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7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能源需求、最优碳税与碳达峰--基于社会经济损益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张崇辉 黄婉翔 苏为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9,共17页
工业领域碳达峰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碳税是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有力工具,但如何兼顾碳税与能源消费现状、区域异质性、社会经济损益等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构建最优碳税测算及社会经济损益分析框架,探索... 工业领域碳达峰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碳税是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有力工具,但如何兼顾碳税与能源消费现状、区域异质性、社会经济损益等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构建最优碳税测算及社会经济损益分析框架,探索工业领域碳达峰“先立后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工业能源需求价格弹性具有区域异质性,区域电力需求价格弹性整体上高于热力与焦炭;第二,碳税具有三重经济效应,即收入效应、工业市场成本效应和工业产出效应;第三,碳税兼具累退性与成本内部化效应,表征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对经济损失较低。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分区域、分阶段推进工业碳达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工业能源需求 最优碳税 社会经济损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长三角都市圈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对长三角都市圈1996~2008年工业部门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伟 吴文元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69-78,共10页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对1996~2008年长三角都市圈十五个城市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该时期长三角都市圈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主要有:工业资本...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对1996~2008年长三角都市圈十五个城市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该时期长三角都市圈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主要有:工业资本与工业劳动比、重化工业产值与工业产值比、工业能源技术变化对工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均能源消耗和外商投资企业产出占比对能源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人均工业产值对工业能源效率有负影响,并且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能源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未来长三角都市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的选择是:注重发展高加工度的工业、产业的合理布局、产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消耗强度 LMDI 工业能源效率 产出结构 能源技术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能源使用效率系统中GIS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究
3
作者 吴泊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速,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议题。GIS技术凭借其在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上的卓越效能,正逐渐展现在工业能源监管领域的独特价值。本项研究致力于将GIS技术融入工业能源消耗效率体系中,探究增强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速,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议题。GIS技术凭借其在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上的卓越效能,正逐渐展现在工业能源监管领域的独特价值。本项研究致力于将GIS技术融入工业能源消耗效率体系中,探究增强能源利用效率的新策略。文章首先进一步阐述了GIS技术的基础与应用范围,随后剖析了当前工业能源效率评估的方法论,并详尽说明了GIS技术与工业能源监管系统整合的实际操作流程。借助一系列实证研究案例,本文检验了GIS集成系统在实践操作层面的影响成效,并提出了一套初步的研究发现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GIS技术 系统集成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聚集与企业规模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边浩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成了未来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基于2011—2019年我国工业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构建了Tobit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聚...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成了未来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基于2011—2019年我国工业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构建了Tobit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聚集和企业规模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产业聚集还是企业规模都可以有效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三大区域都可以通过工业产业聚集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只有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优势来提高能源效率;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单阈值效应,当聚集程度超过阈值,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对能源效率并没有明显的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产业聚集 企业规模 TOBIT模型 面板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 被引量:30
5
作者 韩峰 冯萍 阳立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9,共8页
本文以马歇尔集聚理论为基础构建空间外部性指标和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受到空间中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其中,中间投入空... 本文以马歇尔集聚理论为基础构建空间外部性指标和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受到空间中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其中,中间投入空间可得性和空间技术外溢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邻区专业化劳动力却不利于当地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分地区的估计结果来看,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综合效应均为正,但各地区不同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果各异。进一步通过考察空间集聚外部性对能源效率不同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发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边际贡献随分位数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则呈现U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部性 集聚经济 工业能源效率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省份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海良 王若梅 +1 位作者 丁元卿 张红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2,共7页
高效能源利用是推动工业发展,进而促使城镇格局演化的重要催化剂,同时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对工业能源的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必将影响到低碳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生态责任目标的实现。选取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 高效能源利用是推动工业发展,进而促使城镇格局演化的重要催化剂,同时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对工业能源的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必将影响到低碳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生态责任目标的实现。选取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对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能源工业投资、工业总产值、城市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工业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城镇化率和工业能源消费的非线性关系和相应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优于云南、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云南和贵州2012年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2003年上海、浙江的城镇化率,显示出长江上游和下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水平差距。(2)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存在两个结构变化点,分别为36.9%和48.3%。(3)在第一个门槛点前,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起抑制作用,前期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资源和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抑制工业能源消费。在越过第二个门槛点后,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起正向作用,此时工业的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准的提升对能源消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最后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和工业低碳化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加快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份联动发展,缩小城镇化发展差异;针对城镇化率和工业能源消费的非线性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控制工业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协调城镇化进程和地区工业能源消耗,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能源消费 门槛效应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Divisia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傅浩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4,共7页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碳排放 Devisia指数分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三城市工业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现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彩艳 连素琴 +2 位作者 牛书文 阎春生 买超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解西安、乌鲁木齐、西宁三个西部省会城市工业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现状,对三城市2005-2009年间工业能源消耗,2005-2011年间空气质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三城市工业能源结构单一,均以煤炭尤其是原煤消费为主,工业原煤消费... 为了解西安、乌鲁木齐、西宁三个西部省会城市工业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现状,对三城市2005-2009年间工业能源消耗,2005-2011年间空气质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三城市工业能源结构单一,均以煤炭尤其是原煤消费为主,工业原煤消费比重较高,但逐年有所减小;能源利用效率低,但逐年有所提高.三城市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其中PM10污染超标严重,SO2污染有逐年减轻的趋势.由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快速增长等因素,NO2的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 能源消费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业异质性的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四军 廖芳芳 李丹玉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44,共14页
