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干草品质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武蓉 干友民 +1 位作者 郭旭生 杨富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8-361,共4页
干草品质对动物的生产性能、牧草价值和最终盈利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检测干草品质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这种快速、高效而无破坏性的现代检测技术已在饲草料中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应用NIRS分析干草品质的可行性和高效... 干草品质对动物的生产性能、牧草价值和最终盈利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检测干草品质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这种快速、高效而无破坏性的现代检测技术已在饲草料中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应用NIRS分析干草品质的可行性和高效性,详细介绍了NIRS用于检测牧草营养成分、真菌侵染程度、内生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以及一些难于用化学方法检测的微量成分等重要指标的研究成果。指出NIRS用于分析干草品质突破了过去常规化学方法的复杂、耗时、成本高等缺陷,是干草品质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进步,并期待着NIRS在牧草品质中的应用研究工作继续完善和发展,建立更精确的定标模型以及更系统的分析软件,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 干草品质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和翻晒技术对紫花苜蓿含水量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庆伟 杨秀芳 +3 位作者 娜日苏 孙德欣 陈玲玲 潘翔磊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确定沙地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裂程度和翻晒次数,通过对苜蓿进行4种压裂程度(未压裂、轻度压裂、中度压裂和重度压裂)和3种翻晒(0次、1次、2次)处理,研究对刈割后苜蓿含水量变化及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所有处理苜... 为确定沙地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裂程度和翻晒次数,通过对苜蓿进行4种压裂程度(未压裂、轻度压裂、中度压裂和重度压裂)和3种翻晒(0次、1次、2次)处理,研究对刈割后苜蓿含水量变化及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所有处理苜蓿含水量变化曲线整体上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裂程度越大,翻晒次数越多,苜蓿水分散失速度越快。中度压裂苜蓿营养物质的保存好于未压裂和重度压裂处理。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裂1次翻晒为适宜的沙地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压裂 翻晒 含水量 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草地牧草干草品质对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都帅 尤思涵 +2 位作者 包健 格根图 贾玉山 《草原与草业》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刈割时间(Cutting time CT)和晾晒时间(Drying time DT)是影响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收获期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还是空白,研究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 刈割时间(Cutting time CT)和晾晒时间(Drying time DT)是影响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收获期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还是空白,研究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保存干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刈割时间(08:00h,12:00h,16:00h)对天然草地牧草进行刈割,刈割后在不同晾晒时间点(0h、2h、4h、6h、8h、10h、12h、24h、26h、28h、30h、36h、48h、72h)取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8:00h、12:00h、16:00h刈割天然草地牧草晾晒72h后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以打捆贮藏,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DM含量和CP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ADF含量、NDF含量、Ash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天内,刈割越晚返潮作用越明显,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应尽早刈割。由于光照作用,晾晒时间越长,营养流失越严重,达到安全含水量应尽快打捆,保障干草品质。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干草品质受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刈割时间 晾晒时间 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留茬高度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与干草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贾玉山 +2 位作者 周天荣 尹强 格根图 《草原与草业》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为了研究留茬高度对苜蓿粗蛋白及返青率的影响,本试验以3年生"金皇后"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留茬高度下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与粗蛋白、相对饲用价值及返青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均... 为了研究留茬高度对苜蓿粗蛋白及返青率的影响,本试验以3年生"金皇后"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留茬高度下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与粗蛋白、相对饲用价值及返青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最后一次留茬高度高于8cm时,返青率将大于70%,其中留茬高度8-11cm处理返青率高达79.2%,返青效果较好。考虑到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对苜蓿粗蛋白含量及返青率的影响,建议银川地区第一、二、三茬留茬高度为5-8cm,最后一次留茬高度以不低于8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留茬高度 根内营养物质 干草品质 返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扁处理对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坤龙 李兆林 +3 位作者 侯美玲 王石莹 陈利娜 刘鹰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84-2990,共7页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压扁 干草品质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农艺性状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于浩然 贾玉山 +1 位作者 刘鹰昊 王志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9,48,共8页
