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1
作者 时军 赵旭 《消化外科》 CSCD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造影 病例报告 诊断 巨淋巴结增生症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3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多 薛云龙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右中纵隔1例,左上肺门1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2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最大径4.4~5.9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例,大致均匀1例;目测分级2级1例,3级1例,4级1例,T/Nmax值4.5~7.2。结论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的增高,葡糖糖代谢明显增高的病变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天佑 郭华 高剑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4-576,共3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淋巴样错构瘤等,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不清,组织学改变特殊,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由血管淋巴组织错构瘤或原因不明...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淋巴样错构瘤等,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不清,组织学改变特殊,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由血管淋巴组织错构瘤或原因不明的特殊炎症引起[1]。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14例,现将其CT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外科治疗(附七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玉立 黄锦成 康益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以淋巴结增生性肿大为其特点,我院2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纵隔肿瘤或肺癌。另外增大的淋巴结表面血管丰富;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出血多,造成手术困难...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以淋巴结增生性肿大为其特点,我院2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纵隔肿瘤或肺癌。另外增大的淋巴结表面血管丰富;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出血多,造成手术困难。本组7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证实为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术后无并发症,经随访无复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巨淋巴结增生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内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海宏 杨东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22-722,725,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无明显临床症状。X光片表现为右上纵隔突向肺野的半球形肿物,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1),CT平扫右上纵隔肿物(图2),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图3)。手术切除,肿块有包膜,病理切片显示滤泡内和滤泡间有丰... 患者女性,37岁。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无明显临床症状。X光片表现为右上纵隔突向肺野的半球形肿物,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1),CT平扫右上纵隔肿物(图2),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图3)。手术切除,肿块有包膜,病理切片显示滤泡内和滤泡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呈团状结构围绕在透明变性的血管壁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纵隔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外科诊治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淼 刘愉 +1 位作者 蒋伟 王群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683-685,共3页
目的提高对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12例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住院时间3~9天,平均(6.4±1.9)天。术中出血100~2500ml,... 目的提高对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12例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住院时间3~9天,平均(6.4±1.9)天。术中出血100~2500ml,平均(1108±696)ml。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发生饮水呛咳1例,随访8—8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无复发病例。结论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发病率较低,患者缺少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的诊断手段,术前诊断困难。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单中心型可行外科手术治愈,个别可以经胸腔镜手术切除;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多中心型多无法通过手术治愈,应辅助其他综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诊断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明勤 郑凯尔 陈峰 《现代医学》 2002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后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与MRI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志锋 李玉香 +4 位作者 王博 张立 刘璋 林成业 高文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CT和MRI与病理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9例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结果 9例中位于前纵隔1例,后纵隔3例,中纵隔4例,左肺斜裂1例。临床出现症状者其... 目的探讨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CT和MRI与病理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9例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结果 9例中位于前纵隔1例,后纵隔3例,中纵隔4例,左肺斜裂1例。临床出现症状者其病灶多位于中纵隔,有2例伴副肿瘤性天疱疮。CT上1例出现灶中央区分支状钙化。MRI上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度更佳。病理上9例均为透明血管型,CT增强除1例表现为不均匀中度强化外,均呈显著强化。结论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密切相关,结合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飞 吴芃 +1 位作者 魏强 谭万龙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年第5期309-310,共2页
2016年6月7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对近期诊疗的1例左侧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疑难病例进行了学术讨论。讨论由泌尿外科谭万龙教授主持,病理科李学农教授、放疗科袁亚维教授、影像中心冯婕教授、肿... 2016年6月7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对近期诊疗的1例左侧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疑难病例进行了学术讨论。讨论由泌尿外科谭万龙教授主持,病理科李学农教授、放疗科袁亚维教授、影像中心冯婕教授、肿瘤科李荣教授以及泌尿外科吴芃教授、李飞主治医师等共同参与了讨论,现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泌尿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学术讨论 疑难病例 影像中心 主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2020年读片窗(6)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738-739,共2页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5岁。左上腹部及上腹部疼痛1年余。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及上腹部疼痛,有压痛,程度一般,呈压迫样疼痛,无反跳痛,伴头晕眼花,程度一般,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发热,大便正常,小便较多,无尿...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5岁。左上腹部及上腹部疼痛1年余。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及上腹部疼痛,有压痛,程度一般,呈压迫样疼痛,无反跳痛,伴头晕眼花,程度一般,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发热,大便正常,小便较多,无尿频尿急尿痛,近期体质量无明显改变。体检:体温36.3℃,脉搏6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4/64 mmHg,神清,精神可,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部及左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肾区有叩击痛,双下肢不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巨淋巴结增生症 良性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MSCT影像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吉高 周明涛 +1 位作者 贾志东 杨阳 《哈尔滨医药》 2014年第5期280-281,共2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由Castleman等于1956年首先报导,是一种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原因不明且比较少见,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原因不明的特殊炎症或血管淋巴组织错构瘤有关[1]。该病较少见,... 巨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由Castleman等于1956年首先报导,是一种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原因不明且比较少见,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原因不明的特殊炎症或血管淋巴组织错构瘤有关[1]。该病较少见,术前易误诊为其它富血供的肿瘤[2]。本研究共收集我院2007年以来有病理学证实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扫描资料,旨在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MSCT影像学特点,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MSCT影像诊断 影像学 错构瘤 血供 血管型 动脉期强化 延迟期 淋巴组织 细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2
