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
作者 周富荣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事业 理论联系实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作者 高成林 《理论观察》 1991年第5期14-16,共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同时也是九十年代实现第一步的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挑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同时也是九十年代实现第一步的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挑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本结论 社会 建没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中国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作者 张孝远 史百战 《社科纵横》 1995年第2期67-69,共3页
试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张孝远,史百战邓小平同志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的巨大勇气,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地提出:“我们的... 试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张孝远,史百战邓小平同志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的巨大勇气,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地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所有制结构 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文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探索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延璞 《东岳论丛》 CSSCI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国民经济 阶级斗争扩大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0开辟的历史启示
5
作者 郭亚 《理论与现代化》 1996年第9期18-20,共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之探索并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一道路的开辟给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扎根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社会主义的重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之探索并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一道路的开辟给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扎根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对时代主题的求实和创新,以及改革开放的大胆实践等5个方面,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这5个方面,真正抓住历史给我们的机遇,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
作者 崔树海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2,共4页
“井冈山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崔树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国内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井冈山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崔树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国内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武装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 解放思想 中国革命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两条道路 马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7
作者 陈爱玉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4,共4页
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陈爱玉我国的改革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逆境中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着实令世人惊叹,更让中国人自豪。究其奥秘,其根本原因是以邓小平... 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陈爱玉我国的改革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逆境中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着实令世人惊叹,更让中国人自豪。究其奥秘,其根本原因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 毛泽东思想 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党的十四大以来大事记
8
《理论建设》 1997年第4期1-13,共13页
以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以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的十四大的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四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四大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江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9
作者 康毓忠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一国两制 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马列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 社会主义本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纪念《实践论》发表50周年
10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1987年第4期11-15,共5页
今年是毛泽东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发表50周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战胜了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失败的王明‘左’倾路线以后,毛泽东同志总结了这次斗争的教训。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新情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 解放思想 从实际出发 创造性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
11
作者 秦醉霞 《湖南社会科学》 1991年第4期41-44,共4页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70年的战斗历程。她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革命的道路,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以后,她又领导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艰辛的开拓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70年的战斗历程。她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革命的道路,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以后,她又领导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艰辛的开拓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毛泽东同志是作出了贡献的。是毛泽东率先在全党提出,要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为鉴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毛泽东著作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同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视角下的道路自信: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评《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
12
作者 姚亮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民生视角系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该书在系统框架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哲学根基,追溯了民生建...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民生视角系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该书在系统框架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哲学根基,追溯了民生建设与道路选择的互动史,剖析了阶层分化与道路认同的张力,提出了系统性改革与民生路径;在理论创新方面,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民生作为道路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民生建设“中国方案”;在实践价值方面,提出了精准施策、制度创新、网络治理等三个方面的民生治理策略,对国家治理、理论界贡献、公众认知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民生建设 理论创新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13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
15
作者 江必新 黄明慧 《法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法治领域改革,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我国法治实际和需求,深刻把握对法治文明发展、法学理论建构的规律性认识,从法治基础理论、法治建设目标、中国法治道路、法治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法治领域改革,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我国法治实际和需求,深刻把握对法治文明发展、法学理论建构的规律性认识,从法治基础理论、法治建设目标、中国法治道路、法治基本价值、法治总体格局、法治建设任务、法治重大关系、动力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之本体论、发展论、道路论、价值论、格局论、任务论、关系论、实践论等进行了内涵革新、思想深化与学理升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治理论保障和科学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法治道路 法治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三线建设”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贡献
16
作者 黄信 任碧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三线建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布局我国国防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三线建设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战备,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国家安全前提。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经... “三线建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布局我国国防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三线建设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战备,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国家安全前提。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经济东西部不平衡的布局,促成了西部的开发,从物质条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线建设锻造出“三线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养分;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三线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中心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17
作者 《党建研究》 2025年第2期30-31,共2页
1月17日至18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 1月17日至18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本刊刊发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委组织部、应急管理部党委、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等6家单位的会议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组织工作会议 组织部长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 全面贯彻 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建设 三中全会精神
原文传递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
19
作者 宋才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管总的东西,建设与之相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管总的东西,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目标,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总体布局,“十一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征。解决民生难题的补短板立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前提,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立法积极性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抓手,规范和强化司法与行政执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关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治体系 法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行政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和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雪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这条道路的探索,科学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新道路的标志和内涵,将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届三中全会 基本路线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