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工程师素养的校企认知间隙与弥合
1
作者 余静 闫广芬 杜剑涛 《中国高教研究》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我国长期面临卓越工程师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境遇,这种供需失衡直观反映在校企双方对于卓越工程师素养的认知差异上。通过在BOSS直聘网站抓取7914条企业工程师招聘信息以及遴选部分代表性高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高校... 我国长期面临卓越工程师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境遇,这种供需失衡直观反映在校企双方对于卓越工程师素养的认知差异上。通过在BOSS直聘网站抓取7914条企业工程师招聘信息以及遴选部分代表性高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高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对于卓越工程人才素养的认知需求差异并究其成因。研究发现,校企间沟通激励不足、选择性执行、信息不对称等加剧了双方对卓越工程师素养的认知间隙。为弥合认知间隙以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成效,需打破传统校企委托代理身份,拓宽育人主体的角色边界;重构校企话语情境,健全专业认证与资格认证有机衔接的规范化制度;整合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推进多重委托的协调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素养 招聘信息 产教融合 委托代理
原文传递
美国工程师素养体系演进历程、逻辑理路及其启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2
作者 杨院 范媛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工程师素养体系既是衔接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纽带,又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现实体现。两百多年来,美国工程师素养体系演变经历了“忠诚实用的土木工程师”“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关怀社会的创新型工程师”“引领未来的复... 工程师素养体系既是衔接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纽带,又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现实体现。两百多年来,美国工程师素养体系演变经历了“忠诚实用的土木工程师”“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关怀社会的创新型工程师”“引领未来的复合型工程师”四个阶段。工程师素养体系扎根于人与自然关系,受美国工业化纵深推进与转折发展的影响,受学校教育体系与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双重锁定。未来我国工程师素养体系构建要突破人与自然主客二元对立发展观,回归天人合一和万物一体新发展观,回归人类健康幸福生活;强调工程师素养体系作为基础研究突破与人类美好生活的“高效衔接者”;现实需打破路径依赖,革新工程师素养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师素养体系 历史制度主义 人与自然 幸福生活
原文传递
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的开发
3
作者 郭树勤 梁华杰 郭亚丹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19期89-93,共5页
文章在阐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策略,最后说明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 文章在阐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策略,最后说明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 采矿工程专业 西部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绿色工程教育的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4
作者 翟持 李斌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绿色工程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为例,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绿色工程教育实施路...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绿色工程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为例,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绿色工程教育实施路径。该课程团队以“双碳”目标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将体现绿色工程教育内容的相关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融入绿色工程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培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新时代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塑造 工程师素养 课程思政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阶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给排水管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
作者 刘非 陈垚 +1 位作者 袁绍春 刘臻 《科技风》 2024年第16期21-23,共3页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围绕城镇给水排水管网建设,以培养出具有工程师素养的高阶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给排水管道工程”课程教学,系统阐述了与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相关的内容,剖析了课程教学现状问题,明...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围绕城镇给水排水管网建设,以培养出具有工程师素养的高阶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给排水管道工程”课程教学,系统阐述了与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相关的内容,剖析了课程教学现状问题,明确了问题解决思路,详细论述了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为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管道工程 课程教学改革 高阶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钳工实训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栋 杨龙兴 +1 位作者 张陈 杨慧燕 《科技视界》 2017年第30期3-4,共2页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阶段的钳工实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硕士阶段的教学要求。本文结合本校生源和钳工实训教学规律,提出了注重工程师理论素养与工程应用能力培训相结合、运用本科阶段工艺理论知识分析改进加工方案、以及借...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阶段的钳工实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硕士阶段的教学要求。本文结合本校生源和钳工实训教学规律,提出了注重工程师理论素养与工程应用能力培训相结合、运用本科阶段工艺理论知识分析改进加工方案、以及借助配合件加工训练强化工程硕士团队协作意识的教学模式改革,改进了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钳工工艺实训教学培养模式,提高了工程硕士实践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硕士技师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工教学改革 工程硕士培养 工程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勐 刘子杰 汪双双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8期258-259,共2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对促进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部湾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能源特色打造、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工程基础及实践课程体系、工程师综合素...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对促进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部湾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能源特色打造、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工程基础及实践课程体系、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结合学校定位及所处区域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和探索,以期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能源化学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工程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翟持 《化工高等教育》 2022年第6期75-79,共5页
当前国内工科高校正处在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齐头并进的关键时期,如何一手抓显性教育、一手抓隐性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关系出发,分析了化工学科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以化工过程分... 当前国内工科高校正处在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齐头并进的关键时期,如何一手抓显性教育、一手抓隐性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关系出发,分析了化工学科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文章指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新时代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塑造 新工科人才 工程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锋精神融入应用工科专业的教育实践研究
9
作者 徐顺武 陈文辉 +1 位作者 张健 王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明显的是,唯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在这场变革面前如何积极应对变得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拔...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明显的是,唯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在这场变革面前如何积极应对变得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持。应用型工科教育在培养中国高端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内涵与工科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高度契合。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如何在工科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雷锋精神,以实现工程师职业素养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工科专业教育 工程师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