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迎 过秀成 +1 位作者 周润瑄 吕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29,148,共7页
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预测精度,在拟合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对RFID及GPS检测器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布拟合,其中混合高斯分布函数适用于单路段拟合... 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预测精度,在拟合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对RFID及GPS检测器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布拟合,其中混合高斯分布函数适用于单路段拟合,对数正态分布适用于多路段的拟合.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对影响行程时间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上游路段前2个时间窗的平均行程时间的影响最大.分别采用ARIMA、改进的SVM模型对行程时间进行预测,其中改进的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26%,优于ARIMA模型的11.69%,更适用于短距离交叉口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干线公交 数据融合 行程时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方向分布及结构特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裴玉龙 申晨 翟双柱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空间结构合理的常规干线公交网络可以帮助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深入分析城市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结构特性,使用公交网络GIS信息嵌入拓扑结构模型的方式开展研究。借鉴道路网空间信息测度方法,基于香农熵理论... 空间结构合理的常规干线公交网络可以帮助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深入分析城市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结构特性,使用公交网络GIS信息嵌入拓扑结构模型的方式开展研究。借鉴道路网空间信息测度方法,基于香农熵理论提出公交线路方向熵和公交网络方向熵分析方法。根据提取的公交网络拓扑结构中相邻站点间线路段的空间方向信息,使用方向熵测度得到公交线路及网络空间方向分布情况。在现有的规范及研究中,选取并拓展能够体现公交线网空间结构特性的指标,与方向熵组成常规干线公交线网空间结构分析指标体系,从线路和网络2个层面出发探究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方向分布并分析其结构特性。以哈尔滨市63条常规干线公交组成的网络为例进行分析。网络空间方向分布结果表明:公交网络方向熵为2.84,大于网络内任意单条线路方向熵。验证得到公交线路方向熵的测度结果与线路的实际情况相符,方向熵可以有效量化公交线网拓扑结构的空间方向分布;在指标间的相关性方面,公交线路方向熵与公交线路长度的相关性最高,公交线路站点对重复系数与公交刷卡数的相关性次之。网络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63条常规公交干线组成网络的平均集聚系数为0.467,网络中节点度分布的数据拟合度为0.978,表明该网络是1种具有择优发展倾向的网络,网络结构较稳定。基于香农熵的分析方法,为描述公交网络空间方向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网络结构特性的分析,为常规干线公交线网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干线公交 方向熵 香农熵 GIS 拓扑结构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理论的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评价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璐 魏明 孙博 《公路与汽运》 2015年第5期43-46,共4页
提出一种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多属性群决策评价模型。首先构建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然后每个决策者对所有公交信号优先方案所涉及的任意属性给出其最优(差)评价值,构成群体正(负)理想解,据此计算对... 提出一种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多属性群决策评价模型。首先构建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然后每个决策者对所有公交信号优先方案所涉及的任意属性给出其最优(差)评价值,构成群体正(负)理想解,据此计算对每个决策者而言各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相对该群体理想解的综合评价值;最后对每个决策者,以其对所有方案的最优(差)综合评价值作为相应分量,再定义群体正(负)理想解,得出决策群体对各方案的最终排序结果,实现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择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干线公交信号优先 多属性群决策理论 群体理想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D-S证据理论的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评价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啟鹏 周卫琪 景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120,151,共8页
大力提倡乘用公共交通出行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采用公交信号优先方法是提高干线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但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评估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优劣,为了弥补干线公交信号在评价方面的不足以及提高整个交通网络... 大力提倡乘用公共交通出行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采用公交信号优先方法是提高干线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但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评估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优劣,为了弥补干线公交信号在评价方面的不足以及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加强出行安全,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一种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评价模型.首先,从交通效率、运营成本和节能减排3个方面构建干线公交优先行驶的信号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利用个体的经验与所能收集到的相关事实和数据进行证据推理,搭建公交优先行驶的信号评价的区间D-S证据理论决策模型;最后,针对指标属性的不确定性和单决策者决策经验的片面性,将证据理论和多属性决策相结合,利用D-S证据理论评估其优劣并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区间D-S证据理论的干线协调公交信号优先评价模型,在方案选择上可以帮助决策者排除不确定性和多属性产生的干扰,使决策变得更合理;结合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为公交信号优先方案的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公交信号优先评价过程中的单决策者的片面性、指标属性的模糊不确定性,为公交信号优先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评价模型 D-S证据理论 干线公交信号 评价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面向公交准点与绿波通行的干线信号协调设计
5
作者 卢凯 邓元昊 +1 位作者 陈志学 陈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以保障公交准点率和提升通行效率为控制目标,给出了一种公交干线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方法。通过定义准点控制交叉口和绿波通行交叉口,根据公交车站的位置分布情况,确定上游信号交叉口的红波或绿波控制模式;通过等价变换协调设计速度,建... 以保障公交准点率和提升通行效率为控制目标,给出了一种公交干线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方法。通过定义准点控制交叉口和绿波通行交叉口,根据公交车站的位置分布情况,确定上游信号交叉口的红波或绿波控制模式;通过等价变换协调设计速度,建立公交红绿波轨迹特征方程,推导交叉口理想间距计算通式,计算交叉口中心偏移率,实现了干道公交信号协调控制方案优化,为兼顾公交准点与绿波通行的干线信号协调设计提供了一种数解算法,也为公交到站时刻表的制定提供了优化依据。案例实验表明,设计方案可以保证97.6%的公交车辆在预定信号周期内到达公交车站,公交车辆实际到站时间与计划到站时间的平均偏差为5.5 s;公交车辆在绿波通行交叉口的平均停车次数为0.06次,平均延误时间为2.9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调控制 公交干线 双向红绿波 数解算法 特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川 谢秉磊 王耀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3,共8页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导向(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特征,建立基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及趋势.考虑到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导向(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特征,建立基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及趋势.考虑到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关系,修正了互动关系模型,基于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分析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稳定性及条件.通过Simulink软件对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能够揭示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及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干线 土地利用 互动关系 TOD模式 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交主干线网布局优化模式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莫一魁 邓军 晏克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821,825,共5页
文章从城市公交线网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出发,提出了公交线路分层次进行规划的思想,基于中枢网络结构理论构建了城市公交主干线网的布局优化模式;根据公交主干线路的特点和功能定位,针对传统直达客流方法应用于城市公交主干线网布局优化... 文章从城市公交线网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出发,提出了公交线路分层次进行规划的思想,基于中枢网络结构理论构建了城市公交主干线网的布局优化模式;根据公交主干线路的特点和功能定位,针对传统直达客流方法应用于城市公交主干线网布局优化的不足,提出了以直达客流运输密度最大和直达客流绕行系数最小为目标的公交主干线网布局2阶段优化模型,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简单实用的求解算法,结合烟台开发区公交调查数据,对公交线网进行了优化,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交干线 布局优化模式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道公交优先干线协调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骁 张灵 +3 位作者 李正熙 刘小明 尚春琳 常赓 《自动化博览》 2016年第10期78-81,90,共5页
