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诠释学视阈下韦努蒂的“差异伦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镇源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为挑战西方译坛盛行的欧美中心主义,美国当代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以尊重差异为旨归的"差异伦理"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极易给人留下偏激的印象,似乎是韦努蒂在"异化/归化"二元对立的思维下制造的一种极端化价... 为挑战西方译坛盛行的欧美中心主义,美国当代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以尊重差异为旨归的"差异伦理"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极易给人留下偏激的印象,似乎是韦努蒂在"异化/归化"二元对立的思维下制造的一种极端化价值取向。本文将这一翻译伦理观念纳入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视阈之下进行考察,指出"差异伦理"的立足点并不在于对"归化/异化"两极的选择,而是在于翻译活动对待差异的道德态度。由此"差异伦理"与绝对化思维划清界线,获得了更大的包容度和张力。这一论证在消除对"差异伦理"的误读,还原韦努蒂初衷的同时,也凸显了这一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伦理 实践诠释学 道德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差异伦理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
2
作者 朱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0,共2页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同,文化也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处理始终是翻译研究的两个重要核心。当代翻译研究对翻译的人文价值做出了"译者应该求寻差异、发掘差异、尊重差异"的价值评判。本文将从...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行为。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同,文化也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处理始终是翻译研究的两个重要核心。当代翻译研究对翻译的人文价值做出了"译者应该求寻差异、发掘差异、尊重差异"的价值评判。本文将从翻译的差异伦理角度探讨如何做到对差异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伦理 异化 求异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文化视角下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差异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存超 王兴元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60,共7页
商业伦理影响着经济的进步,宗教文化影响着商业伦理的发展,在历史变迁中,宗教文化对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商业伦理的内涵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宗教文化视角下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在金钱观念、契约观念... 商业伦理影响着经济的进步,宗教文化影响着商业伦理的发展,在历史变迁中,宗教文化对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商业伦理的内涵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宗教文化视角下东西方商业伦理观在金钱观念、契约观念、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观念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对东西方商业伦理观的差异分析,得出结论并从四个方面得出相应的启示以提升中国商业伦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商业伦理 商业伦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之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第S1期210-215,共6页
相同文化背景所蕴含的伦理动因(亦即“同质的伦理动因”)在对家族企业发展的作用中也存在着差异,尤以同处儒家家族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日家族企业在其伦理动因上的差异最为明显。而这个差异主要又是基于中日家族制度存在的区别和对儒家... 相同文化背景所蕴含的伦理动因(亦即“同质的伦理动因”)在对家族企业发展的作用中也存在着差异,尤以同处儒家家族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日家族企业在其伦理动因上的差异最为明显。而这个差异主要又是基于中日家族制度存在的区别和对儒家家族主义的不同解读所造成,使其儒家家族主义在作为中日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上,表现出不同的情形。在中国是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为特征,在日本是以“忠为核心的家族伦理”为特征,从而对两国的家族企业繁衍带来不同的影响,前者往往“长不大”或“富不过三”,后者往往则反之。通过对中日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之辨析,有助于我们对此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伦理动因 中日家族制度 儒家家族主义 伦理动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及其当代思考——基于梁漱溟“人生三路向”观点的考求
5
作者 廖茂吉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60-63,共4页
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在价值选择、调节范围以及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梁漱溟"人生三路向"这个文化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是受到东西方"利益计较之心"... 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在价值选择、调节范围以及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梁漱溟"人生三路向"这个文化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是受到东西方"利益计较之心"以及"内外倾向"不同的影响。正确对待中西传统"信"之伦理差异,就是要坚持义利并重的诚信理念,建立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机制,从而推动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中西方传统文化 伦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差异
6
作者 刘喜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16,共5页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分别是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农耕经济与商业经济分别是孕育中西两种道德文明的摇篮。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共有与个人私有的财产关系不同,家族利益至上与个体利益...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分别是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农耕经济与商业经济分别是孕育中西两种道德文明的摇篮。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共有与个人私有的财产关系不同,家族利益至上与个体利益至上的利益导向不同,家庭孝养与社会养老的老龄道德关怀形式不同。这些差异对中西老龄关怀伦理文化的差异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差异 家族本位 个人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翻译注释 注释方法 内容分析 差异伦理
