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硫酸酯化壳聚糖与DNA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海容 郭祀远 +2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郑必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94-2298,共5页
以荧光光谱法、吸收光谱法、碱变性曲线、离子强度和荧光猝灭等方法研究了两种硫酸酯化壳聚糖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硫酸酯化壳聚糖与荧光探针DNA/EB的作用存在嵌插和静电作用两种模式。高取代度硫酸酯化壳聚糖(CT-H)与低取代... 以荧光光谱法、吸收光谱法、碱变性曲线、离子强度和荧光猝灭等方法研究了两种硫酸酯化壳聚糖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硫酸酯化壳聚糖与荧光探针DNA/EB的作用存在嵌插和静电作用两种模式。高取代度硫酸酯化壳聚糖(CT-H)与低取代度硫酸酯化壳聚糖(CT-L)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不同的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碱变性pH增大、发光体系稳定性增加;金属阳离子Mg2+可与DNA的磷酸基团产生弱静电相互作用。极微量硫酸酯化壳聚糖存在下,荧光被有效地猝灭,证明在EB、CT-H或CT-L和DNA之间产生了强的竞争键合作用,表明不同硫酸酯化壳聚糖是一种有希望的基因治疗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酯化壳聚糖 光谱分析 DNA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探针研究吩噻嗪类药物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瑛 李一峻 +1 位作者 高志 何锡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用光谱探针溴乙锭(EB)研究3种吩噻嗪药物与DNA的作用。方法与结果:在pH74的溶液中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表明,同为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的盐酸氯丙嗪(CPZ)和盐酸三氟拉嗪(TFP)与DNA间存在嵌插作用;有... 目的:用光谱探针溴乙锭(EB)研究3种吩噻嗪药物与DNA的作用。方法与结果:在pH74的溶液中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表明,同为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的盐酸氯丙嗪(CPZ)和盐酸三氟拉嗪(TFP)与DNA间存在嵌插作用;有相同功能团的抗组胺药物盐酸异丙嗪(PMZ)与DNA之间为弱的混合作用。结论:一定的离子强度下该嵌插作用会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噻嗪类药物 DNA 溴乙锭探针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红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机理的电化学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家宏 姜慧君 +3 位作者 冯玉英 杨辉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性红 ( N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 CT-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溶液 p H值的变化会改变二者相互作用的方式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进一步确证了上述的结果 .
关键词 中性红 电化学 静电作用 嵌插作用 DNA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氯农药与肿瘤相关基因DNA间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鲁嘉 卜晓阳 +2 位作者 王静 李卉卉 杨小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88,共7页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FL)光谱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3种有机氯农药[DDT,DDE和DDD]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p53 DNA和C-myc DNA)的相互作用,阐明有机氯农药的基因毒性。UV-vis和FL光谱实验表明,有机氯农药主要通过嵌插方式与DN...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FL)光谱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3种有机氯农药[DDT,DDE和DDD]与人类肿瘤相关基因(p53 DNA和C-myc DNA)的相互作用,阐明有机氯农药的基因毒性。UV-vis和FL光谱实验表明,有机氯农药主要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碱基作用,形成非共价复合物。通过FL实验得到的农药分子与p53 DNA的结合能力顺序为:DDE>DDT>DDD,对C-myc DNA为:DDD>DDE>DDT;并通过计算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证实以疏水作用为主要的作用力。CD实验表明,部分有机氯农药能够影响DNA的碱基对堆积和二级结构,很可能进一步造成DNA损伤,并最终导致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光谱法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乙锭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立波 石昕 +1 位作者 牛淑妍 张书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研究了溴化乙锭在浸蜡光谱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紫外 -可见光谱法对溴化乙锭与 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得出溴化乙锭与
关键词 溴化乙锭 DNA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嵌插作用 循环伏安法 浸蜡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吩嗪染料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瑛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4-716,共3页
在对DNA分子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小分子不仅可作为生物探针,还可成为以DNA为靶目标的抗肿瘤(癌)药物的母体,如吖啶等.小分子物质与DNA分子的非共价键力作用将改变DNA分子构型,破坏其模板作用.本文在研究吩嗪染料——... 在对DNA分子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小分子不仅可作为生物探针,还可成为以DNA为靶目标的抗肿瘤(癌)药物的母体,如吖啶等.小分子物质与DNA分子的非共价键力作用将改变DNA分子构型,破坏其模板作用.本文在研究吩嗪染料——中性红(NeutralRed,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插作用 DNA 吩嗪染料 中性红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Cu^(2+)、Ca^(2+)和Mg^(2+)对抗蚜威与DNA结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兴 张国文 +1 位作者 付鹏 占春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6-149,共4页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下,运用紫外、荧光光谱法和DNA熔点实验研究抗蚜威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以及Cu2+、Ca2+和Mg2+分别对两者结合的影响。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和DNA熔点测定结果表明,抗蚜威主要是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碱基发生作用。...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下,运用紫外、荧光光谱法和DNA熔点实验研究抗蚜威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以及Cu2+、Ca2+和Mg2+分别对两者结合的影响。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和DNA熔点测定结果表明,抗蚜威主要是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碱基发生作用。3种金属离子均能与抗蚜威络合,络合物的生成使体系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和形状发生改变,并能不同程度地猝灭DNA-EB复合物的荧光;Cu2+、Ca2+的存在使DNA-抗蚜威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而Mg2+的参与能增强两者之间的结合。由此推断出,金属离子对抗蚜威与DNA结合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金属离子与DNA的碱基和磷酸基团间结合的相对亲和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抗蚜威 小牛胸腺DNA 荧光光谱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T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华 接贵芬 +1 位作者 牛淑妍 张书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藏红T(ST)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藏红T与DN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藏红T对溴化乙锭-天然DNA体系的影响,以及天然DNA和变性DNA与藏红T作用的不同,得出藏红T与DNA发生类...