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具有实施方便、效果突出等特点,在公交专用道连续性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干线优先控制方法将具有更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收集国内外交织区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公交驻站时间预测、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 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具有实施方便、效果突出等特点,在公交专用道连续性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干线优先控制方法将具有更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收集国内外交织区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公交驻站时间预测、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控制子区划分、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控制、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和分析,并针对后续可进一步工作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道公交优先 公交驻站时间预测 干线协调控制子区 公交信号优先干线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高频干线优化研究——以东莞中心城区为例
9
作者 李飞 李云辉 +1 位作者 操宗武 朱华宾 《价值工程》 2023年第23期23-25,共3页
本文给出公交高频干线的定义、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交高频干线的优化思路,并以东莞中心城区为例,以手机移动、莞E等大数据及公交基础客流数据为支撑,对东莞中心城区的全方式客流、公交客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特征... 本文给出公交高频干线的定义、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交高频干线的优化思路,并以东莞中心城区为例,以手机移动、莞E等大数据及公交基础客流数据为支撑,对东莞中心城区的全方式客流、公交客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特征和中心城区主要公交客流走廊,提出中心城区高频干线网络布设方案,并对实施的高频干线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评估,以为东莞整体高频干线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高频干线 客流走廊分析 公交换乘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微丘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志成 张国力 +1 位作者 黄云 李岩飞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对山岭微丘城市的地貌和公交系统特征的分析、论述,总结出这类城市公交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结合大连市公交线网规划实例对山岭微丘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模式提出了大站快车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 公交线网规划 公交干线 大站快车 线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branch road network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峰 黄恩厚 +1 位作者 陈群 王英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72-176,共5页
Considering the decision-making variables of the capacities of branch roads and the optimization targets of lowering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expense of branch roads, the bi-level progra... Considering the decision-making variables of the capacities of branch roads and the optimization targets of lowering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expense of branch roads, the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reconstructing the branch roads was set up. The upper level model was for determining the enlarged capacities of the branch roads, and the lower level model was for calculating the flows of road sections via the user equilibrium traffic assignment method. The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bi-level model was designed to obtain the reconstruction capacities of the branch ro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the bi-level model and its algorithm, the optimum scheme of urban branch roads reconstruction can be gained, which reduces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pparently, and alleviates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data analysis the arterial saturation decreases from 1.100 to 0.996, which verifies the micro-circulation transportation's function of urban branch road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road RECONSTRUCTION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micro-circulation traf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erial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ion model considering buses and social vehicles 被引量:5
12
作者 Zhang Weihua Li Jun Ding He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0年第2期206-212,共7页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in driving parameters of buses and social vehicles on the arterial,an arterial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ion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social vehicles and bu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ximum...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in driving parameters of buses and social vehicles on the arterial,an arterial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ion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social vehicles and bu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ximum bandwidth is proposed.By using the pre-set parameters of a common cycle,green/red duration and known parameters of bus dwell time distribution,link length and vehicle speed and solving the mixed-integer-linear programming and optimizing the signal offsets,the model obtains the signal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green bands both of social vehicles and buses.Finally,taking Wangjiang Road in Hefei as an example,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ut by VISSI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has 15.2%and 13.2%reduction in average person delay and number of stops,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coordination control buses coordination maximum bandwidth mixed-integer-linear progr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edule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runk-local bus transfer efficiency in small conurbations: A case study of New York's capital region
13
作者 张大鹏 王晓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817-1822,共6页
Fostering the use of transit has been broadly accept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ocial equity and reduce the externalities caused by transportation. In the great body of transit literature, many have focused on ... Fostering the use of transit has been broadly accept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ocial equity and reduce the externalities caused by transportation. In the great body of transit literature, many have focu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fer efficiency. However, investigation on transi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still lacking for medium sized cities or suburban areas that have sprawled from city centers. The speci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such an urban form lead to unique travel patterns and bus operations. This work develops a process to improve bus transfer efficiency for small conurbations considering their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New York's Capital District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er waiting time can be remarkably shortene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widely adapted to other transit systems in small conurb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 efficiency small conurbation rural tran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