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喀斯特地区4种饲用甜高粱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及相对饲喂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易显菊 张辉 +2 位作者 吕玲燕 庞天德 易显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品种。试验以4种饲用甜高粱为研究对象,分析甜高粱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结果表明:甜高粱601的株高和分蘖数显著高于甜高粱326、901以及大力士(P<0.05)...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品种。试验以4种饲用甜高粱为研究对象,分析甜高粱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结果表明:甜高粱601的株高和分蘖数显著高于甜高粱326、901以及大力士(P<0.05),而大力士的茎粗和茎节数显著高于甜高粱326、601、901 (P<0.05),大力士和甜高粱901茎叶比显著高于甜高粱326和601 (P<0.05)。甜高粱326和601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甜高粱901和大力士(P<0.05),甜高粱601干鲜比为31.34%,在所有品种中最高。大力士的粗蛋白含量高于甜高粱326、601和901;甜高粱901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大力士、甜高粱326和601 (P<0.05);甜高粱60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0.82%,显著高于大力士、甜高粱326和901 (P<0.05),甜高粱601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3.78 g/kg和31.17%,显著高于甜高粱326、901及大力士(P<0.05);甜高粱326的粗灰分含量为9.59%,在所有品种中最高。甜高粱326的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相对饲用价值和可消化营养物质在所有品种中最高。研究表明,甜高粱326、601更适合在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喀斯特地区 甜高粱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相对饲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燕丽 莫建飞 +4 位作者 莫伟华 钟仕全 王君华 丁美花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以植被覆盖状况作为石漠化评价指标,采用框式分类方法对广西1988时相、2002时相、2007时相、2015时相4个时相石漠化状况进行等级制图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结果】2002时相广西石漠化面积最大,1988时相次之,2015时相最小。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即1988—2002年呈增加趋势,2002—2015年呈逐渐减少趋势,石漠化程度得到控制。其中,1988时相,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中部石漠化比较严重;2002时相,中部石漠化得到改善,西部加重;2007时相,西部石漠化得到改善,中东部加重;2015时相,全区石漠化得到全面的改善,呈现重度转中度、中度转轻度、轻度转潜在石漠化的良好态势。【结论】植被覆盖是衡量石漠化程度的有效标志,TM和HJ数据可较好的监测大范围石漠化时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多源遥感数据 广西喀斯特地区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垦田的土壤肥力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业翠 李英 王其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4-348,354,共6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致使荒草地开垦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地的开垦必然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质量。选择广西环江县开垦30a,15a玉米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理论,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开垦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致使荒草地开垦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地的开垦必然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质量。选择广西环江县开垦30a,15a玉米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理论,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开垦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在利用相关系数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因子归一化,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确定土壤肥力质量分值的基础上,运用Markov法对土壤肥力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荒草地开垦种植玉米后,0—100cm土层的土壤肥力质量均有下降;相比15a玉米地,30a玉米地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程度较低,土壤肥力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土壤深度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退化程度减弱;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开垦初期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质量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法 隶属度函数 土壤肥力质量 广西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问题研究——以广西喀斯特地区T村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志强 成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广西农村尤其是喀斯特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家庭空巢化现象,空巢家庭使落后地区的贫弱老人陷入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生活危机,如天等县T村的空巢老人,主要存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存威胁等三大生活困境。我们...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广西农村尤其是喀斯特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家庭空巢化现象,空巢家庭使落后地区的贫弱老人陷入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生活危机,如天等县T村的空巢老人,主要存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存威胁等三大生活困境。我们基于地处T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其生活困境的成因,提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吸引农村青年返乡留乡,完善以农村空巢老人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老人观念,变"儿养"为"自养"和"互养",培养兴趣,扩大交流,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大孝观,建立村级养老协会等措施,改善喀斯特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喀斯特地区 空巢老人 生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以河池市金城江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志强 宋庆 黄秋燕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70,83,共6页
在对河池市金城江区城镇用地扩张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金城江区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和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指标中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化水平、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对... 在对河池市金城江区城镇用地扩张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金城江区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和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指标中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化水平、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对金城江区城镇用地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经济指标中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金城江区城镇用地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驱动力 广西喀斯特地区 河池市金城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及来源预测——以河池市金城江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庆 严志强 黄秋燕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河池市金城江区1991,1999,2006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镇用地的遥感信息机理,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 以河池市金城江区1991,1999,2006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镇用地的遥感信息机理,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均匀,城镇用地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城镇用地在中心城镇高度集聚.旱地、荒草地、独立工矿用地和坑塘水面是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城镇用地来源 广西喀斯特地区 河池市金城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木本粮油产业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庆丽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木本粮油不但产量高而稳,利用价值高,而且须根萌蕖力强,对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重点阐述目前广西喀斯特地区木本粮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 木本粮油不但产量高而稳,利用价值高,而且须根萌蕖力强,对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重点阐述目前广西喀斯特地区木本粮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喀斯特地区 木本粮油 生产现状 产业化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广西喀斯特地区1971—2017年干旱时空演变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燕丽 蒙良莉 +3 位作者 黄肖寒 莫建飞 王莹 莫伟华 《干旱气象》 2019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广西喀斯特地区64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尺度干旱基本为2 a一遇,发生频率中部低、东西部高,以轻旱... 