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撤点并校时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1
作者 张振助 《教育家》 2024年第8期12-14,共3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农村教育“兜底”和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有质量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各级政府要围绕“以人为本,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核心目标,优化职能,切实办好乡村小规...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农村教育“兜底”和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有质量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各级政府要围绕“以人为本,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核心目标,优化职能,切实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走向从规模效益主导转向以人为本,追求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布局调整 教育公平 优化职能 乡村小规模学 后撤点并校时代 政策走向 规模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共品调整与人口流动——基于撤点并校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程雅雯 孔东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2,共12页
在新型城镇化下,教育公共品如何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年撤点并校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地市间政策力度差异和出生队列变化构造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撤点并校显著提高了农村个体的流动概率——个体上小学其间所在... 在新型城镇化下,教育公共品如何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年撤点并校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地市间政策力度差异和出生队列变化构造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撤点并校显著提高了农村个体的流动概率——个体上小学其间所在地市每千名小学生每年每减少1所学校,将使其成年后流入城市的概率提高1%。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撤点并校通过提高农村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而促进其成年后流入城市。男性、生活在条件较差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受撤点并校的影响更大。此外,撤点并校有助于提高农村个体的未来收入。本研究结果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提高城乡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人口流动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撤点并校时代”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4期9-17,共9页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制定以及实行的原因,总结、归纳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模式,重点立足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剖析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撤点并校时代 农村撤点并校政策 农村基础教育 理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 被引量:26
4
作者 单丽卿 王春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6,159,共13页
"撤点并校"是理解农村教育发展走向的一项重要现象。本文试图从人口分布变化以及教育资源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解释"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中西部W县林镇的"撤点并校"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考... "撤点并校"是理解农村教育发展走向的一项重要现象。本文试图从人口分布变化以及教育资源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解释"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中西部W县林镇的"撤点并校"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指出"撤点并校"并不是使学校布局适应于学龄人口分布变化的自然过程,它反而是改变学龄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撤点并校"的实质是以取消村小的方式来实现中心完小的教育改善,这就意味着无法简单化地把这一过程标定为"积极"或者"消极"的。我们指出,"撤点并校"政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偏离了"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强调要对总体的教育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并从制度层面清除限制教育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政策逻辑 规模效益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对不同收入家庭学生政策效应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宏伟 汤爱学 +1 位作者 江海霞 袁水苹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30,184-185,共21页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家庭的影响值得关注。利用西北农村地区撤点并校调研数据,采用交互、回归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撤点并校对贫穷家庭和富裕家庭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富裕家庭学生,撤点并校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家庭的影响值得关注。利用西北农村地区撤点并校调研数据,采用交互、回归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撤点并校对贫穷家庭和富裕家庭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差异。结果发现,相对于富裕家庭学生,撤点并校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负向影响更高,正向影响相对更低,具体表现为贫穷家庭的学生相对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成绩提高更不明显、同学关系趋向紧张,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应从价值原则、政策目标、适用性、决策机制、政策补偿五个方面确立更为全面的政策考量体系,才能有助于重新认识、理解和调整现有的撤点并校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贫困家庭学生政策效应 比较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文英 刘云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8,共5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历次撤点并校中,日本采取了因地制宜、符合教育规律的方针和措施,因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日本实施撤点并校的历程及措施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历次撤点并校中,日本采取了因地制宜、符合教育规律的方针和措施,因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日本实施撤点并校的历程及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撤点并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农村中小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并校机遇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新台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大凯 张冬妮 +1 位作者 黄星平 顾伟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1999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本文回顾了同济大学并校后实验室归并走过的对接、归并、强化投资建设、定编、开展双基实验室评估的里程,归纳出了平稳过渡、完全融合、实质归并的“同济模式”特点。
关键词 实验室归并 后续发展 设备管理 并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家庭背景与入学机会 被引量:18
8
作者 潘光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62,共3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撤点并校"的政策调整下,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到2012年追踪个案的数据,通过对农村学生小学至初中毕业升学历程的回溯,建立基于Cox比...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撤点并校"的政策调整下,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到2012年追踪个案的数据,通过对农村学生小学至初中毕业升学历程的回溯,建立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辍学模型"和基于Logistic模型和线性概率模型的"升学模型",发现家庭背景始终是影响子女教育机会的重要因素。在"撤点并校"刚开始执行的年份,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风险反而有所降低,家庭背景在"撤点并校"后对于子女的入学几率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这一政策使得农村家庭在教育上"主动投入",而这种家庭层面对于政策的回应使政策的影响效果被削弱或者推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家庭背景在教育层面上的再生产机制是每个家庭在制度驱动下做出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入学机会 家庭背景 政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基础教育供给和农村人力资本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0,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过半,还未有研究就该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评估。本文基于CHES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的方法廓清撤点并校政策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 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过半,还未有研究就该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评估。本文基于CHES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的方法廓清撤点并校政策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撤点并校使得个体受教育时间平均下降了0.74年,但并未显著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个体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概率下降了18%。对影响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撤点并校增加了个体通勤距离,提高了附近建立寄宿制小学的概率。建立寄宿制小学的地区,通勤距离增加不会减少个体学习时间,个体教育未受到撤点并校明显的冲击;未建立寄宿制小学的地区,个体学习时间因通勤距离增加而显著减少,个体教育受政策影响下降1.19年。笔者认为,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后是否建立寄宿制小学,是个体人力资本是否受到政策影响的关键所在。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撤点并校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可能节省的教育经费开支,这说明政策的实施既有违公平也没实现效率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农村人力资本 通勤距离 寄宿制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撤并”抑或“自然消亡”?——中西部农村“撤点并校”的政策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单丽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76,共6页