【目的】探究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农艺性状及干草品质的影响,为河套盐碱地区优质草饲"收-加-贮"产业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非盐碱(S1)、轻度盐碱(S2)、中度盐碱(S3)和重度盐碱(S4)地种植的翌年第一茬初花期(10... 【目的】探究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农艺性状及干草品质的影响,为河套盐碱地区优质草饲"收-加-贮"产业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非盐碱(S1)、轻度盐碱(S2)、中度盐碱(S3)和重度盐碱(S4)地种植的翌年第一茬初花期(10%植株开花)紫花苜蓿进行刈割,设置0~2 cm(H1),2~6 cm(H2)及6~11 cm(H3)3个留茬高度,针对土壤盐碱度及留茬高度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不同处理苜蓿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及干草的营养指标(干物质(D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土壤盐碱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DM和CP含量及RFV值逐渐降低,S1处理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DM和CP含量及RFV均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P<0.05),但ADF和NDF均显著低于S2和S3处理(P<0.05);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呈升高趋势,H3处理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H1和H2处理(P<0.05);H1处理的鲜干比和茎叶比最高,且其DM含量和RFV值也显著高于H2和H3处理(P<0.05),但ADF和NDF显著低于H2和H3处理(P<0.05),CP含量以H3处理最高;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苜蓿的农艺性状和干草品质,S1H1、S1H2、S2H1和S2H2处理的农艺性状和干草品质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综合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两个因素,紫花苜蓿可以在内蒙古河套轻度盐碱地种植,0~2 cm和2~6 cm是该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留茬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农艺性状 干草品质 土壤盐碱度 留茬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牧草调制方式对干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降晓伟 格根图 +5 位作者 刘庭玉 都帅 王伟 李宇宇 成启明 贾玉山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2期26-31,共6页
探索天然牧草最合理的调制方式,提高天然牧草干草的品质,是当前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实验以天然牧草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天然牧草刈割时间以及集拢时间,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天然牧草营养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探索天然牧草最合理的调制方式,提高天然牧草干草的品质,是当前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实验以天然牧草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天然牧草刈割时间以及集拢时间,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天然牧草营养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天内刈割时间越晚,天然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越少,牧草返潮作用越严重;当天然牧草刈割后,晾晒72h均可达到安全含水量;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时要立即进行打捆贮藏,反之,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会随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干草品质 刈割 集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昭苏马场打草场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阿依古丽.达嘎尔别克 哈丽代.热合木江 艾比布拉.伊马木 《草食家畜》 2014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昭苏马场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调制干草,同时对刈割草进行翻草快速干燥,探讨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建植第3年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测定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同时翻草对刈割草的... 利用昭苏马场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调制干草,同时对刈割草进行翻草快速干燥,探讨刈割期和田间快速干燥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建植第3年割草地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刈割,测定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同时翻草对刈割草的干燥快速和干草品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刈割期对牧草的豆禾比无明显影响,但8月份刈割牧草的叶茎比与7月份刈割牧草相比显著下降(P<0.01)。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8月份比7月份刈割显著降低(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牧草刈割后在一日内翻草2次以上,4小时以内使刈割草的含水率降低至40%以下,当日傍晚(19:30)就能达到含水率15%左右。牧草干燥样品中叶茎比和各类营养素含量因翻草及次数无明显变化。7月份刈割并翻草加速田间干燥速度能有效提高干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地 刈割期 田间快速干燥 干草品质 昭苏马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草品质、牛的品种及卵巢的发育对青年肉牛的初情期和后来繁殖性能的影响
9
《黑龙江动物繁殖》 1996年第1期21-21,共1页
干草品质、牛的品种及卵巢的发育对青年肉牛的初情期和后来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51头3/4海福特×1/4安格斯杂种小肉牛和47头3/4海福特×1/4婆罗门杂种小牛,采用裂区设计测定干草质量、牛的品种、卵巢大小和卵泡... 干草品质、牛的品种及卵巢的发育对青年肉牛的初情期和后来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51头3/4海福特×1/4安格斯杂种小肉牛和47头3/4海福特×1/4婆罗门杂种小牛,采用裂区设计测定干草质量、牛的品种、卵巢大小和卵泡发育对开始初情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每一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性能 初情期 干草品质 卵巢大小 妊娠率 平均日增重 海福特 小母牛 人工授 杂交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压扁晾晒对苜蓿水分散失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卓山 师尚礼 +1 位作者 寇江涛 袁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6-1832,共7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沟垄压扁晾晒对苜蓿水分散失及青干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含量的影响。以游客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晾晒调制试验,设地表沟垄处理和刈割压扁处理2个因素,沟垄处理设平地晾晒和起垄晾晒2个水平,压扁处理设... 本研究旨在观察沟垄压扁晾晒对苜蓿水分散失及青干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含量的影响。以游客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晾晒调制试验,设地表沟垄处理和刈割压扁处理2个因素,沟垄处理设平地晾晒和起垄晾晒2个水平,压扁处理设不压扁、间隔0、10、15和20 cm压扁5个水平,平地和不压扁为对照。结果表明,起垄压扁(RC0)处理水分散失速度最快(P>0.05),晾晒10 h后水分含量降为18.87%,比平地不压扁晾晒(FN)处理低19.82个百分点;RC0处理的苜蓿干草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为20.52%,比对照高2.2个百分点;平地间隔15 cm压扁(FC15)处理的苜蓿干草EE含量最高(P>0.05),为2.92%,比对照高0.76个百分点。以CP含量为品质主要参考因子,则RC0处理在促进水分散失的同时能够调制获得具有较高品质的青干草,是较为理想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垄 压扁晾晒 水分散失 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牧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娜日苏 梁庆伟 +4 位作者 杨秀芳 项锴锋 郭志忠 胡日查 张晴晴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11期38-43,共6页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 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 cm、5 cm和8 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草原 刈割时间 留茬高度 生物量 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草评定体系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兆淼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0-52,76,共4页
本文论述了对干草进行品质评定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主要评定体系,并对这些评定体系作了分析与比较,探讨了影响干草品质评定的因素及干草评定体系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干草 干草品质 评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和评价不同生育期和贮藏时间的饲用谷子品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牧其尔 王志军 +5 位作者 包健 孙林 张永虎 温蕊 贾玉山 格根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7,共8页
