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环境DNA的涠洲岛周围海域布氏鲸种群分布初探
1
作者
郑若丹
陈炳耀
+4 位作者
张帅
麦俊晓
蒋佩文
王文欣
李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是中国近海唯一稳定出现的须鲸种群,但其栖息地分布现状尚不明确。由于布氏鲸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目视...
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是中国近海唯一稳定出现的须鲸种群,但其栖息地分布现状尚不明确。由于布氏鲸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目视监测难以进行稳定跟踪调查。基于此,结合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监测了不同时期(2022年4月和2023年1月)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研究发现,4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涠洲岛—斜阳岛之间)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3),同时在涠洲岛西南海域也发现布氏鲸存在(n=2),其中有1个站位仅eDNA检测到;1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1),涠洲岛东部海域仅eDNA检测到布氏鲸存在(n=1)。结果表明,eDNA技术相比目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验证布氏鲸的分布,同时发现涠洲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是布氏鲸的潜在热点分布海域。该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涠洲岛布氏鲸分布监测上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了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为其种群的高效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了基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布氏鲸
种群分布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沿岸水域首次发现布氏鲸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丕烈
韩家波
+2 位作者
孙玉忠
侯和要
马志强
《野生动物》
2011年第6期302-305,共4页
布氏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温水域。布氏鲸与鳀鲸因其外形极其相似,以往没有将其严格区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发现的主要是鳀鲸。2011年1月19日在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一海滩搁浅1头雌性须鲸,媒体曾报道为长须鲸。...
布氏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温水域。布氏鲸与鳀鲸因其外形极其相似,以往没有将其严格区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发现的主要是鳀鲸。2011年1月19日在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一海滩搁浅1头雌性须鲸,媒体曾报道为长须鲸。我们根据其外形特征不同于长须鲸,其头骨顶部的鼻骨、前颌骨和上颌骨末端额鼻突形状不同于鳀鲸和长须鲸,而鉴定为布氏鲸,是中国大陆沿岸水域首次发现。该标本体长13.40 m,系成体,颅基长330 cm,脊椎式为C7+T 13+L 14+Ca 21=55。本文主要报道了布氏鲸的外部形态和骨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鲸
中国大陆水域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栖息布氏鲸种群的物种鉴定
3
作者
何瑞琳
陈默
+4 位作者
张瑶瑶
梅志刚
范飞
王丁
郑劲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6-673,共8页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e.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edeni)和远...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e.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鉴定
非损伤采样
Cyt
b
COⅠ
北部湾
布氏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4
作者
林佳
林海英
+6 位作者
骆鑫
郭梅修
黎明民
庞碧剑
黄雄良
王宙
蓝文陆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氏鲸栖息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54属11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93种)和甲藻(19种)为主。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差异不明显,但优势种更替显著,优势类群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冬、春季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最具优势类群,优势种也均属硅藻门,而夏、秋季优势类群转变为硅藻、蓝藻和甲藻等多门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秋季最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营养盐、水温(WT)和盐度(S)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布氏鲸冬春季迁徙进入、夏秋季迁徙退出涠洲岛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季节变化吻合,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植物可能通过食物网的上行控制作用影响着顶级营养级海洋生物布氏鲸的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布氏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环境DNA的涠洲岛周围海域布氏鲸种群分布初探
1
作者
郑若丹
陈炳耀
张帅
麦俊晓
蒋佩文
王文欣
李敏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基金
农业农村部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海洋环保项目(CF-MEEC/TR/2023-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1SD18)。
文摘
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是中国近海唯一稳定出现的须鲸种群,但其栖息地分布现状尚不明确。由于布氏鲸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目视监测难以进行稳定跟踪调查。基于此,结合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监测了不同时期(2022年4月和2023年1月)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研究发现,4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涠洲岛—斜阳岛之间)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3),同时在涠洲岛西南海域也发现布氏鲸存在(n=2),其中有1个站位仅eDNA检测到;1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1),涠洲岛东部海域仅eDNA检测到布氏鲸存在(n=1)。结果表明,eDNA技术相比目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验证布氏鲸的分布,同时发现涠洲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是布氏鲸的潜在热点分布海域。该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涠洲岛布氏鲸分布监测上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了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为其种群的高效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了基线信息。
关键词
环境DNA
布氏鲸
种群分布
涠洲岛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NA(eDNA)
Balaenoptera edeni edeni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eizhou Island
分类号
S93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沿岸水域首次发现布氏鲸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丕烈
韩家波
孙玉忠
侯和要
马志强
机构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
出处
《野生动物》
2011年第6期302-305,共4页
文摘
布氏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温水域。布氏鲸与鳀鲸因其外形极其相似,以往没有将其严格区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发现的主要是鳀鲸。2011年1月19日在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一海滩搁浅1头雌性须鲸,媒体曾报道为长须鲸。我们根据其外形特征不同于长须鲸,其头骨顶部的鼻骨、前颌骨和上颌骨末端额鼻突形状不同于鳀鲸和长须鲸,而鉴定为布氏鲸,是中国大陆沿岸水域首次发现。该标本体长13.40 m,系成体,颅基长330 cm,脊椎式为C7+T 13+L 14+Ca 21=55。本文主要报道了布氏鲸的外部形态和骨骼特征。
关键词
布氏鲸
中国大陆水域
形态
Keywords
Balaenoptera brydei
China marine mammal
Whale morphology
分类号
S932.8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栖息布氏鲸种群的物种鉴定
3
作者
何瑞琳
陈默
张瑶瑶
梅志刚
范飞
王丁
郑劲松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西科学院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6-67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372)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ZSSD-004)资助。
文摘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e.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物种鉴定
非损伤采样
Cyt
b
COⅠ
北部湾
布氏鲸
Keyword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Non-invasive sampling
Cyt b
COⅠ
Beibu Gulf
Balaenoptera edeni
分类号
Q959.84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4
作者
林佳
林海英
骆鑫
郭梅修
黎明民
庞碧剑
黄雄良
王宙
蓝文陆
机构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基金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AB20297018、AB22035065、AB22035035、AB20297037)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能力建设项目(桂科23-026-271)资助。
文摘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氏鲸栖息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54属11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93种)和甲藻(19种)为主。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差异不明显,但优势种更替显著,优势类群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冬、春季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最具优势类群,优势种也均属硅藻门,而夏、秋季优势类群转变为硅藻、蓝藻和甲藻等多门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秋季最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营养盐、水温(WT)和盐度(S)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布氏鲸冬春季迁徙进入、夏秋季迁徙退出涠洲岛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季节变化吻合,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植物可能通过食物网的上行控制作用影响着顶级营养级海洋生物布氏鲸的迁徙。
关键词
涠洲岛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布氏鲸
Keywords
Weizhou Isl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seasonal change
impact factors
Balaenoptera edeni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环境DNA的涠洲岛周围海域布氏鲸种群分布初探
郑若丹
陈炳耀
张帅
麦俊晓
蒋佩文
王文欣
李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大陆沿岸水域首次发现布氏鲸
王丕烈
韩家波
孙玉忠
侯和要
马志强
《野生动物》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栖息布氏鲸种群的物种鉴定
何瑞琳
陈默
张瑶瑶
梅志刚
范飞
王丁
郑劲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林佳
林海英
骆鑫
郭梅修
黎明民
庞碧剑
黄雄良
王宙
蓝文陆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