19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了大量农村教学点和村小的消亡。问题是,村小的消亡究竟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我们究竟应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政府强制撤并的结果,还是视为一种自然过程?本文围绕中西部W县村小撤并的具体案例,... 19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了大量农村教学点和村小的消亡。问题是,村小的消亡究竟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我们究竟应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政府强制撤并的结果,还是视为一种自然过程?本文围绕中西部W县村小撤并的具体案例,来重新建构有关"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解释。从政策实践来看,基层地方政府采用了一系列的话语策略来构建政策的合法性,并把"村小撤并"建构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作用是,通过政策信号的传递以及预期的形塑使得村小的消亡成为一个自我实现预言。值得注意的是,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村小的实际撤并上,更使得村小作为一个整体陷入到一场全面的危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策略 自我实现 预言话语 撤点并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撤点并校时代:重振农村小规模学校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亮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39,共4页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以落实、留守儿童安全地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无法保障。同时,农村小规模学校也面临着发展契机: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跨越,发展农村...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以落实、留守儿童安全地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无法保障。同时,农村小规模学校也面临着发展契机: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跨越,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社会共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有独到的天然优势,"小班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向;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为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带来历史转机。在新的背景下,转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观、变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探索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 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 撤点并校
原文传递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燕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2,共3页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理性纠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应对路径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向东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共3页
撤点并校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诸如农村学校大规模消失、辍学数量激增、教育支出攀升、亲情教育缺失、安全事故频发、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由此,要有纠偏的胆识,立足地方实际,以保障农村教育的师资供应和待... 撤点并校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诸如农村学校大规模消失、辍学数量激增、教育支出攀升、亲情教育缺失、安全事故频发、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由此,要有纠偏的胆识,立足地方实际,以保障农村教育的师资供应和待遇为基础,以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为路径,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和治理,确保每个农村学生拥有受教育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撤点并校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带来的乡村文化危机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贞 邬志辉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学生在失去精神寄托的同时失去了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在城市文化霸权下,乡村文化将会变得越加贫困,逐渐走向荒漠化、空心化。为缓解乡村文化危机,在"后撤并时代"应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进行撤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撤并地区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乡村文化 危机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撤点并校的深层矛盾及其平衡 被引量:5
15
作者 兰珍莉 李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1,共4页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龄人口相应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的政策。当撤点并校工作步入深水区后,由撤并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使撤点并校的...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龄人口相应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的政策。当撤点并校工作步入深水区后,由撤并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使撤点并校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出现了"撤""存"之争。随着撤点并校的深入,其背后隐藏的深层矛盾进一步显露。要赢得撤点并校"最后一公里"的胜利,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化解现阶段撤点并校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 农村义务教育 发展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国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4,共4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年,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撤点并校政策所蕴涵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教育平等和可选择性三个方面。撤点并校政策的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年,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撤点并校政策所蕴涵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教育平等和可选择性三个方面。撤点并校政策的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大规模学校的"迷恋"以及存在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讨论撤点并校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时,应考虑其能否处理好价值与事实的关系、利益和代价的关系以及弱势与强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政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到人本: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的价值转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铭凯 冉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共3页
学校布局调整是实施教育事业长远健康发展这一“顶层设计”的有益举措,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功效最大发挥、教育规划力争科学的有效探索。“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应... 学校布局调整是实施教育事业长远健康发展这一“顶层设计”的有益举措,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功效最大发挥、教育规划力争科学的有效探索。“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直接目的”。应该说,这是一项蕴含重要价值的系统工程。在实践层面,这一工程具体化为撤点并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价值转型 并校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人本 文本 布局调整 资源合理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成效与困境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亮 刘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41,共6页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数量锐减以及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产生了如:小学生的安全、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师教学负...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数量锐减以及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产生了如:小学生的安全、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农村家长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等问题。为了使这样一个好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需要合理利用闲置资源,科学规划小学撤并布局结构,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解决交通、饮食安全问题等。除此以外,还应当根据我国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撤点并校 帕累托最优 规模效益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政策的演变轨迹、主导逻辑及优化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丽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撤点并校"政策是由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扩大农村中小学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改革举措,而地方政府的过度撤并导致中国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危局。依时间维度追溯,"撤点并校"政策经历了... "撤点并校"政策是由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扩大农村中小学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改革举措,而地方政府的过度撤并导致中国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危局。依时间维度追溯,"撤点并校"政策经历了政策图景确立、决策者注意力改变及制度性摩擦等关键节点,该政策暗含三组主导逻辑,即公平与效率、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公众参与与精英决策,而每组逻辑天平均有程度不一的失衡。因此,需要果断终结地方政府的撤并决策及行为,审慎界定农村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村民广泛协商以确定布局调整方案,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否则农村教育危局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点并校”政策 政策图景 制度性摩擦 农村教育功能 政策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点并校”政策的绩效反思与优化选择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丽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逻辑生成决策模式缺陷,"制定-执行"分离造成监督机制的裂缝,"价值-工具"隔阂导致绩效悖论扩大。通过捕捉触发机制与审慎的政策终结、矫正政策执行与加强政策监督、重塑教育功能与保障教育经费等基本策略,不断优化"撤点并校"政策有利于推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绩效评估 “撤点并校 政策 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