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谈藏族历史上的几位女性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华锐.东智
-
机构
甘肃省藏学研究所
-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
-
关键词
藏族妇女
古代藏族
藏族社会
金城公主
尼泊尔
崇信佛教
拉卜楞寺
密宗
青藏高原
女干部
-
分类号
D6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鄞县古寺与日本建筑国宝——东大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古城
-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4期49-49,共1页
-
文摘
中国南宋 (公元1127—1279)中叶以后,明州(庆元)是唯一对外开放的市舶司,鄞县的阿育王寺和天童寺又是当时靠港口最近的古寺,因此崇信佛教的日本幕府(执政者)派了大批和尚到两座古寺朝拜,日本文化史专家木官泰彦提供的资料,称其人数达百人以上。
-
关键词
日本建筑
东大寺
古寺
阿育王
鄞县
国宝
建筑格式
对外开放
崇信佛教
市舶司
-
分类号
B947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巩义石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其仁
-
出处
《中州统战》
1994年第7期32-32,共1页
-
文摘
巩义石窟吴其仁巩义石窟,系我国十大石窟之一,它位于巩义市区东北10公里处的南河渡乡寺湾村。北临黄河,南依嵩山,坐落邮岭,面向伊洛,峰回路转,郁郁葱葱。攀部岭登高远望,东有洛纳风光,南有杜甫故里,酉有北宋皇陵,北有滔滔黄河。脚下黄土高原,从西到东贯穿巩...
-
关键词
石窟造像
巩义
艺术风格
北宋皇陵
黄土层
北魏早期
造像风格
演奏姿势
艺术感染力
崇信佛教
-
分类号
D6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两个韦应物的一场疑案
- 4
-
-
作者
周允中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9年第5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韦应物
刘禹锡
御史中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韦中丞
同名同姓
新旧《唐书》
唐代文学
大历十才子
崇信佛教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吉祥道场金刚舞
- 5
-
-
作者
宇清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6年第1期42-42,共1页
-
文摘
吉祥道场金刚舞宇清农历六月十四日,传为文殊菩萨诞辰。每年此日,藏传佛教寺庙菩萨顶都要举办一次规模宏大、颇具魅力的舞蹈活动——跳布札,当地俗称“跳鬼”。它的主要内容是礼佛、诵经、施食和避邪,一般称为金刚舞,旨在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六月十五日,五台山各寺...
-
关键词
五台山
金刚力士
文殊殿
朗达玛灭佛
西藏
舞蹈
驱邪祈福
佛教戒律
崇信佛教
弦振动
-
分类号
B947.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悠扬浑厚的钟声
- 6
-
-
作者
高天培
-
机构
河南省汝南县文化局
-
出处
《会计之友》
1995年第1期47-47,共1页
-
文摘
悠扬浑厚的钟声文/高天培五台山上寺院多,寺院里边珍宝多,无论用“世所罕见”或是“价值连城”来形容,都决不过分。清晨,我们被阵阵钟声唤醒,招待所的服务员告诉我们:大白塔上的铃响,显通寺的钟声,一个清脆,一个深沉,几位来旅游的音乐工作者听了赞不绝口,宝贝...
-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
文殊院
鲁智深
清康熙皇帝
河南省
汝南县
白塔
北魏孝文帝
会计
崇信佛教
-
分类号
I26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陈晓芬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
文摘
佛教自进入中国以后,以其理论的繁富庞杂,对封建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为封建文人留下了广阔的理解空间,使人们有可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并接受它。因此同是崇佛,个体之间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认识上差异的产生并不单纯是理论本身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诸如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外,崇佛个体自身的心理特征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理论认识上的差异犹如心灵的标志,它指示于我们的,常常是深蕴于其后的心理需求。柳宗元和苏轼是两个典型的崇佛个体,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佛教理论已经比较全面而且广泛地得到传播,但是出于各自的心理形态,他们对佛教思想的关注中心和理解方式却显然不同。由于这是存在于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的普遍现象,因而,通过对柳、苏二人的比较分析,能使我们具体感受到,个体心理特征是如何使崇佛者各以自己所需来接纳某种理论,并使理论与主体发生同化的,这对于深入探究外来的佛教何以广泛地吸引着各种类型的封建士人,对于进一步讨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应是有意义的。
-
关键词
柳宗元
天台宗
大中之道
中庸之道
佛教理论
崇信佛教
佛教思想
心理特征
崇佛
苏拭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的生活与思想
- 8
-
-
作者
郑文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5期35-41,共7页
-
文摘
陶渊明的生活,可以分为两期;他的思想,也可分为两期。在四十一岁以前是前期,在四十一岁以后是后期。 就前期说,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一、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记载。但有时“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有时“袭我春服,薄言东郊”(《时运》);有时“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
-
关键词
陶渊明
刘裕
谬说
“化”
崇信佛教
桃花源
思想
《论语》
释慧远
保持形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