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信系统集成中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佘广益 《通讯世界》 2025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抗干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解决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集成的影响,分析通信系统集成中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内容,包括正交矢量调制技术和系统控制,探讨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具...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抗干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解决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集成的影响,分析通信系统集成中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内容,包括正交矢量调制技术和系统控制,探讨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通信系统平台建设和通信系统干扰消除两个方面,以实现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的目标,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系统集成 射频干扰对消 正交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宽带干扰对消建模及干扰抑制需求分析
2
作者 秦焕丁 孟进 +3 位作者 何方敏 葛松虎 邢金岭 王衡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5,共9页
为解决宽带干扰对消中的多源干扰抑制问题,建立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干扰源间相关性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研究多干扰源和单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差异性,提出压缩系... 为解决宽带干扰对消中的多源干扰抑制问题,建立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干扰源间相关性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研究多干扰源和单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差异性,提出压缩系数作为衡量多干扰源干扰对消比的指标,并得到了多源宽带干扰对消的干扰抑制需求。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取样天线和时域滤波器数量可以显著提高双干扰源的干扰对消比。在相同场景下,双干扰源的干扰对消比低于单干扰源10 dB以上,而且随着双干扰源的功率差变大,压缩系数降低,干扰对消比逐渐降低。当二者的功率差超过25 dB后,压缩系数接近于1,双干扰源等效为单干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相关性 干扰对消比 干扰抑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SMIB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通信干扰对消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茜 陈云 +1 位作者 周成 李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实施通信干扰时,为了消除干扰信号对己方通信的影响,研究了干扰信号对消问题。考虑到混沌的类随机性使得混沌信号可以代替高斯噪声作为通信干扰源达到较好的干扰效果,以时滞SMIB混沌系统为干扰源,证明了存在外干扰时,参数失配的两个时... 在实施通信干扰时,为了消除干扰信号对己方通信的影响,研究了干扰信号对消问题。考虑到混沌的类随机性使得混沌信号可以代替高斯噪声作为通信干扰源达到较好的干扰效果,以时滞SMIB混沌系统为干扰源,证明了存在外干扰时,参数失配的两个时滞SMIB混沌系统在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下达到有误差界的同步的判据,给出了误差界的估计,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研究结论,可以在通信接收端对混沌干扰信号进行对消,基本消除混沌干扰对自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同步 通信干扰对消 时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条插值的非线性自干扰对消技术
4
作者 赵忠凯 关泽越 李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6-2925,共10页
针对雷达干扰机收发天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自干扰耦合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样条插值的非线性自干扰对消方法。该方法将样条插值和自适应滤波相结合,分别建立样条哈默斯坦模型和样条维纳模型,通过引入鲁棒性较强的反正切(arctangent,ARC)函... 针对雷达干扰机收发天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自干扰耦合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样条插值的非线性自干扰对消方法。该方法将样条插值和自适应滤波相结合,分别建立样条哈默斯坦模型和样条维纳模型,通过引入鲁棒性较强的反正切(arctangent,ARC)函数作为代价函数,得到两种模型下样条控制点和滤波器系数的自适应学习规则,并分析样条控制点数量对自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带宽为60 MHz的信号,所提基于ARC参数学习方法与传统最小均方参数学习方法相比,对消比获得4 dB左右的提升,收敛速度提高1倍。另外,针对信道突变的场景,所提方法跟踪性能好且稳态误差低。当背景噪声中存在非高斯脉冲干扰时,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应对脉冲噪声环境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自干扰对消 样条插值 反正切函数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干扰对消EMI有源滤波模块设计
5
