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盐湖碳酸盐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
作者 李全聪 雷国良 +4 位作者 赵晖 朱芸 孙婉婷 于源 江戈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湖泊碳酸盐的形成与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是记录湖泊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6个湖泊中2种类型的碳酸盐(钙华、湖泊沉积物碳酸盐)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碳、氧以及团簇同位素(Δ_(47))指标,对比分析了2... 湖泊碳酸盐的形成与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是记录湖泊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6个湖泊中2种类型的碳酸盐(钙华、湖泊沉积物碳酸盐)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碳、氧以及团簇同位素(Δ_(47))指标,对比分析了2种碳酸盐的沉淀过程及其所揭示的环境信息。研究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6个湖泊中钙华与沉积物2种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著不同,钙华沉积的氧同位素显著较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偏负。(2)湖泊沉积物碳酸盐的团簇同位素温度[T(Δ_(47))]与区域夏季温度接近;而钙华碳酸盐的T(Δ_(47))低于湖泊沉积物碳酸盐。(3)基于氧同位素和T(Δ_(47))估算的碳酸盐沉淀水体δ^(18)O显示,形成钙华碳酸盐的水体δ^(18)O记录了泉水与湖水混合的信号。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盐湖碳酸盐的环境指示意义,为长时间尺度上揭示沙漠湖泊的水文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碳酸盐 钙华 团簇同位素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决守护中华民族的自然珍宝——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2
作者 谭志刚 万雄厚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1期14-15,共2页
2024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项目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决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巴丹吉林沙漠必鲁图高大沙山和湖泊全球重要地质遗产地之后阿拉善盟第三... 2024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项目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决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巴丹吉林沙漠必鲁图高大沙山和湖泊全球重要地质遗产地之后阿拉善盟第三块世界级“金字招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中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总面积达1617405.77公顷,约占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的3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世界自然遗产 阿拉善沙漠 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遗产 湖泊群 阿拉善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表层沉积物盐类矿物分布及对气候环境的指示
3
作者 姜高磊 王乃昂 +3 位作者 李卓仑 李孟 苏贤保 宁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7-2089,共13页
【研究目的 】地下水补给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湖泊的常见补给方式,尤其是在沙漠地区。了解该类型湖泊盐类矿物的沉积规律对于重建沙漠地区环境演化过程,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方法 】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地... 【研究目的 】地下水补给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湖泊的常见补给方式,尤其是在沙漠地区。了解该类型湖泊盐类矿物的沉积规律对于重建沙漠地区环境演化过程,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方法 】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地下水补给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8个不同盐度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 】(1)对于单个湖泊来说,多数湖泊盐类矿物沉积与具有径流补给的湖泊类似,即湖泊边缘碎屑矿物沉积较多,向湖泊内部盐类矿物沉积逐渐增多,且矿物类型由碳酸盐逐渐转为硫酸盐类和氯化物;(2)湖泊边缘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更易受到湖泊水位、面积变化的影响,而靠近湖泊中心的沉积物可能受到水深和地下水补给的影响;(3)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浅水湖泊混合充分,不易受到湖水盐度、温度分层和底部淡水补给的影响,且盐类矿物总含量与湖水盐度具有线性关系。【结论 】沙漠地区地下水补给型湖泊沉积物中盐类矿物组合和含量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湖水盐度的变化。沙漠中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盐类矿物组合及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讨论全球变暖、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型湖泊 盐类沉积 气候环境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子砚:7年申遗路向世界推荐巴丹吉林沙漠
4
作者 致良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7期36-39,1,共5页