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藏红T(ST)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藏红T与DN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藏红T对溴化乙锭-天然DNA体系的影响,以及天然DNA和变性DNA与藏红T作用的不同,得出藏红T与DNA发生类似溴化乙锭的嵌插作用的结论,形成了2ST-DNA结合物,结合常数为3.46×104L2·mo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藏红T 玻碳电极 电化学反应 紫外-可见光谱 DNA 溴化乙锭 嵌插作用 有机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P-H_2O_2-HRP酶促反应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书圣 牛淑妍 +1 位作者 马立波 焦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The pure product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prepared by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and analyz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on a glass carbon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 The pure product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prepared by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and analyz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on a glass carbon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and 2-aminophenoxazine-3-one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peak potential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in pH 6.8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NA shifts posi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bind of 2-aminophenoxazine-3-one with DNA is intercalation a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acting time was also studied. The binding ratio of the complex of DNA and 2-aminophenoxazine-3-one at room temperature is calculated to be 1∶1,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 is to be 6.60×10 4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酚噁嗪 DNA 邻氨基酚 循环伏安法 紫外-可见光谱 嵌插作用 电化学 酶促反应 放线菌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农药氰戊菊酯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业鹏 张国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pH 7.4的Tris-HCl缓冲液中,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CD)以及粘度实验和熔点实验研究农药氰戊菊酯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氰戊菊酯浓度增大,DNA农药体系出现紫外增色,CD谱收缩现象,DNA的粘度和熔... 在pH 7.4的Tris-HCl缓冲液中,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CD)以及粘度实验和熔点实验研究农药氰戊菊酯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氰戊菊酯浓度增大,DNA农药体系出现紫外增色,CD谱收缩现象,DNA的粘度和熔点明显增大,说明氰戊菊酯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结合,氰戊菊酯可导致DNA链增长,破坏右手螺旋以及碱基堆叠。测定不同温度(293,302,310K)下氰戊菊酯与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并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两者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78.63kJ.mol-1和359.5J.mol-1.K-1,据此推测疏水作用是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小牛胸腺DNA 光谱法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与中性红相互作用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云 项朋志 +1 位作者 高云涛 张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利用电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中性红和DNA的相互作用,根据其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可见光谱,在pH=7.05缓冲体系中中性红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
关键词 中性红 DNA 电化学 紫外-可见光谱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吡啶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建聪 林华 +3 位作者 高凤 林珩 郑宁琳 陈福兴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PC)(H2O)](phen=1,10-邻菲罗啉,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溶液加入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PC)(H2O)](phen=1,10-邻菲罗啉,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溶液加入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减小,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呈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加入DNA后,配合物的峰电流明显减小,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可能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DNA对配合物的影响,表明以[Cu(phen)(PC)(H2O)]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3.3×10–6 mol/L^4.0×10–5 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配合物与DNA形成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铜配合物 DNA 电化学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研究(phen)_2Cu^(2+)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少景 倪永年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1,10-邻菲咯啉铜配合物[(phen)2Cu2+]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 l)中,(phen)2Cu2+配合物的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1,10-邻菲咯啉铜配合物[(phen)2Cu2+]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 l)中,(phen)2Cu2+配合物的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小牛胸腺DNA时,配合物(phen)2Cu2+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均有所下降。通过比较(phen)2Cu2+配合物中加入单链DNA和双链DNA后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下降的程度,前者比后者下降的程度小,可以得出(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双链DNA的作用方式存在着插入式的沟槽结合模式。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由盐效应进一步得到证实。由此可知,(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形成了一种插入式的电惰性结合物,从而导致氧化还原峰电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 铜(Ⅱ)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淑妍 张书圣 +1 位作者 马立波 焦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34-1236,共3页
研究了茜素红S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根据茜素红S与DNA作用的伏安曲线、紫外 可见光谱及溴化乙锭对茜素红S与DNA作用的影响 ,认为茜素红S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考察了温度、时间及pH值对二者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茜素红S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电化学 玻碳电极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技术研究阿特拉津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婧 孟庆翔 +2 位作者 任丽萍 张涛 牟豪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22-2125,共4页
