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485-5p靶向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1
作者 胡东来 赵梓岐 +3 位作者 李元 杨丽 雷艳丽 楚元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键。多项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报道显示,miRNA-485-5p(miR-485-5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85-5p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与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和qRT-PCR检测发现,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转染miR-485-5p模拟物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证实,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是miR-485-5p的一个下游直接靶标。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显示,OGT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OGT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同时有效逆转转染miR-485-5p抑制物所发挥的促癌作用。综上所述,miR-485-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OGT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可为寻找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5-5p 前列腺癌 氧连接的n-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的功能与机制
2
作者 芦鑫荣 童永亮 +9 位作者 孔维溧 邹琳 沈旦枫 吕绍衔 刘瑞杰 张绍兴 张瑜芯 侯琳琳 孙桂芹 陈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5-999,共15页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endo-beta-N-acetylglucosaminidase,ENGase)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主要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糖蛋白,参与细胞和生命的调控。ENGase也是糖链编辑的有效工具酶,可专一性水解游离寡糖链及糖肽或糖蛋白上核心五糖...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endo-beta-N-acetylglucosaminidase,ENGase)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主要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糖蛋白,参与细胞和生命的调控。ENGase也是糖链编辑的有效工具酶,可专一性水解游离寡糖链及糖肽或糖蛋白上核心五糖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之间的β-14糖苷键。其水解产物是寡糖链和一个GlcNAc,或带有一个GlcNAc的糖肽或糖蛋白。本文对ENGase的发现、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反应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ENGase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思路,为糖生物学与糖组学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 n-糖基化 游离寡糖 糖链编辑 糖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生理功效及市场前景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春茹 郭晓风 单胜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简称GlcNAc或NAG)是生物细胞内许多重要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能改善皮肤的保水性和弹性,预防和缓解皮肤粗糙,具有抑制细纹生成等作用;天然型N-乙酰... 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简称GlcNAc或NAG)是生物细胞内许多重要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能改善皮肤的保水性和弹性,预防和缓解皮肤粗糙,具有抑制细纹生成等作用;天然型N-乙酰-D-氨基葡萄糖也是软骨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保护软骨及韧带等软组织,提升骨骼润滑等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癌细胞或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对癌症和恶性肿瘤起到抑制和治疗作用;能治疗各种炎症,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作为合成双歧因子的重要前体,能够促进双岐乳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n--D-氨基葡萄糖 GLCNAC 保水性 软骨成分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尿Ⅳ型胶原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韬 苏胜偶 +1 位作者 郭秀娟 王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PTM)、尿Ⅳ型胶原(C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照莫杰森(Mogensen)法分类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PTM)、尿Ⅳ型胶原(C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照莫杰森(Mogensen)法分类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比色法测定PTM、尿CⅣ、尿NAG含量,并行比较分析。结果PTM在A组、B组、C组分别为(4.72±0.28)μg/L,(7.26±0.39)μg/L和(10.95±0.60)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AG在A组、B组、C组分别为(1.33±0.11)U/mmol,(3.13±0.25)U/mmol和(6.90±0.64)U/mmo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Ⅳ在A组、B组、C组分别为(86.63±2.33)μg/24 h,(136.69±4.04)μg/24 h和(255.6±311.78)μg/24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随着DN病情加重,3项指标逐渐升高。结论PTM、尿CⅣ、尿NAG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糖尿病肾病 血栓调节蛋白 胶原Ⅳ 氨基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变化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逸丹 谷卫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N -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对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胆固...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N -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对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胆固醇(LDL-C)、HDL-胆固醇(HDL-C) ,3月后复测。根据GhbAlc变化分为3组 :血糖控制改善组24例 ;血糖控制无明显改善组37例 ;血糖控制良好组26例。结果 血糖控制改善组3月后GhbAlc、TG、NAG水平显著降低 ;血糖控制无明显改善组TC、TG、LDL-C和NAG水平显著升高 ;血糖控制良好组mALb显著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Alb与NAG正相关 ;NAG与GhbAlc正相关 ;改善血糖控制对TG、NAG、mAlb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重血脂代谢紊乱 ,升高N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脂 尿微量白蛋白 尿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α/β亚基(GNPTA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
6
作者 温思怡 韩卓然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GNPTAB基因的组织分布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机体后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显示,GNPTAB基因CDS区片段长度为3 747 bp,推测编码1 248个氨基酸,含有4个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GNPTAB基因在健康锦鲤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肠道、脾脏、皮肤、中肾、头肾。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锦鲤6~72 h,GNPTAB基因在肠道组织主要呈现上调表达,在肝脏、头肾、脾脏、皮肤、肌肉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锦鲤后,GNPTAB基因在这些组织中出现表达差异,推测GNPTAB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分布 时序表达 n-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α/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叶洁梅 吴原 +3 位作者 黄金山 李偲俊 韦兴 刘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制备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GnT-Vb和dystroglyca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GnT-Vb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GnT-Vb、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在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n-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新型底物的合成及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蕾 姚莉韵 +2 位作者 刘慧中 张建华 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物;以MPT-NAG为底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尿液样本中NAG的活性。结果底物MPT-NAG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谱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达99.8%。NA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尿NAG活性增高,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优化制备工艺合成获得NAG新型底物MPT-NAG,所用原料成本低、操作简便且产物得率较高,在肾小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6-甲基-2-吡啶基-1-硫-n--β-D-氨基葡萄糖 肾小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9
