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佛都市区创新空间单元与创新网络研究
1
作者 刘鹏飞 袁奇峰 +1 位作者 占玮 李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6,共12页
基于创新空间集聚创新要素的“场”空间和区域创新网络“流”节点的双重属性,提出创新空间单元概念假设。利用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和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广佛都市区创新空间单元的格局与类型,以及创新网络的结构与模式。研究发现:(1)... 基于创新空间集聚创新要素的“场”空间和区域创新网络“流”节点的双重属性,提出创新空间单元概念假设。利用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和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广佛都市区创新空间单元的格局与类型,以及创新网络的结构与模式。研究发现:(1)识别出58个创新空间单元,论证了概念假设;(2)广佛都市区创新空间单元呈现“一区多核多点”格局,并可分为创新城区、产业园区、混合型科技园区等三大类七小类单元类型;(3)创新空间单元网络呈现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鱼骨放射状”结构,并提炼出大学研究院所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模式、龙头企业集团创新网络模式、体制内企业和机构合作创新网络模式,以及混合型创新网络模式四类典型创新网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单元 创新网络 创新空间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 被引量:157
2
作者 刘锐 胡伟平 +2 位作者 王红亮 吴驰 何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根据1957年与1982年2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年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路网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数据库。采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并结合各个方位道路密度,分析广佛都市区的路网时空演变。分析表明,近... 根据1957年与1982年2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年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路网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数据库。采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并结合各个方位道路密度,分析广佛都市区的路网时空演变。分析表明,近50 a来广佛都市区的路网发展总体是以广州市的越秀区和佛山市的禅城区双核为中心不断向外蔓延,次一级核相继出现并不断扩大发展的过程。空间上,路网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方向特性,正北,西南和正西方向一直是路网密度较高的地区,但路网发展最快的是西南和正东方向。路网密度内部差异逐年递减,路网系统发育不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 演变 核密度估计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广佛都市区城市扩展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童 姚士谋 +1 位作者 胡伟平 崔锋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可达性是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扩展具有指向性。利用Auto-Logistic回归的CLUE-S模型,预测区域发展与交通规划两种情景下2020年广佛都市区的城市扩展,分析了1982~2020年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与城市扩展特征,并在此基... 可达性是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扩展具有指向性。利用Auto-Logistic回归的CLUE-S模型,预测区域发展与交通规划两种情景下2020年广佛都市区的城市扩展,分析了1982~2020年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与城市扩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城市扩展上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加入可达性因子有助于提高模拟精度;1982~2020年广佛都市区空间和时间可达性格局由双核心圈层结构演变为单核心圈层结构,且时间可达性格局有明显的交通主干道指向性;城市扩展强度与扩展差异逐渐拉大,预测2020年扩展区域集中在白云与花都交界处、天河黄埔一带、顺德部分乡镇;都市区由无序扩张转变为交通指向性,随着可被开发的土地的减少,交通指向性的影响减弱;初期的城市用地规模越大,交通可达性提高越显著,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的开展,城市规模对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减弱。未来侧重于完善站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都市区 可达性 城市扩展 增长回归模型 CL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永梅 吴志峰 +1 位作者 胡伟平 邓南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解译获得不同时期(1988年、1995年、2001年和2005年)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同时采用GIS技术并结合扩展强度指数对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总量...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解译获得不同时期(1988年、1995年、2001年和2005年)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同时采用GIS技术并结合扩展强度指数对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总量从1988年的260.47 km^2增加到2005年的1 360.93 km^2,且主要增加量集中在1988—1995年;研究区扩展强度指数较大值出现在1988—1995年;1988—2005年,UII较高的区域出现在城郊地带;从扩展方向看,正东和西南一直保持较高强度的扩展;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受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人口的推动,此外交通建设的完善也带动着城镇建设用地向外扩展。本文可为区域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GIS 城镇建设用地 UII 时空变化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佛都市区城市引力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占玮 陈朝隆 +1 位作者 孙武 班鹏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2-1302,共11页
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采用断裂点分析法得出城市实体地域的范围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入交通便利系数和相对引力常量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广佛都市区内部各个城市实体地域间的引力强度和方向。结果表明:1)广佛都市区形成了以核心区... 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采用断裂点分析法得出城市实体地域的范围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入交通便利系数和相对引力常量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广佛都市区内部各个城市实体地域间的引力强度和方向。结果表明:1)广佛都市区形成了以核心区为中心的“7+1”城镇体系结构;2)“七边形”正向城市体系结构围绕核心区域生成,“六边形”负向城市体系结构围绕西南区域生成,“西强东弱”格局明显;3)城市三角结构是广佛城市引力结构的基本单元,发展较好的城市组团为“核心区—顺德—南沙”“核心区—顺德—高明”“核心区—三水—花都”“核心区—花都—从化”,而“核心区—增城—南沙”和“核心区—高明—三水”组团则发展动能不足;4)广佛都市区引力势能大小及结构稳定与城市经济职能强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POI 城市引力模型 引力结构特征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都市区交通网络发展及其多指标可达性演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童 胡伟平 +1 位作者 毛超荣 崔锋艳 《城市观察》 2015年第1期83-91,共9页
本文以1982、1995、2008、2020年为时间断面,回顾并展望了广佛都市区交通网络扩展情况,利用GIS手段,从最短空间距离可达性、最短时间距离可达性、吸引机会指数三个方面,研究广佛市区交通网络发展。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 本文以1982、1995、2008、2020年为时间断面,回顾并展望了广佛都市区交通网络扩展情况,利用GIS手段,从最短空间距离可达性、最短时间距离可达性、吸引机会指数三个方面,研究广佛市区交通网络发展。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优良;最短空间距离的可达性格局由沿珠江北岸的带状分布,演变为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结构;最短时间距离的可达性格局表现为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低值中心向外围不规则圈层状增高,且呈交通主干道指向性;都市区内的最短旅行时间和最短旅行距离显著缩短,但三个时段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可达性的均衡性经历了低级相对均衡——不均衡——高级相对均衡的过程;吸引机会指数由单极集中转变为三大组团式发展,番禺区西部成为新热点;地形、路网、人口、经济、政府调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了广佛都市区的可达性的格局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都市区 交通网络 可达性 吸引机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都市区道路网络与城镇建设用地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锐 何劲 胡伟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1-610,共10页