作者 许洋 张智奇 +2 位作者 樊晓冬 王德全 刘宇民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4,共4页
针对火控设备因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所引起的辐射超标问题,基于差模与共模结合的混合抑制原理,运用电磁干扰对消技术,制作一款小型化的有源滤波模块。该模块尺寸为25.4 mm×25.4 mm×6.0 mm,满足低剖面及便于电路板集成的需求。经... 针对火控设备因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所引起的辐射超标问题,基于差模与共模结合的混合抑制原理,运用电磁干扰对消技术,制作一款小型化的有源滤波模块。该模块尺寸为25.4 mm×25.4 mm×6.0 mm,满足低剖面及便于电路板集成的需求。经实测,其能够抑制10 kHz~10 MHz频段内电源干扰,满足GJB 151B相关电磁兼容要求。通过实测比较发现,与无源滤波相比,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滤波性能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EMI干扰 差共模滤波 电磁干扰对消 有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干扰对消的同时收发距离拖引干扰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楠 高晶 +1 位作者 薛翔 刘威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6期22-26,59,共6页
对脉冲压缩雷达进行距离拖引干扰时,电子对抗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与需要接收的侦察信号存在严重的时频域混叠,导致系统难以持续侦察雷达的探测信号,无法生成基于雷达探测信号的时延干扰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 对脉冲压缩雷达进行距离拖引干扰时,电子对抗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与需要接收的侦察信号存在严重的时频域混叠,导致系统难以持续侦察雷达的探测信号,无法生成基于雷达探测信号的时延干扰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的数字域自干扰对消算法来避免干扰信号对侦察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系统可以在释放干扰的同时,侦察到雷达的探测信号,并且基于该探测信号完成了距离拖引假目标信号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收发系统 自适应滤波 数字自干扰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跳频数据链空域自适应滤波干扰抑制仿真
7
作者 刘宏波 王杨锦 梁嘉棋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数据链系统容易受到不同干扰样式的电磁干扰,严重影响数据链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高速跳频数据链受到的强电磁干扰问题,研究基于天线阵列的干扰抑制技术,采用子带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将宽带信号分解为多个窄带信号进行...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数据链系统容易受到不同干扰样式的电磁干扰,严重影响数据链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高速跳频数据链受到的强电磁干扰问题,研究基于天线阵列的干扰抑制技术,采用子带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将宽带信号分解为多个窄带信号进行处理,推导了阵列输出信干噪比和阵列增益方向等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宽带噪声干扰下的天线阵列增益,结果表明子带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提高了干扰方向的零陷精度,改善了阵列天线接收时存在的零陷偏移和畸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自适应处理 自适应滤波 数据链 干扰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合作干扰对消技术中空间分辨率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哲宇 李亚星 +3 位作者 张嘉毫 罗康 何方敏 孟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3,共9页
在非合作干扰对消的背景之下,通过对不同阵列流形接收信号模型的建立,提出了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参数,用以衡量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达波角度接近时,不同阵列流形对相近达波角度的分辨能力和对消能力,并分析了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 在非合作干扰对消的背景之下,通过对不同阵列流形接收信号模型的建立,提出了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参数,用以衡量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达波角度接近时,不同阵列流形对相近达波角度的分辨能力和对消能力,并分析了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的非合作干扰对消阵列设计标准。推导了阵列转移因子和输出信干噪比作为空间分辨率的评价指标。从阵型、阵元个数和阵列半径三个方面,仿真分析了不同阵列流形的空间分辨率,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空间分辨率对干扰对消的实际影响。为后续阵列流形优化与辅助天线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干扰对消 空间分辨率 阵列流形 辅助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干扰机的自干扰对消和目标回波削弱方法研究
9
作者 朱虹宇 黄敬健 +2 位作者 王超 王延祺 袁乃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9-3947,共9页
