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临床经验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臧红云 王冬梅 +2 位作者 韩雅玲 于海波 邓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左室电极的植入方法、特殊病情的个体化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左室电极植入的方法:冠状静脉窦(CS)插管、CS及心脏静脉逆行造影(RCV)、选择靶静脉并植入电极。根据RCV静脉...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左室电极的植入方法、特殊病情的个体化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左室电极植入的方法:冠状静脉窦(CS)插管、CS及心脏静脉逆行造影(RCV)、选择靶静脉并植入电极。根据RCV静脉解剖特点选择靶静脉及特殊情况个体化处理。观察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左室电极的型号、置入CS靶静脉的部位、并发症。结果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为96.4%(106/110),4例左室电极未成功植入者包括1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2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及1例行心外膜左室电极植入术。9例特殊情况需个体化处理,其中2例心侧静脉狭窄应用球囊扩张数次,3例应用多根经皮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加强支撑下植入左室电极,4例需更换不同型号或厂家的电极(包括3例术中和1例择期更换)。术中发生冠状静脉夹层或心肌穿孔5例(4.7%),仅1例择期CRT成功,另4例发生轻微夹层,少量或未见心包积液,但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影响左室电极置入。术中急性左室心力衰竭4例(3.7%),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例(1.9%),均经治疗未影响手术。结论左室电极植入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采取个体化处理策略,可提高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并使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电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同步化治疗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少伯 姜铁民 +3 位作者 梁国庆 赵季红 赵鹏 李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心室同步化治疗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的起搏参数,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8例,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分别测定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 目的对比分析心室同步化治疗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的起搏参数,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8例,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分别测定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并在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程控随访,在多普勒超声指引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保留钢丝前后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分别为(4.58±1.57)V比(2.12±1.35)V,(1 060±182)Ω比(640±213)Ω和(9.81±2.05)V比(5.64±2.97)V,保留钢丝明显降低起搏阈值、降低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与保留钢丝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有膈肌刺激。结论心室同步化治疗时,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能有效改善起搏参数,安全可行。远期随访,膈肌刺激和钢丝断裂的问题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 导引钢丝 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电极起搏位置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金炜 孟卫栋 +3 位作者 汪芳 张建军 孙宝贵 刘少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室电极在左室游离壁不同位置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10例扩张型心肌病或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均符合CRT植入指征而接受CRT术,术后根据后前位和左前斜位的胸部X... 目的探讨左室电极在左室游离壁不同位置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10例扩张型心肌病或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均符合CRT植入指征而接受CRT术,术后根据后前位和左前斜位的胸部X线影像,左室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分为前壁、侧壁、后壁和后基底部。术后12个月,分别查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分析心功能、心电图QRS波时限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容积变化。以心功能(NYHA)分级至少改善1级或LVEF升高25%以上定义为有效。结果由于患者心脏静脉变异和组织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左室电极导线分别被植入前壁4例、侧壁68例和后壁37例、后基底部1例。术后3例因心功能恶化死亡,2例发生猝死,1例术后第9天因肺部感染死亡。术后12个月,104例生存者中,有效9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7.5%。左室电极位于侧壁组的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后壁组(85.7%)(P<0.05)。前壁或后基底部的5例均无效。结论 CRT对慢性心衰患者有效,其疗效与左室电极起搏位置密切相关,左室侧壁或后壁是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导线位置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电极导线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5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王守力 荆全民 王祖禄 曹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58,共1页