采用1957与1982年的地形图和1995与2008年两时相的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信息,运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与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广佛都市区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密度和城镇建... 采用1957与1982年的地形图和1995与2008年两时相的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信息,运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与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广佛都市区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密度和城镇建设用地比重两个变量系数之间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年份区镇的道路密度与城镇建设用地具有相互影响关系。道路密度高的区域一般对应城镇建设用地密集的区域,道路密度发展快的区域一般对应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快的区域。从1957-1982年和1982-1995年两个时期来看,道路发展较快分区要多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较快的分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稍滞后于道路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受道路发展的影响。1995-2008年时期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发展,较快发展的分区明显多于道路发展较快的分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也反作用于道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城镇建设用地 相关分析 广佛都市区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维度法的都市区城市蔓延分析——以广佛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劲 胡伟平 +1 位作者 刘锐 宋茵 《地理信息世界》 2012年第4期75-82,共8页
根据1957与1982年两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对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佛都市区... 根据1957与1982年两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对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佛都市区三个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具有加速发展的特点。四个测度年份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645 4,1.628 5,1.558 6和1.527 0,均在1~2之间,分形维数呈递降趋势,总体下降了0.118 4,城市发展模式由紧凑型逐渐向松散型演变,存在城市蔓延情况,而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年均0.14%的速度从紧凑型向松散型演变。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地域分异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中心向心性,广州和佛山毗邻地区以及中心城区是城市蔓延的活跃区和集中区,1982-1995年间研究区内蔓延速度比1995-2008年间要快。通过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是广佛都市区快速扩张和城市蔓延的基本动力因素之一,开发区土地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无序扩张和城市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分形维度法 测度分析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同城化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演变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凤珍 钟剑波 +1 位作者 谢石营 李郇 《热带地理》 2016年第4期600-609,共10页
基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人口密度模型等工具对1990―2010年广佛都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广佛都市区人口空间分布可以用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进行解释;同城化地区与总体规律相比,同城化进程对边界地区... 基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人口密度模型等工具对1990―2010年广佛都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广佛都市区人口空间分布可以用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进行解释;同城化地区与总体规律相比,同城化进程对边界地区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这种提升具有主体的差异性。广州市没有主动向佛山发展的动力,而次一级的行政区域主体(佛山市)对融入广州市中心的发展则呈现较高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都市区 同城化 城市空间结构 人口密度 人口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佛城镇密集地区城际协调发展趋势
10
作者 赵嘉新 《建筑与环境》 2007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城镇密集地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城镇化,城市之间在产业、空间、设施、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凸显,使得城际协调发展有了内在动力和现实要求。本文在分析广佛都市区城际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协调范围趋广、协调内容趋多、协调手... 在城镇密集地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城镇化,城市之间在产业、空间、设施、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凸显,使得城际协调发展有了内在动力和现实要求。本文在分析广佛都市区城际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协调范围趋广、协调内容趋多、协调手段多样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佛城际协调发展优化策略:一是实现产业联动,错位发展;二是开展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三是制定都市区环境管理规定,强化区域环境管理;四是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三层次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密集地区 城际协调发展 广佛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土地利用回归与人口加权模型的PM2.5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邹雨轩 吴志峰 曹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8-1028,共11页
PM2.5已成为人群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科学精准的暴露评估是PM2.5风险防控的前提,为提升PM2.5暴露精准评估,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气象数据等构建PM2.5土地利用回归反演模型,实现了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8日(冬季)广佛都市... PM2.5已成为人群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科学精准的暴露评估是PM2.5风险防控的前提,为提升PM2.5暴露精准评估,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道路数据、气象数据等构建PM2.5土地利用回归反演模型,实现了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8日(冬季)广佛都市区PM2.5时空动态演变监测,在此基础上将PM2.5反演结果与人口密度数据耦合,分别从PM2.5污染浓度与人口加权PM2.5浓度2个方面,评估广佛都市区PM2.5污染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域内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R2大于0.78;②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8日,广佛都市区PM2.5浓度平均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研究时段内,最高平均浓度为97.91μg/m3(12月29日-1月11日),最低平均浓度为53.40μg/m3(1月26日-2月8日),全时段PM2.5浓度超WHO健康标准的面积占比达99.8%;③广佛都市区PM2.5的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规律,其高值区分别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北部、花都区北部及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中部、三水区中部,低值区主要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番禺区东南部及佛山市顺德区南部。人口加权暴露风险存在2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主城区;④耦合人口加权模型前后,广佛都市区PM2.5暴露风险高风险区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未考虑人口加权模型时,广佛深高值区较为分散,主要位于南海区、天河区、越秀区、禅城区,考虑人口加权模型后,高值区更加集中于广州市和佛山市的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PM2.5 广佛都市区 人口加权模型 暴露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