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婷 罗顺清 +1 位作者 龙春莉 高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患儿10例,对其进行症状护理、药物护理、抗凝、溶栓过程的护理、冠状动脉瘤的观察,出院指导,随访资料收集、回顾、总结。结果:24个...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患儿10例,对其进行症状护理、药物护理、抗凝、溶栓过程的护理、冠状动脉瘤的观察,出院指导,随访资料收集、回顾、总结。结果:24个月临床观察瘤体有回缩2例,瘤体扩大1例,由单侧冠状动脉瘤并发为双侧冠状动脉瘤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本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应制定综合的护理方案,重视家长与患儿心理护理,提高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同时重视本病延续护理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小庆 钟家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GCAA)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预防GCAA的形成及随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KD的患儿共3 191例,其中并发GCAA...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GCAA)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预防GCAA的形成及随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KD的患儿共3 191例,其中并发GCAA的患儿34例全部纳入作为研究对象,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全部患儿76例,并发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的病例共2 020例,从中随机抽取304例为KD并发CAD组,未并发任何冠脉损害的病例1 061例,从中随机抽取216例为冠脉正常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对4组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心脏受累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再对与GCAA发生有关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描述各指标的OR值及95%CI。结果:纳入GCAA组患儿34例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8±3.8)岁;中小CAA组患儿76例,其中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2.8±2.6)岁;CAD组患儿304例,其中男212例,女92例,平均年龄为(2.4±1.9)岁;NCAL组206例,其中男113例,女103例,平均年龄为(3.0±2.2)岁。据本组Pearson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1.0岁或≥5.0岁、发热时间>14 d、白细胞计数≥20.00×109个/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计数≥800×109个/L、C-反应蛋白>100 mg/L、血沉>100 mm/h、在病程的第10天以后应用首剂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第1剂2g/kg的IVIG不敏感者、红细胞压积降低与CAA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沉>100 mm/h[OR=2.946,95%CI(1.167,7.439),P值=0.022],发热时间>14 d[OR=3.317,95%CI(1.302,8.450),P值=0.012]两者为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时间>14 d、血沉>100 mm/h是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向金星 肖政辉 +5 位作者 王丹 肖云彬 杨舟 左超 王祥 陈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川崎病合并GA患儿病例资料,收集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患儿的用药剂量、疗程、凝血功...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川崎病合并GA患儿病例资料,收集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患儿的用药剂量、疗程、凝血功能、心电图改变、心脏彩超、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6(0.82,5.93)岁,华法林钠联合阿司匹林抗凝组(联合组)29例,单用阿司匹林抗凝组(阿司匹林组)13例。两组患儿比较,联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T)(20.01±5.47)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7.82±9.50)秒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9±0.57,均高于阿司匹林组的(12.73±1.10)秒、(38.16±5.64)秒和0.92±0.76(P<0.05);联合组有20例出血事件,均为小出血,阿司匹林组无出血事件;联合组血栓形成事件1例,阿司匹林组血栓形成事件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诊断发生出血事件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5.0%;血栓事件的ROC曲线,诊断发生血栓事件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70.0%。结论:INR在1.52~2.25时,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合并GA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
4
作者 彭碧波 李晓 +1 位作者 左敏静 黄小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38,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既往体健,因20余天前电击伤,昏迷10余分钟醒来后感胸前区针刺样疼痛,伴心悸、手足麻木,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主动脉窦瘤",后送入我院救治。入院后复查心脏彩超,
关键词 螺旋CT诊断 冠状动脉左室瘘 巨大冠状动脉瘤 心脏彩超检查 动脉 病例资料 手足麻木 电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
5
作者 何金水 谢扑松 +1 位作者 林伟华 周冰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78-179,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全身性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易侵犯冠状动脉。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重...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全身性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易侵犯冠状动脉。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近3年来我院共收治KD病例32例,其中并发巨大动脉瘤1例,现将该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 出疹性疾病 后天性心脏病 巨大动脉 病理改变 小血管炎 急性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急性期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施婷婷 于明华 +5 位作者 张丽 曾华松 刘特长 虢艳 王红英 公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11-416,共6页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GCA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GCAA组纳入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平均(2.9±2.8)岁。中小CAA组纳入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Pearson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6个月或≥5岁、发热时间>14d、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Hb降低、ESR升高和ALB降低与GCAA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延误诊断(OR=2.998,95%CI:1.004~8.950,P=0.047),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OR=6.556,95%CI:1.561~28.542,P=0.010),ESR≥100mm.h-1(OR=3.591,95%CI:1.164~11.079,P=0.026)为发生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ESR≥100mm.h-1为KD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苏丹艳 庞玉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15-717,共3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25%,或虽规范治疗仍有部分KD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neurysm,GCA)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华法林、那屈肝素钙的11例护理经验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嫱 杨道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9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总结11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的护理经验。