原文传递
试论中英姓名伦理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唐苗苗 《商业文化》 2011年第11X期323-324,共2页
本文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审视中英姓名的伦理差异,通过比较中英姓名的文化渊源,探讨了中英姓名伦理意蕴的差异,并就中英姓名命名系统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简要分析了中英姓名伦理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 姓名翻译 伦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韦努蒂的文学翻译伦理思想之局限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镇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39,共3页
韦努蒂提倡的差异伦理致力于挑战英美文学译坛的霸道译风,揭穿翻译"透明"的谎言,突显边缘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话语。这一思想在近年来对中国文学译坛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在改善译坛权力关系的迫切渴望中... 韦努蒂提倡的差异伦理致力于挑战英美文学译坛的霸道译风,揭穿翻译"透明"的谎言,突显边缘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话语。这一思想在近年来对中国文学译坛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在改善译坛权力关系的迫切渴望中,韦努蒂在某些方面显得过于激进,对于某些翻译伦理问题难免有失客观、全面的考虑,因而造就其文学翻译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过分夸大翻译的意识形态功能,秉持远离大众的精英主义路线,以及在伦理立场上存在偏颇。因此,我们需要对韦努蒂的文学翻译伦理思想留存一种批判性的接受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努蒂 差异伦理 霸权 抵抗 批判性接受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同:求异翻译伦理效果的实现途径——以辜鸿铭英译《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晓亮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9期51-52,共2页
韦努蒂的求异翻译伦理提倡保护弱势文化,尊重差异,追求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只有通过合适的方法翻译差异才能实现这一伦理态度。辜鸿铭的《大学》译文采取化同的方式,以退为进,利用注释、归化等手段将西方读者的可接受性作为主要考量... 韦努蒂的求异翻译伦理提倡保护弱势文化,尊重差异,追求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只有通过合适的方法翻译差异才能实现这一伦理态度。辜鸿铭的《大学》译文采取化同的方式,以退为进,利用注释、归化等手段将西方读者的可接受性作为主要考量,使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化在西方的广泛传播与接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同 差异伦理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庄子》中的道家美德伦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勇 李妮娜 +1 位作者 相凤 崔雅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32,152,共11页
《庄子》通过讲述各种不同的故事提出了一种首尾一贯的规范伦理,而这种规范伦理是一种美德伦理。在这样一种道家的美德伦理中,最重要的美德或性格特征是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西方各种通行的美德伦理理论从未论及这种性格特征,但它在当... 《庄子》通过讲述各种不同的故事提出了一种首尾一贯的规范伦理,而这种规范伦理是一种美德伦理。在这样一种道家的美德伦理中,最重要的美德或性格特征是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西方各种通行的美德伦理理论从未论及这种性格特征,但它在当代全球化的多元社会生活中却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美德伦理 差异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普世伦理建构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世荣 赵征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从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到今天翻译理论家们提出的"伦理",伴随着当代翻译理论全面深入的发展,翻译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但伦理是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各国伦理自然会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而且各国译者... 从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到今天翻译理论家们提出的"伦理",伴随着当代翻译理论全面深入的发展,翻译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但伦理是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各国伦理自然会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而且各国译者长期受本国伦理思想的熏陶,必然会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同一源文本可以产生不同的译本。因此在翻译中有必要建立普世伦理,在各国之间达成一种基本伦理共识,从而避免译者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达到文化的平等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差异 普世伦理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的政治书写——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强 刘玮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6-80,共5页
女性主义译论早期发展过于强调其政治诉求,翻译只不过又一回充当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在国内语境中,女性主义译论属边缘话语,为不争的事实。其理论译介数量不多,实践更鲜有所闻。表面看,它持激进反抗姿态,揭露翻译的性别隐喻和种种表... 女性主义译论早期发展过于强调其政治诉求,翻译只不过又一回充当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在国内语境中,女性主义译论属边缘话语,为不争的事实。其理论译介数量不多,实践更鲜有所闻。表面看,它持激进反抗姿态,揭露翻译的性别隐喻和种种表征,以实用政治意图操纵文本生产。翻译策略上要重读、重写和妇占文本;翻译目的上要建构女性性别身份。这似乎成为女性主义译论在国内译界的主流形象,可它随后拓展的新疆域和多元化趋势又提醒我们反思前期理论存在的缺失甚而理论译介的偏颇。而新近理论的发展引发的交流障碍亦不可忽视。借助当前国内译界学科反思之风,有必要重新梳理、思考女性主义译论的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译论 重写 妇占 差异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尊重代宽容:《庄子》的启发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勇 丁洪然(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4,173,共17页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宽容往往被看成是一个人在面对异民族、异种族、异宗教、异文化、异语言、异地区、异性取向的人及其生活方式时应有的最重要的美德。