全双工干扰机具备同时收、发高威胁信号的能力,在电子对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泄露的强自干扰非线性信号的对消,成为侦收高威胁信号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全双工干扰机的干扰效果,提出全双工干扰机的自干扰非线性模... 全双工干扰机具备同时收、发高威胁信号的能力,在电子对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泄露的强自干扰非线性信号的对消,成为侦收高威胁信号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全双工干扰机的干扰效果,提出全双工干扰机的自干扰非线性模型及其模型求解方法;为解决目标掩护能力弱的问题,提出目标削弱方法。所提全双工自干扰抑制方法旨在提高干扰机的波形捷变适应能力,目标削弱方法旨在提高对目标的掩护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适应雷达波形变化,与传统方法相比,归一化匹配结果实现了将目标削弱至底噪以上2 dB的水平,而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目标削弱。所提方法能够迅速适应雷达信号的变化,具备更强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为提升全双工干扰机的目标掩护性能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双工干扰 干扰对消 干扰非线性模型 目标削弱方法 雷达波形捷变 干扰对消性能 目标掩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频数据链干扰对消系统射频前端设计优化
10
作者 刘宏波 肖思帅 +3 位作者 梁嘉棋 何方敏 李亚星 孟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4-1541,I0023,共9页
干扰对消是主动方式的干扰管理方法,干扰对消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干扰源来消除干扰,针对高速跳频系统抗干扰系统采用分离式方法设计干扰对消系统,需要定制化的射频前端设计。针对高速跳频系统抗干扰系统的抗干扰抑制需求,从信号取样、射频... 干扰对消是主动方式的干扰管理方法,干扰对消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干扰源来消除干扰,针对高速跳频系统抗干扰系统采用分离式方法设计干扰对消系统,需要定制化的射频前端设计。针对高速跳频系统抗干扰系统的抗干扰抑制需求,从信号取样、射频接入、对消方式和控制接口4个方面分析跳频数据链干扰对消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主控天线前端电路的直通单元和射频前端,结合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AD)底噪和干扰信号峰均比的影响,计算噪声功率密度和噪声功率,分析射频前端参数影响跳频数据链灵敏度和干扰对消能力上限的约束条件,最后给出射频前端系统增益和信号带宽参数影响跳频数据链干扰对消系统的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链 干扰对消 射频前端 噪声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宽频带通信干扰对消的重构滤波器设计
11
作者 张雲硕 王泽 +3 位作者 李亚星 何方敏 刘宏波 孟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围绕宽频带通信干扰对消的需求,提出了新的子带划分与重构框架,并对子带划分滤波器组与重构滤波器进行设计,简化了完全重构条件,使得重构滤波器具备过渡带幅度互补特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重构滤波器可以有效降低重构后通信信... 围绕宽频带通信干扰对消的需求,提出了新的子带划分与重构框架,并对子带划分滤波器组与重构滤波器进行设计,简化了完全重构条件,使得重构滤波器具备过渡带幅度互补特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重构滤波器可以有效降低重构后通信信号的误码率,并且解决了子带信号拼接过程中的频谱起伏现象。所提出的子带划分与重构框架及重构滤波器设计展现了良好的通信信号重构效果,可为宽频带干扰对消的子带划分与重构工程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通信系统 宽频带干扰对消 子带划分与重构 子带划分滤波器组 重构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合作信号射频域干扰对消技术研究
12
作者 张琢 邓柯 +2 位作者 张颖 刘轶伦 朱立东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的无线通信不再只追求高速率,更是将安全性作为衡量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确保安全通信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干扰抑制。根据干扰抑制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空域抗干扰、射频域抗干扰、数字域抗干扰等,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的无线通信不再只追求高速率,更是将安全性作为衡量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确保安全通信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干扰抑制。根据干扰抑制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空域抗干扰、射频域抗干扰、数字域抗干扰等,其中关于空域抗干扰和数字域抗干扰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针对射频域的抗干扰研究大部分聚焦于系统自干扰,关于非合作干扰的射频域抗干扰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针对非合作干扰信号,提出了一种射频域干扰对消系统架构,采用多根天线接收干扰信号,利用不同天线之间的时延差和增益差实现主通道的干扰功率抑制,从而确保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后不会使器件饱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干扰对消架构在无干扰先验信息的情况下,针对窄带干扰与宽带干扰均有较为良好的抑制能力,证明了该架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抑制 非合作信号 射频干扰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增益控制对非合作干扰对消性能建模分析
13
