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释放法在隧洞开挖模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张传庆 冯夏庭 +1 位作者 周辉 黄书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根据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其中实现应力释放法的理论根据。通过不同侧压系数下脆性岩体中圆形隧洞开挖卸荷过程的应力释放法模拟和真三维模拟,分别讨论了应力路径问题、模拟空间效应时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工程应用问... 根据快速拉格朗日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其中实现应力释放法的理论根据。通过不同侧压系数下脆性岩体中圆形隧洞开挖卸荷过程的应力释放法模拟和真三维模拟,分别讨论了应力路径问题、模拟空间效应时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在未包含断层、软弱带等特殊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应力释放法模拟中,围岩经历的应力路径与真三维模拟不同,故只能用前者来近似模拟开挖问题;(2)不同的应力路径将导致不同的最终结果,在一定的近似程度要求及计算工作条件下应力释放法模拟的最终结果可近似真三维的模拟结果,且对于圆形隧洞问题,当侧压系数从1.0开始增大或减小时,这种近似误差将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3)在工程应用中,由应力释放法可得到收敛约束法中的GRC曲线,从而使得它在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FLAC^3D 应力释放法 应力路径 真三维模拟 侧压系数 收敛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应力释放法测量PDC热残余应力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根 陈枫 +1 位作者 徐国平 肖建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精确测量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热残余应力是优化其界面结构和提高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在分析原有应力释放法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热残余应力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法,对4种同材料与外形尺寸、不同金刚石层厚度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精确测量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热残余应力是优化其界面结构和提高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在分析原有应力释放法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热残余应力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法,对4种同材料与外形尺寸、不同金刚石层厚度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进行了热残余应力试验研究,得到了金刚石层表面热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及热残余应力与基体厚度的关系曲线,比较了其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两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应力释放法 热残余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释放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成功 武必飞 《华东公路》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应力释放法原来较多用于钢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面,鉴于其无损的优点,目前正在逐步引入到混凝土材料的应力测试方法上。通过大量实验与电算发现,应力释放造成的应变,再由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得出具体的应力值这一逆过程来研究现存的预应力的... 应力释放法原来较多用于钢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面,鉴于其无损的优点,目前正在逐步引入到混凝土材料的应力测试方法上。通过大量实验与电算发现,应力释放造成的应变,再由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得出具体的应力值这一逆过程来研究现存的预应力的大小具有相当的准确度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法 应力测试 无损检测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承载能力评定的应力释放法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江陵 贺栓海 徐光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多种旧桥承载力评定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以应力释放法为主的综合评定方法,并用它检测了广州海珠大桥的主要杆件的实际应力,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得到广州海珠大桥承载力评定结果。
关键词 钢桥 承载力 评定 应力释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应力释放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朝勇 刘大洋 禹鹏 《交通标准化》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应力释放法近年来被发展到混凝土实际应力量测研究中,国内研究人员通过对各种量测方法的试验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混凝土应力释放法归纳为5种,即剥层法、套孔法、钻孔法、盲孔法和开槽法,分析5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应力释放法近年来被发展到混凝土实际应力量测研究中,国内研究人员通过对各种量测方法的试验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混凝土应力释放法归纳为5种,即剥层法、套孔法、钻孔法、盲孔法和开槽法,分析5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它们的发展现状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应力释放法 开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应力释放法检测评估方法的体系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许红叶 杨维国 +1 位作者 邹常进 柳霆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5期31-32,共2页
通过构建标准化的钻孔应力释放法评估方法体系,有助于钻孔应力释放法的工程应用,降低工程检测成本,更好的评估工程结构的现有状态,以供工程结构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钻孔应力释放法 检测 评估 体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释放法检测混凝土应力的标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尚仁杰 曾滨 +3 位作者 荣华 许庆 徐曼 徐晓达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156,共6页
预应力值检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但是,至今尚无标准化检测方法;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应力常引起大量混凝土结构裂缝超过相关规范要求,但是,对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应力的现场检测始终没有有效的方法。对不同截面形式、... 预应力值检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但是,至今尚无标准化检测方法;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应力常引起大量混凝土结构裂缝超过相关规范要求,但是,对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应力的现场检测始终没有有效的方法。对不同截面形式、不同受力状态的4种情况进行了混凝土保护层开双槽应力释放的有限元模拟,在分析了应变释放率-槽深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层25 mm开槽法和最大释放率法。发现,保护层25 mm开槽法的开槽速度快,可以消除温度的影响;最大释放率法数据稳定,推测值更为准确。最后通过某工程的现场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法 应力 温度收缩应力 应力检测
原文传递
应力释放技术识别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力(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鲁亮 李鸿 刘纪军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共8页