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宽容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其所宽容的对象有异议,...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宽容往往被看成是一个人在面对异民族、异种族、异宗教、异文化、异语言、异地区、异性取向的人及其生活方式时应有的最重要的美德。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宽容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其所宽容的对象有异议,而且如果宽容是一种美德,这样的异议必须要有合理的根据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偏见,而面对上述意义上与我们不同的人,很显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任何合理的异议。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今天真正需要培养的美德不是宽容,而是庄子式的尊重。具有这种美德的人,不仅对其尊重的对象没有异议因而不会干涉其生活,而且在有需要时还会帮助他们过其独特的生活。这种庄子式的尊重不同于有时也被看作是宽容的基础的尊重,因为后者往往只尊重作为人的他者,而不尊重其生活方式,特别是当这种生活方式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很不相同时。而庄子式的尊重不仅尊重作为人的他者,也尊重其生活方式,即使这种方式与自己的十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尊重 庄子 差异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花》异质性水墨文学书写的英译研究
15
作者 杨晓华 马凯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4期85-96,共12页
《极花》是贾平凹于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小说以被拐卖女孩胡蝶为透视点展开叙事,叙写了胡蝶从被诱惑、拐卖、强暴、梦境出逃到最终回到被拐卖村庄的故事。贾平凹以水墨而文学,以变异而修辞,直击胡蝶灵魂... 《极花》是贾平凹于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小说以被拐卖女孩胡蝶为透视点展开叙事,叙写了胡蝶从被诱惑、拐卖、强暴、梦境出逃到最终回到被拐卖村庄的故事。贾平凹以水墨而文学,以变异而修辞,直击胡蝶灵魂深处,探察人口拐卖这一世界性问题。小说语言厚实灵动,情感细腻绵长,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描摹出一幅水墨风俗画卷。本文在挖掘贾平凹异质性修辞魅力的基础上,探索英国著名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在《极花》英译中对差异伦理、创造性叛逆和重写等翻译策略的实践过程,管窥中国现代文学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极花》 变异修辞 差异伦理 操控重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他者”的翻译:后现代哲学“他者”思维的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宣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实践,后现代语境中的翻译对知识的再生产、文化身份的建构、全球文化地图的重构起着很大作用。在批判反思后现代哲学"他者"思维的基础之上,译者应该正确理解和跨越文化"自我"和"他者"的... 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实践,后现代语境中的翻译对知识的再生产、文化身份的建构、全球文化地图的重构起着很大作用。在批判反思后现代哲学"他者"思维的基础之上,译者应该正确理解和跨越文化"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包容文化"他者",加强文化互动和对话,努力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间文化"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思维 文化“他者”翻译 差异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国家生成路径多元性及其政治伦理话语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师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1,共8页
人类在进入国家状态之前虽然已经经历数百万年的积累,但仍然只有其中的极少数积累起进入国家的条件,以不同路径迈步进入了国家状态。人类国家起源路径的多样性及早期国家形态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各不相同的早期国家形态各自... 人类在进入国家状态之前虽然已经经历数百万年的积累,但仍然只有其中的极少数积累起进入国家的条件,以不同路径迈步进入了国家状态。人类国家起源路径的多样性及早期国家形态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各不相同的早期国家形态各自所对应的政治伦理内容也迥然不同。这种不同在多种关于早期国家诞生的话语中有着清晰的呈现,而各种不同的政治伦理话语内容则既清晰地对应着关于国家诞生的不同路径,也清晰地对应着不同形态的具体早期国家。人类早期国家形成的多元路径、多样的早期国家形态及不同的政治伦理话语之间,存在着一种基于历史必然性的规律性的一一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起源 多元化路径 政治伦理话语 国家伦理差异
原文传递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立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规范伦理 应用伦理 德性伦理 差异伦理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规定、描写、伦理 被引量:97
19
作者 朱志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本文首先澄清规定、描写与伦理几个概念的关系,并通过回顾翻译伦理研究,着重分析贝尔曼、韦努蒂、切斯特曼的伦理观点。指出传统的规定性理论说的是文本关系,而翻译伦理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在后现代的背景下,文化间的不平等使"翻译... 本文首先澄清规定、描写与伦理几个概念的关系,并通过回顾翻译伦理研究,着重分析贝尔曼、韦努蒂、切斯特曼的伦理观点。指出传统的规定性理论说的是文本关系,而翻译伦理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在后现代的背景下,文化间的不平等使"翻译伦理"越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规定 描写 差异伦理 权力关系
原文传递
悲剧与拒绝: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差异政治
20
作者 蛰洞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68-368,共1页
迈克尔·布林特是美国加州路德大学曾永义讲座教授,政治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对政治理论进行钻研,就是去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及其共同体的故事。在该著中,对于西方政治理论史中所讲述过的一些最伟大的故事,布林特给出... 迈克尔·布林特是美国加州路德大学曾永义讲座教授,政治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对政治理论进行钻研,就是去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及其共同体的故事。在该著中,对于西方政治理论史中所讲述过的一些最伟大的故事,布林特给出了出色的解读。统摄全书的主题是差异及其所生成的冲突。布林特反对这样的一些古典和当代的理论家,他们无视现实中的差异,否认人类政治社会中所固有的、必然是悲剧性的那些因素,敦促我们从表层的意义上对待伦理差异,并对现实生活中在多元社群里必然产生的冲突予以必要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理论 差异政治 现实生活 讲座教授 布林 曾永义 伦理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