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霄县巨尾桉人工林群落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万章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64-66,70,共4页
为揭示云霄县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群落植被分布特征,对该区巨尾桉人工林下植被组成、群落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落林下共记录到植物22科28属36种497株,其中,灌木22种,占61.11%;草本植物14种... 为揭示云霄县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群落植被分布特征,对该区巨尾桉人工林下植被组成、群落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落林下共记录到植物22科28属36种497株,其中,灌木22种,占61.11%;草本植物14种,占38.89%。植物群落种数最多的是禾本科,其次是蔷薇科、菝葜科;从数量上看,禾本科植物所占比重最大,为23.14%。(2)各层次重要值:灌木层中毛冬青(Ilex pubescens)的重要值最大,为29.65;其次是粉背菝葜(Smilax hypoglauca)和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草本层中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的重要值最大,为52.49,占明显优势地位。(3)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草本层,但是Simpson优势度指数草本层大于灌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巨尾桉人工林 云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纪杰 张友育 +3 位作者 俞元春 崔晓晓 陈瑜 舒洪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林持水量最大(3064.13 t.hm-2);排水能力、初渗率、稳渗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b,R2为0.85-0.99;10 min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0.3 a<2 a<3 a<4 a<1 a<6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持水性 渗透性 抗蚀性 水土保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跃林 李志辉 谢耀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34-1740,共7页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 90 0、1 1 2 5和 1 5 0 0株 /hm2 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 90 0、1 1 2 5和 1 5 0 0株 /hm2 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 ,树干最低。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 K和 N的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微量元素以 Mn、Fe的含量高 ,Cu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 1 .44倍 ,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多少不受林分密度制约 ,单株林木各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 :Ca>K>N>Mg>P>Mn>Fe>Zn>Cu;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整个林分养分总积累量的 75 .3 %以上。在草本层各种不同密度林分均以 N素积累量最高 ,K、Ca较高 ,Cu的积累量最低。年净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3种密度林分年净积累量分别达到 2 3 9.45 48、2 64 .1 1 48和 2 70 .2 64 8kg/(hm2 · a) ,大量元素占总量的 95 .2 0 %以上。各种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以 Ca为最大 ,占 41 .0 8%~ 41 .42 % ;Cu的年净积累量最小 ,仅占 0 .66%。林分大量元素的吸收量达 3 5 1 .1 961~ 3 73 .7767kg/(km2·a) ;微量元素的吸收量达 1 5 .95 49~ 1 8.969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巨尾桉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承标 杨瑶青 +2 位作者 温远光 杨健基 梁宏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6,52,共5页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 在桂南沿海地区选择巨尾桉植苗林及其萌芽林以及采伐迹地灌草坡3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6年水土流失量的观测,探讨不同更新方式桉树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均地表径流量为植苗林(65.17mm)〈萌芽林(73.67mm)〈灌草坡(85.26mm);年均土壤侵蚀量为萌芽林(2.79kg/hm2)〈植苗林(2.90kg/hm2)〈灌草坡(3.89kg/hm2);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养分(N、P、K)流失量为3.72~3.76kg/hm2。(2)各植被类型的水土流失量均随着植被恢复年龄的增加以40.4%~98.5%递减率下降;当植被恢复至6年时,其水土流失量仅占造林开始2年的6.8%~8.8%。(3)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78.9%)〉春季(11.5%)〉秋季(9.6%)〉冬季(O),与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一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呈多项式模型,因此,可以根据当地降雨量来预测地表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更新方式 水土流失 桂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山与未炼山清理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群落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刚 胡光辉 +6 位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韩明跃 杨德军 冯志伟 陈勇 槐可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63-69,共7页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群落的灌草层植物物种丰富度炼山清理的低于未炼山清理的,但炼山清理有利于灌草类植物在巨尾桉人工林幼林期的迁入与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与未炼山清理 巨尾桉人工林 木生长量 灌草层植物 种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志辉 李跃林 谢耀坚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1-19,共9页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 90 0 ,112 5 ,15 0 0株·hm- 2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林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各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 ,树干最低 ....