利用广西喀斯特地区64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尺度干旱基本为2 a一遇,发生频率中部低、东西部高,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冬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较低,各季节干旱多以轻旱为主。其中,春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夏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东向西呈减弱趋势;秋旱接近1 a一遇,发生频率中东部高于西部,该季节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旱1~2 a一遇,发生频率西北部较高,且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1971-2017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冬旱、夏旱呈波动减弱趋势,春、秋旱呈增强趋势。在15~20 a时间尺度上,年和各季节的干旱存在明显的干湿循环,5 a以下小尺度干旱周期振荡更频繁。SPEI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SPEI可较客观反映该地区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广西喀斯特地区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晓桦 周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286-288,290,共4页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与喀斯特地貌类型区一致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平原,中等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低承载区分布在峰丛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差异 层次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广西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莫建飞 陈燕丽 莫伟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7-1130,共14页
为更客观监测评估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状况及阐明植被生态质量不同时间尺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基于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湿润指数(MI),建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NPPm)边缘函数,并结合植被覆盖度,构建出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 为更客观监测评估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状况及阐明植被生态质量不同时间尺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基于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湿润指数(MI),建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极大值(NPPm)边缘函数,并结合植被覆盖度,构建出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模型(MQI),以分析2000—2019年该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多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NPPm是随气候条件变化的动态值,不同植被类型生产潜力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同,其中农田植被响应最敏感,灌草次之、森林最弱;(2)广西喀斯特地区月份与季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抛物线形式,年度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波动式增加,年际植被生态质量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逐步增长、迅速增长、显著提升4个演变阶段,且植被生态质量由广西喀斯特地区东北部向西南部、北部向南部逐渐递增,总体良好;(3)2000—2019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改善指数为0.71/20 a,98.83%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在20 a期间呈上升趋势,大部区域植被生态改善良好,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和良好气候条件;(4)此植被生态质量模型区域适宜性较高,能精细化、精准化反映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质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演变 湿润指数 广西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建飞 陈诚 +2 位作者 陈燕丽 周希源 孙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4期13-19,共7页
利用2000—2019年5个时相的陆地资源卫星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利用植被指数、空间主成分分析、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判别方法,获得了20a广西森林、灌草、农用植被信息数据。利用GIS技术、时空变化模型... 利用2000—2019年5个时相的陆地资源卫星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利用植被指数、空间主成分分析、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判别方法,获得了20a广西森林、灌草、农用植被信息数据。利用GIS技术、时空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a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差异显著,灌草分布面积最广,农田植被次之,森林植被最小;植被分布动态变化较剧烈,2000—2019年植被总面积总体呈减少变化趋势,其中2000—2015年植被分布面积动态变化较剧烈,之后开始减弱;植被类型之间均存在相互转移变化,灌草植被转移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森林次之,农田植被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格局 时空变化 监督分类 GIS 广西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分区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斐 高振何 刘灿 《南方国土资源》 2021年第8期15-19,共5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单一类型生态修复规划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对象不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对象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的各类生态系统,而单一类型生态修复规划仅针对某一类生态系统编制的修复规划。
关键词 广西喀斯特地区 生态系统 国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Kar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o Landscape Pattern in Northwest of Guangxi,China 被引量:6
13
作者 ZHANG Mingyang WANG Kelin +1 位作者 LIU Huiyu ZHANG Chun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446-453,共8页
The response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to landscape pattern from 1985 to 2005 in a typical Karst area of the northwe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were examined us-ing ... The response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to landscape pattern from 1985 to 2005 in a typical Karst area of the northwe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were examin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1985 to 1990,and then increased slowly from 1990 to 2005,almost equaled to the 1985 level.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ended to decline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and from mountainous regions to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s in 1985,1990,2000 and 2005 respectively.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5 to 2005,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have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such as total area,largest patch index,contagion,aggregative index,effective mesh and proportion of like adjacencies,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This suggests tha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end to increase with the growth of patch area and patch connectivity.However,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such as division index and patch richness.It indicates tha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decrease with patch fragmentation and patch size shrinkage.The ecosystem conditions in the typical Karst area have been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key landscape types,such as woodland,shrub and grassland,and to increase patch size and connectivity to avoid further fragmentation.Furthermore,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disturbances to ensure the growth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and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landscape indices KARST GUANGX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