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入左季肋区及中线右侧乙状结肠一例
1
作者 徐国昌 胡庆甫 陶俊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左季肋区 中线右侧乙状结肠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在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硕东 姚殿波 孙余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在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1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在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1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术中采用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暴露手术视野。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患者完成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脏粘贴悬吊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肝脏粘贴悬吊的相关并发症。(2)术后情况: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术前和术后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人数、随访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1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无中转为多孔法或开腹手术。112例患者中,胃癌根治术30例,胃部分切除术23例,食管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13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术1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10例,全胃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胰尾部切除术3例,单纯胃底折叠术1例,脾动脉瘤切除术1例。112例患者肝脏粘贴悬吊时间为(1.4±0.4)min,总手术时间为(192.0±91.3)min。112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肝脏裂伤、肝脏包膜下血肿等悬吊相关并发症。(2)术后情况:112例患者中,6例术前ALT、AST轻度升高,其中2例术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天升高、第3天恢复正常,3例术后1周仍轻度升高;106例患者术前ALT、AST均正常,其中31例术后第1天升高(28例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3例轻度升高),75例术后正常。112例患者术前ALT、AST分别为(16±11) U/L和(18±7)U/L,术后第1天为(31±21)U/L和(34±26)U/L,术后1周为(19±17)U/L和(19±12)U/L;术前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53,29.792,P〈0.05);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05,1.284,P〉0.05)。112例患者住院费用为(45 231±20 440)元,手术相关费用为(23 511±9 609)元,住院时间为(6.0±1.9)d。(3)随访情况:1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暴露效果满意,适合应用于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辅助暴露手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左外叶 悬吊 粘贴式 左季肋区 腹腔镜检查 单孔
原文传递
辟谣
3
作者 张宇 《科学24小时》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谣言皮肤上长小红点是肝脏不健康的表现。真相体表出现红色斑点可能与皮疹等因素有关。肝脏疾病虽然也会出现皮肤改变,但并不会引起广泛的皮疹。肝脏是脊椎动物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具有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性蛋白... 谣言皮肤上长小红点是肝脏不健康的表现。真相体表出现红色斑点可能与皮疹等因素有关。肝脏疾病虽然也会出现皮肤改变,但并不会引起广泛的皮疹。肝脏是脊椎动物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具有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等作用。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它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季肋区 红色斑点 肝脏疾病 分泌性蛋白质 肝糖原 代谢功能 皮肤改变 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川 刘林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6,共1页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尸,高175cm左右开腹后见肝、睥、胃、小肠位置形态无异常,横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侧,继而向右下行至右髂窝小骨盆后上缘,转而...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尸,高175cm左右开腹后见肝、睥、胃、小肠位置形态无异常,横结肠位置基本正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侧,继而向右下行至右髂窝小骨盆后上缘,转而向上走行至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水平高度,再急转向外下沿盆腔右后壁下行,越过小骨盆后外侧缘,再沿盆壁下行,移行为直肠由于乙状结肠占据着右髂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左髂寓内仅有小肠向右下斜行的降结肠较异位的乙状结肠明显变细(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乙状结肠 高位阑尾 肠系膜下动脉 尸体解剖 位置形态 左季肋区 阑尾位置 降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脏器反位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建敏 鲁纯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879,共1页