提升能源效率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不同行业在资源、技术、资金和劳动组织上各有自身特性,使到各行业能源效率产生差异。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以2002-2014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工业行业的静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行业... 提升能源效率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不同行业在资源、技术、资金和劳动组织上各有自身特性,使到各行业能源效率产生差异。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以2002-2014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工业行业的静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行业异质性和演变过程。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指数,考察我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保持缓慢上升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从低至高依次为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行业间能源效率增长趋势不同,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指数呈增长趋势,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指数呈下降趋势。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平均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行业异质性 超效率DEA 要素密集度 效率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对省际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媛媛 李坤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3,共6页
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能源效率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吸引外资的大国,外资的进入无疑会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对能源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2005-2007年各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为研... 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能源效率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吸引外资的大国,外资的进入无疑会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对能源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2005-2007年各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资企业进入对工业能源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计量检验后发现,由于普遍整体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国内企业,外资进入总体上会提高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而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即港澳台企业相对于其他外资企业来说规模偏小、环保意识较差、生产和环境技术较差等,导致港澳台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健性。这就提示我们,在大力鼓励外资进入的同时,必须正确引导外资尤其是港澳台外资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另外与相关文献类似,我们发现研发、能源相对价格、产业结构、人均生活水平以及国有企业比重也会对能源效率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省际工业能源效率 港澳台外资 其他外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工业能源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斌 陈崇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文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基于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两种方法来测度和衡量工业能源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 文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基于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两种方法来测度和衡量工业能源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效应尚不显著,但却通过制约绿色技术创新而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能源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比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型环境规制 工业能源效率 能源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低碳经济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晶 王丽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和测度指标的研究,指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为评价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然后以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徐州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结果看,徐州市1998-2008年工业能... 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和测度指标的研究,指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为评价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然后以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徐州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结果看,徐州市1998-2008年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正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期,但转型速度相对缓慢,其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同处江苏省的苏州市,且工业原煤投入存在较多冗余。针对此结论,提出了加速徐州市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DEA 低碳经济测度 工业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黄艳 任毅 蒲坤明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长江经济带 空间集聚效应 梯度差异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比例 能源技术进步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彩楼 查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7,共6页
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发现提升动力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方法进行测度,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获得方向性距离函数优势并提高测算效率。在中国... 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发现提升动力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方法进行测度,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获得方向性距离函数优势并提高测算效率。在中国工业能源效率改善的动力方面,由于缺乏对中国工业自主研发和资本形成内生性特征的认识,现有研究难以揭示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微观作用机理。鉴于此,本文采用在Malmquist指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1997-2011年的能源效率变化,然后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自主研发和工业资本影响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内生检验模型,并采用系统矩估计(GMM)方法重点检验了自主研发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11年的改善率达到9.7%。其中,技术进步的整体均值为-0.56%,技术效率的整体均值达到15.3%,反映出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生产前沿面在不断退化,而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距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在计量检验中,发现企业研发支出更容易改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政府研发支出容易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分样本检验中,政府研发对重工业技术前沿面移动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但是对轻工业技术前沿面移动的促进效应不明显。资本形成显示出抑制中国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倾向,而资本深化则发挥着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认为应该在能源技术等重工业共性应用领域加大政府研发资助力度;在轻工业领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资助体系,通过市场力量传导研发需求压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技术资本等方式改善中国工业资本结构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工业能源效率 LUENBERGER指数 系统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视野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辉 吴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趋同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晓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q...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工业能源消费 碳排放规模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光球 白龙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64,共7页
将超效率模型与三阶段DEA方法结合,充分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研究了陕西省11个市级地区2010—2016年间的工业能源效率,同时考察了各市的投入与产出松弛量,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后对其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后... 将超效率模型与三阶段DEA方法结合,充分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研究了陕西省11个市级地区2010—2016年间的工业能源效率,同时考察了各市的投入与产出松弛量,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后对其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后的投入产出再次运用超效率DEA分析工业能源效率。结果显示,各市工业能源效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陕北区域降低最为明显。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因素对陕西省工业能源效率起积极作用,社会发展水平对其起抑制作用,开放水平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三阶段DEA 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凯璇 王仲智 《资源与产业》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基于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江阴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驱动效应... 基于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江阴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耗碳排放量同工业总产值呈弱脱钩状态,工业能耗碳减排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产出规模仍是促进该市工业能耗碳排放增长的首要因素,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 工业能源消费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及污染排放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艳清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4,共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人口效应、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和削减效应,运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能耗和排污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虽然也增加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主导性因素,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不确定,但是总体来看促进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行业结构效应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高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消费 工业污染 因素分解分析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