作者 王泽 何方敏 +4 位作者 卢洽然 张雲硕 李哲宇 孟进 李亚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81-3991,共11页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可以满足强干扰场景下非合作干扰对消系统对高动态的要求,如何定量表征其对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是指导多通道AGC方案设计的关键。通过谱分析与特征子空间的方法推导得到AGC的稳态增益与自相关...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可以满足强干扰场景下非合作干扰对消系统对高动态的要求,如何定量表征其对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是指导多通道AGC方案设计的关键。通过谱分析与特征子空间的方法推导得到AGC的稳态增益与自相关矩阵特征值的映射关系,建立干扰对消权值的瞬态模型。基于干扰对消权值的解析表达式,详细分析稳态增益对干扰对消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稳态增益与稳定性、收敛速度以及对消比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进一步研究AGC的调控过程初始增益、步长、平均步长时间、多通道控制策略对干扰对消瞬态收敛特性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多通道AGC方案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权值瞬态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干扰对消性能分析结论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的分析结论可以用来指导AGC方案的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干扰对消 高动态 自动增益控制 权值瞬态模型 干扰对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变步长的自适应电磁干扰对消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东伟 李明洁 +1 位作者 方庆园 刘卫东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针对已有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干扰对消算法初期收敛速度慢且整体误差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在保证收敛速度和误差精度要求下,简化了步长因子μ(n),且采取分段迭代的方法,克服算法初期收敛慢的缺点。在误差|e(n)... 针对已有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干扰对消算法初期收敛速度慢且整体误差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在保证收敛速度和误差精度要求下,简化了步长因子μ(n),且采取分段迭代的方法,克服算法初期收敛慢的缺点。在误差|e(n)|较大时,文中提出通过调整系数ε调节步长μ(n)的变化速度,增强了迭代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正态分布曲线步长等算法相比,使用文中算法后,宽带与窄带电磁干扰信号的收敛速度至少提高13%,干扰对消后期望信号的输出信噪比至少提高26%。该算法可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干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S算法 改进变步长 干扰对消 调整系数 分段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阵级单脉冲四通道主瓣干扰对消角度分辨率分析
15
作者 吴灏 刘让 +3 位作者 郭宇 王万田 张嘉毫 孟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共9页
针对子阵级单脉冲雷达,研究了和差四通道主瓣干扰对消技术。为此,构建了二维子阵级单脉冲四通道干扰对消信号模型,并提出了以有用信号信噪比损失值为指标的定量方法来表征主瓣干扰对消角度分辨率。基于此,进一步推导了干扰对消角度分辨... 针对子阵级单脉冲雷达,研究了和差四通道主瓣干扰对消技术。为此,构建了二维子阵级单脉冲四通道干扰对消信号模型,并提出了以有用信号信噪比损失值为指标的定量方法来表征主瓣干扰对消角度分辨率。基于此,进一步推导了干扰对消角度分辨率的解析表达式,并明确了对消角度盲区的理论边界。仿真与暗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该解析式的正确性。研究可为四通道主瓣干扰对消技术的理论边界分析和工程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瓣干扰 干扰对消 和差四通道 单脉冲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自由度欠定条件下雷达干扰对消方法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张嘉毫 李伟 +3 位作者 王万田 王衡峰 李亚星 孟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39-3647,共9页
针对雷达、数据链等分时信息系统发射时隙产生的自干扰影响非合作干扰对消权值问题,分析辅助天线阵列自由度影响对消暂态权值收敛特性,提出非合作干扰对消权值保持方法。考虑辅助天线通道与主天线通道异构场景,定量推导非合作干扰对消... 针对雷达、数据链等分时信息系统发射时隙产生的自干扰影响非合作干扰对消权值问题,分析辅助天线阵列自由度影响对消暂态权值收敛特性,提出非合作干扰对消权值保持方法。考虑辅助天线通道与主天线通道异构场景,定量推导非合作干扰对消输出功率稳态性能边界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权值保持技术避免发射自干扰影响,增加辅助天线数量提升对消比和对消收敛特性。所提方法提升了阵列自由度欠定条件下非合作对消稳态和暂态性能,对于雷达非合作干扰对消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干扰 干扰对消 雷达抗干扰 收发分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干扰对消条件下扰中侦系统性能分析与功率优化
17
作者 葛松虎 张雲硕 +3 位作者 郭宇 邢金岭 李毅 孟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定量描述干扰对消性能对扰中侦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非理想干扰对消条件下干扰-侦察中断概率的概念,推导了干扰-侦察中断概率性能闭式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了理想干扰对消情况下的渐进中断概率表达式。基于所推导性能闭式表达式,求得了... 为了定量描述干扰对消性能对扰中侦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非理想干扰对消条件下干扰-侦察中断概率的概念,推导了干扰-侦察中断概率性能闭式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了理想干扰对消情况下的渐进中断概率表达式。基于所推导性能闭式表达式,求得了使干扰-侦察中断概率最小化的最优干扰功率。利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推导结果的准确性和最优功率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干扰-侦察中断概率随着干扰对消比增大而减小,但随着干扰功率和发射功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优干扰功率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而逐步增大,但最优干扰-侦察中断概率性能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而趋于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对消 扰中侦 中断概率 性能分析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接收的干扰对消性能分析
