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孙健 娄展 +4 位作者 郝光 常青 杜静 孔维丹 安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syndrome,VP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VPS患者为VPS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接诊的64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为PD组,以及同期64例健康... 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syndrome,VP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VPS患者为VPS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接诊的64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为PD组,以及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受检者认知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MoCA评分,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VPS组患者分为早期亚组(29例)和中晚期亚组(35例),根据MoCA评分将VPS组患者分为认知障碍亚组(44例)和无认知障碍亚组(20例),Pearson分析血清SOD、MDA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OD、MDA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P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VPS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PD组、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OD、MoCA评分均低于PD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MDA水平高于早期亚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SOD水平、MoCA评分均低于早期亚组(P<0.05)。认知障碍亚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0.05),血清SOD水平低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SOD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01),血清MDA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2,P<0.001)。SOD、MDA联合检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 0.727~0.954),灵敏度(93.28%)、特异度(90.17%)均高于SOD(76.67%、74.09%)、MDA(74.28%、71.46%)单独检测(P<0.05)。年龄、高尿酸血症、血清Hcy、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微出血、SOD、MDA是VP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PS患者血清MDA呈异常高表达,血清SOD呈异常低表达,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一定联系,联合检测MDA、SOD可提高对VP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通路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帕金森综合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李明 李琦 +1 位作者 罗佳晶 张佳诺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27-31,60,共6页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YXQNG)对帕金森综合征(PD)大鼠的作用及YXQNG在该过程中对AMPK/mTOR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YXQNG低剂量组、YXQNG高剂量组、YXQNG高+AMPK抑制剂(YXQNG高+Compound C)组...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YXQNG)对帕金森综合征(PD)大鼠的作用及YXQNG在该过程中对AMPK/mTOR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YXQNG低剂量组、YXQNG高剂量组、YXQNG高+AMPK抑制剂(YXQNG高+Compound C)组,每组15只。评估各组大鼠的行为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中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脑黑质中MDA水平、α-Syn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p62的表达均升高,脑黑质中SOD水平、TH阳性表达、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LC3Ⅱ/Ⅰ的比例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YXQNG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旋转圈数、脑黑质中MDA水平、α-Syn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p62的表达均降低,脑黑质中SOD水平、TH阳性表达、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LC3Ⅱ/Ⅰ的比例均升高(P<0.05);进一步加入AMPK抑制剂,结果发现高剂量YXQNG对P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AMPK/mTOR通路的促进作用均被逆转(P<0.05)。结论:YXQNG可能通过促进AMPK/mTOR信号通路来保护PD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养血清脑颗粒 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丽 郑婵娟 +1 位作者 张伟 徐婷 《上海针灸杂志》 202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耳穴揿针组选择耳穴行揿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耳穴揿针组选择耳穴行揿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初级运动皮质(左右交替);联合组行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联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前,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2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皮内针疗法 耳穴 针药并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瘀豁痰开窍汤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UPDRS评分、认知功能、血清NSE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沈燕 芮霞 +2 位作者 封丽芳 沈豪 张英杰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病理学特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脑损害表现,主要为缺血损害,出血损害较为罕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不断增多,VP患病率也进...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病理学特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脑损害表现,主要为缺血损害,出血损害较为罕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也不断增多,VP患病率也进一步增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豁痰开窍 脑血流动力学 UPDRS评分 认知功能 逐瘀 病理学特征 我国老龄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研究概况
5
作者 徐金颖 楼敏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对多巴胺能类药物反应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本文整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P的临床研究,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汇总中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药注射剂、中...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对多巴胺能类药物反应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本文整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P的临床研究,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汇总中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药注射剂、中药结合康复治疗等治疗方法,综述中医药在VP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 脑血管病 中医药 颤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振夏 姚尚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 M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征(P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抽样抽取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3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药物组(51例...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 M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征(P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抽样抽取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3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药物组(51例)和联合组(52例)。药物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rT MS治疗,比较两组神经递质水平、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高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FG)、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T-4/5)水平均高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的平均步长、患侧/健侧单项支撑相时长、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药物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的健康问卷抑郁症候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均低于药物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rT MS联合多巴丝肼能改善PD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并调控神经营养因子,对促进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丝肼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胡成一 何康 +2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 SWI扫描,分别测量各组黑质致密带宽度(WPCSN)、中脑直径以及WPCSN与中脑直径比值,并观察黑质致密部背外侧部“燕尾征”显示情况,评估其在鉴别PD和VP的应用价值。结果PD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明显小于V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中脑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PD患者中,26例未显示“燕尾征”,VP患者中,9例未显示“燕尾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SWI在鉴别PD与VP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表达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