为分析生育期和贮藏时间对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谷子调制干草的最佳生育期及贮藏时间,以‘大白谷’饲用谷子为材料,比较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3个生育期,60、120、180 d共3个贮藏时间的干草营养品质。结... 为分析生育期和贮藏时间对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谷子调制干草的最佳生育期及贮藏时间,以‘大白谷’饲用谷子为材料,比较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3个生育期,60、120、180 d共3个贮藏时间的干草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生育期对干物质(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有极显著影响(P<0.01);贮藏时间对DM、CP、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WSC、EE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生育期和贮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DM和WS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2)随着贮藏时间延长,CP、酸性洗涤纤维(ADF)、WSC和EE含量降低,NDF含量增加;然而,随着生育期推进,CP、ADF和WSC含量降低,NDF含量增加,EE含量先降低后增加。3)使用隶属函数法对饲用谷子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灌浆期和乳熟期贮藏60 d的综合评价值最高,蜡熟期贮藏120 d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在内蒙古地区,饲用谷子应在蜡熟期收获调制干草品质最佳,但干草捆的贮藏时间应控制在4个月以内,以保证其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生育期 贮藏时间 干草品质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地区苜蓿干草调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洁人 韩增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5年第3期49-51,57,共4页
在格尔木地区采用田间自然干燥法对苜蓿进行干草调制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苜蓿干草调制极为有利,整个干燥过程持续稳定,干草品质优良,粗蛋白为15.27%~16.32%,损失率仅20%~24%,粗纤维含量<3。%... 在格尔木地区采用田间自然干燥法对苜蓿进行干草调制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苜蓿干草调制极为有利,整个干燥过程持续稳定,干草品质优良,粗蛋白为15.27%~16.32%,损失率仅20%~24%,粗纤维含量<3。%;不同预干时间和方法,对于草调制效果的影响显著;重视预干,改变传统干草调制中的打捆晒制为起堆不捆的堆制工艺,可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该地区采用自然干燥法生产苜蓿干草和草粉对于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开发饲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预干 气候因素 干草品质 干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菜收获对松嫩盐碱化紫花苜蓿草地综合收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燕闯 王俊锋 +1 位作者 高嵩 李志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60-2468,共9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芽菜作为优质食材,适当比例收获对草地总体收益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苜蓿芽菜收获时期(早、中和晚)以及收获比例(0,10%,30%和50%)2个因素,探究了松嫩盐碱化较重区域返青期不同阶...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芽菜作为优质食材,适当比例收获对草地总体收益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苜蓿芽菜收获时期(早、中和晚)以及收获比例(0,10%,30%和50%)2个因素,探究了松嫩盐碱化较重区域返青期不同阶段收获芽菜对草地生产性能和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晚期收获时芽菜和苜蓿干草的产量均最高。干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早期收获芽菜后最高。返青早期芽菜极小,收获成本高,而晚期收获时芽菜的可食用性大幅降低,综合分析收获芽菜与苜蓿干草的总收益,发现返青中期收获30%芽菜时最高。此时,分枝数和株高的补偿性增加,干草总产量分别比10%与50%时高98.67%和41.44%,总产量达5082kg·hm^(-2)。因此,在松嫩盐碱化程度较重的草地中,返青中期收获30%芽菜,既能收获较多的优质芽菜,又能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最终可提升草地综合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芽菜 分枝数 干草产量 干草品质 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agascar High Lands Dry Season Forages: Lofium multiflorum (Italian Ray Grass) and Avena sativa (Oat)
16
作者 Isabelle Herisoa Hantanirina Olivier Jean Rakotonirina Rivo Nirina Rabearimisa Jean de Neupomuscene Rakotozandrin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6期316-324,共9页
Italian ray grass and oat are two grass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ability to adjust tropical climate conditions. This study proposed to assess forage productivities to allow an appropriate mowing period determina... Italian ray grass and oat are two grass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ability to adjust tropical climate conditions. This study proposed to assess forage productivities to allow an appropriate mowing period determination in their use as dairy female feed in Madagascar. A test on small plots has been set up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apital city Antananarivo during one dry period (4 months). Live observations followed by laboratory proximate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forage productivity and feeding value determination. Cultivated on tanety (hill), irrigated in counter season, results show that: (I) oat higher height (H = 96.7 cm) than Italian ray grass (H= 69.4 cm) at 99 days of age; (2) similar biomass productivity; (3) dry matter yield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4) certain similarity between dry matter yields and FMU (fodder milk unit) score evolution; (5) leafy stage of Italian ray grasses at 99 days of age; (6) mid-flowering stage for oa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Cell wall content, crude fiber and dry matter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age (p = 0.05). Crude proteins and minerals evol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Gross energy content did not present precise variation with age. This study allowed that for an acceptabl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roduction during dry seasons, good mowing period for Italian ray grass could start at 76 days age, while oat could start being harvested at 68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 season forages productivity feeding values Lolium multiflorum Avena sativa Madaga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