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工程设计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1
作者 顾建民 董小燕 顾冷 《大学教育科学》 1995年第2期14-18,共5页
我国工程设计教育的回顾与思考顾建民,董小燕,顾冷(浙江大学)设计是现代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中致胜的法宝。设计能力是工程专业人才的首要本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设计教育,全面提高工科学生的设计素质。基... 我国工程设计教育的回顾与思考顾建民,董小燕,顾冷(浙江大学)设计是现代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中致胜的法宝。设计能力是工程专业人才的首要本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设计教育,全面提高工科学生的设计素质。基于以上认识,产业界开始重视设计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教育 工程教育改革 毕业设计 生产劳动 培养目标 科学研究 高等工业学校 教学组织形式 典型工程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工程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6
2
作者 顾建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工程设计教育 发展趋势 课程结构 高等教育
全文增补中
工程设计教育的全面革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实践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肖婧 吴伟 许国动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9-65,共7页
工程设计教育是本科工程教育的核心,尤其要体现为“培养先进设计理念、强化创新设计体验、融合跨界设计知识、汇聚多样设计资源”的体系化实施。然而,我国本科工程设计教育普遍受到科学教育排挤,对工程设计的理解相对狭隘,且在实施中缺... 工程设计教育是本科工程教育的核心,尤其要体现为“培养先进设计理念、强化创新设计体验、融合跨界设计知识、汇聚多样设计资源”的体系化实施。然而,我国本科工程设计教育普遍受到科学教育排挤,对工程设计的理解相对狭隘,且在实施中缺少体验环节。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高度重视工程设计教育并实施了大胆而独特的革新,其经验主要体现为大设计观理念、多元体验式课程体系、创新综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协同的支撑条件。这对我国本科工程设计教育的参考启示是: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精心调整教学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本科工程设计教育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AD和3D打印在工程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丽红 胡碧康 《现代计算机》 2018年第18期55-57,共3页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3D CAD教育已经从理论课程转变为使用商业CAD软件的实际设计培训。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设计项目是以二维方式表达的,不足以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描述设计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讨论3D打印在工程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结果发现,...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3D CAD教育已经从理论课程转变为使用商业CAD软件的实际设计培训。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设计项目是以二维方式表达的,不足以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描述设计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讨论3D打印在工程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使用3D打印可以通过在设计中制作真实的物理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程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加强和改进工程设计教育──工程设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顾建民 王素文 董小燕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6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当加强和改进工程设计教育──工程设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顾建民,王素文,董小燕工程设计是科学研究、工程研究与生产实践、市场经济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设计教育能有... 应当加强和改进工程设计教育──工程设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顾建民,王素文,董小燕工程设计是科学研究、工程研究与生产实践、市场经济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设计教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教育 调查与分析 教育现状 设计素质 加强和改进 培养要求 工科毕业生 本科工程教育 工程专业人才 重要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设计与工程设计教育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雷庆 王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自上世纪70年代美英工程设计教育复兴,国外工程教育界对工程设计及工程设计教育予以了高度关注。我国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针对美英工程设计教育的进展做了深入的系列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不同工程形态下工... 自上世纪70年代美英工程设计教育复兴,国外工程教育界对工程设计及工程设计教育予以了高度关注。我国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针对美英工程设计教育的进展做了深入的系列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不同工程形态下工程设计的特点及其与工程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工程观指导下工程设计教育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论证工程设计教育复兴并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教育
原文传递
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印升 俞洋 +2 位作者 陶为戈 刘晓杰 宋伟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8-83,共6页
以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明晰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代工程师的目标,阐述了工程设计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在确立工程设计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工程设计教育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工程设计方法。最后... 以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明晰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代工程师的目标,阐述了工程设计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在确立工程设计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工程设计教育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工程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院校工程教育阶段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实施环节、途径和方法,并讨论分析了各环节的内容与目标。实践表明这些环节、途径和方法的实施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和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现代工程 工程设计教育 工程设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 basic laws in design science 被引量:4
8
作者 Xie Youba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2期2-8,28,共8页
A point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sign and science is given and the connotanons of aeslgn science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Design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the first step of all human' s purposeful activity, whic... A point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sign and science is given and the connotanons of aeslgn science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Design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the first step of all human' s purposeful activity, which is a daily behavior for everyone. Four laws are summarized, which describe the basic patterns of design and are the constituents of design science. They are the law of design based on existed knowledge, law of in- completeness of design knowledge, law of design centered on new knowledge acquirement and law of competi- tiveness of design knowledge. The four basic laws show the knowledge essence of design. To enrich the existed knowledge, to make it convenient to be used, to teach designers with high intuition and inspiration in picking useful elements of existed knowledge and shaping competitive ideas and to have strong new knowledge acquire- ment facility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good designs. Study of design science will promote the structure of tra- di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is derived that there will be no successful innovation without goo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design science KNOWLEDGE knowledg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 Kansei
9
作者 Igor Fernandez Plazaola Carmen Llinares Millan +1 位作者 Antoni Montafiana Avino Maria Pons Morer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2期131-138,共8页
Since the earliest Kansei works saw the light more than 30 years ago, the Kansei has boomed exponentially. Because of many and various achieved business successes by different working groups as well as the methodology... Since the earliest Kansei works saw the light more than 30 years ago, the Kansei has boomed exponentially. Because of many and various achieved business successes by different working groups as well as the methodology geographical dispers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Multi-faceted Kansei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last 20 years in a very wide and varied way. The Kansei has experienced as if talking of a tree, a branching experience still going on nowadays. Today we can speak from Kansei in theory, Kansei emotion measurement, Kansei engineering, Kansei information, Kansei education, Kansei design to Kansei in practice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 Three years ago, our team started the experience to introduce Kansei in the educational atmosphere, applying it to the final degree projects. In the Schoo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at Polit^cnica de Valencia and inside its final degree project proposal, a workshop on Kansei engineering was offered. During these years at the eighth semester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 degree, students have been working for almost five month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team of teachers on their final project till the final public oral defense was made in front of a committee. During these years, we have worked with an average of 10 students per year. Some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ir final projects, others have not achieved the minimum required.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ain the experience during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team has accumulated in Kansei education, and can be of interest for every teacher or lectu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Kansei Kansei final project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rchitectural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