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机理,构建了一类SVEI SI RR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控制再生数R c,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进而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感染规模随着潜伏期感...依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机理,构建了一类SVEI SI RR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控制再生数R c,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进而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感染规模随着潜伏期感染者自愈率1-p的增大而减少;耐药性菌株的感染人数随着治疗率f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累计感染人数随着疫苗接种率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相比于未接种疫苗的情况,当疫苗接种率达到0.3时,累计感染人数降低约0.47倍.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加大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展开更多
本文报道以纯化的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F_(41)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抗F_(4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F6,2C5,3B6为IgG 1。1 H 5,4E11为IgM)。腹水抗体效价达10^(-6)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0^(-3)。通过免疫扩散、免疲印迹法及固相菌体ELISA试...本文报道以纯化的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F_(41)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抗F_(4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F6,2C5,3B6为IgG 1。1 H 5,4E11为IgM)。腹水抗体效价达10^(-6)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0^(-3)。通过免疫扩散、免疲印迹法及固相菌体ELISA试验证实,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针对ETEC菌毛F_(41)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红血球凝集抑制及肠上皮细胞粘附阻断试验证明1F6、2C5、3B6具有生物学活性,1H5与4E11无生物学活性,这可能(1)建立ELISA捕捉法,从粪便中直接检测F_(41)抗原以及用玻板凝集试验鉴定临床分离菌株。(2)用于F_(41)抗原性的分析及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监控手段。(3)为ETEC·F_(41)菌的致病性研究及被动免疫预防急性腹泻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依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机理,构建了一类SVEI SI RR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控制再生数R c,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进而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感染规模随着潜伏期感染者自愈率1-p的增大而减少;耐药性菌株的感染人数随着治疗率f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累计感染人数随着疫苗接种率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相比于未接种疫苗的情况,当疫苗接种率达到0.3时,累计感染人数降低约0.47倍.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加大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摘本文报道以纯化的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毛F_(41)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抗F_(4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F6,2C5,3B6为IgG 1。1 H 5,4E11为IgM)。腹水抗体效价达10^(-6)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0^(-3)。通过免疫扩散、免疲印迹法及固相菌体ELISA试验证实,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针对ETEC菌毛F_(41)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红血球凝集抑制及肠上皮细胞粘附阻断试验证明1F6、2C5、3B6具有生物学活性,1H5与4E11无生物学活性,这可能(1)建立ELISA捕捉法,从粪便中直接检测F_(41)抗原以及用玻板凝集试验鉴定临床分离菌株。(2)用于F_(41)抗原性的分析及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监控手段。(3)为ETEC·F_(41)菌的致病性研究及被动免疫预防急性腹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