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歌剧《运河谣》中运河主题的建构方式探析
1
作者 王阔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于2022年4月首演十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作品围绕运河和爱情两大主题展开,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 《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于2022年4月首演十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作品围绕运河和爱情两大主题展开,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本文通过对音乐材料的整合与分类、主题材料的特征与发展、主题旋律的写实与写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歌剧运河主题的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运河谣》 运河主题 建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新闻议题建构方式与公共冲突及其治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常健 郝雅立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4,共7页
媒体新闻议题具有建构性,使其融入某种特定的态度、立场和主张偏好。影响媒体新闻议题建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商业收益、同行竞争、媒体形象、行业自律、政治考量、行政监管、法治考量等,它们对公共冲突主体的事实认知、情感波动、价值判断... 媒体新闻议题具有建构性,使其融入某种特定的态度、立场和主张偏好。影响媒体新闻议题建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商业收益、同行竞争、媒体形象、行业自律、政治考量、行政监管、法治考量等,它们对公共冲突主体的事实认知、情感波动、价值判断和行动意向产生影响。从对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来看,可以将新闻议题建构方式分为"挑火式""灭火式""化解式"和"转化式"。为鼓励"化解式"和"转化式"议题建构,不仅应当通过强化规制约束抑制和弱化"挑火式"新闻议题建构动机,而且需要更多利用横向制约消解"挑火式"新闻议题建构的效果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新闻议题 建构方式 公共冲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和建构:对普世价值建构方式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明俊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8-12,共5页
迄今为止 ,对于如何建立普世价值 ,有三种典型的观点 :“人性论”方式、“启蒙心态”方式和“商谈伦理”方式。以上三种方式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 ,宣告了它们的破产 ,从而“解构”了它们。而实践方式 。
关键词 普世价值 建构方式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延巳词的感情境界及其建构方式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章庆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论述了冯延巳词感情境界的原质特征及其建构方式。重点指出了冯词的感情基调是悲怨和惆怅 ,而情景浑融和比兴寄托则是其词感情境界建构的两种主要方式 。
关键词 冯延巳 感情境界 建构方式 情景浑融 比兴寄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与商谈如何可能?——以哈贝马斯商谈伦理透视多元社会之伦理建构方式 被引量:6
5
作者 关英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克服现实伦理冲突和传统伦理危机应运而生。商谈伦理学的主旨不是谋求共同认可的普遍伦理规范,而是通过"对话"与"商谈"及其有... 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克服现实伦理冲突和传统伦理危机应运而生。商谈伦理学的主旨不是谋求共同认可的普遍伦理规范,而是通过"对话"与"商谈"及其有效性的形式化条件预设达成某种"共识,"以求证现代多元民主社会普遍伦理之可能性。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确证了当代社会生活伦理规范基础的建构从"抽象主体性"的建构方式向"交互主体性"的建构方式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与商谈 多元化 伦理建构方式 形式化条件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建构方式及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燕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本文通过近年来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观察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总体建构方式和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媒体由于定位和地域的差异而在“农民工议题”建构方式上有何异同,探讨媒体在农民工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报道... 本文通过近年来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观察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总体建构方式和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媒体由于定位和地域的差异而在“农民工议题”建构方式上有何异同,探讨媒体在农民工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弱势群体 媒体 议题建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钢琴音乐的音响形态与建构方式个案研究——析陈其钢的《京剧瞬间》 被引量:2
7
作者 郑艳 李汶轩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2-49,共8页
《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以京剧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作曲家赋予其主题材料多元的音响形态表达,使作品主题在呈示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变奏的手法构筑两个京剧过门核心音乐素材。本文将探寻京剧... 《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以京剧为音乐素材创作的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国当代钢琴独奏作品,作曲家赋予其主题材料多元的音响形态表达,使作品主题在呈示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变奏的手法构筑两个京剧过门核心音乐素材。本文将探寻京剧"行弦"和"二黄"音调素材下具"有限移位调式"思维的独特音响建构方式,剖析作品多元的音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钢琴音乐 音响形态 建构方式 有限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技术的建构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迪 张伶伶 《华中建筑》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该文基于具有适宜内涵的建筑地域技术观,结合华东地域技术的分析,论述了技术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单一式同构、复合式同构以及多元式同构建构方式,揭示了建构过程中技术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分析了不同建构方式之间存在的... 