苍穹之下,巴丹吉林沙漠延绵的沙丘一直向远方延伸,在这连绵的金色沙丘之间,144个沙漠湖泊像144颗宝石镶嵌其间,从高空往下看,宛如一顶巨大的闪耀着宝石光芒的皇冠戴在这片浩瀚的大漠之中。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独特... 苍穹之下,巴丹吉林沙漠延绵的沙丘一直向远方延伸,在这连绵的金色沙丘之间,144个沙漠湖泊像144颗宝石镶嵌其间,从高空往下看,宛如一顶巨大的闪耀着宝石光芒的皇冠戴在这片浩瀚的大漠之中。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沙漠中的奇迹”。2024年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沙漠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向世界展示出她独特的魅力。时间回到2023年6月6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遗产外联部主任杨子砚和申遗技术团队已经第七次来到巴丹吉林沙漠。他们在巨大沙丘之间不断穿行,沙漠烈日已经把他们烤得汗如雨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自然遗产 代表团成员 技术团队 杨子 自然景观 申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降水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乃昂 马宁 +3 位作者 陈红宝 陈秀莲 董春雨 张振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定位观测的降水数据,结合其外围南缘、东南缘、北缘和西北缘4个气象站同期降水资料,分析了沙漠腹地的降水特征以及高大沙山对降水的影响,比较了沙漠腹地与外围降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漠腹地降水以小雨为主,且一...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定位观测的降水数据,结合其外围南缘、东南缘、北缘和西北缘4个气象站同期降水资料,分析了沙漠腹地的降水特征以及高大沙山对降水的影响,比较了沙漠腹地与外围降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漠腹地降水以小雨为主,且一般在1~2 h内结束。沙漠腹地与外围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观测期间腹地的年降水量少于南缘阿拉善右旗气象站,但明显多于东南缘、北缘和西北缘。沙漠腹地降水的季节变率很大,年降水量往往由某些集中降水日决定,具有高度集中性。腹地的高大沙山对降水有一定影响,沙山顶部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皆略多于丘间地,较长的单次降水过程之持续时间及累积降水量亦有类似特征。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沙漠腹地在16.8 km的空间距离上有"斑块"现象。日降水量的相关距离分析显示,夏半年日降水量空间相关性随距离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冬半年因多冷锋降水而使其日降水量在约50 km空间尺度上仍有较好的相关性,50 km以外相关性则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观测 降水 地形效应 相关距离分析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闫满存 王光谦 +1 位作者 李保生 董光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91,共9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考察 ,以及沙丘形态和风况、沙山 TL测年、古沙丘层理产状等的研究表明 ,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受沙源、风系、底基地形和灌草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弱水古水系的变迁为沙漠及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沙山发育的受西风和西北风两大盛行风系的控制 ,末次冰期以前为西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末次冰期以来为季风环流主导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沙山底基地形的起伏不仅诱发近地表气流产生波状运动 ,同时也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发育的沙丘灌草植被通过抑制风蚀、扑捉风沙等作用加速沙山的发育。高大沙山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演进而形成的大型稳定风积床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形成发育 更新世 古风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季节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金峰 王乃昂 +3 位作者 李卓仑 董春雨 陆莹 马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664,共8页
利用2001年12月28日、2002年3月18日、7月24日、9月26日、12月15日五期ETM+遥感影像,提取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年内季节变化信息,并分析了湖泊季节变化的统计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总面积和数量随季节更替呈现出... 利用2001年12月28日、2002年3月18日、7月24日、9月26日、12月15日五期ETM+遥感影像,提取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年内季节变化信息,并分析了湖泊季节变化的统计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总面积和数量随季节更替呈现出明显的统计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湖泊总面积和数量在当年春、夏、秋、冬季均依次减少,到第二年春季又逐渐恢复到前一年春季状态;湖泊面积季节变化萎缩与增大区域呈集聚、连片分布态势,部分时段湖泊面积变化表现出渐变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循环、湖泊水量平衡、湖泊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 遥感 季节变化 湖泊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天然梭梭种群空间分布异质性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猛 汪季 +4 位作者 蒙仲举 柴享贤 吕世杰 王德慧 