利用分子荧光探针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阿特拉津(Atrazin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选用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考察了阿特拉津浓度、磷酸盐、离子强度以及碘化钾对系统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t-DNA... 利用分子荧光探针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阿特拉津(Atrazin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选用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考察了阿特拉津浓度、磷酸盐、离子强度以及碘化钾对系统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存在猝灭现象,并同时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猝灭方式。KI对ct-DNA-Atrazine体系的荧光猝灭及阿特拉津使ct-DNA紫外吸收的增色和红移现象表明阿特拉津与ct-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磷酸盐、离子强度对ct-DNA-EB-Atrazine体系的荧光强度影响表明,阿特拉津与ct-DNA的磷酸基之间存在非特征性的静电作用,并且高离子强度不利于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小牛胸腺DNA 荧光探针 紫外吸收光谱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来 周春苗 +4 位作者 汪颖 江博 吴慧 张业中 戴捷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94-299,共6页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六水硝酸锌在无水乙醇中进行反应,制得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盐效应实验...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作为配体与六水硝酸锌在无水乙醇中进行反应,制得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盐效应实验研究了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对溴化乙锭小牛胸腺DNA(EB-ctDNA)体系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并结合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值(ΔH=-34.07kJ/mol)和熵变值(ΔS=-50.91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瓦尔斯力是维持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EB-ctDN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配合物与ctDNA主要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而不是沟槽作用和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锌(Ⅱ) 小牛胸腺DNA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嵌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霉素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敏 程发良 姚海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4-637,共4页
研究了土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土霉素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DNA的存在能导致土霉素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推测土霉素与DNA在该条件下以键合模式相互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进一... 研究了土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土霉素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DNA的存在能导致土霉素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推测土霉素与DNA在该条件下以键合模式相互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进一步确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DNA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嵌插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金掺杂纳米TiO_2修饰电极用于抗肿瘤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心声 朱丽丽 +1 位作者 刘彦蕊 杜江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4,共8页
利用模板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结构的金掺杂纳米Ti O2薄膜修饰电极(3DOM GTD/ITO),并在此修饰电极上成功固定小牛胸腺DNA(ct DNA),从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生物传感器(DNA/3DOM GTD/ITO),并通过透射电镜(TEM)、... 利用模板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结构的金掺杂纳米Ti O2薄膜修饰电极(3DOM GTD/ITO),并在此修饰电极上成功固定小牛胸腺DNA(ct DNA),从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生物传感器(DNA/3DOM GTD/ITO),并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法研究了ct DNA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的固定情况,结果表明,ct DNA已被成功地固定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槲皮素(Qu)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及与ct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u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有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还原反应为2电子和2质子的转移过程。Qu可与固定在修饰电极上的ct 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其结合常数(K)为3.61×106L/mol。循环伏安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圆二色性光谱均表明Qu与ct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Qu与ct DNA的碱基结合具有序列选择性,对Qu与聚(d G-d C)及聚(d A-d T)的结合常数进行计算,得到结合常数比K(d G-d C)/K(d A-d T)=3.5,表明Qu与ct DNA发生嵌插作用时更倾向于结合在GC富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多孔结构 金掺杂纳米TiO2 DNA修饰电极 槲皮素 嵌插作用 序列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法研究溶液中小分子与DNA的作用
19
作者 张凯 李芝芬 +3 位作者 王保怀 张有民 杨铭 王夔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8-19,共2页
NMR法研究溶液中小分子与DNA的作用张凯,李芝芬,王保怀,张有民杨铭,王夔(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NMR法研究溶液中小分子与DNA的作用张凯,李芝芬,王保怀,张有民杨铭,王夔(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探索药物体内作用方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NMR法 衍生物 大环多胺 嵌插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学物理 天然药物 高分辨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吡啶-2-羧酸)钴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20
作者 余章龙 郑德伦 汪庆祥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一种吡啶类钴配合物[Co(PC)2(H2O)2](PC=吡啶-2-羧酸)与DNA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探讨了该钴配合物与DNA二者之间结合模式、结合机理及结合参数等.循环伏安法发现该配...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一种吡啶类钴配合物[Co(PC)2(H2O)2](PC=吡啶-2-羧酸)与DNA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探讨了该钴配合物与DNA二者之间结合模式、结合机理及结合参数等.循环伏安法发现该配合物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数值分析可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比值Ipa/Ipc=0.5,且峰电位差ΔEp=72 mV,表明该配合物在金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为准可逆过程.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发生了显著的减小,且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之间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了相互作用.配合物还原态与氧化态与DNA结合平衡常数比K2+/K3+=2.6,表明还原态的配合物与DNA之间结合能力是氧化态的2.6倍,符合嵌入模式的特征.常规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DNA对配合物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o(PC)2(H2O)2]与DNA的结合常数K为9.4×104L/mol,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结合能力.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当配合物与DNA作用后形成高分子量的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2-羧酸 钴配合物 嵌插作用 DNA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