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0mm布袋弹致伤威力评估
被引量:9
- 1
-
-
作者
蒲利森
李绪强
徐鹏
树楠
-
机构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6,90,共5页
-
文摘
10mm布袋弹是具有柔性变形特点的新型防暴弹药,传统的侵彻杀伤弹药威力试验方法及标准不适用于考核评价10mm布袋弹的致伤威力。为探索此类弹药致伤威力方法,建立了生物致伤模型,进行了生物试验,对试后生物进行了活体解剖和伤情分类,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此类弹药对人体的致伤威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为防止致死情况发生,10mm布袋弹在0.1~1m范围内严禁对人员进行射击,在3m距离外,使用过程中应避开胸腹部等要害部位。
-
关键词
布袋弹
致伤威力
生物试验
防暴弹药
-
Keywords
wrapped non-lethal ammunition
wound efficiency
animal wound-efficiency test
anti-riot ammunition
-
分类号
TJ410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警用18.4mm布袋弹威力测试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蒲利森
徐鹏
张正飞
-
机构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
-
出处
《测试技术学报》
201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
文摘
鉴于国内尚未建立布袋弹威力试验标准,为真实反映产品威力,进行了模拟介质和生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GJBZ20262-95致伤标准不适用于布袋弹,布袋弹在近距离使用主要造成皮肤、皮下层和肌层损伤,其中胸腹部损伤常伴有合并脏器伤,属于重度损伤,需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在中远距离使用一般会造成皮肤和皮下层损伤,属于轻度损伤,多数可自行吸收.因此布袋弹在5 m距离内使用时要慎重,避免对人员造成致命伤.
-
关键词
布袋弹
威力试验
生物损伤
致伤标准
-
Keywords
bag bullets
power test
biological injury
standards of injury
-
分类号
TJ413.7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10mm布袋弹的生物损伤效应特点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蒲利森
黄宇宏
李绪强
徐鹏
林健
-
机构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
解放军
-
出处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
文摘
目的了解10mm布袋弹对生物体打击时的致伤效应特点,为布袋弹的使用与致伤后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两种生物皮下组织结构特点,主要采用瘦肉型猪进行局部组织创伤研究,采用山羊来进行内脏损伤研究。采用猪、羊各15只,按0.1m、1m、3m、5m和10m射击距离分为5组,每组分别对胸腹部和臀部进行射击,射击后解剖检测致伤情况。根据两种生物皮下组织结构特点,主要采用瘦肉型猪进行局部组织创伤研究,采用山羊来进行内脏损伤研究。结果解剖表明:>5m距离时,未出现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情况;<5m距离时,羊胸部伤有血气胸表现,实质性脏器伤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呼吸浅快,脉搏心率加快,血压先高后下降,但未出现现场死亡。结论 10mm布袋弹伤在5m距离外以局部软组织挫裂伤为主,一般无需医疗处置;5m距离内击中要害部位时,应及时进行彩超、X线检查,局部伤采取清创处理,进入体腔的按照火器伤救治原则进行开胸、开腹检查处理和救治,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
-
关键词
生物损伤
布袋弹
防暴动能弹
动物
-
Keywords
biological wounding
bag bullets
riot control kinetic bullets
animals
-
分类号
R826.6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
-
题名国产新型警用防暴动能弹——18.4mm布袋弹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和海君
张立国
-
出处
《轻兵器》
2005年第07X期22-23,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国警用武器装备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9mm、18.4mm、38mm三种口径上先后开发了催泪弹、痛球弹、动能弹等数十个弹种,这些武器及弹药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催泪弹和动能弹。然而所有动能弹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在较近距离上对生动目标有致使作用,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作为非致命弹药使用的有效作用范围,并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
关键词
防暴动能弹
18.4mm口径
布袋弹
作战性能
攻击目标
-
分类号
TJ411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某型38mm动能布袋弹设计
- 5
-
-
作者
卢志刚
汪送
门高天
-
机构
武警工程学院装备运输系
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
出处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31,39,共4页
-
文摘
在对现有非致命防暴弹的缺陷及动能布袋弹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8mm动能布袋弹研制的必要性。设计的新型弹丸和弹托,能获得较高弹丸出口速度和精度,利用防暴弹低伸弹道方程计算了弹丸各点的速度和比动能。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速基本相符,证实了方程指导设计的可行性。其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设计思想和计算公式对其他非致命弹种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动能弹
布袋弹
研究设计
非致命弹种
理论计算
-
分类号
E928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布袋式防暴动能弹冲击损伤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汪送
-
机构
武警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
-
出处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22-527,共6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M664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1179)
+1 种基金
武警装备军内科研项目(WJ20182A040057)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WJY201919,WJY202020)。
-
文摘
布袋式防暴动能弹自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军警等执法部门广泛列装和使用,但因其使用而导致的过度冲击损伤案例频繁发生,为提高布袋式防暴动能弹安全服役水平,归纳了布袋弹丸所经历的片状、筒式和拖拽稳定型三个发展阶段,对其致损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的冲击损伤案例,区分贯穿伤和非贯穿伤对损伤特性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损伤救治的措施,从弹丸因素、生物体因素和冲击条件三个层面,提取了30个冲击损伤致因因素,并初步界定了因素属性,最后针对损伤致因给出了布袋式防暴动能弹的安全使用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型布袋弹的本质安全化设计提供指导,亦可为现役布袋弹的优化改进和安全服役提供决策支撑。
-
关键词
非致命武器
损伤模式
案例综述
布袋弹
损伤救治
-
Keywords
Non-lethal weapons
Injury patterns
Case review
Bean bag projectiles
Injury treatment
-
分类号
TJ012.4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