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T/P卫星测高资料构造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和海面地形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海瑛 陆洋 +1 位作者 许厚泽 王广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83cm(均方根)水平。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利用JGM-3和OSU91A混合模型的重力大地水准面,直接从平均海平面中扣除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影响,并采用“剪切”法得到中国近海及邻域完整到20阶次的海面地形模型的球谐函数表达式,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海面地形在总体上为正的格局,并对其构造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测高资料 平均平面 海面地形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ERS-1波形重构确定我国近海平均海平面 被引量:5
2
作者 鲍李峰 陆洋 +1 位作者 王勇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7-431,共5页
近海岸区域平均海面高在大地测量学、物理海洋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目前卫星测高技术主要应用于深海区域,在近海区域尤其是海岸线附近区域的应用几乎为空白.本文根据ERS-1测高卫星回波波... 近海岸区域平均海面高在大地测量学、物理海洋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目前卫星测高技术主要应用于深海区域,在近海区域尤其是海岸线附近区域的应用几乎为空白.本文根据ERS-1测高卫星回波波形特征,采用五参数线性模型,由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近海区域尤其是靠近海岸线附近的ERS-1测高波形数据进行波形重构.比较波形重构前、后解算平均海面高,表明波形重构技术不仅明显改善了解算近海海面高的精度,而且增加了近海测高海平面的分辨率,并使卫星测高有效观测延伸至海岸线附近.随后,本文利用波形重构后海面高数据构造了近海多年平均海平面,并对我国近海海平面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平均平面 波形重构 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中刚 蒋国荣 +2 位作者 沈春 李利洋 陈智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利用中国近岸的14个测站水位数据比较杜德森方法、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和25 h平均法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海平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杜德森方法作为基准,用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25 h平均法与杜德森方法计算日平均海平面的平... 利用中国近岸的14个测站水位数据比较杜德森方法、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和25 h平均法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海平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杜德森方法作为基准,用鲁斯特方法、陈宗镛方法、25 h平均法与杜德森方法计算日平均海平面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6 mm、57.3 mm和40.3 mm。随着平均海平面时间尺度增大,鲁斯特方法和陈宗镛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杜德森方法得到的结果越接近,31点平滑后与杜德森方法的均方根误差都在3 mm左右,而25 h平均法得到的长时间尺度的平均海平面则误差较大,91点平滑后与杜德森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仍大于10 mm。由于杜德森方法和鲁斯特方法需要次日的潮位数据而会造成少量资料信息量的丢失,而陈宗镛方法不会造成资料信息丢失,且计算简单,因此利用月平均海平面数据或更长时间尺度海平面数据分析和研究海平面长期变化规律时,采用陈宗镛方法最为适宜。但资料较少且不能忽略海平面短周期变化时,用杜德逊法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平面 杜德森方法 陈宗镛方法 平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海平面模型的确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啸 周兴华 +1 位作者 孙学华 孙翠羽 《海岸工程》 2011年第2期30-37,共8页
针对平均海平面的定义,分别介绍了利用验潮站资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确立平均海平面的方法原理,并对2种方法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阐述,确定了以沿岸长期验潮站为控制条件,对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平均海平面网格模... 针对平均海平面的定义,分别介绍了利用验潮站资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确立平均海平面的方法原理,并对2种方法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阐述,确定了以沿岸长期验潮站为控制条件,对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平均海平面网格模型进行改正,最终构建平均海平面与国家大地坐标系关系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平面 验潮站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平均海平面变化对设计水位的影响——推荐一种计算设计水位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宜法 刘兰 李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共11页
利用2种高(低)潮序列统计了高(低)潮累积频率,一是从记录原点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Ⅰ,一是从月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Ⅱ。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Ⅰ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 利用2种高(低)潮序列统计了高(低)潮累积频率,一是从记录原点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Ⅰ,一是从月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Ⅱ。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Ⅰ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同时也发现:不同年份高(低)潮序列Ⅱ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彼此比较一致,表明用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Ⅱ获得的结果在统计意义上是稳定的。为了得到安全稳定的设计高(低)水位,引人了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本文建议,设计高(低)水位取为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与高(低)潮序列II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频率 稳定性 平均平面变化 征极值 计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和地面风速在中国区域的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龚伟伟 师春香 +1 位作者 张涛 孟现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7-1507,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 421个)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2年的ECMW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和JMA(日本气象厅)数值模式资料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和地面风速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数值模式资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 421个)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2年的ECMW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和JMA(日本气象厅)数值模式资料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和地面风速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数值模式资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均要高于西部地区.对于平均海平面气压,在西南地区JMA比ECMWF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而在其他地区,两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较接近实际观测,冬季的结果比夏季好.对于地面风速,这两种数值模式资料各具优势.在中国东南部地区,JMA相对于ECMWF的地面风速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值,而在中国西部地区,则相反.就8个时次的年变化而言,ECMWF资料的年变化趋势与观测资料更为一致,而JMA资料的地面风速大小与观测资料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JMA 平均平面气压 地面风速 适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平均海平面变化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毕立海 唐丽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3-96,共4页
利用实例潮汐资料的对比分析及水准测量结果、证明龙口海平面上升是由于码头扩建而引起的.
