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位式取排水布置下滨海核电温排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小玲 赵懿珺 +2 位作者 袁珏 刘召平 曹佑群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9,共8页
针对潮流具有顺岸往复流特征的海湾,以某核电厂为例,采用小变态物理模型开展了温排水输运特性的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工程海域岸线、地形及潮流特点,结合设计与环保要求,依据差位式理论提出"近岸明渠分散取水、离岸明渠集中排水"... 针对潮流具有顺岸往复流特征的海湾,以某核电厂为例,采用小变态物理模型开展了温排水输运特性的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工程海域岸线、地形及潮流特点,结合设计与环保要求,依据差位式理论提出"近岸明渠分散取水、离岸明渠集中排水"的取排水总体布局。采用全潮水文测验资料进行了定点潮位及潮流流速、流向的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温排水的随潮演变过程、温升分布特点及电厂取水温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排水在顺岸往复潮流作用下热水带呈伴岸窄带型分布,采用差位式取排水布置对有效降低电厂取水温升、减小温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位式取排水布置 滨海核电 潮流 温排水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位式理论及工程应用——感潮水域冷却水运动及工程布置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岳钧堂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0-17,共8页
本文介绍火(核)电厂冷却水工程布置,目前较普遍采用的设计理论要点;着重介绍差位式理论。应用该理论解决大亚湾核电站海工布置,提出南取东排方案;已在工程中采用,并投入运行。
关键词 水域 冷却水 差位式理论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艳 倪培桐 黄健东 《广东水利水电》 2011年第10期16-19,共4页
该文通过建立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某滨海电厂不同的取、排水布置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温排水在海域内输运和扩散规律以及电厂在运行期间其温排放引起的取水温升及对厂址附近海域的影响;根据工程海域潮流运动特性等优化取排... 该文通过建立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某滨海电厂不同的取、排水布置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温排水在海域内输运和扩散规律以及电厂在运行期间其温排放引起的取水温升及对厂址附近海域的影响;根据工程海域潮流运动特性等优化取排水口布置形式,经过优化分析提出了取排水口宜采用差位式布置原理,并用温排水三维数学模型对优化方案做了进一步论证,为该电厂取排水工程的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温排水 平面二维 差位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冷却水工程的取排水口布置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晓艳 倪培桐 《广东水利水电》 2012年第4期23-25,共3页
该文在研究冷却水工程取排水口布置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某滨海电厂,通过数学模型研究手段,分析不同取排水布置形式下,温排水在海域内输运和扩散规律,研究不同的取排水布置形式对取水温升的影响,从而提出合适的取排水口布置形式,为今后同... 该文在研究冷却水工程取排水口布置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某滨海电厂,通过数学模型研究手段,分析不同取排水布置形式下,温排水在海域内输运和扩散规律,研究不同的取排水布置形式对取水温升的影响,从而提出合适的取排水口布置形式,为今后同类电厂取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取排水口布置 差位式 分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压式双法兰液(界)位计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液(界)位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在本文中,将就差压式双法兰液(界)位计在使用过程中,选型、使用条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安装位置和形式进行一定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双法兰液(界) 量程 迁移量 设定范围 常见故障
原文传递
往复潮流海域滨海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辜伟芳 张伯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9-93,共5页
通过建立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水动力和温排水输运数学模型,对某滨海电厂5组不同差位式取、排水口布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温排水在往复潮流海域内输移和扩散规律,以及温排水对取水口的温升影响。考虑到该海域水体含沙量高、水深浅... 通过建立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水动力和温排水输运数学模型,对某滨海电厂5组不同差位式取、排水口布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温排水在往复潮流海域内输移和扩散规律,以及温排水对取水口的温升影响。考虑到该海域水体含沙量高、水深浅的特点,结合工程海域地貌地形、泥沙运动特性等确定了该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提出了往复潮流海域取排水口差位式布置的建议最小距离,即取水口应布置在温排水对流扩散的小潮高温水集聚影响范围外,以减小热回归影响和温排水对取水温升的影响,从而减小对电厂机组冷却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往复潮流 取水温升 差位式布置 电厂取排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取排水管道腐蚀预测
7
作者 牛晓勇 任向征 +1 位作者 赵迎东 程琛 《应用能源技术》 2010年第9期34-37,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电厂差位式取排水管道温度变化,结合已知截面的腐蚀率,找到腐蚀率和温度的关系;通过建立灰预测模型,得到管道和腐蚀率的函数方程,从而可以根据管道具体位置找到相应腐蚀情况。
关键词 差位式 管道温度 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calable, locality aware, fault-tolerant, and decentralized location scheme for distributed networks
8
作者 柏海寰 蒋俊杰 +1 位作者 邹福泰 汪为农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5期562-567,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Isotope, an efficient, locality aware, fault-tolerant, and decentralized scheme for data location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This schem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ecentralized l... This paper presents Isotope, an efficient, locality aware, fault-tolerant, and decentralized scheme for data location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This schem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ecentralized location services and thus has provable correctness and performance. In Isotope, each node needs to only maintain linkage information with about O(log n) other nodes and any node can be reached within O(log n) routing hops. Compared with other related schemes, Isotope’s average locating path length is only half that of Chord, and its locating performance and locality-awarenes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Pastry and Tapestry. In addition, Isotope is more suitable for constantly changing networks because it needs to exchange only O(log n) O(log n) messages to update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for nodes arrival, departure and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entralized location distributed network FAULT-TOLERANCE locality awareness SELF-ORGA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contact Acoustic Contour Imaging Method Using Phase Difference in Extremely Shallow Underground
9
作者 Tsuneyoshi Sugimoto Ryo Akamatsu Touma Abe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12期2010-2017,共8页
Buried object which exists at extremely shallow underground can be detected by using an acoustic vibration and a SLDV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Non-contact acoustic exploration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ai... Buried object which exists at extremely shallow underground can be detected by using an acoustic vibration and a SLDV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Non-contact acoustic exploration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air coupled sou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discover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buried thing were possible using the OFR method (optimum frequency range method). However, in this method, only the amplitude of the vibration speed spectrum is used and did not use the phase information. Therefore a new imaging method is proposed that used the phase information of the vibration speed spectrum.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outline extraction by using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scan point is confirmed. As a future task, the phase difference image will become clearer by changing the scan point density and long duration time of emitted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difference non-contact acoustic exploration contour imaging scanning laser Doppler vibrometer optimumfrequency r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