关键词 全脏器反位 腹腔脏器 左季肋区 先天性畸形 内脏反位 教学过程 男性尸体 气管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肿大有分级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手术适应证如何掌握?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90-90,共1页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的后外侧部,呈卵圆形,贴于膈。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肋下不应被触及,而一旦触及,在排除左膈位置下移或内脏下垂所致移位,应考虑脾肿大。临床实践中,脾肿大测量方法有:第1线(甲乙线),指...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的后外侧部,呈卵圆形,贴于膈。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肋下不应被触及,而一旦触及,在排除左膈位置下移或内脏下垂所致移位,应考虑脾肿大。临床实践中,脾肿大测量方法有:第1线(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处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2线(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处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第3线(丁戊线),指睥右缘与前正中线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脾肿大 手术适应证 脾功能亢进 锁骨中线 淋巴器官 左季肋区 内脏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鲍温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万润 杨智 +1 位作者 刘玲 何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10-210,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躯干、四肢反复出现红斑、斑块14年。14年前,患者右手掌部出现数个米粒大红斑,表面有少量粘着性鳞屑,无痒痛。红斑渐扩大,隆起,形成甲盖大黑褐色斑块。切除部位未见新发皮疹,但躯干,四肢反复出现多数上...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躯干、四肢反复出现红斑、斑块14年。14年前,患者右手掌部出现数个米粒大红斑,表面有少量粘着性鳞屑,无痒痛。红斑渐扩大,隆起,形成甲盖大黑褐色斑块。切除部位未见新发皮疹,但躯干,四肢反复出现多数上述红斑、斑块,米粒至甲盖大,淡红色或褐色,散在分布,多次做皮损切除病理检查确诊Bowen病。其间曾在外院行放疗,皮疹消退不明显。近3个月左侧足趾,左季肋区,右侧背部再次出现类似皮疹,左侧第三趾甲下缘皮损手术切除后示Paget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鲍温病 BOWEN病 PAGET病 手术切除后 大红斑 临床资料 病理检查 左季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固定法处理扩张器注射壶翻转一例
8
作者 任少强 薛忠信 周琴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38-438,共1页
1 临床资料 某女,14岁。因胸部瘢痕限制左乳房发育而入院,于左胸瘢痕上方、左下方及右上方皮下分别埋置扩张器各一枚。术后一周开始注水,注水3次后发现左季肋区的扩张器出现注射壶翻转。试行手法复位未果后采用“针刺固定法”注水... 1 临床资料 某女,14岁。因胸部瘢痕限制左乳房发育而入院,于左胸瘢痕上方、左下方及右上方皮下分别埋置扩张器各一枚。术后一周开始注水,注水3次后发现左季肋区的扩张器出现注射壶翻转。试行手法复位未果后采用“针刺固定法”注水,取得了成功。该扩张器在以后多次注水时,均采用此法,顺利完成注水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器 注射壶 固定法 针刺 临床资料 乳房发育 左季肋区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白癜风1例
9
作者 张国龙 施和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9-439,共1页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白癜风 色素沉着斑 临床资料 左季肋区 癫痫发作 智力障碍 无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愈外伤性脾破裂一例
10
作者 姚健 巫骏川 李燕玲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年第1期47-47,共1页
我院一例外伤性脾破裂,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历时40天治愈,兹介绍如下: 女44岁。因左季肋部外伤4天入院。检查:P84次/分,BP13.30/7.98KPa。心肺正常。左上腹及左季肋区压痛,移浊阴性。诊断性腹腔穿刺3次阴性。Hb86g/L,B超... 我院一例外伤性脾破裂,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历时40天治愈,兹介绍如下: 女44岁。因左季肋部外伤4天入院。检查:P84次/分,BP13.30/7.98KPa。心肺正常。左上腹及左季肋区压痛,移浊阴性。诊断性腹腔穿刺3次阴性。Hb86g/L,B超扫描:脾厚6.2cm,脾内可见一范围为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左季部外伤 诊断性腹腔穿刺 左季肋区 浊阴 膈下逐瘀汤 中西医结合 脾内血肿 上腹 脾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瓣膜症1例
11
作者 何城 刘龙 邱实 《沈阳部队医药》 2006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输尿管瓣膜症 输尿管上段 尿细胞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腰疼痛 病例报告 左季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的物流公司——脾
12
作者 张雪亮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6期72-73,共2页
大家比较熟知,吃饭不好,消化不好,中医往往称为脾胃不好。可你知道身上的脾长在哪里吗?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说得直白点,就是左边的肋骨里面。我们的脾和消化吸收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如果没有脾脏,消化吸收会不会受影响?大部... 大家比较熟知,吃饭不好,消化不好,中医往往称为脾胃不好。可你知道身上的脾长在哪里吗?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说得直白点,就是左边的肋骨里面。我们的脾和消化吸收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如果没有脾脏,消化吸收会不会受影响?大部分的朋友都会回答脾和消化吸收有关系,其实错了,脾对消化吸收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吸收 左季肋区 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 脾主运化 脾气主升 脾气虚 布散 慢性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全内脏反位伴胆总管结石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元元 穆彦熹 +2 位作者 汪文杰 刘海鹏 陈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0-633,共4页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viscerum,SIV)即胸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镜像倒转,心脏位于右胸腔内,肝脏位于左季肋区,脾脏位于右季肋区等[1]。SIV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异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2],在正常人群中男性...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viscerum,SIV)即胸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镜像倒转,心脏位于右胸腔内,肝脏位于左季肋区,脾脏位于右季肋区等[1]。SIV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异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2],在正常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其内脏位置的改变一般不会导致器官功能的缺陷,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3]。内脏反位的患者并发某些疾病时,特殊的解剖结构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甚至给予错误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全内脏反位 腹腔器官 右胸腔 左季肋区 胆总管结石 完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肝左叶1例
14