8
作者 娄展 彭涛 +3 位作者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相关蛋白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55例(VP组)、健康志愿者55名(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相关蛋白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55例(VP组)、健康志愿者55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INK1和Parkin蛋白水平。选取30只SD大鼠,分为对照大鼠组(15只)和VP大鼠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VP大鼠模型,对照大鼠注射等量0.9%NaCl溶液,模型构建成功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的存活率、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自噬基因PINK1、Park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PINK1/Park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磷酸化PTEN诱导假定激酶1(p-PINK1)蛋白和磷酸化Parkin(p-Parkin)蛋白]。采用透射电镜原位验证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自噬相关蛋白(ATG)4、ATG7]和凋亡蛋白(Bcl-2、Ba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VP组血清PINK1和Park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大鼠组比较,VP大鼠组脑组织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PINK1 mRNA和Parki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INK1蛋白、Parkin蛋白、p-PINK1蛋白和p-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VP大鼠组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损伤。与对照大鼠组比较,VP大鼠组脑组织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01),Bax蛋白、ATG4蛋白和ATG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结论VP会引起脑组织细胞自噬增加,并加重线粒体自噬损伤,与脑组织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诱导假定激酶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 自噬损伤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娄展 彭涛 +3 位作者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胱抑素C(Cys C)、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60例(VP组)、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胱抑素C(Cys C)、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60例(VP组)、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NFL、Cys C、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和PD的效能。结果对照组、PD组、VP组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VP组Mo CA评分低于PD组(P<0.05),UPDRS-Ⅲ评分高于PD组(P<0.001)。其他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L、Cys C、Lp-PLA2、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是V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FL、CysC、Lp-PLA2水平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6、-0.527、-0.258,P<0.001),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2、0.428、0.344、P<0.001)。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和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78、0.815、0.504、0.543、0.958,5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PD的AUC分别为0.610、0.703、0.685、0.379、0.404、0.802。结论VP患者血清NFL、CysC、Lp-PLA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3项指标联合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对VP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丝蛋白轻链 胱抑素C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1例
10
作者 刘马敬 王梁 +5 位作者 刘轶卓 孙凡哲 刘居宜 邓金良 郝子焱 宋学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患者以“运动迟缓3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伴有静止性震颤和共济失调,查体可见左手对指时有越做越小的趋势,左侧握拳、脚趾拍地动作稍慢,左侧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其父亲和大姐有类似表现。入院后完善泌尿系统彩超、膀胱残余尿... 患者以“运动迟缓3年”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伴有静止性震颤和共济失调,查体可见左手对指时有越做越小的趋势,左侧握拳、脚趾拍地动作稍慢,左侧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其父亲和大姐有类似表现。入院后完善泌尿系统彩超、膀胱残余尿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示左侧顶叶散在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左旋多巴负荷试验阳性。拟诊为帕金森综合征,考虑患者有家族史,行基因检测可见ATXN2基因CAG序列发生异常扩增,最终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2,SCA2)。经随访,患者目前症状平稳,无进展。提示临床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有共济失调,且有家族史者要行基因检测,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帕金森综合征 ATXN2基因 CAG扩增 Ataxin-2蛋白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左旋多巴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联合^(18)F-FDG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ET/CT双示踪剂联合脑显像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3例,并分为帕金森病(PD)组40例、多系统萎缩(MSA)组20例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13例,选取2020年9—10月招募的10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脑显像图像特点,并对尾状核、壳核结合率指数和相应脑区的放射性摄取簇值等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情况,PD组具有显著不对称性,MSA组受损更均匀,PSP组患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最严重。葡萄糖代谢方面,MSA组小脑半球的葡萄糖代谢较其他组显著减低(P均<0.05)。M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患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及PD组与MSA组的中脑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方面,PSP组与正常对照组及PD组单侧或双侧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示踪剂可以弥补单示踪剂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不足,可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佘灿芳 周美君 +1 位作者 郑淼 余辉云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7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DNPQ)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治疗帕金森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PS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DNPQ)和试验组(BST联合DNPQ)。本...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DNPQ)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治疗帕金森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PS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DNPQ)和试验组(BST联合DNPQ)。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整体状况[帕金森综合征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氧化应激相关细胞因子[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2例。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Mo CA评分、MMSE评分、UPDRS评分、ADL评分、血清NT3、CRP和PARK7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NT3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和PARK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NPQ联合BS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可改善PS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氧化应激相关细胞因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丁苯酞序贯疗法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的异常眼球运动
13
作者 傅振威 吴承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PS)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P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P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AP...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PS)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P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P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APS的诊断取决于“危险信号”被识别的可能性,包括早期频繁跌倒、早期认知障碍、进展更快、对左旋多巴反应差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APS患者的眼球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且眼动评估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对于APS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故本文将对APS的眼球运动障碍方面进行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 扫视 平稳追踪 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性