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 90 0 ,112 5 ,15 0 0株·hm- 2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林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各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 ,树干最低 .各组分中大量元素 K和 N的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 .微量元素中 Mn和 Fe的含量最高 ,Cu最低 .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 1.44倍 ,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高低不受林分密度制约 ,单株林木各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 :Ca>K>N>Mg>P>Mn>Fe>Zn>Cu;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整个林分养分总积累量的 75 .3 %以上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均以 N素积累量最高 ,K和 Ca较高 ,Cu的积累量最低 .年净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3种密度林分年净积累量分别达到 2 3 9.45 48,2 64 .1148,2 70 .2 64 8kg· hm- 2 a- 1 ,大量元素占总量的 95 .2 0 %以上 .各种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以 Ca为最大 ,占 41.0 8%~ 41.42 %;Cu的年净积累量最小 ,仅占 0 .66%.林分大量元素的吸收量达 3 5 1.1961~ 3 73 .7767kg· hm- 2 a- 1 ;微量元素的吸收量达 15 .95 49~ 18.9697kg· hm- 2 a- 1 .以中等密度林分为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营养元素 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巨尾桉人工林木根径、胸径与树高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德祥 韦文长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为研究巨尾桉人工林林木根径、胸径与树高数学模型,在滇西南的双江县选取138株(其中建模样本103株,检验样本35株)树干健全、通直圆满、无分杈的巨尾桉人工林样木,采集其根径与树高、胸径与树高成对数据。利用SPSS 21.0回归分析,分别建... 为研究巨尾桉人工林林木根径、胸径与树高数学模型,在滇西南的双江县选取138株(其中建模样本103株,检验样本35株)树干健全、通直圆满、无分杈的巨尾桉人工林样木,采集其根径与树高、胸径与树高成对数据。利用SPSS 21.0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线性方程、对数曲线、指数曲线和Logistic曲线等11个数学模型,以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相对误差(RS)、模型预估精度(P)、显著性(Sig)P值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对比11个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1个根径—树高模型显著性(Sig)P<0.001,其中有9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大于97%,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较好;11个胸径—树高模型显著性(Sig)P<0.001,其中9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大于97%,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也较好。通过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三次项曲线H=a_(0)+a_(1)DR+a_(2)DR^(2)+a_(3)DR^(3)是拟合效果最好的根径—树高数学模型,代入拟合参数后的根径—树高数学模型表达式为H=11.069901-0.729389DR+0.096782DR^(2)-0.001984DR^(3);线性方程H=a_(0)+a_(1)D是拟合效果最好的胸径—树高数学模型,代入拟合参数的胸径—树高数学模型表达式为H=4.818702+0.89121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根径 胸径 树高 数学模型 滇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因子与林龄的关系模型及样地尺度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国飞 岳彩荣 +1 位作者 李春干 赵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184,共9页
揭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巨尾桉人工林(2~9 a)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及在不同面积尺度上的适应性。巨尾桉人工林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 揭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巨尾桉人工林(2~9 a)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及在不同面积尺度上的适应性。巨尾桉人工林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Logistic、Gompertz、Richards和Korf等4种经验模型模拟林分密度、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等林分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相应3组检验决定系数(R^2)均>0.5,3组测试样地的标准化残差落在[-2,2]带状区域中,表明3个模型在不同面积尺度样地上有较好的适应性;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中小样地(100、400 m^2),在大样地(900 m^2)中稍差;蓄积量-林龄模型很好地适应大、小样地(100、900 m^2),在中样地(400 m^2)中稍差。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呈现增长型趋势;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木高与林龄回归关系用Logistic经验模型拟合最好,100 m^2样地大小已具备反映这3个林分因子与年龄的生长规律;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量与林龄回归关系分别用Gompertz经验模型和Korf经验模型拟合最好,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与林龄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林分密度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分因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和起源对不同年龄序列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易冠明 李万年 +2 位作者 唐希远 罗华龙 杨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050和1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800株/hm^(2)适合萌芽林生长和生产量积累.低密度造林(1050株/hm^(2))有利于巨尾桉个体树高、胸径和材积积累,易于大径材培育;高密度造林(1800株/hm^(2))有利于获得最高的蓄积量,提高林分生产力.