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所导致的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点做好华法林及那屈肝素钙的用药护理,确保华法林服用的准确性,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定期... 目的总结11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皮下注射那屈肝素钙的护理经验。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所导致的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点做好华法林及那屈肝素钙的用药护理,确保华法林服用的准确性,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常规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此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目标值介于2.0~3.0,并汇总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的要点。同时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避免影响华法林药效的食物和药物以及治疗期间的自我保健。本组11例患儿都能够准确服药,配合注射,经过规范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出血事件,生命体征平稳,已出院,门诊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华法林 那屈肝素钙 患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远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丽 于明华 +4 位作者 施婷婷 虢艳 刘特长 王红英 汪周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GCAA患儿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探索KD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诊断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GCAA患儿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探索KD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诊断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扩张(CAD)组、中小冠状动脉瘤(CAA)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组。随访起止时间为急性期出院后至2009年5月。所有纳入随访的患儿均于急性期出院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各随访超声心动图1次,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对急性期3个月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形态未恢复患儿行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脏室壁运动、左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情况。死亡患儿行尸解及冠状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CAD组纳入166例,中小CAA组纳入59例,GCAA组纳入15例。①随访3年时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2/15例(13.3%)恢复正常,显著低于CAD组和中小CAA组(P均<0.001);GCAA组1例(6.7%)显示冠状动脉扩张;10例(66.7%)表现为CAA,其中3例为GCAA,3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②ATP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GCAA组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D组(6/9例vs8/55例,P<0.001),与C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例vs17/31例,P>0.05);非参数检验提示,3组间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以GCAA组发生率较高(Z=-4.2,P<0.001)。③GCAA组6/1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4/6例仍存在CAA,1/6例GCAA退缩为轻度CAD。5/6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或(和)闭塞,其中1例闭塞后再通,1例合并侧支血管形成。④GCAA组死亡2例,尸解冠状动脉大体可见,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呈串珠样膨大,瘤样扩张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可见充满暗红色血栓样物质,管壁显著增厚。冠状动脉分支和前降支病理学检查均显示:内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结论KD并发GCAA患儿的预后较差,冠状动脉损害可持续存在;后期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常规超声心动图与ATP负荷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应用,对KD并发GCAA的远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预后 超声心动图 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5例临床治疗分析
10
作者 江赛彤 刘琮 +3 位作者 李薇玢 欧振恒 谢颖 李博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58-562,共5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全身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是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形成。随着人们对KD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损害较前已...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全身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是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形成。随着人们对KD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损害较前已大大降低,但仍有约4%的患者在及时治疗下发生了冠状动脉病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激素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服用抗凝剂的用药护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远玲 刘佩莹 黄萍 《护理学报》 2017年第8期52-54,共3页
总结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用药护理经验。警惕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事件,重点做好华法林的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调整华法林用... 总结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用药护理经验。警惕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事件,重点做好华法林的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其维持在1.5~2.5,注意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出血不良事件和非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进行积极的处理。重点加强以下知识的宣教:坚持长期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华法林用药的准确性,避免食用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和食物,注重日常保健和主动避免不良事件等。本组13例患儿均严格随访,准确服药,定期监测INR值均维持在目标值范围,未出现严重出血的事件,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华法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冠状动脉瘤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想 刘兴德 +5 位作者 许滔 蒋清安 舒华 吕晶 巫廷春 杨艳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4-1297,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反复胸闷1+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呈活动后胸闷,主要位于胸骨后,呈憋闷感,持续时间约5min,休息后可逐渐缓解。2天前患者自觉胸闷症状持续存在、休息时亦无明显缓解,活动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急诊入院。心血...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反复胸闷1+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呈活动后胸闷,主要位于胸骨后,呈憋闷感,持续时间约5min,休息后可逐渐缓解。2天前患者自觉胸闷症状持续存在、休息时亦无明显缓解,活动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急诊入院。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重度吸烟二十余年和高血压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胸闷症状 心血管危险因素 病例资料 巨大冠状动脉瘤 持续时间 重度吸烟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13