该文基于具有适宜内涵的建筑地域技术观,结合华东地域技术的分析,论述了技术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单一式同构、复合式同构以及多元式同构建构方式,揭示了建构过程中技术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分析了不同建构方式之间存在的适宜性差别,提出了未来实践中技术建构的目标,对于形成技术与人、地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技术 建构方式 适宜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理性建构方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淑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西方政治哲学 启蒙理性 建构方式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哈贝马斯 怀疑主义 理论背景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实克与夏志清中国现代诗学形象建构方式论
10
作者 张慧佳 赵小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169,共4页
长期以来,学界偏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评价普实克与夏志清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事实上,作为建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的哲学基础,结构主义与新批评理论分别对普实克与夏志清建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的真理观、空间观和时间观产生了重要的影... 长期以来,学界偏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评价普实克与夏志清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事实上,作为建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的哲学基础,结构主义与新批评理论分别对普实克与夏志清建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的真理观、空间观和时间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从政治意识形态和哲学观的双重视角去审视普实克与夏志清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形象,会发现传统的尊"夏"贬"普"之说的偏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实克 夏志清 中国现代诗学形象 建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高中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一种建构方式
11
作者 梁桃英 李文岩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9,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混合体,能让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或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及能力,将学科内容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Shulman,1987)。这一理念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具有...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混合体,能让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或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及能力,将学科内容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Shulman,1987)。这一理念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双重意义。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我们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由八大要素整合而成,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英语教师 高中 建构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 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记忆的空间生成特征与建构方式
12
作者 侍非 刘传林 段卫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基于校园记忆的理解,定位其集体记忆本质,阐述其空间生成特征与空间建构方式。借此抛砖引玉,为校园空间环境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关键词 校园 集体记忆 空间生成特征 空间建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的建构方式
13
作者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念的建构方式,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是对西方诗学观念有所认同和悖离,与此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精神有所悖离和承接。
关键词 现代诗学 本质观 建构方式 认同 悖离 承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方式应取决于知识特征——从“年月日”教学片断看学生内化新知的方式
14
作者 陈力 《今日教育》 2007年第12S期46-48,共3页
在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后,为了找准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通过先期学习获得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教师将学生的“已知”... 在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后,为了找准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通过先期学习获得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教师将学生的“已知”一一展示出来。当然。这些“已知”只是一部分人的,并且有些还不是很精确。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将一部分人的成果变成全班人的成果,并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因为学生已经知道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常识性知识,对这类知识的内化可以采取有意义的接受性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的对话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巩固练习中记忆这些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习 知识特征 内化 教学片断 建构方式 引导学生 巩固练习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物体系建构方式与赋体书写策略之生成刍议
15
作者 任树民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76,81,共7页
