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酸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慧娥 贺康 +3 位作者 贺楚晗 竹攸汀 杨金龙 梁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0-626,共7页
为探究藻酸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组,将终质量浓度为0.1、0.5、1.0、1.5、2.0 mg/L的藻酸盐标准品溶液,分别添加到海... 为探究藻酸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组,将终质量浓度为0.1、0.5、1.0、1.5、2.0 mg/L的藻酸盐标准品溶液,分别添加到海假交替单胞菌菌液中共同形成生物被膜,检测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并分析了藻酸盐对生物被膜的膜厚及胞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随添加藻酸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添加藻酸盐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膜厚和胞外多糖均显著增加(P<0.05),诱导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能力增强。研究表明,添加藻酸盐能够促进P.marina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可拉酸等其他胞外多糖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能力,藻酸盐的适宜添加量为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藻酸盐 生物被膜 幼虫附着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损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培元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9期1026-1034,共9页
首先对近年发表在学术期刊Biofouling上的一篇关于抗污损化合物的综述做一简短总结。其次,突出介绍了对无脊椎污损生物附着和变态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近来的进展。旨在给那些从事生物污损和抗污损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生物污损 海洋天然产物 抗污损 幼虫附着变态 分子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海洋真菌抗污损活性天然产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成 黄帅义 +3 位作者 王顺康 姜北 李海峰 王开玲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1258,共18页
黏附于海洋船舶或人工设施表面的污损生物给人类海洋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开发成防污涂料是目前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最常用手段之一。而大量传统有机金属防污剂因其严重毒副作用被禁用,亟须开... 黏附于海洋船舶或人工设施表面的污损生物给人类海洋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具有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开发成防污涂料是目前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最常用手段之一。而大量传统有机金属防污剂因其严重毒副作用被禁用,亟须开发高效、环境友好型抗污损涂料。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高效、低毒/无毒抗污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颇具环境友好型防污剂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2006年底至2020年6月报道的海洋真菌来源的69个抗污损活性天然产物及其5个合成衍生物,并将其按照化学结构分为脂肪酸、萜类、苯类、芳香醚、聚酮、生物碱和肽类7类,还包括部分抗生物膜活性天然产物。同时,对海洋真菌抗污损天然产物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天然产物 生物污损 抗污损 幼虫附着变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