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01例,随访29.5±19.5个月。左室电极导线脱位4例(占4.0%),其中2例轻度脱位,提高起搏阈值可起搏左室;1例脱至冠状窦,另1例为3根电极导线均脱到右房,此2例均重新置入。左室电极导线起搏阈值术后随时间延长呈逐... 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01例,随访29.5±19.5个月。左室电极导线脱位4例(占4.0%),其中2例轻度脱位,提高起搏阈值可起搏左室;1例脱至冠状窦,另1例为3根电极导线均脱到右房,此2例均重新置入。左室电极导线起搏阈值术后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阻抗的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电极导线 起搏参数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后置入左室电极起搏参数长期观察一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臧红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72-372,共1页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短4年加重1个月入院。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造影示后侧静脉近中段狭窄80%,4193型左室电极不能通过狭窄处,狭窄段静脉经球囊扩张后,送入4193型左室电极导管至静脉远端成功,测起搏...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短4年加重1个月入院。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造影示后侧静脉近中段狭窄80%,4193型左室电极不能通过狭窄处,狭窄段静脉经球囊扩张后,送入4193型左室电极导管至静脉远端成功,测起搏参数为:阈值3.0~3.5V,阻抗842Ω,R波振幅8.5mV。术后一周左室电极阈值即降至1.5V,6个月降至1.0V,1年后左室电极阈值仍保持在1.0V,其它起搏参数亦无明显变化。结论:运用球囊扩张技术解决靶静脉狭窄后置入左室电极,长期观察其起搏参数是良好和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冠状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技术 左室电极导线 起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电极及起搏阈值动态变化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齐书英 王冬梅 +7 位作者 王刚 谭文云 李洁 王健 丁超 李青檀 孙家安 汝磊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75-276,共2页
选择犬,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并观察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健康杂种犬6只,全麻下经冠状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系统,成功率100%,心房电极导线脱位1例,术后囊袋渗液1例,30天内动态观察起搏参数稳定。结论经冠状静脉途... 选择犬,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并观察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健康杂种犬6只,全麻下经冠状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系统,成功率100%,心房电极导线脱位1例,术后囊袋渗液1例,30天内动态观察起搏参数稳定。结论经冠状静脉途径植入左室电极可行,动物死亡率及并发症低,此法可提供心力衰竭CRT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 冠状静脉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及其个体化定位植入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萍 于海波 梁延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最延迟的机械收缩部位并且要避开心尖及疤痕区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个体化确定最延迟机械收缩部位的方法有多种,... 左室电极导线的起搏部位是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左室电极导线的理想起搏部位是左室最延迟的机械收缩部位并且要避开心尖及疤痕区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个体化确定最延迟机械收缩部位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存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确定的理想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经冠状静脉窦及分支造影确定的可植入左室电极导线血管分支不匹配的问题,因而对这部分患者失去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指导意义。电生理标测冠状静脉窦分支最延迟电激动处靶向植入左室导线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是临床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左室电极导线 电生理标测 起搏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后置入左室电极二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传明 杨丽霞 齐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5,共2页
2例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分别示后侧静脉中段局限狭窄80%和后侧静脉中远段均匀狭窄50%,应用球囊扩张技术送入2.0×15 mm Runthrough球囊,6~8个大气压扩张狭窄段静脉,... 2例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分别示后侧静脉中段局限狭窄80%和后侧静脉中远段均匀狭窄50%,应用球囊扩张技术送入2.0×15 mm Runthrough球囊,6~8个大气压扩张狭窄段静脉,然后顺利送入左室电极至静脉远端。术后当天及术后1,3,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没提示心包积液。起搏参数无明显变化。左室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提示:球囊扩张技术是解决靶静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提高左室电极置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冠状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技术 左室电极导线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冠状动脉导丝固定左室电极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丁世芳 卢青 陈志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1例"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永久性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将左室电极放置于靶血管即心侧静脉后,撤出冠状动脉导丝时心室电极脱位,保留冠状动脉导丝在心侧静脉内加强支撑... 1例"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永久性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将左室电极放置于靶血管即心侧静脉后,撤出冠状动脉导丝时心室电极脱位,保留冠状动脉导丝在心侧静脉内加强支撑固定左室电极。术后复查QRS波时限为140 ms,较术前缩短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动脉导丝 左室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及置入左室电极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景峰 伍卫 +5 位作者 聂如琼 杜作义 张燕 周淑娴 罗年桑 孔敏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4期259-261,共3页
