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看屈原与巴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1,共3页
作为楚文化精神代表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巴文化的代表。屈原的作品是巴楚文化交流的结晶。这一事实惜乎论者关注不够。本文仅从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这一角度看其与巴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巫歌 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歌、祝由、筮辞:早期语言观念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立岩 《励耘学刊》 2010年第2期19-31,共13页
本文通过对巫歌、祝由、筮辞这三种巫术语言活动的考察,说明就观念发生的实际次第而言,偏离性的"拟境"功能实较直言式的指称和描述为早。而以祝由和筮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巫术语言活动,直接启发了"拟境"的语言观念,... 本文通过对巫歌、祝由、筮辞这三种巫术语言活动的考察,说明就观念发生的实际次第而言,偏离性的"拟境"功能实较直言式的指称和描述为早。而以祝由和筮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巫术语言活动,直接启发了"拟境"的语言观念,在中国社会及文学语言活动的形态和观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歌 祝由 筮辞 拟境 语言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话和现实的交织中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论方棋小说《最后的巫歌》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淑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展示了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原住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阐释和探秘民族文化的...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展示了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原住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阐释和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小说还以宏阔的视野,将巫文化作为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进行文化寻根,完成了一个宏大叙事,并为这个已经消逝的文化形态留下了诗性的民族志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巫歌 现实 神话 巫文化 文化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族历史的神话隐喻与仪式场景——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4
作者 荆云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69,共4页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以白虎为图腾的原住民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观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以白虎为图腾的原住民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观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是一部典型的文化他者的民族志。神圣的信仰系统寓言般地落实在山民具体的日常生活、言语行动中,是三峡先民流传下来的生存模式与智慧结晶,虎族人正是通过这些巫文化习俗不断强化着对自己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的记忆与认同。但是面对历史的进程和现代文明,以巫歌为表征的古老的巫文化及其神圣信仰终将难逃被撕裂和被消解的命运。作家和民俗学家可以用文学民族志和文字记录的书面方式对这些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但是,我们怎样去还原那巫歌得以产生和存活的信仰空间和仪式场域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族历史 巫歌 仪式场域 神话隐喻 文学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巫歌的习惯法功能——以乌江流域土家族为例
5
作者 王剑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土家族巫歌不仅是一种最原始的音乐的象征,它还对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习惯法功能,乌江流域土家族的巫歌中所包含的敬神祭祖的原始习惯法规则、... 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土家族巫歌不仅是一种最原始的音乐的象征,它还对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习惯法功能,乌江流域土家族的巫歌中所包含的敬神祭祖的原始习惯法规则、自然和谐的生态法律意识和诚信守约的公平法制观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也要注意摒弃自由随意的法律行为和民族宗法的陈规陋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巫歌 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话和现实的交织中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论方棋《最后的巫歌》
6
作者 叶淑媛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方棋的小说《最后的巫歌》描写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人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探秘和阐释民族文化... 方棋的小说《最后的巫歌》描写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人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探秘和阐释民族文化的密码。小说还进一步以宏阔的视野,将巫文化作为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进行文化寻根,完成了一个宏大叙事,并为这个已经消逝的文化形态留下了诗性的民族志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巫歌 虎族 现实 神话 巫文化 文化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族历史的神话隐喻与仪式场景——《最后的巫歌》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7