既有建筑、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评估中,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状态是一个主要评价因素,通过对理想状态模型的数值分析不能精确计算出构件实际内力值。本文介绍了采用应力释放技术测试和识别构件内力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推导了各内力分... 既有建筑、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评估中,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状态是一个主要评价因素,通过对理想状态模型的数值分析不能精确计算出构件实际内力值。本文介绍了采用应力释放技术测试和识别构件内力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推导了各内力分量作用下截面的正应变和剪应变。证明了只要通过测试截面三个边中点处的应变就可以识别出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法 方形槽 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 内力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释放法防治混凝土砌块建筑的顶层裂缝 被引量:1
9
作者 金韩桥 孔建明 钱国桢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4年第3期16-17,共2页
分析砌块建筑顶层裂缝的原因,并介绍了一种应用应力释放的办法来防治裂缝构造的做法。
关键词 混凝土砌块 顶层裂缝 应力释放法 砌块建筑
原文传递
基于应力释放法的隧道施工初期支护时机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俊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通过在隧道洞壁上施加虚拟支撑力,并逐步减小虚拟支撑力实现开挖过程的应力释放。建立某隧道的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开挖边界变形以及围岩塑性区随应力释放率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规律确定基于应力释放率的最佳初期支护时... 通过在隧道洞壁上施加虚拟支撑力,并逐步减小虚拟支撑力实现开挖过程的应力释放。建立某隧道的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开挖边界变形以及围岩塑性区随应力释放率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规律确定基于应力释放率的最佳初期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通过在隧道开挖边界节点上施加支撑反力并逐步减小应力释放率,该方法可模拟任意断面隧道的施工;随着应力释放率增加,隧道开挖边界位移以及围岩塑性区深度逐渐变大,变化曲线分为3个阶段;根据隧道开挖边界位移以及塑性区深度变化规律确定初期支护时机范围为应力释放率达到40%~80%,最后综合初期支护的变形以及塑性区确定最佳初期支护时机为应力释放率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 非圆形隧道 应力释放法 数值分析支 护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隧洞开挖释放荷载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仲秋 廉照彬 章青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422,共8页
岩体工程开挖后的应力调整和变形与施工的具体方法和时空间效应相关,对于开挖边界等效释放荷载的模拟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应力释放法和参数弱化法。总结了应力释放法和参数弱化法两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考虑在无渗流场和渗流场的两种情况... 岩体工程开挖后的应力调整和变形与施工的具体方法和时空间效应相关,对于开挖边界等效释放荷载的模拟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应力释放法和参数弱化法。总结了应力释放法和参数弱化法两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考虑在无渗流场和渗流场的两种情况,对一典型引水隧洞开挖问题中释放荷载的模拟,分别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并采用其中的应力释放法应用于锦屏深埋引水隧洞施工开挖围岩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等效荷载释放率相同时,无渗流场情况和有渗流场情况均为应力释放法对隧洞周边应力扰动最大,应力释放法和参数间接弱化法计算结果较为相似,直接参数弱化法计算结果与二者相差较大;锦屏隧洞在实际开挖时应该采取措施控制水平方向的等效荷载释放,实际开挖工程中的同一断面不同位置的荷载释放会存在差异,将影响最终开挖损伤区的范围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荷载 应力释放法 参数弱化 引水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释放技术识别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力(Ⅱ)——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亮 陈俊杰 刘纪军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既有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实际内力是反映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结构中实际内力与按理想数值模型计算所得内力有一定的差距。在前文应力释放技术测试构件内力基本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介绍了开槽法识别钢筋... 既有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实际内力是反映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结构中实际内力与按理想数值模型计算所得内力有一定的差距。在前文应力释放技术测试构件内力基本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介绍了开槽法识别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力的试验研究方法。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证明了采用应力释放技术测试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法 开槽 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 内力识别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测试法在分析薄板起拱缺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亚军 杨建华 +1 位作者 何丹农 张永清 《重型机械》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某公司在生产某钢号薄板 (厚度大于 0 .3 5mm)时容易产生起拱现象 ,而导致产品报废。为了找出产生此缺陷的原因 ,通过应力释放法中的钻孔法对薄板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 ,结果发现薄板加工过程中的某工序使薄板表面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 某公司在生产某钢号薄板 (厚度大于 0 .3 5mm)时容易产生起拱现象 ,而导致产品报废。为了找出产生此缺陷的原因 ,通过应力释放法中的钻孔法对薄板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 ,结果发现薄板加工过程中的某工序使薄板表面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而且其分布也不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 残余应力 钻孔 起拱缺陷 分析 应力释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开槽法测量混凝土工作应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一 徐赵东 +1 位作者 李今保 郭迎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85-1893,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应力释放原理测量混凝土工作应力的分步开槽检测方法,针对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受压构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开槽形状、开槽间距、开槽长度以及开槽深度等因素对应力释放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槽形状为横槽时,... 提出一种基于应力释放原理测量混凝土工作应力的分步开槽检测方法,针对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受压构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开槽形状、开槽间距、开槽长度以及开槽深度等因素对应力释放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槽形状为横槽时,开槽间距越小,开槽长度越长,应力释放越快;开槽形状为方槽时,开槽间距越小,应力释放越快,而开槽长度对方槽的应力释放影响较小;当开槽深度为0~40 mm时,方槽与相同开槽间距、长宽比λ>1的横槽可以相互替换,两种情况中心测点处的应力差值较小。当应力释放时,槽内区域比槽外区域的应力变化更敏感和准确,开槽法解决了圆孔法孔内应变信息无法连续输出的问题。通过测量每步开槽深度下的应力释放值,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结合,利用多步优化结果反推测点处工作应力,减小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应力释放法 数值模拟 工作应力 开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敛约束法在挤压性围岩隧道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志春 柳平洋 +2 位作者 陶正委 孙明磊 郭小龙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8-55,126,共9页