18
作者 范霄鹤 王赛宇 +1 位作者 潘申富 王杨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了探究在工程实现中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干扰对消抵抗来自空中平台或周边干扰的可行性,对不同接收环境下的干扰对消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假定2个通道中干扰差异被准确估计并补偿的情况下,推导出理论性能的近似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最... 为了探究在工程实现中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干扰对消抵抗来自空中平台或周边干扰的可行性,对不同接收环境下的干扰对消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假定2个通道中干扰差异被准确估计并补偿的情况下,推导出理论性能的近似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 LMS)自适应滤波器对2个通道干扰的差异进行补偿,完成干扰对消;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使用LMS自适应滤波器的干扰对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干扰对消的理论性能在卫星信号与干扰入射夹角大于15°时信噪比恶化可以接近0 dB,而夹角小于15°时信噪比恶化程度明显提高;除了入射夹角的影响外,采用LMS自适应滤波器的干扰对消性能还受算法参数、干扰大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固定频点的干扰,在入射夹角大于4°且主通道干信比小于30 dB时,干扰对消后信噪比恶化小于0.6 dB,而且这一结果基本不受采样率的影响。所提出的理论性能近似计算公式可以为干扰对消算法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采用LMS自适应滤波器的干扰对消在算法参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接近理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干扰对消 LMS自适应滤波器 再生重构 加权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KB-RLS算法在自干扰对消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铎澎 黄华 张生凤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自适应自干扰对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需求(收敛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算法复杂度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保持平衡-递推最小二乘法(KB-RLS)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硬件架构搭建。在此架构上,抓取了实际电磁环境中的信号进行仿真测试... 在自适应自干扰对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需求(收敛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算法复杂度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保持平衡-递推最小二乘法(KB-RLS)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硬件架构搭建。在此架构上,抓取了实际电磁环境中的信号进行仿真测试,并将改进型算法和已有的经典RLS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工程应用中,对实际环境下的复杂电磁信号,能获得更好的对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对消 信号突变 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立角度估计的GEO卫星地面站和差波束干扰消除方法
20
作者 安建 姬涛 王磊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随着地面用频设备的不断增多,卫星通信受到的电磁干扰日益严重,从波束旁瓣进入的大电平干扰信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接收信号信干噪比降低,信息无法解调。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联立角度估计的和差波束干扰消除方法,一方面通过和波束... 随着地面用频设备的不断增多,卫星通信受到的电磁干扰日益严重,从波束旁瓣进入的大电平干扰信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接收信号信干噪比降低,信息无法解调。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联立角度估计的和差波束干扰消除方法,一方面通过和波束及差波束估计出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另一方面基于估计结果利用和差波束的接收信号加权求和消除从旁瓣进入系统的干扰信号。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卫星地面站的旁瓣干扰,在低信噪比和强干扰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干扰抑制效果达到50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地面站 卫星信号 旁瓣干扰 和差波束 干扰对消 角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