14
作者 刘渚 唐小荣 +1 位作者 郑烁 翁丽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这两种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PD患者(PD组)与35例VP患者(VP组)的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这两种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PD患者(PD组)与35例VP患者(VP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HRV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及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各个时间段的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S_(24h))、日间平均收缩压(S_(d))、夜间平均收缩压(S_(n))及24 h平均舒张压(D_(24h))、日间平均舒张压(D_(d))、夜间平均舒张压(D_(n))]。结果PD组患者球麻痹、偏瘫、行走困难、步态不稳临床症状的发生率、SDNN及各个时间段的平均DBP(D_(24h)、D_(d)、D_(n))均低于VP组;LF、HF、LF/HF及各个时间段的平均SBP(S_(24h)、S_(d)、S_(n))均高于VP组(均P<0.05)。结论与VP患者相比,PD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及血压异常波动情况更为明显,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HRV指标有利于PD和VP的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15
作者 随夏霏 张向东 +1 位作者 孙九艳 付越姣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VP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多巴丝肼)、观察组40例(MGS联合多巴丝肼)。对比两组临床疗...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VP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多巴丝肼)、观察组40例(MGS联合多巴丝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评定第二、三分量表(UPDRSⅡ、UPDRSⅢ)、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分、神经递质[神经丝蛋白轻链(sNFL)、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5-羟色胺(5-HT)]、微炎症状态[载脂蛋白A1、白细胞介素-32(IL-32)、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IL-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比6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PDQ-39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NFL、IL-32、Hcy、IL-1水平降低,β-APP、5-HT、载脂蛋白A1水平升高(P<0.05)。结论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VP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神经递质紊乱状态,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丝肼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图像联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6
作者 李晨阳 王晨涵 +5 位作者 王静 焦方阳 徐蒨 张慧玮 左传涛 蒋皆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病组的模型输出热力图,并将其与临床诊断位置进行比较。结果IDLR模型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分类效果最好,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MSA与IPD 0.9357,MSA与PSP 0.9754,IPD与PSP 0.9825)优于其他模型(影像组学模型:Z=1.31~2.96,P均<0.05;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Z=1.22~3.23,P均<0.05)。筛选后的IDLR特征映射的影像组学感兴趣区与梯度加权类激活图切片热力图可视化高度一致。结论IDLR模型在^(18)F-FDG PET图像中具备对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帕金森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营养不良与吞咽困难相关
17
作者 王瑞 付锦 +3 位作者 李蕊 张玉萍 王含 刘燕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明确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营养问题特征、营养状况与吞咽困难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与EAT-10量表两种吞咽困难评估方法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1月至2023年1... 目的明确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营养问题特征、营养状况与吞咽困难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与EAT-10量表两种吞咽困难评估方法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参与北京协和医院MDT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使用EAT-10量表评分与VFSS吞咽困难评分,分别评价主观和客观吞咽困难;使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颞肌厚度等营养指标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共30例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年龄45~82(66.1±9.0)岁。使用GNRI进行综合营养状况评价,有6例(20%)存在营养不良风险。VFSS吞咽困难评分和EAT-10评分预测营养不良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497~0.975)和0.927(0.827~1.000)。EAT-10评分与GNRI(r=-0.524,P<0.01)、BMI(r=-0.618,P<0.001)、前白蛋白(r=-0.616,P<0.001)存在相关;而VFSS吞咽困难评分仅与BMI(r=-0.446,P<0.05)和前白蛋白(r=-0.387,P<0.0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需要MDT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微量营养素失衡。与吞咽困难的客观评估相比,患者吞咽困难的主观感受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多学科联合会诊 营养状况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张驰 肖阳 吕文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进而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1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与血脂、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进而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1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同性别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UA(281.60±62.05)μmol/L、TC(4.43±0.74)mmol/L、TG(1.17±0.52)mmol/L、LDL-C(2.50±0.25)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14.16±78.14)μmol/L、(4.76±0.83)mmol/L、(1.65±0.87)mmol/L、(2.86±0.7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LDL-C(2.71±0.62)mmol/L高于混合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2.37±0.59)mmol/L,强直迟缓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HDL-C(1.49±0.35)mmol/L高于震颤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1.32±0.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TC(4.26±0.62)mmol/L、TG(0.72±0.77)mmol/L、LDL-C(2.24±0.71)mmol/L均低于女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患者的(4.60±0.37)、(1.47±1.14)、(2.77±0.82)mmol/L,HDL-C(1.49±0.36)mmol/L、UA(295.73±86.47)μmol/L明显高于女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1.35±0.47)mmol/L、(267.76±75.9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实施血脂与UA检测,验证其血脂与UA水平相比于健康群体更低,其指标水平与患者性别、疾病类型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病情评价辅助指标,为临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血脂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认知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海荣 温晓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多奈哌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γ-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可调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多奈哌齐 帕金森综合征 神经递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丁苯酞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
作者 何燕 郑楠楠 +4 位作者 段真珍 任琦 牟晓东 胡祖畅 刘如品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VP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例)及观察组(n=4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0.25g/d治疗,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0....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VP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例)及观察组(n=4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0.25g/d治疗,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0.2g/次丁苯酞口服,3次/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氧化应激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9%,相比于对照组的74.47%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6%、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UPDRS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丁苯酞治疗VP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且认知功能获有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美多芭 丁苯酞 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