乌云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55-4063,共9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是生长于沙漠地区的一种特有灌木,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掌握天然梭梭种群空间分布规律,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是生长于沙漠地区的一种特有灌木,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掌握天然梭梭种群空间分布规律,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采用样线法测定梭梭株高、冠幅直径,统计梭梭分布密度,分析梭梭种群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生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梭梭林密度、株高、冠幅直径均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强度变异;株高、密度、冠幅直径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理论模型,其相应的变程为1249、909、1035 m;空间自相关比例均超过70%,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小,保持着较好的天然分布和生长状态。梭梭种群数量特征的分形维数均大于1.5,空间依赖性强,空间结构性好。长期风蚀作用,小地形海拔高度体现为不同沙层厚度,梭梭株高、冠幅直径和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与海拔高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梭梭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度沙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塔木素 天然梭梭林 空间异质性 沙层厚度 适度沙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 被引量:29
9
作者 屈建军 常学礼 +3 位作者 董光荣 王熙章 陆锦华 钟德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 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m,平均为309 43m,最高可达465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 148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风沙地貌 分形特性 形态特征 分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10年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面积空间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振瑜 王乃昂 +3 位作者 吴月 沈士平 张洵赫 常金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4-520,共7页
利用1973、1990、2000、2010年4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并统计了1973 1990、1990 2000、2000 2010、19732010年4个时期湖泊面积变化信息,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面积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湖泊数量与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小,同时也存在... 利用1973、1990、2000、2010年4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并统计了1973 1990、1990 2000、2000 2010、19732010年4个时期湖泊面积变化信息,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面积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湖泊数量与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小,同时也存在湖泊面积增大与湖泊新增;1973 2010年间,沙漠腹地共干涸19个湖泊、新增7个湖泊,43个湖泊萎缩、6个湖泊扩张,26个湖泊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从湖泊面积的空间变化看,面积减小的湖泊在整个湖泊区域均有分布,面积增大的湖泊较多分布于研究区东侧,且多在中东部区域外围,面积减小剧烈的湖泊在空间上有聚集分布的态势;湖泊面积变化量在整个空间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湖泊面积变化所表现的空间特征可能由于不同湖泊区域补给来源不同或不同湖泊补给方式存在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 遥感 面积空间变化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钙华与根状结核的发现对研究湖泊水补给的意义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建生 赵霞 +3 位作者 汪集旸 顾慰祖 盛雪芬 苏治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的钙华和根状结核的存在证实这些沙丘和湖泊形成的时间约3万年,而且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同位素和水化学研究结果证实湖泊水与祁连山深大断裂中的地下水有关,湖泊群正好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祁连山断裂与阿尔金断...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的钙华和根状结核的存在证实这些沙丘和湖泊形成的时间约3万年,而且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同位素和水化学研究结果证实湖泊水与祁连山深大断裂中的地下水有关,湖泊群正好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祁连山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在玉门一带相交,祁连山断裂的地下水汇入阿尔金断裂后最终补到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群中;而钙华与根状结核是地下水通过碳酸盐岩地层后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阿尔金断裂 巴丹吉林沙漠 祁连山 补给 沙丘 地下水 湖泊水 湖泊群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粒度成分与沙山形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景波 张冲 +2 位作者 董治宝 邵天杰 李恩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9-1398,共10页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全球高差最大(约420 m)的诺尔图湖东大沙山和较高的苏木巴润吉林湖西大沙山(高差约400 m),对其迎风坡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讨论了高大沙山迎风坡沉积物粒度成分特点、变化规律、原因及其活动性。