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石氧逸度对义敦岛弧南段中甸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差异性成矿控制因素的指示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守奎 刘学龙 +6 位作者 卢映祥 张世涛 刘思晗 陈建航 李振焕 余海军 张传昱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5-1458,共24页
中甸铜钼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区内绝大多数矿床与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有关,目前两期斑岩锆石氧逸度及差异性成矿研究薄弱.对4个斑岩体5类岩石的锆石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经筛选检验后进行了氧逸度估算.氧逸... 中甸铜钼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区内绝大多数矿床与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有关,目前两期斑岩锆石氧逸度及差异性成矿研究薄弱.对4个斑岩体5类岩石的锆石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经筛选检验后进行了氧逸度估算.氧逸度结果由高到低为:地苏嘎铜矿晚三叠世石英闪长玢岩(Ce^(4+)/Ce^(3+)比值为515)、休瓦促晚三叠世贫矿黑云母花岗岩(Ce^(4+)/Ce^(3+)比值为443)、铜厂沟钼铜矿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Ce^(4+)/Ce^(3+)比值为368)、热林钼矿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Ce^(4+)/Ce^(3+)比值为237)、休瓦促钨钼矿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Ce^(4+)/Ce^(3+)比值为104).综合前人资料,认为俯冲或碰撞环境的斑岩型铜矿,高氧逸度是成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Cu铜主要直接或间接(有幔源贡献的新生下地壳)来自地幔;碰撞型斑岩矿床钼、钨主要来自古老地壳,对氧逸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偏氧化环境有利钼矿形成,偏还原环境有利于钨矿形成.矿产评价时,斑岩型铜矿应注重幔源/壳源比例和氧逸度条件的研究,斑岩型钼、钨矿不适用斑岩型铜矿氧逸度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逸度 差异性成矿 义敦岛弧 中甸矿集区 斑岩型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矿床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金矿床区域成矿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连昌 白阳 +1 位作者 朱明田 黄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80,共18页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缘为强烈的金钼铜矿化,南缘发育金钼矿化,而东缘则以金矿化为特征;早期为金钼铅锌矿,到主期为金矿,晚期为金银组合。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次为中—晚三叠世,少量为侏罗纪,其中小秦岭、熊耳山、太行山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总体稍大于胶东金矿年龄,冀东的金厂峪、峪耳崖和牛心山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辽东地区白云、猫岭等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三叠纪—侏罗纪。由此可见,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除大体具一致性外,成矿时代差异性也是一大特征。华北克拉通金矿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区域及周边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矿区变质岩基底遭受后期热液蚀变和金活化迁移作用、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控制。中侏罗世及其以前,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主要受中亚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了挤压到伸展作用的转变,局部出现地幔上隆与岩石圈减薄,沿EW向发育了一系列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甚至出现碱性岩,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金钼铜矿床和金矿床。这也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在北缘遭受的首次克拉通破坏与金矿成矿事件。在白垩纪及其以后,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引领,华北克拉通遭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由此引发金矿的更大规模成矿作用。金矿区变质岩围岩能否提供成矿物质,并不完全取决于Au含量,而是决定于是否发生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能够把岩石中的金活化和萃取出来,同时被热液搬运,并在合适的构造环境下富集。花岗岩类和中基性岩脉对金矿的影响主要是"热机"的作用,是成矿热液(岩浆热液)的提供源,也是部分矿质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克拉通破坏 岩石圈减薄 构造演化 中生代 金矿 成矿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晴隆沙子锐钛矿矿床与黔西南红土型金矿床的成矿差异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敏 聂爱国 张竹如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0,共5页
黔西南有些地段的大厂层——金矿源岩残存裸露于地表的古喀斯特洼地中,第四纪强风化作用导致矿源岩中金元素富集,形成黔西南红土型金矿床。贵州晴隆沙子一带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顶部形成古喀斯特高地与喀斯特洼地,在低温、低压、弱碱性... 黔西南有些地段的大厂层——金矿源岩残存裸露于地表的古喀斯特洼地中,第四纪强风化作用导致矿源岩中金元素富集,形成黔西南红土型金矿床。贵州晴隆沙子一带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顶部形成古喀斯特高地与喀斯特洼地,在低温、低压、弱碱性水体中锐钛矿晶出被玄武质黏土及褐铁矿等吸附,形成锐钛矿矿床。大厂层——金矿源岩覆盖于锐钛矿体之上,使已形成的锐钛矿得以保存。同时,玄武质黏土、玄武岩残块等,阻碍上覆大厂层——金矿源岩以下的喀斯特进一步发育,使其大厂层——金矿源岩风化不彻底,导致金不富集,仅表现为弱矿化,不能形成红土型金矿床,这就是导致两者成矿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矿床 红土型金矿床 成矿异性 峨眉山玄武岩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伊春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成矿作用及成矿能力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仰春 韩振哲 +1 位作者 吴淦国 张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8,共11页
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主要类型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等,在该地区已发现的与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的铁多金属及金等大小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 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主要类型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等,在该地区已发现的与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的铁多金属及金等大小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U-Pb锆石LA-ICPMS年龄为191~225Ma之间),成矿时代略晚于成岩时代。依据早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时代、构造-岩浆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陆陆碰撞不同阶段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作用特征,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碰撞-碰撞后构造转换型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Mo-Pb-Zn-Fe-W-Au(Ag)成矿亚系列和碰撞后崩塌型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Fe-Mo-Pb-Zn-NbTa成矿亚系列,其成矿元素、矿化强度、类型等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与源区物源、壳幔混合程度、混合比例和侵位深度,以及与成矿构造背景不同等综合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花岗岩 矿床成矿系列 成矿作用 成矿能力异性伊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黄羊山贫矿碱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及其与成矿岩体的对比研究:对区域稀土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查志辉 陈伟 +1 位作者 张伟 马荣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8-504,I0003,共18页
南秦岭分布有一系列志留纪碱性岩体,其稀土矿化程度有明显差异,原因不明。本文聚焦研究较为薄弱的贫矿岩体(黄羊山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测试,以期通过与成矿岩体(庙垭+杀熊洞)对比揭示稀土成矿差异的原... 南秦岭分布有一系列志留纪碱性岩体,其稀土矿化程度有明显差异,原因不明。本文聚焦研究较为薄弱的贫矿岩体(黄羊山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测试,以期通过与成矿岩体(庙垭+杀熊洞)对比揭示稀土成矿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黄羊山岩体(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形成于(438.8±3.7)Ma,岩石具过碱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特征;具有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和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Eu、Ba和Sr负异常但无高场强元素异常;具高的Zr和Nb含量、Ga/Al比值和锆石饱和温度(~830℃),与典型A型花岗岩类相似;ε_(Nd)(t)值为2.31~3.43,与区域上同期幔源基性岩类似。结合相关地球化学特征,约束其来源于新生的基性地壳,不同于来源富集地幔的同期成矿正长岩体。对比研究显示,贫矿岩体与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不同,这可能是导致南秦岭不同碱性岩体在地球化学特征及稀土含矿性上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岩石成因 稀土成矿异性 黄羊山岩体 南秦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