作者 易华 董传仁 +3 位作者 欧阳静萍 唐胜利 苏君梅 董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NAG)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 2 2例 2型DM患者 ,其中 12例伴DR ,10例不伴视网膜病变 (NDR)... 目的 探讨血浆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NAG)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活性变化与 2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 2 2例 2型DM患者 ,其中 12例伴DR ,10例不伴视网膜病变 (NDR)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浆TNF α、NAG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NAG活性、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DR组与NDR组NAG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DR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NDR组 (P <0 .0 1)。血浆NAG活性变化与TNF α成正相关 (r =0 .66,P <0 .0 5 ) ,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正相关 (r =0 .2 2 ,P <0 .0 5 )。TNF α水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 (FINS)成正相关 (r =0 .72 ,P <0 .0 5 )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成负相关 (r =- 0 .5 4,P <0 .0 5 )。结论 TNF α和NAG共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NAG活性变化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TNF α水平密切相关 ,动态监测其活性变化对DR早期诊断和检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TNF α则对监测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 视网膜病变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05ZYH33菌株具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平 刘冉 +5 位作者 黄萌萌 朱金鲁 谢芳 倪宏波 刘思国 张跃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2-467,共6页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05ZYH33菌株是否具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同工酶,本研究通过同源蛋白比对,发现05ZYH33菌株表面蛋白SSU050630 C端Ss GH20结构域与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的NAG Str H的GH20-1结构域具有60%的同源性;...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05ZYH33菌株是否具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同工酶,本研究通过同源蛋白比对,发现05ZYH33菌株表面蛋白SSU050630 C端Ss GH20结构域与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的NAG Str H的GH20-1结构域具有60%的同源性;经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纯化后的酶活性分析表明Ss GH20具有NAG活性,且其活力为371 U/mg蛋白;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5.5;其Km值为0.69。通过构建SS2 ssu050630基因缺失株及全菌酶活性测定,显示SS2 05ZYH33菌株具有NAG活性,而ssu050630基因缺失后的菌株则失去了NAG活性,表明SSU050630是SS2 05ZYH33菌株唯一具有NAG活性的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s GH20在SS2致病中的作用及SS2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n-氨基葡萄糖苷酶 SSU05_0630 基因缺失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及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生长及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宝芹 刘成圣 +3 位作者 王绪敏 贺君 刘晨光 刘万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胰岛单层细胞 ,并用转板以及碘乙酸处理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成纤维细胞 ,得到比较纯的胰岛内分泌细胞 ,以此为材料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生长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胰岛单层细胞 ,并用转板以及碘乙酸处理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成纤维细胞 ,得到比较纯的胰岛内分泌细胞 ,以此为材料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胰岛细胞生长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盐酸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均能够促进大鼠胰岛细胞的生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含量 ,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具有刺激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基葡萄糖 n-氨基葡萄糖 羧甲基壳聚糖 胰岛细胞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对南美白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建城 谢晓兰 +2 位作者 龚敏 王悦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NAGase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时对酶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激活作用减弱... 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NAGase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时对酶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激活作用减弱并速转为抑制作用;二甲亚砜和二氧六环对酶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随浓度增大酶活力迅速下降.进一步研究二甲亚砜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二甲亚砜对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0.27 mol/L,KIS=2.0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有机溶剂 酶活力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分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哲 乔岩 +6 位作者 黄高昇 王爱勤 张永清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梁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 .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 目的 :研究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 .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 .结果 :化学诱导剂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K5 6 2细胞在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 .与HMBA相比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 .结论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可能诱导K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葡萄糖 诱导 白血病 巨噬细胞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初步纯化及部分性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小红 王寿昆 +1 位作者 黄一帆 陈宏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4-808,共5页
以日本沼虾内脏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3000Umg^-1、纯化倍数为8.88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NAGase).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 以日本沼虾内脏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3000Umg^-1、纯化倍数为8.88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NAGase).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3℃.该酶在pH4.5—9.3区域较稳定,当pH〉9.3很快失活;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75℃酶完全失活.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165mmolL^-1,最大反应速度‰为6.55μmolL^-1min^-1.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3.55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 分离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液碱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小红 罗忠宝 +1 位作者 李明伟 黄一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43-2849,共7页