作者 邓钰玫 李艺 张丽随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51-652,共2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的异常交通,发生率约为0.002%[1]。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局限或节段性瘤样扩张,直径超过邻近正常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参考值的1.5倍,其发病率约在1.4%⁃5.3%,临床上巨大冠...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的异常交通,发生率约为0.002%[1]。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局限或节段性瘤样扩张,直径超过邻近正常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参考值的1.5倍,其发病率约在1.4%⁃5.3%,临床上巨大冠状动脉瘤是指冠状动脉瘤直径超过20 mm[2]。冠状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情况,鉴于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倾向于行手术治疗[3],目前国内外鲜有护理相关文献报道,十分缺乏可借鉴的护理经验。我科2022年3月收治一例左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本报道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SYSKY⁃2022⁃070⁃01),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主干 伦理委员会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精心护理 护理经验 心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致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
14
作者 武钦 邢泉生 +2 位作者 荣佑宝 曹倩 李生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 颈静脉充盈 舒张期杂音 心脏杂音 P2亢进 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腹症起病的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继发心力衰竭行CABG一例
15
作者 王涛 华益民 +1 位作者 周开宇 王晓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58-59,共2页
背景: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目前病因不详,由于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易发生误诊、漏诊。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的主要危害之一,尽管川崎病一直有报道,但就心血管外... 背景: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目前病因不详,由于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易发生误诊、漏诊。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的主要危害之一,尽管川崎病一直有报道,但就心血管外科方面而言,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尤其对于不完全川崎病而言,误诊、漏诊以及在治疗上的争议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不完全川崎病 急腹症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分析
16
作者 华军益 孙奇 +2 位作者 许海滨 胡敏勇 叶武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1301-1301,共1页
冠状动脉瘤是指冠状动脉扩张超过相邻正常冠状动脉或正常最大冠状动脉直径的1.5倍,该病较罕见,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仅为0.15%。4.90%。现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巨大冠状动脉瘤,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多发性 正常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直径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巨大冠状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1例
17
作者 邱银汝 何祥发 +4 位作者 林水华 谢微 刘福秀 梁志尧 张源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29-829,837,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血尿1周入院。自诉胸闷不适。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左心耳及左侧冠状动脉起始部受压,左心耳外缘见一大小64 mm×43 mm团块状混合实性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可见大小约26 mm×24 mm类圆形无回声区,团块内部未探及明显... 患者男,58岁,因血尿1周入院。自诉胸闷不适。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左心耳及左侧冠状动脉起始部受压,左心耳外缘见一大小64 mm×43 mm团块状混合实性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可见大小约26 mm×24 mm类圆形无回声区,团块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提示:心包占位可能。心脏超声造影检查:于左室显影后第3个心动周期病灶内见类圆形微泡充填,其周围见半月形充盈缺损(图2,3);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巨大冠状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可能性大。进一步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平扫见中纵隔(肺动脉与左房之间)一椭圆形团块状等密度影,范围约53 mm×73 mm×57 mm,CT值约47 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血栓形成 超声造影诊断 心脏超声检查 胸部CT平扫 超声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病变 椭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伴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的护理
18
作者 钱飞阳 沈国莲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9期63-64,共2页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黏膜出疹、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瘤[1],预后较差。我科于2022年1月收治1...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黏膜出疹、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瘤[1],预后较差。我科于2022年1月收治1例川崎病伴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1.1一般资料患儿,男,5岁。因“发热6 d,皮疹3 d”于2022年1月2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体温38.3℃,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干红,无皲裂,可见杨梅舌,全身无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米粒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可,无触动;指趾末端硬肿,无脱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程第3天发现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急性左心衰1例
19
作者 娄新睿 韩勇 张志群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7期68-70,74,共4页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冠状动脉瘤内发生血栓时,可造成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致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瘤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4周,在病程第3天即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十分罕见,国内外迄今未见报告,本文系统...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冠状动脉瘤内发生血栓时,可造成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致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瘤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4周,在病程第3天即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十分罕见,国内外迄今未见报告,本文系统地回顾分析了该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病情过程,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考虑早期明显升高的炎症指标可能是提示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生物学标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认识,积极行心脏超声检查以避免遗漏病程早期发生的冠状动脉扩张,提高治疗效果,尽可能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病程第3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
20
作者 余信利 《科技信息》 2014年第12期261-261,共1页
通过冠脉CTA诊断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个例分析,来讨论川崎病的主要病因及预后,以及早期使用螺旋CT诊断该疾病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