观察双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探讨左室电极置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并CHF ,符合双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其中 8例置入Medtronic 2 187电极 ,1例置入Medtronic 2 188电极 ,1... 观察双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探讨左室电极置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并CHF ,符合双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其中 8例置入Medtronic 2 187电极 ,1例置入Medtronic 2 188电极 ,1例置入右室主动固定电极。 9例左室电极置入成功 ,1例失败改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未径、左室射血分数及 6min步行距离均有改善 (术后 3个月与术前分别比较 :70 .8± 9.5vs 79.5± 12 .5mm ,0 .4 2± 0 .13vs 0 .2 5± 0 .10 ,384 .8± 4 5 .4vs 2 78.6± 34.5m ;P <0 .0 5或 0 .0 1)。借助电生理冠状静脉窦 (CS)标测电极、CS造影 (包括直接逆行CS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使CS间接显像 )对指导左室电极的置入有较大的价值。结论 :双室同步起搏治疗CHF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同步起搏 临床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室电极置入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电极位置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义龙 顾刚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45-347,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宽QRS时限的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受限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CRT无反应率仍较高。左室电极的置入位置是预测CRT反应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宽QRS时限的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受限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CRT无反应率仍较高。左室电极的置入位置是预测CRT反应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如何优化左室电极置入位置,提高CRT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位置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一种指导安置左室电极的新方法:冠状静脉内最延迟电位标测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放置左室电极,起搏左室,从而协调或同步化房室、室室收缩或/和舒张,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目的。起搏左室有两种方法,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心内膜起搏由于操作复杂,且需长期抗凝治疗,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放置左室电极,起搏左室,从而协调或同步化房室、室室收缩或/和舒张,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目的。起搏左室有两种方法,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心内膜起搏由于操作复杂,且需长期抗凝治疗,临床很少采用;心外膜起搏包括经冠状静脉窦(CS)和开胸心外膜起搏。目前选择最多的为经CS途径放置左室电极导线。由于冠状静脉呈树状分布于心外膜,有多个分支可供选择放置左室电极。因此,左室起搏部位的选择,最终归结为冠状静脉分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电极导线 冠状静脉窦 标测技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静脉内 心外膜起搏 心内膜起搏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放置的技巧和方法
13
作者 左明鲜 光雪峰 +3 位作者 盖起明 张伟华 尹小龙 尹昵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86-87,共2页
目的顽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经介入植入双心室起搏三腔起搏器治疗在合适的病例中已是指南建议的ⅠA类适应症,本文就左室电极安放技巧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结合多角度造影技术、冠脉介入导丝及交换球囊技术... 目的顽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经介入植入双心室起搏三腔起搏器治疗在合适的病例中已是指南建议的ⅠA类适应症,本文就左室电极安放技巧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结合多角度造影技术、冠脉介入导丝及交换球囊技术、球囊支撑技术等,优化左室电极植入.结果对8例行左室再同步治疗(CRT),成功率100%,左室电极到位操作快捷、靶血管选择满意、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文所采取的左室电极植入技术可靠、安全,有推荐和进一步探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室再同步治疗 左室电极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左室电极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5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王守力 荆全民 王祖禄 曹荣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4期223-225,共3页
为分析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后影响左室电极稳定性因素和观察其长期参数的变化,对85例CRT病人进行3—66个月随访。观察指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的发生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是否与血管解剖形态有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行... 为分析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后影响左室电极稳定性因素和观察其长期参数的变化,对85例CRT病人进行3—66个月随访。观察指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的发生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是否与血管解剖形态有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行CRT植入88例,成功85例,成功率为96.6%。②左室电极脱位4例(占4.7%),2例电极头端向外移出0.5—1.0cm,但仍在血管远段,导致起搏阈值增高。1例为左室电极脱至冠状窦,1例为3根电极(右房,右室,左室)均脱到右心房,这2例均重新置入左室电极。③左室电极起搏阈值植入后逐渐增高,植入后24个月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是逐渐降低,植入后1周就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室电极的稳定性与靶血管的大小有关,靶血管过于粗大和平直,电极固定不牢,易于脱位。长期随访过程中,随时间延长左室电极阈值呈增高趋势,阻抗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 左室电极 起搏参数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后植入左室电极长期起搏参数观察