作者 周毕峰 曾艳平 +5 位作者 童大力 薛冰 曹建全 李楷 王蔚 朱星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肝左叶 异常 肝镰状韧带 左季肋区 三角韧带 文献报道 人肝脏 肝右叶 腋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血肿伤情评定
15
作者 郑会斌 罗伯平 +2 位作者 杜建华 李俊华 李大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37-137,共1页
本文报导一例腹部钝挫伤致脾脏血肿,案例;李某,男性,34岁,某县粮食局工人。91年3月31日由于双方打架被拳脚伤及胸腹部。1天后住某市医院外科治疗,病历记载:患者发育正常,神志清,自动体位,胸廓对称,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肠鸣正常,左胸及... 本文报导一例腹部钝挫伤致脾脏血肿,案例;李某,男性,34岁,某县粮食局工人。91年3月31日由于双方打架被拳脚伤及胸腹部。1天后住某市医院外科治疗,病历记载:患者发育正常,神志清,自动体位,胸廓对称,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肠鸣正常,左胸及左季肋部疼痛,该处皮肤微红,肿胀不明显,表皮有轻微擦伤,并有触痛,X光拍片未见胸腹段骨折,91年4月2日做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钝挫伤 部疼痛 自动体位 医院外科 腹内脏器损伤 腹外伤 高密度阴影 左季肋区 腹部疼痛 天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误诊为结肠内粪块一例
16
作者 李大伟 李晨阳 《黑龙江医药》 CAS 1990年第2期56-56,共1页
结肠息肉虽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在肿块较大州在形态上有时与肠内粪块不易鉴别。国外文献曾有将粪块误诊为结肠肿瘤的报道,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1989年9月就诊入院。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息肉恶变 钡剂灌肠检查 病例报告 病理号 器质性病 肠钡透 脐周压痛 左季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肠穿孔致脾脓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瑛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1期80-80,共1页
患者女性,67岁,畏寒、发热1月余伴左季肋区疼痛入院。查体:体温39℃,最高达40.8℃。神志清楚,左下胸阵发性痛,时剧时缓,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加重,全身酸软乏力。全腹软,无明显压痛,
关键词 脾脓肿 肠穿孔 结肠癌 左季肋区 阵发性 左下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迟发性膈疝1例
18
作者 刁贵娟 张军伟 董钟 《中国社区医学》 2006年第1期45-45,共1页
1 案例 某男,36岁,农民。2000年8月6日因琐事被他人用水果刀(长15厘米)刺伤左季肋区,检查见,创口周围有皮下气肿,左肺呼吸减弱,诊断为“开放性气胸(左)”,行胸腔闭式引流,半月后痊愈出院。
关键词 外伤性迟发性膈疝 胸腔闭式引流 开放性气胸 左季肋区 皮下气肿 痊愈出院 水果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脾脓肿1例
19
作者 李贤兰 程荣昆 刘昆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脾脓肿 彩超诊断 左上腹疼痛 实验室资料 症状加重 体格检查 左季肋区 超声检查 30岁 W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引流治疗脾脓肿患儿
20
作者 Choudhury S R. Rajiv C. +1 位作者 Pitamber S. 李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49-50,共2页
Background/Purpose: Isolated splenic abscesses are rare in pediatric patients.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 in the literature has been in favor of splenectomy, althoug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splenic preservation is... Background/Purpose: Isolated splenic abscesses are rare in pediatric patients.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 in the literature has been in favor of splenectomy, althoug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splenic preservation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ported. We report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4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plenic abscess by needle aspirations and antibiotic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ur children (aged 7-11 years; male-female, 3:1) were admitted in our institution with history of high-grade fever with chills, anorexia, left hypochondrial pain, and splenomegaly. One child was a known case of thalassemia, and one had a history of typhoid fever. The others did not have any predisposing condition. Ultrasonography (USG) and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 of the abdomen showed a solitary abscess in the spleen in 2 patients and multiple abscesses in the other 2. Ultrasonography-guided needle aspiration in 3 cases revealed purulent fluid, which, on culture, grew Escherichia coli in 1 case, Salmonella paratyphi A in 1 case, but sterile in 1 case. Blood culture was sterile in all the cases, but Widal’s test was positive in 2 patients. Treatment protocol included USG-guided needle aspiration of pus along with intravenous ceftriaxone, metronidazole, and amikacin for 3 to 12 weeks. Results: All 4 patients showed a good response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erial USG showed gradual resolution of abscess, and none was subjected to splenectomy. Conclusion: Isolated splenic abscess in children can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needle aspirations and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thereby avoiding splen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治疗 脾脓肿 患儿 经皮 儿科患者 治疗方法 住院治疗 食欲减退 左季肋区 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