关键词 平均平面 地面沉降 平面变化 龙口海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平均海平面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毕立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利用海洋台站的实测潮位资料,给出烟台平均海平面1981~1995年近15年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5年平均海平面与多年平均海平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将烟台与周围台站的同步潮位资料的分析,提出烟台平均海平面近15年呈上升趋势。并分析了影响... 本文利用海洋台站的实测潮位资料,给出烟台平均海平面1981~1995年近15年的变化趋势,并对近15年平均海平面与多年平均海平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将烟台与周围台站的同步潮位资料的分析,提出烟台平均海平面近15年呈上升趋势。并分析了影响年平均海平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平面 平面上升 影响因素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分形特征
9
作者 梁士楚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采用分数布朗运动 R/ S分析和信息维数公式 ,分析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月平均海平面的动态过程具有持久性 ,其 H指数介于 0 .5 4~ 0 .86 ,计盒维数 DB介于 1.14~ 1.46 ,信息维数DI 介于 0 .86~ 0 .
关键词 平均平面 分数布朗运动 R/S分析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平均海平面及多年一遇极值水位的计算 被引量:5
10
作者 颜秀花 周良明 +1 位作者 林霄佩 王爱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利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大气模式给出的30 a风场资料作为上边界风应力强迫,用普林斯顿大洋模式(POM)对渤海的潮流和潮位进行了30 a数值计算。给出了M2,S2,O1,K1四个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与环渤海19个验潮站观测的调和常数对比... 利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大气模式给出的30 a风场资料作为上边界风应力强迫,用普林斯顿大洋模式(POM)对渤海的潮流和潮位进行了30 a数值计算。给出了M2,S2,O1,K1四个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与环渤海19个验潮站观测的调和常数对比发现,M2分潮振幅的平均误差为4.5 cm,迟角的平均误差为4.2°。分析了渤海海域环流、风海流和潮流的基本特征,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基本一致。计算了渤海1 000多个网格点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比较结果表明,其准确度较高。最后给出了渤海各点的最高和最低天文潮位以及百年一遇极值水位,比较结果表明,虽没有进行单独的风暴潮计算,但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海各种水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RAMS大气模式 POM模式 理论深度基准面 平均平面 多年一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平均海平面变化研究
11
作者 刘维利 刘杰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4期368-370,共3页
调和常数是潮汐的一个重要特征参量,在计算平均海平面的时候可以用来消除潮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天津港潮汐数据进行调和分析,计算调和参数并进行比较,计算一年期和长期平均海平面,并统计其变化趋势。
关键词 调和分析 平均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颗在轨高度计数据的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胜军 万剑华 杨俊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3,共8页
联合使用Jason-2成功发射3a来的Jason-2(cycle 001-113)、轨道调整前后的Envisat(cycle070-107)以及轨道调整后的Jason-1(cycle 263-352)等在轨高度计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 联合使用Jason-2成功发射3a来的Jason-2(cycle 001-113)、轨道调整前后的Envisat(cycle070-107)以及轨道调整后的Jason-1(cycle 263-352)等在轨高度计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改正后,对周期(cycle)逐一进行统计验证并剔除交叉点不符值异常的数据周期,采用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削弱海面时变和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再经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基准的统一,最后选用Shepard方法建立了我国海域及邻海海域(0°~45°N,100°~140°E)2′×2′分辨率的平均海平面模型。将所建立模型与MSS-CNES-CLS01模型和MSS-CNES-CLS10模型进行了比较,不符值RMS分别为8.28和11.65cm,验证了所开展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电离层平滑 平差 网格化 平均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沿岸平均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小燕 潘晓东 +1 位作者 马林芳 林顺利 《海洋预报》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根据温州沿岸龙湾、瑞安、鳌江3个水文站的潮位长序列(1971~2008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温州沿岸海平面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并且得出了温州浅滩工程灵霓大堤合拢前后,各验潮站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年际变化3... 根据温州沿岸龙湾、瑞安、鳌江3个水文站的潮位长序列(1971~2008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温州沿岸海平面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并且得出了温州浅滩工程灵霓大堤合拢前后,各验潮站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年际变化3站呈现上升趋势,尤以鳌江站上升速率最大,且3站不同时期均有各自变化规律;三站9月份的海平面变化对年变化的贡献率最大;通过功率谱分析,3站平均海平面年变化都存在2~3年及4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平均平面 分布特征 贡献率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测高数据的平均海平面建模及精细海平面变化研究
14
作者 袁佳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7-1797,共1页
平均海平面是大地测量学和物理海洋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基准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卫星测高技术是研究平均海平面及海... 平均海平面是大地测量学和物理海洋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基准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卫星测高技术是研究平均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平面 平面变化 物理海洋学 大地测量学 全球海平面 参考基准 平面上升 卫星测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邻近海域平均海平面模型订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广武 《北京测绘》 2022年第8期1064-1068,共5页