15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臧红云 《沈阳部队医药》 2005年第6期431-431,共1页
在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中,左室电极植入的心脏靶静脉如有狭窄可明显影响左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导致手术失败。运用球囊扩张技术解除静脉狭窄,国外曾有个别报告。2004年4月我们成功地运用球囊扩张技术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置人狭窄的靶静... 在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中,左室电极植入的心脏靶静脉如有狭窄可明显影响左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导致手术失败。运用球囊扩张技术解除静脉狭窄,国外曾有个别报告。2004年4月我们成功地运用球囊扩张技术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置人狭窄的靶静脉血管心。为了解其远期起搏参数如何,对这例病人进行一年随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术 左室电极起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植入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雪 张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63-65,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是该治疗的重要步骤。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成功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者,可通过改变起搏模式、改变植入途径、改进植入技术、改换电极及导丝等手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是该治疗的重要步骤。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成功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者,可通过改变起搏模式、改变植入途径、改进植入技术、改换电极及导丝等手段,从而确保CR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左室电极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在经冠状窦左室电极安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晗 张嘉莹 卢永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和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患者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 3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31±0.05(0.23~0.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 目的研究和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患者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 3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31±0.05(0.23~0.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10(60~78)mm。根据冠状静脉窦及心脏静脉造影结果选择左室起搏电极的靶静脉,选用左室后静脉18例,心侧静脉14例。根据心脏静脉走行选择PTCA导丝(BMW导丝19例,ATW导丝8例。采用双导丝技术2例)或直接使用左室起搏电极的配套导丝(3例)将左室起搏电极送至靶静脉。结果左室起搏电极一次植入成功31例,另1例首次植入失败,第2次手术获得成功。左室电极首次植入成功率为97%。左室起搏阈值1.2±0.5V,阻抗947±231Ω,R波振幅10±3mV。结论应用PTCA导丝,并借鉴PTCA的一些操作技巧,可大幅提高经冠状窦左室起搏电极的植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 左室起搏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在左室电极植入中的应用(附三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甫 武峰 +5 位作者 沈敏 王琼 郭文怡 李伟杰 王海昌 刘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在左室电极植入中的作用。方法 3例冠状静脉狭窄患者,在植入左室电极时行冠状静脉球囊扩张,随访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例使用2.5 mm的顺应性球囊进行扩张,1例使用3.0mm的顺应性球囊进行扩张,均获得成功,且无... 目的观察冠状静脉球囊扩张在左室电极植入中的作用。方法 3例冠状静脉狭窄患者,在植入左室电极时行冠状静脉球囊扩张,随访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例使用2.5 mm的顺应性球囊进行扩张,1例使用3.0mm的顺应性球囊进行扩张,均获得成功,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冠状静脉球囊扩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扩张狭窄的冠状静脉,可使左室电极植入到理想的靶血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静脉球囊扩张 左室电极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电极脱位复位三例
19
作者 易甫 武峰 +5 位作者 沈敏 王琼 郭文怡 李伟杰 王海昌 刘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第1例左室电极脱至冠状窦口,采用了经典的复位方式,重新植入左室递送系统,复位左室电极;第2例电极脱出了心腔,仅应用shaped stylet和冠状动脉介入(PCI)导丝将左室电极复位成功;第3例电极脱出了心腔,首先采用病例2的方式进行电极复位,但... 第1例左室电极脱至冠状窦口,采用了经典的复位方式,重新植入左室递送系统,复位左室电极;第2例电极脱出了心腔,仅应用shaped stylet和冠状动脉介入(PCI)导丝将左室电极复位成功;第3例电极脱出了心腔,首先采用病例2的方式进行电极复位,但因冠状窦口扭曲,PCI导丝支撑力不足,电极直接植入失败,后改为经典方式植入左室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 电极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留置左室电极导丝致导线断裂后再植入1例
20
作者 承燕 张常莹 王如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73-374,共2页
本文介绍1例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侧静脉为靶血管,但左室电极导线不能送至远端且在近段难以固定,予留置导丝至靶血管远端以固定左室电极导线。术后左室阈值和电极导线阻抗升高,患者对CRT无... 本文介绍1例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侧静脉为靶血管,但左室电极导线不能送至远端且在近段难以固定,予留置导丝至靶血管远端以固定左室电极导线。术后左室阈值和电极导线阻抗升高,患者对CRT无反应。第2次手术选后静脉的侧支为靶血管,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放置到侧壁区域,患者出现超反应。全面分析冠状静脉整体情况,选择合适路径放置左室电极导线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导线 留置导丝 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