结果表明,全...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全球高差最大(约420 m)的诺尔图湖东大沙山和较高的苏木巴润吉林湖西大沙山(高差约400 m),对其迎风坡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讨论了高大沙山迎风坡沉积物粒度成分特点、变化规律、原因及其活动性。结果表明,全球高差最大的诺尔图东沙山和苏木巴润吉林湖西沙山迎风坡沉积物具有双层结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较下层粗,表层沉积物的中砂含量高于细砂,而下层沉积物的细砂含量明显高于中砂;两层沉积物中的极粗砂、粗砂、极细砂和粗粉砂含量均很少,且不含粘粒。表层沉积物粒度成分比下层粗是表层沉积物受到了风蚀作用造成的。从沙山下部到上部,迎风坡沉积物粒度成分逐渐变细,分选变好,偏度趋于负偏。两个大沙山粒度组成与变化特点一致表明,大沙山表层粒度成分在发生粗化,物质组成还在发生移动,大沙山仍然处在活动阶段。大沙山地貌与风力作用可分为3个带,下部是以较平坦洼地为代表的侵蚀、搬运带,中部是新月形沙丘密集分布的物质堆积和运移并存带或风沙物质转运带,上部是风沙物质堆积的陡峭沙山主峰带。大沙山物质运移的基本模式是下部以侵蚀搬运为主,中、上部物质则是堆积与运移并存,风沙物质经过多次的运移传递而到达沙山顶部和背风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粒度组成 沙山活动 沙山物质运移模式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蒙 董治宝 +4 位作者 罗万银 逯军峰 李继彦 崔徐甲 张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植被的野外调查,探讨了植被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对样地沿距沙漠中心的距离变化的响应,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物种共计10科18属20种,植物种类以沙漠旱生植物为主,样...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植被的野外调查,探讨了植被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对样地沿距沙漠中心的距离变化的响应,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物种共计10科18属20种,植物种类以沙漠旱生植物为主,样地的植被群落类型都是灌木与草本植物群落。(2)随着样地向沙漠外缘的延伸,植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逐渐下降;灌木层与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草本层变化幅度较小;β多样性指数中Bray-Curtis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植物群落之间的物种替换速率降低。(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对植被的影响显著,土壤表层20~40 cm中的土壤速效磷与样地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植被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陆莹 王乃昂 +3 位作者 李贵鹏 李卓仑 董春雨 路俊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4-782,共9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拐子湖-地质公园一线51个湖泊水,8个泉水,12个井水及1个雨水水样的水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湖泊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东南边缘至腹地湖泊总体上依次呈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氯化物型分布.东...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拐子湖-地质公园一线51个湖泊水,8个泉水,12个井水及1个雨水水样的水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湖泊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东南边缘至腹地湖泊总体上依次呈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氯化物型分布.东南边缘以Na+、Cl-、SO24-为主的湖泊因矿化度分异,形成Ca2+、Mg2+含量不同的三种亚型,其中高矿化度的Na-Cl-(SO4)型湖泊在腹地湖泊群中也有出现,表现出地理上的不连续分布;边缘若干湖泊受局部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离子多含Na+、Cl-、CO32-+HCO3-.综合分析表明湖泊水化学型的空间分异与区域气候差异和气候变化有关,湖水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当地降水补给,但不排除外源地下水补给对其有一定贡献.通过对比不同时段部分沙漠湖泊水化学特征发现近十年以来腹地湖泊补给源或受气候干暖化影响使其水化学特性较边缘湖泊的变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区域地层序列的新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保生 高全洲 +3 位作者 阎满存 李云卓 董光荣 温小浩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7-465,共9页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了150kaBP以来25个旋回的沙漠与湖相等沉积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通过该剖面粒度和SiO2、Al2O3、Fe2O3、FeO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软体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等综合研究表明,所述这些沉积旋回是自那时以来,在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季风往复更迭所导致的非季风沙区沙漠期与间沙漠期多次正逆交替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地层序列 南区 Al2O3 Fe2O3 中更新统 地质界线 沉积界面 历史过程 剖面记录 SiO2 分布特征 综合研究 动物化石 沉积旋回 波动影响 冰期气候 东南部 全新统 40G FeO 古生态 北半球 风沙区 古季风 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发育与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闫满存 王光谦 +1 位作者 董光荣 李保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风沙地貌、沙山地层结构、古沙山层理构造、沙山TL测年和区域输沙率等的综合研究表明 ,巴丹吉林地区自西北而东南大致可划分为河湖为主的弱水冲洪积扇、以河湖与风沙交替作用过度区和以风沙作用为主沙丘区。