目前国际上推出了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模型有法国国家宇航中心(CNES_CLS)、丹麦技术大学(DTU)等,但这些模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邻近陆地部分精度较差。本文以DTU18平均海平面局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提取该模型的... 目前国际上推出了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模型有法国国家宇航中心(CNES_CLS)、丹麦技术大学(DTU)等,但这些模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邻近陆地部分精度较差。本文以DTU18平均海平面局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提取该模型的广东省近海海域数据进行参考椭球转换统一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椭球坐标系作为初步模型,其次结合广东省沿岸18个长期验潮站水位数据和7个短期验潮站水位数据,其中短期验潮站通过同步验潮法计算出多年平均海平面值,最后通过该订正方法可将初步模型值和验潮站多年的平均海平面不符值对初步模型进行订正得到成果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估。使提高精度后的广东省邻近海域平均海平面模型在广东省陆海基准统一方面更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平面 验潮站 不符值 订正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在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乃安 王发云 +1 位作者 王峰 李仕晖 《经纬天地》 2020年第2期83-85,共3页
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作业手段。文章通过对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原理的介绍,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在海洋风电项目中进行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相关探... 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作业手段。文章通过对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原理的介绍,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在海洋风电项目中进行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潮汐性质相同的海域,利用同步期平均海平面法进行50km以内的跨海高程传递,能够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可在海洋风电项目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期 平均平面 长距离 跨海高程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大河院士: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近1米
17
作者 孙自法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14日在北京指出,21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有研究表明,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0.52-0.98米,2081-2100年期间... 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14日在北京指出,21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有研究表明,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0.52-0.98米,2081-2100年期间的上升速度为每年8-16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平均平面 上升速度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大河 工作组 联合国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建成 姜卫平 章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利用经过编辑和环境改正后的多代卫星测高资料 ,通过联合交叉点平差以削弱径向轨道误差和不同卫星测高任务之间的系统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海 ( 1°N~ 4 1°N ,1 0 3°E~ 1 37°E) 2 .5′× 2 .... 利用经过编辑和环境改正后的多代卫星测高资料 ,通过联合交叉点平差以削弱径向轨道误差和不同卫星测高任务之间的系统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海 ( 1°N~ 4 1°N ,1 0 3°E~ 1 37°E) 2 .5′× 2 .5′平均海平面高模型 ,并将其与CLS-SHOM98.2、GFZMSS95A和OSUMSS95平均海平面高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平均平面 交叉点平差 数据处理 径向轨道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周期项的海平面变化灰色分析模型及广西海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夏华永 李树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带周期项的海平面变化灰色分析模型.该模型保持了GM(1,1)模型能较好反应海平面变化趋势的优点,不仅能求出海平面变化速率,还能方便求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度,同时,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海平面变化中的周期现象,从而克服... 提出了一种带周期项的海平面变化灰色分析模型.该模型保持了GM(1,1)模型能较好反应海平面变化趋势的优点,不仅能求出海平面变化速率,还能方便求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度,同时,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海平面变化中的周期现象,从而克服了GM(1,1)不能预报周期性显著的月平均海面的缺点,并提高了预报精度.模型用于广西沿岸海平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北海、涸洲、白龙尾3站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别为1.67、2.51、0.89mm/a;石头埠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5~1.0mm/a;广西沿岸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mm/a.和线性趋势项与周期项叠加的海平面分析模型相比,两者模拟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周期项 平均平面 广西 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同军 王义刚 +1 位作者 黄惠明 袁春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7-562,共6页
基于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的内在联系,利用我国东部沿海17个验潮站连续369天的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调和常数,并计算理论最低潮面。藉此,就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理... 基于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潮差的内在联系,利用我国东部沿海17个验潮站连续369天的逐时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调和常数,并计算理论最低潮面。藉此,就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潮差及月平均潮差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此关系近似地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平均潮差 平均平面 调和分析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