贫中的实践模式及其价值○郭继强“三西”建设从1983年算起,一个10年至1992年结束,第二个10年从1993年开始又历时3年。国内外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许多官员、专家、学者曾都对前10年“三西”建设的经验,从多方面给予过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西”地区 西海固地区 实践模式 河西地区 中部干旱地区 开发扶贫 智力开发 劳务输出 科技兴农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慈善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的行为过程——助贫与开发扶贫双案例比较
15
作者 赵辉 樊建锋 程鹏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慈善组织是参与我国农村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基层慈善组织参与扶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杭州市两个区级慈善总会组织为例,选择其较有特色的助贫和开发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基层慈善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的开发、执行、监督和... 慈善组织是参与我国农村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基层慈善组织参与扶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杭州市两个区级慈善总会组织为例,选择其较有特色的助贫和开发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基层慈善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的开发、执行、监督和效果评价的行为过程。结果发现,尽管两个扶贫项目在目标、投入和监督方式与效果评价方面存在不同,但都是依据贫困群众的需求而设计实施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都能紧密依靠镇、村两级组织,注重项目监督。为提高慈善项目的运行效率和实施效果,应构建完善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和政府扶贫部门与基层慈善组织的合作机制,拓宽和深化基层慈善网络组织建设,鼓励基层慈善组织从助贫向开发扶贫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慈善组织 扶贫项目 助贫 开发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村妇女素质与开发扶贫移民的关系——以甘肃省玉门移民点调查为例
16
作者 李忆春 高新才 《西北人口》 2007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鉴于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特殊性,本文拟以2004年甘肃省河西玉门移民点的调查为依据,对农村妇女自身素质与开发移民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表明,移民妇女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迁移的成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异地... 鉴于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特殊性,本文拟以2004年甘肃省河西玉门移民点的调查为依据,对农村妇女自身素质与开发移民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表明,移民妇女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迁移的成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异地开发对贫困地区的妇女素质也有促进作用。文章最后建议在扶贫开发中要为移民妇女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素质 开发扶贫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省武义县南部旅游开发扶贫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伟俊 《甘肃农业》 2007年第7期56-58,共3页
对浙江省武义县南部山区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注重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旅游开发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 武义县南部山区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扶贫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开发扶贫”再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维英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4-26,共3页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走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针对三大主题之一的‘开发扶贫’,探讨其内涵、实践探索及建议。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开发扶贫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开发扶贫——改善部分极贫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19
作者 张俊飚 易法海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6-37,共2页
易地开发扶贫———改善部分极贫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编者按:作者提出极贫概念,认为解决极贫人口的脱贫问题,是今后扶贫工作的关键,并提出几点对策,这里刊登其中之一。在现有的贫困人口中,大约有500万人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 易地开发扶贫———改善部分极贫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编者按:作者提出极贫概念,认为解决极贫人口的脱贫问题,是今后扶贫工作的关键,并提出几点对策,这里刊登其中之一。在现有的贫困人口中,大约有500万人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区域,他们是极贫人口的主要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贫人口 开发扶贫 生存与发展环境 季节性迁移 剩余劳动力流动 政府组织 生存环境 华中农业大学 移民安置点 环境承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开发扶贫:减贫机理、作用机制与推进策略——以九江市修水及毗邻武宁、瑞昌等特殊困难地区为例
20
作者 郑瑞强 沈墨 朱述斌 《南方农村》 2012年第3期62-67,共6页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已成为未来十年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九江市修水及毗邻武宁、瑞昌等特殊困难地区连片开发扶贫实践为例,论证了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可能的扶贫开发推进策略,以促进连片开发实践向纵深...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已成为未来十年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九江市修水及毗邻武宁、瑞昌等特殊困难地区连片开发扶贫实践为例,论证了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可能的扶贫开发推进策略,以促进连片开发实践向纵深发展,提高连片开发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开发扶贫 市场接入 资源整合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