本地区巨尾桉人工林的最适轮伐年龄为4~6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分密度 分更新方式 轮伐期 动态生长特征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南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敏泉 李仕德 +1 位作者 黄承标 黄超群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生长量 经济效益 广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韦文长 高德祥 +1 位作者 刘世雄 刘明奎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国内现行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选择6~22 cm径阶巨尾桉人工林138株样木,按2 m(树高10 m以上)或1 m(树高10 m以下)区分段规范造材作为样木,以其中的103株样木作为建模样本,分别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一元材积回归方程... 根据国内现行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选择6~22 cm径阶巨尾桉人工林138株样木,按2 m(树高10 m以上)或1 m(树高10 m以下)区分段规范造材作为样木,以其中的103株样木作为建模样本,分别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一元材积回归方程和9个二元材积方程,应用SPSS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以Levenberg-Maquar迭代法对各方程进行拟合并求解各方程参数,以离差平方和、相关指数、总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预估精度和残差分布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模样本可选择的一元材积回归方程以中岛广吉式(V=a_(0)d^(a_(1))a_(2)^(d))为最佳,相关指数(R^(2))为0.95881,总相对误差(RS)为0.15488%;二元材积方程以迈耶(1949)式(V=a_(0)+a_(1)d+a_(2)d^(2)+a_(3)dh+a_(4)d^(2)h)为最佳,相关指数(R^(2))为0.99022,总相对误差(RS)为0.9926%,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REAA)为7.97929%。以其余的35株样木作为检验样本,分别对中岛广吉式一元材积回归方程和迈耶(1949)式二元材积方程进行检验。中岛广吉式一元材积回归方程总相对误差(RS)为4.2567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F<F_(0.05),表明模型适用;迈耶(1949)式二元材积方程总相对误差(RS)为0.32506%,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REAA)为2.3276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F<F_(0.05),表明模型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材积表 编表模型 方程拟合 适用性检验 巨尾桉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婵江 周晓果 +6 位作者 黄冰川 温远光 朱宏光 莫继有 左花 严理 兰俊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伐期 巨尾桉人工林 蓄积量 成本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婵江 温远光 +5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莫继有 左花 严理 兰俊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轮伐期 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碳固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几种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强 《林业勘察设计》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在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凤山工区巨尾桉引种试验林设立面积为0.7hm^2的标准地,以全林实测法(皆伐林分蓄积量)为基础,对林分平均木法、径阶平均木法、相对生长关系法进行系统比较,以期提供一种精度较高的林分蓄积量调查方法。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蓄积量测定法 实测法 分平均木法 径阶平均木法 相对生长关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15
作者 段文军 李达 李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对不同林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种子库的储量、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林下植被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力种子储量最高的为1~2 a生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次为3... 为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对不同林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种子库的储量、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林下植被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力种子储量最高的为1~2 a生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次为3~4 a生桉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最低的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显著低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快速下降。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是杂木林和马尾松林,显著大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先增后降。所有林型中,0~5 cm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均显著高于5~10 cm土层。杂木林种子库和林下植被共存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最少。尾巨桉人工林随林龄的增加,共存植物种数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种子库Jaccard(CJ)和Sorensens(CS)相似系数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速生桉人工林经营中适当间种(保留)乡土树种,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种子储量垂直分布 人工 南亚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文丽 王克林 +4 位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杜虎 李莎莎 宋同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76-1684,共9页