作者 荆云波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一个土家族群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关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是一部... 《最后的巫歌》通过一显一隐两条相互交织与印证的线索写了三峡地区一个土家族群的兴衰史。小说在对虎族日常生活和人物命运关照中,突显了几乎被现代文明抛弃和遗忘的古老图腾崇拜、神话信仰、巫歌巫祭等民俗文化和地方性知识,是一部典型的文化他者的民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族历史 巫歌 仪式场域 神话隐喻 文学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的巫歌》之空间研究
8
作者 张璐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空间理论对《最后的巫歌》中的现实空间、精神/神话空间和历史空间三重空间的建构方式、叙事功能及价值进行探讨。小说的三重空间交叠、并置、互动,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三峡巫文化传统的历史内涵,虎族人的思维方式、生活和理想... 采用空间理论对《最后的巫歌》中的现实空间、精神/神话空间和历史空间三重空间的建构方式、叙事功能及价值进行探讨。小说的三重空间交叠、并置、互动,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三峡巫文化传统的历史内涵,虎族人的思维方式、生活和理想,以及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繁衍与变迁的历史,堪称小说空间建构的成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巫歌 现实空间 精神空间 历史空间 巫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巫”写就的灵魂史诗——方棋《最后的巫歌》专题研讨会纪要
9
作者 田菊 魏笑甜 黄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3-66,共4页
主持人田菊(山西师范大学中外戏剧比较方向博士研究生):方棋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问世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许多学者、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也有个别学者发表异见,从而... 主持人田菊(山西师范大学中外戏剧比较方向博士研究生):方棋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问世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许多学者、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也有个别学者发表异见,从而使当代文坛出现莫言获得"诺奖"之外少有的文坛奇观。《最后的巫歌》到底是一部什么作品?如何对这部作品作出准确合理的解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歌 方棋 巫文化 莫言 山西师范大学 《白鹿原》 博士研究生 七发 研讨会纪要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流域土家族巫歌文化浅析
10
作者 程盼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7-30,共4页
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乌江流域土家族巫歌不仅是一种最原始音乐的象征,而且对土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习惯法功能,其中所包含的敬神祭祖的传统习惯法规则、和谐自然的生态意... 土家族巫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作和传承的带有巫术性质的民间歌谣。乌江流域土家族巫歌不仅是一种最原始音乐的象征,而且对土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习惯法功能,其中所包含的敬神祭祖的传统习惯法规则、和谐自然的生态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公平观念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但也要摒弃民族宗法的陈规陋习等不良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土家族 巫歌 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巫与巫歌巫舞的产生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巫瑞书 《民族论坛》 1987年第1期78-81,共4页
一原始人们处在浑浑噩噩的洪荒时代,对于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和某些奇异的生活现象诸如睡觉、做梦、生病、死亡等无法理解,于是她(他)们幻想出自然界对于人们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影响,而人们.
关键词 巫舞 巫歌 巫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族历史记忆的空间化叙事——《最后的巫歌》的文化叙事策略
12
作者 罗莉 伍宝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39-142,155,共5页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言: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自我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对待生存的苦难与救赎的神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族 《最后的巫歌 空间叙事 套盒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三峡的落幕神曲——《最后的巫歌》文学地理学解读
13
作者 田菊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以长江三峡作为叙事背景,借助地理环境所提供的丰富的创作素材,从粗俗的原始信仰中萃取新品质,提炼对虎族世界的文学解释,促进对文化传统的再认识。从地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和小说地理空间的双重建构两方面进... 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以长江三峡作为叙事背景,借助地理环境所提供的丰富的创作素材,从粗俗的原始信仰中萃取新品质,提炼对虎族世界的文学解释,促进对文化传统的再认识。从地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和小说地理空间的双重建构两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在进一步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的同时,揭示出这部小说具有的文学及文化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三峡 巫歌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歌》即巫歌考