由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围岩性质与应力环境的特殊性,其围岩特征曲线与常规隧道有明显差异。为研究挤压性围岩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考虑支护效应修正围岩特征曲线,研究不同变形等级对修正围岩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优化挤压性围岩双线... 由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围岩性质与应力环境的特殊性,其围岩特征曲线与常规隧道有明显差异。为研究挤压性围岩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考虑支护效应修正围岩特征曲线,研究不同变形等级对修正围岩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优化挤压性围岩双线铁路隧道初期支护。研究结果表明,毛洞状态下,受双线隧道断面应力集中影响,拱脚和墙脚为安全控制位置;随着变形等级和侧压力系数增加,支护特征曲线与修正围岩特征曲线不再相交;Ⅰ、Ⅱ级变形采用单层支护可满足安全要求,锚杆只需布置在拱部和边墙位置,Ⅱ级及以上变形锚杆需要全环布置;Ⅳ级变形在采用双层支护的同时,需考虑改善洞室形状、超前加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性围岩隧道 变形等级 应力释放法 修正围岩特征曲线 支护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受力形式的应力释放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烁 孟阳君 《湖南交通科技》 201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应力释放法是土木工程结构现存应力检测的一种方法。针对特定的结构,选择不同的受力形式,从理论上推导了圆孔应力释放的应力表达式。其次,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圆孔应力释放过程进行了模拟,再次验证上述公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最后,分析了... 应力释放法是土木工程结构现存应力检测的一种方法。针对特定的结构,选择不同的受力形式,从理论上推导了圆孔应力释放的应力表达式。其次,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圆孔应力释放过程进行了模拟,再次验证上述公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开孔梁孔深与应力释放的规律,得出孔深为孔径的5倍时,释放的应力与通孔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应力释放法 理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板桥非对称预应力损失检测的新方法
17
作者 王标才 黄福伟 《公路交通技术》 2009年第5期103-105,共3页
针对无粘结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桥梁,基于钢筋应力释放法,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在某一钢束预应力完全损失的情况下钢筋预应力的变化,探讨并证明这种检测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无粘结 空心板桥 非对称预应力损失检测 钢筋应力释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法检测预应力小箱梁现存应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伟强 李新平 +1 位作者 余海风 周晶 《工程质量》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利用ANSYS软件建立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模型,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跨中底板底部钻孔后的孔边应力分布,利用释放应力和初始应力的比值定义释放比,根据释放比计算出原有应变,通过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计算应力,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小箱... 利用ANSYS软件建立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模型,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跨中底板底部钻孔后的孔边应力分布,利用释放应力和初始应力的比值定义释放比,根据释放比计算出原有应变,通过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计算应力,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现存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基于有限元大量的分析计算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利用小箱梁孔边应力集中系数近似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现存应力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释放应力 应力混凝土小箱梁 现存应力 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板导热能力对钛合金薄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菊 史耀武 +3 位作者 关桥 郭德伦 杜欲晓 孙永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针对钛合金TC4薄板钨极氩弧焊(GTAW)分别在试件背面衬以铜垫板与覆盖石棉的垫板两种情况下所焊的对接试件,采用切条应力释放法测量了其中纵向残余应力和纵向残余塑性应变的分布,比较研究了不同导热能力的垫板对钛合金薄板焊接残余应力... 针对钛合金TC4薄板钨极氩弧焊(GTAW)分别在试件背面衬以铜垫板与覆盖石棉的垫板两种情况下所焊的对接试件,采用切条应力释放法测量了其中纵向残余应力和纵向残余塑性应变的分布,比较研究了不同导热能力的垫板对钛合金薄板焊接残余应力及纵向残余塑性应变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钛合金GTAW焊接过程中垫板不仅提供了对焊缝背面的保护,也影响了焊接纵向残余应力与纵向残余塑性应变的分布与大小。不同导热能力的垫板控制应力与变形的效果不同。铜垫板控制应力与变形的效果好于覆盖石棉的垫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应力释放法 垫板 导热能力 残余应力 残余塑性应变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端部结构应力场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危书涛 陈学东 +2 位作者 崔军 聂德福 范志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是管式超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关键设备,其端部通常为夹套与反应管的过盈配合连接结构。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针对某石化厂发生疲劳断裂的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端部结构应力场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应力释放法获得过盈配合后的局... 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是管式超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关键设备,其端部通常为夹套与反应管的过盈配合连接结构。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针对某石化厂发生疲劳断裂的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端部结构应力场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应力释放法获得过盈配合后的局部应力场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端部结构的过盈配合边缘局部范围内存在较高的轴向拉应力,且大于环向应力,应力水平随过盈量增加而提高;接触刚度对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在保证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接触刚度以提高模拟精度,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得较好。研究结果对后期的数值模拟以及结构失效原因的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管式反应器 应力释放法 过盈配合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