弱水冲洪...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风沙地貌、沙山地层结构、古沙山层理构造、沙山TL测年和区域输沙率等的综合研究表明 ,巴丹吉林地区自西北而东南大致可划分为河湖为主的弱水冲洪积扇、以河湖与风沙交替作用过度区和以风沙作用为主沙丘区。弱水冲洪积扇的发育为沙漠、沙山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高大沙山是更新世期间起伏的沙质下垫面与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末次冰期以前为西风环流为主时期 ,地表主导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河湖环境发育 ;末次冰期以来为东亚季风环流为主时期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 ,风沙活动盛行。期间 ,风积床面经历了新月形、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复合沙丘链到复合型高大沙山的一系列复合、演变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古沙山 环境变化 风沙作用 地层结构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沉积GPR雷达探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孝泽 王振亭 +5 位作者 陈发虎 N.Lancaster 李志刚 李国强 任孝宗 董光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7-805,共9页
应用GPR雷达探测技术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都格吉林和诺日图两个典型横向沙山迎风坡剖面探测结果表明:GPR雷达探测可以清晰地揭示沙山距地面20~30m深度内的沉积构造信息,并可模糊地揭示其下的湿砂层部分信息;该横向沙山迎风坡地貌与... 应用GPR雷达探测技术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都格吉林和诺日图两个典型横向沙山迎风坡剖面探测结果表明:GPR雷达探测可以清晰地揭示沙山距地面20~30m深度内的沉积构造信息,并可模糊地揭示其下的湿砂层部分信息;该横向沙山迎风坡地貌与沉积自坡底至坡顶可依次划分为底部湖滨草-灌丛沙堆相、下部单一横向沙丘相、中部复合横向沙丘相、顶部星状沙丘相等类型;横向沙山迎风坡现代沙丘下伏有相当连续且厚度巨大的沉积序列;沙山内部存在巨厚持水湿砂层,干、湿砂界面大致平行于沙山表面,其深度在沙山中、上部在20~30m深度处变化,在沙山下部接近地表;沙山内部湿沙水分很可能来自降水,并对沙山发育起着重要支持作用;湖泊水可能主要来自沙山内部水分下渗迁移;沙山间湖泊可能是沙山或沙漠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雷达探测 巴丹吉林沙漠 横向沙丘 高大沙山 沉积构造 第四纪地质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下垫面辐射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迪 吕世华 +1 位作者 奥银焕 赵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1,共7页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地表反射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沙漠反射率为0.33,湖区沙生芦苇反射率为0.23,沙漠反射率大于沙生芦苇反射率。巴丹吉林沙漠两种典型下垫面上,各辐射分量均具有相似的日变化特征,即白天大、夜间小。两种下垫面上的净辐射日变化与峰值基本相同,日积分值均约为8MJ.m-2。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地表能量的分配也不相同。沙漠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地表热流量其次,潜热通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湖区以潜热通量为主,感热通量和地表热流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辐射平衡各分量 地表能量收支 反射率 地表热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Cl^-示踪与气候记录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金珠 李丁 +1 位作者 李相虎 Edmunds W M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4-679,共6页
Cl-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示踪剂,包气带水Cl-浓度与降水中Cl-浓度的差异可以反映降水的有效入渗补给量和包气带水的年龄。基于CMB的氯累积年龄可以用36Cl/Cl在三个时间尺度上校正。利用CMB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两个钻孔剖面的Cl-与含... Cl-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示踪剂,包气带水Cl-浓度与降水中Cl-浓度的差异可以反映降水的有效入渗补给量和包气带水的年龄。基于CMB的氯累积年龄可以用36Cl/Cl在三个时间尺度上校正。利用CMB研究了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两个钻孔剖面的Cl-与含水量的分布状况,计算了800a以来的地下水补给量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在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9mm,而平均补给量仅为1 3mm。干旱沙漠地区最近800a气候明显经历了4个干期和3个湿期。1500—1530年是干旱区气候突变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界限,自此以后的漫长时间,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记录 补给量 示踪 巴丹吉林沙漠 包气带 平均降雨量 气候突变 入渗 干旱 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