中国文学传统研究需要从"物"的背景出发补充一个"物"的维度。中国古代的物体系建构联接着"天——人"两端,一方面基于可经验世界,以类相从,另一方面力图在"天人"架构下形塑成一个形而上的"... 中国文学传统研究需要从"物"的背景出发补充一个"物"的维度。中国古代的物体系建构联接着"天——人"两端,一方面基于可经验世界,以类相从,另一方面力图在"天人"架构下形塑成一个形而上的"类应"秩序。跃入先秦文史作品,这一"天人"架构下既连类又比类的物类呈现方式,已经形塑成了一个颇能建构的书写策略或曰作品生成方式。考索赋体的运思模式,先秦时期这一既连类又比类的物类呈现方式在塑成为一种书写策略后直接影响了赋体的体物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系 建构方式 书写策略 赋体 体物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爱国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形象建构方式论
16
作者 张慧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自近代基督教第四次入华以来,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文学的在华发展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非难。然而,社会现实需要及知识分子主体意志又使得基督教文学在华的发展几经沉浮。如何缝合西方文化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裂痕,使前者更好地... 自近代基督教第四次入华以来,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文学的在华发展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非难。然而,社会现实需要及知识分子主体意志又使得基督教文学在华的发展几经沉浮。如何缝合西方文化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裂痕,使前者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并推动中国文学发展,一直是民国知识分子思考的问题,茅盾即为此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爱国主义思想 基督教形象 建构方式 权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传统大木构架建构方式考察(下)
17
作者 李哲扬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
文章从建构逻辑的角度切入,对潮州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的系统与历史尝试进行解读。通过对具体梁架节点的细化理解,进一步准确认识该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系统"混合式"特征的内涵与规律。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排列与归纳分析,总结该地区... 文章从建构逻辑的角度切入,对潮州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的系统与历史尝试进行解读。通过对具体梁架节点的细化理解,进一步准确认识该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系统"混合式"特征的内涵与规律。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排列与归纳分析,总结该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的发展历史、阶段特征与演变规律;并以该系统中典型构件"木瓜"的发展演变为例,论证"融合"是潮州传统建筑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大木构架 建构方式 潮州 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传统大木构架建构方式考察(上)
18
作者 李哲扬 《古建园林技术》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文章从建构逻辑的角度切入,对潮州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的系统与历史尝试进行解读。通过对具体梁架节点的细化理解,进一步准确认识该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系统"混合式"特征的内涵与规律。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排列与归纳分析,总结该地区... 文章从建构逻辑的角度切入,对潮州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的系统与历史尝试进行解读。通过对具体梁架节点的细化理解,进一步准确认识该地区传统大木构架系统"混合式"特征的内涵与规律。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排列与归纳分析,总结该地区传统大术构架的发展历史、阶段特征与演变规律;并以该系统中典型构件"木瓜"的发展演变为例,论证"融合"是潮州传统建筑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大木构架 建构方式 潮州 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林故渊》中的诗性意图及其建构方式
19
作者 邹建军 屈伶萤 《最小说》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吴仕民长篇小说《故林旧渊》是一部具有丰富而深厚诗性的小说,在艺术上与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实现了无缝对接。小说的诗性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小说中主人公的诗人身份、长溪所创作的七首诗歌作品、小说以人体为序的艺术结构、小说中... 吴仕民长篇小说《故林旧渊》是一部具有丰富而深厚诗性的小说,在艺术上与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实现了无缝对接。小说的诗性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小说中主人公的诗人身份、长溪所创作的七首诗歌作品、小说以人体为序的艺术结构、小说中对于自然山水的精到描写与细致展示,特别是小说在开始不久所出现的不知所由的“五宝歌”,成为了小说叙事的主要依据和框架,并且成为小说故事情节的最终来源。富有诗性的小说自古就有,然而在当代小说中如此自觉地保存了所有的诗情画意,并且以种种方式对诗性及其来源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体现出一种自觉的诗性意图,却是一种相当少有的艺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仕民 《故林旧渊》 诗性意图 建构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建构与艺术碎片化——《牡丹亭》文本的两种建构方式及其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毅 王省民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牡丹亭》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意义结构,不同时代的剧作家都曾有意识地探寻其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不断诠释其戏剧文本.使戏剧文本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增值.从而赋予舞台演出以新的内容。与此同时.许多戏曲艺人只取其中单独的一节或... 《牡丹亭》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意义结构,不同时代的剧作家都曾有意识地探寻其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不断诠释其戏剧文本.使戏剧文本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增值.从而赋予舞台演出以新的内容。与此同时.许多戏曲艺人只取其中单独的一节或一个形象来加以诠释.有的戏曲艺人还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个人意识和时代风尚添加到对《牡丹亭》的诠释上,赋予这部名剧某种完全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建构方式 重新建构 碎片化 艺术 意义结构 戏剧文本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