【目的】分离纯化猪精液碱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和CM-52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猪精液的N-乙酰-β-D-氨基... 【目的】分离纯化猪精液碱性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和CM-52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猪精液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和酶分子量测定;采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圆盘电泳法测定酶的等电点。【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7606.15U·mg-1、纯化倍数为270.53倍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酶催化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pNP-NAG)水解的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50℃。该酶在pH 3.0~8.9区域较稳定;在45℃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酶分子中亚基的分子量为58.03 kD,等电点为9.42。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1.94m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为27.53 μmol·L-1·min-1。酶催化pNP-NAG反应的活化能为88.73 kJ·mol-1。【结论】本试验选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精液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分离纯化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建城 王悦 +2 位作者 谢晓兰 龚敏 陈清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EC3. 2. 1. 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和K+等对该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Ca2+、Mg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Al3+、Fe3+、Zn2+、Co2+、Cd2+、Hg2+、Pb2+和Cu2+对... 本文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EC3. 2. 1. 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和K+等对该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Ca2+、Mg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Al3+、Fe3+、Zn2+、Co2+、Cd2+、Hg2+、Pb2+和Cu2+对该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Hg2+的抑制作用最显著,Hg2+含量为 1. 5mmol/dm3 时可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进一步研究Zn2+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Zn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属可逆的非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为11. 95mmol/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实验研究 凡纳对虾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缘青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甲醛溶液中的失活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进金 张继平 +3 位作者 王勤 杨学敏 林建成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1,共4页
研究甲醛对锯缘青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 EC 3.2.1.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甲醛浓度(失活半衰期,IC50)为0.60 mol/L.酶在低浓度甲醛溶液中的失活过程显示为可逆失活.... 研究甲醛对锯缘青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 EC 3.2.1.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甲醛浓度(失活半衰期,IC50)为0.60 mol/L.酶在低浓度甲醛溶液中的失活过程显示为可逆失活.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考察酶在甲醛溶液中的失活动力学,测定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在甲醛溶液中失活的微观速度常数,并比较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正向反应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k′+0,表明底物对酶被甲醛的失活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正向的失活速度常数k+0和k′+0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逆向的速度常数k-0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大,酶变性越来越快,而活力恢复越来越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n-氨基葡萄糖苷酶 甲醛 失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汞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严海东 李子龙 +2 位作者 李曼 孙贵凡 周希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6-287,共2页
将汞接触组 (Hg组 )以工龄 4年为标准分为Hg 1组和Hg 2组 ,不接触汞的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对照组 (C组 ) ,分别检测血清、尿NAG ,以及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血肌酐水平。结果 Hg 1组和Hg 2组血清NAG总活性均高于C组(P <0 0 5 ... 将汞接触组 (Hg组 )以工龄 4年为标准分为Hg 1组和Hg 2组 ,不接触汞的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对照组 (C组 ) ,分别检测血清、尿NAG ,以及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血肌酐水平。结果 Hg 1组和Hg 2组血清NAG总活性均高于C组(P <0 0 5 ) ;尿NAG总活性Hg 1组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Hg 2组明显高于C组 (P <0 0 5 ) ;Hg组的尿 β2 MG、血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n--β-D氨基葡萄糖苷糖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Cairina moschata)睾丸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长康 黄一帆 +1 位作者 黄小红 陈宏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以番鸭睾丸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9.18 U/mg、纯化倍数为6.46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 以番鸭睾丸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9.18 U/mg、纯化倍数为6.46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5.6,该酶在pH3.0~7.6区域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酶的最适温度为55℃。当温度为80℃时,酶完全失活。在40℃以下处理30 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45℃,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215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5.54μmol/L.min。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9.05kJ/mol。金属离子对酶的效应试验表明:高浓度的Na+和K+对酶有抑制作用;Mg2+对酶有轻度激活作用,Cu2+、Pb2+、Zn2+、Ca2+、Ba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l3+对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小红 陈宏惠 +2 位作者 刘建昌 金艳冬 肖其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0-855,共6页
本文研究了Cu2+、Pb2+、Zn2+和Ag+等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2+和Zn2+对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非竞争... 本文研究了Cu2+、Pb2+、Zn2+和Ag+等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2+和Zn2+对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Cu2+和Zn2+对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1.25mmol/L和8.10mmo/L;Pb2+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其对酶的抑制常数KI与KIS分别为10.44mmol/L和2.18mmol/L。Ag+对酶的效应为先激活后抑制,其抑制作用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Ag+对结合酶(ES)的抑制常数KIS为204.51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酶活力 重金属离子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