利用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1a、2a、3a、5a和8a)15个样点45个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桂东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碳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尾巨桉人工林生态... 利用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1a、2a、3a、5a和8a)15个样点45个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桂东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碳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3a林龄(195.25t·hm-2)〉5a林龄(169.57t·hm-2)〉8a林龄(166.70t·hm-2)〉2a林龄(165.00t·hm-2)〉1a林龄(111.84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4.87-80.54t·hm-2,占总碳储量的4.36%-48.31%,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0.92-3.25t·hm-2,占0.82%-1.91%,随林龄增加呈递减趋势;土壤层为3a林龄(162.53t·hm-2,83.24%)〉2a林龄(141.55t·hm-2,85.79%)〉5a林龄(112.26t·hm-2,60.22%)〉1a林龄(106.05t·hm-2,94.82%)〉8a林龄(84.50t·hm-2,50.69%)。(2)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3.10-78.97t·hm-2),占63.64%-99.25%,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以树干最大(1.58-68.84t·hm-2),占乔木层碳储量的50.90%-87.18%,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4.97%-12.17%、1.97%-22.36%和5.87%-14.57%,均随林龄而下降。(3)桂东南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净固碳量平均为11.73t·hm-2·a-1,2a林龄(16.03t·hm-2·a-1)最大,3a林龄的固碳能力也很高,8a林龄年净固碳量与5a林龄持平,高达11.96t·hm-2·a-1,是较好的碳汇林业树种。提高桉树林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其负面效应将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碳储量 年净固碳量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竹万宽 陈少雄 +3 位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张利丽 杜阿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著差异,1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 cm)的C含量显著小于3~7年生,其他土层C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凋落物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其他林龄的,而土壤表层的N含量以7年生人工林最大,1年生的最小。凋落物的P含量除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3年生外,其他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的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凋落物C∶N随林龄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C∶P和N∶P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N含量与表层土壤的C、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凋落物的C∶N与表层土壤的C∶P,N∶P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C、N积累受到凋落物N的制约。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降低凋落物分解的N限制性、提高养分传递效率及合理施肥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尾巨桉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2 位作者 张丽丽 竹万宽 杜阿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4,共7页
[目的]为了解雷州半岛尾巨桉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方法]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选取雷州半岛4种不同林龄(1、3、5、7 a)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尾巨桉叶片、凋落物及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 [目的]为了解雷州半岛尾巨桉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方法]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选取雷州半岛4种不同林龄(1、3、5、7 a)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尾巨桉叶片、凋落物及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N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P含量表现为叶片>土壤>凋落物,且3个库间差异显著;土壤的C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N、P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C∶N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逐渐下降;凋落物的C∶N为54. 07 92. 18 (> 25),表明尾巨桉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N元素成为主要限制凋落物分解的元素,凋落物的C∶N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凋落物分解速度先降低后升高;叶片的N∶P为10. 80 12. 98,说明中幼林龄尾巨桉受N限制较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养分元素含量受叶片限制,土壤养分含量受凋落物限制,表明生态系统内部C、N、P元素在植物、凋落物与土壤之间实现了运输和转换。[结论]雷州半岛尾巨桉中、幼林龄时期土壤有机质及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随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凋落物分解速率下降,N元素成为其主要分解限制性元素,林分生长受N限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叶片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1)。2种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层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植被去除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许宇星 杜阿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6-354,共9页
为探讨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雷州半岛北部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 为探讨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雷州半岛北部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曲线型变化趋势,2016年5月和翌年2月分别达到最高值[(3.17±0.12)μmol m–2s–1]和最低值[(1.18±0.16)μmol m–2s–1],年均值为(2.34±0.70)μmol m–2s–1。根据相关系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以土壤温度>气温>气压>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湿度。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等引起的热能量变异和土壤湿度等引起的水分变异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回归分析表明,气象因子综合模型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94.0%的变异情况,模型可靠性较高。尾巨桉林土壤表面全年CO2通量为893.31 g C m–2a–1。气象因子的综合作用能更全面地解释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