14
作者 刘仁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年第9期55-56,共2页
《九歌》是屈原放逐沅湘之间所作。它是一组祭祀天地神鬼的乐歌,根据流传民间的祀神乐歌改作,又通过巫人之口所唱,是古代楚国浓厚的信巫成风的反映。因此说,《九歌》即巫歌。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巫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巫歌”,还是屈原之歌
15
作者 曲宗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7-41,共5页
两千年来,对屈原《九歌》的研究,成果卓然。但是,由于《九歌》的特殊题材,和诗人所采取的间接抒情的手法,使抒情主人公的身影,隐没在深遂的意境和形形色色的形象之中。因而对作品的性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出很大的歧见。本文拟就... 两千年来,对屈原《九歌》的研究,成果卓然。但是,由于《九歌》的特殊题材,和诗人所采取的间接抒情的手法,使抒情主人公的身影,隐没在深遂的意境和形形色色的形象之中。因而对作品的性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出很大的歧见。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巫歌 《九歌》 楚辞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歌:《离骚》的创作原型
16
作者 戴锡琦 李盖虎 《云梦学刊》 1991年第2期31-34,共4页
《离骚》问世以后,对其思想艺术奥秘的探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儒以“经”治骚,已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离骚》的本来面目,而近人运用西方输入的“积极浪漫主义?等概念进行阐释.亦往往如隔靴抓痒,未能深刻揭示其独特迷人的艺术奥秘。
关键词 巫歌 积极浪漫主义 思想艺术 屈子 汉儒 《九歌》 灵氛 摄提 别曲 《楚辞章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九歌》与沅湘巫歌的比较看《九歌》的作者和创作年代
17
作者 梁绍辉 《船山学报》 1987年第S1期111-115,共5页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王逸是从《九歌》与沅湘巫歌间的密切关系来考察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的,所以得出了《九歌》为屈原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巫歌 沅湘 创作年代 《楚辞章句》 写作年代 《山鬼》 湘夫人 屈原放逐 湘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与“神话”:民族宏大叙事升华的双翼——方棋《最后的巫歌》解读及其他
18
作者 周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5,共7页
《最后的巫歌》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史诗品质和神话性。其具体内涵体现在对家族史和民族志的精心构建上。它以一种陌生化的形式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和民间化的历史,以一个民族——"虎族"(土家族)的文化溯源来追... 《最后的巫歌》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史诗品质和神话性。其具体内涵体现在对家族史和民族志的精心构建上。它以一种陌生化的形式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和民间化的历史,以一个民族——"虎族"(土家族)的文化溯源来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它以独特的神话叙事方式,打通了历史、现实、神性和人性的界限,以揭示文化之根本和探寻民族之未来为目的,为中国当下文坛奉献了一部难得的宏大叙事之作。这部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叙事经验,而且努力建构起一种宏大叙事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巫歌 土家族 史诗 神话 民族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最后的巫歌》中空间的建构方式及叙事功能
19
作者 张璐 《叙事(中国版)》 2015年第1期386-395,共10页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理论对《最后的巫歌》中的现实空间、精神/神话空间和历史空间三重空间的建构方式、叙事功能及价值进行探讨。小说的现实空间"生产"出人物的现代主体性;精神/神话空间把叙事的场景范围拓展至无限,形象地揭开...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理论对《最后的巫歌》中的现实空间、精神/神话空间和历史空间三重空间的建构方式、叙事功能及价值进行探讨。小说的现实空间"生产"出人物的现代主体性;精神/神话空间把叙事的场景范围拓展至无限,形象地揭开了巫文化的奥秘;历史空间勾勒出虎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宏伟图景。三重空间通过交叠、并置、互动,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三峡巫文化传统的历史内涵,虎族人的思维方式、生活和理想,以及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繁衍与变迁的历史,堪称小说空间建构的成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巫歌 现实空间 精神空间 历史空间 巫文化
原文传递
韩国民间上梁仪式与成造信仰关系研究
20
作者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上梁是土木修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上梁之日通过特殊仪式来庆祝上梁,祈愿房子坚牢安全,这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上梁文化。韩国民间上梁仪式通过成造巫祭来请成造神入屋,定居于房梁,请成造神的过程会演唱《成造巫歌》讲述神之来历。人们通... 上梁是土木修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上梁之日通过特殊仪式来庆祝上梁,祈愿房子坚牢安全,这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上梁文化。韩国民间上梁仪式通过成造巫祭来请成造神入屋,定居于房梁,请成造神的过程会演唱《成造巫歌》讲述神之来历。人们通过成造神的力量来保证房子坚牢,保佑家庭和睦。韩国民间上梁仪式、成造巫祭与《成造巫歌》三者处于互补、循环的状态。《成造巫歌》是成造巫祭的核心,同时也是成造巫祭存在的前提条件;作为口头经典与民俗仪式,《成造巫歌》与成造巫祭构成了成造信仰。成造信仰是支撑上梁仪式的思想背景,也是韩国民间上梁仪式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梁仪式 家神信仰 成造巫歌 成造信仰 韩国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