作者 刘涛 杨鹏 刘鹏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55-3458,共4页
目的探究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D)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腹部CD的80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 目的探究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D)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腹部CD的80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8例,年龄18~60岁,平均(37.15±3.01)岁;48例(60.00%)肿瘤位于腹膜后腔,16例(20.00%)位于上腹腔内,10例(12.50%)位于肝门与腔静脉之间;6例(7.50%)位于腹盆腔交界区域,平均肿瘤大小为47.5 mm×38.6 mm。本组病例有透明血管型60例,浆细胞型13例,混合型7例;所有患者肿块均边界清晰,形态相对较为规则,其中豌豆形40例,椭圆形32例,多发小结节型8例,3例显示均匀强化,14例伴有钙化。CT平扫结果显示72例患者表现为单发肿块,主要是局灶肿块型;8例患者表现为多发小结节,主要为多发结节型;57例密度均匀,23例密度不均匀,病灶内可见点状、弧形、分支状或放射状钙化影。结论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较为少见,以局灶型CD为主,常见为单发强化肿块,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肿块内可见各类型钙化,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发现腹部单发强化肿块应考虑该疾病,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腹部 体层摄影术 CT影像学特征 病理学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
13
作者 余武康 陈祖华 杨光钊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9期992-993,共2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胸内 CT诊断 CASTLEMAN病 组织学改变 良性胸腺瘤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影像学诊断(附三例报告)
14
作者 黄新文 晏志刚 +1 位作者 朱晓华 韩福刚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6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多数位于胸腔内。目前国内文献共报告30例左右,其影像学检查均为X线表现,尚未见关于此病的CT表现报告。近年来我们遇到三例,其中一例进行了CT扫描检查,三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 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多数位于胸腔内。目前国内文献共报告30例左右,其影像学检查均为X线表现,尚未见关于此病的CT表现报告。近年来我们遇到三例,其中一例进行了CT扫描检查,三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例1女24岁。因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年,咳嗽、咯血3周入院。查体:右锁骨上窝内可扪及2个融合的2.5×2.5cm^2大小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浆细胞型巨淋巴结增生症一例
15
作者 郑春红 方舞红 李华灿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患者男,61岁,2个月前初诊发现右乳上方一肿物约4 cm×3 cm,无疼痛感.未予治疗,肿物逐渐增大至今,现就诊于我院,大小约5 cm×4 cm.患者3个月前因"右肩部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浅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组织增生,未... 患者男,61岁,2个月前初诊发现右乳上方一肿物约4 cm×3 cm,无疼痛感.未予治疗,肿物逐渐增大至今,现就诊于我院,大小约5 cm×4 cm.患者3个月前因"右肩部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浅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组织增生,未做免疫组化. 术前乳腺钼靶检查提示右乳中上近胸壁见一团块状肿块影,等或略高于腺体密度,边缘较清,内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钙化影;乳腺超声提示右乳探及一个低回声结节,形态显示尚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结节周边及内部探及条状血流信号.检查后1周行右乳区段切除,术后病理为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边界不清,见淋巴滤泡结构,滤泡间质见大量浆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 (+),CD5 (+),CD20 (+),CD21 (FDC网+),BcL-2 (+),Bcl-6 (滤泡+),Cyclin D1 (-),CD23 (FDC网+),Ki67(30%+),CD79α(+),PAX-5(+),CD45RO(+),S100 (-),CD138(+),CD38(+),符合乳腺浆细胞型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浆细胞非典型增生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乳腺钼靶检查 浆细胞型 Castleman病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肿物切除术 淋巴组织增生 低回声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6
作者 杜金梁 解中福 +7 位作者 孙桂琴 田会铭 严加和 吕纯义 王竹岩 缪飞 吴永成 巴奇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5年第2期8-11,共4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为罕见的良性疾病,临床及X线诊断中易误诊,作者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并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诊断 鉴别诊断 X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辉 张忠云 +1 位作者 梁月有 戴宇平 《新医学》 2011年第4期253-25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检索1987-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文献报道,统计分析35例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报道...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检索1987-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文献报道,统计分析35例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报道作者收治的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典型病例1例。结果:35例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在术前均诊断为"腹膜后肿块",行手术切除,多数肿瘤与周围无明显黏连、不侵犯重要器官或血管。术后病理确诊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结论: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CT有特征表现,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完整切除可治愈局灶型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巨淋巴结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征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洪斌 刘付广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180-181,共2页
目的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增生症病5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结果本组5例... 目的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增生症病5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发生于颈部1例,腋窝1例,纵隔1例,2例发生于盆腔。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多较清楚,大小2.2~6.3cm之间。增强扫描3例,其中纵隔1例,盆腔2例,2例均匀强化,3例患者均见延时强化。1例肿块内见裂隙状无强化低密度影;颈部患者1例平扫病灶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长柱状,2例病例见钙化。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肿块内分支样钙化及裂隙样低密度应考虑本病,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CT影像诊断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病)1例
19
作者 乔治 焦华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Castleman's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巨淋巴结增生症一例
20
作者 覃云英 赖少侣 +2 位作者 金观桥 刘丽东 黄向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干咳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物而到我院治疗。既往史:乙肝病史12年。专科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蜘蛛痣,无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无...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干咳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物而到我院治疗。既往史:乙肝病史12年。专科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蜘蛛痣,无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无腹壁浅表静脉曲张,未见胃肠蠕动波,腹壁柔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右肋下、剑突下未触及,胆囊右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脾、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巨淋巴结增生症 MRI MURPHY征 浅表淋巴结 移动性浊音 误诊 肝脏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