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柱成矿系统:以峨眉山地幔柱为例 被引量:107
1
作者 胡瑞忠 陶琰 +2 位作者 钟宏 黄智龙 张正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54,共13页
地幔柱沟通了地核、地幔、地壳各个圈层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提供了板内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峨眉山地幔柱是晚古生代全球最显著的地幔柱活动之一,形成了多种有重大资源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以峨眉山地幔柱... 地幔柱沟通了地核、地幔、地壳各个圈层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提供了板内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峨眉山地幔柱是晚古生代全球最显著的地幔柱活动之一,形成了多种有重大资源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以峨眉山地幔柱为例,对几种典型矿床类型的产出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地幔柱成矿系统中各种成矿作用与地幔柱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及成矿机理。(1)通过对部分典型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特征分析,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同矿化特征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于统一的地幔柱岩浆活动体系,并与峨眉山玄武岩为同源演化关系,岩浆演化过程及硫化物熔离富集过程存在的差异造成了矿化类型的变异。(2)对攀西地区4个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论述了成矿岩浆的性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及成岩演化过程和成矿模式,表明成矿母岩浆来自于地幔柱,但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提出岩浆的多次补给混合及结晶锋面上发生的双扩散造成的液态分层导致了韵律条带矿石的形成。(3)阐述了滇黔相邻地区玄武岩型自然铜和黑铜矿铜矿化现象,指出玄武岩岩浆气液阶段的自变质作用和玄武岩构造变质热液蚀变改造作用两种方式造成铜矿化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地幔柱 成矿系统 岩浆硫化物矿床 v_Ti磁铁矿矿床 玄武岩型铜矿 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沉积-构造演化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瑞华 谭钦银 +3 位作者 付建元 牟传龙 程锦翔 王正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峨眉山地幔柱事件,该事件的火山产物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地幔柱事件的沉积与构造演化、火山活动过程中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响应等研究表明,峨眉山地幔柱经历了岩浆深部活动、火山穹窿形成、火...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峨眉山地幔柱事件,该事件的火山产物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地幔柱事件的沉积与构造演化、火山活动过程中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响应等研究表明,峨眉山地幔柱经历了岩浆深部活动、火山穹窿形成、火山喷发及地壳下沉等多个阶段。地幔柱除造成火山喷发外,还引发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如火山穹窿形成、地震、海啸及热液活动等,造成的沉积响应有沉积物同生滑动、热液沉积及风暴沉积等。其中,茅口组疙瘩状团块灰岩及其相关特征是沉积物同生滑动的结果,茅口组—长兴组中的燧石是岩浆分异的热液沉积,茅口组地层中的泥质及其中粗碎屑为风暴沉积。茅口组及吴家坪组杂乱沉积与地震活动有关,或许可以称之为"震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地幔柱 玄武岩 火山活动 沉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那坡基性岩地球化学:峨眉山地幔柱与古特提斯俯冲相互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雪峰 刘希军 +6 位作者 许继峰 时毓 李政林 梁琼丹 黄文龙 廖帅 吴伟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1-548,共18页
华南板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那坡县城以西及西南一带发育一套晚二叠世基性岩,由层状、似层状次火山岩相辉绿岩、辉绿玢岩及球状岩组成。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那坡基性岩可划分为高Ti(TiO_2>2.8%和Ti/Y>500)和低Ti两部分。... 华南板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那坡县城以西及西南一带发育一套晚二叠世基性岩,由层状、似层状次火山岩相辉绿岩、辉绿玢岩及球状岩组成。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那坡基性岩可划分为高Ti(TiO_2>2.8%和Ti/Y>500)和低Ti两部分。高Ti基性岩为碱性玄武岩,而低Ti基性岩为拉斑玄武岩。与低Ti基性岩相比,高Ti基性岩整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_2、MgO和较高的FeO_t、P_2O_5,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似OIB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高度亲缘性;低Ti基性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_2、MgO和较低的FeO_t、P_2O_5,稀土配分曲线较平坦,富集LILE,严重亏损HFSE(Nb、Ta),与岛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从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图解对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判别,那坡高Ti基性岩来自富集OIB地幔源区,而低Ti基性岩兼具OIB和岛弧岩浆源区的过渡特征。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那坡高Ti基性岩可能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产物,低Ti基性岩为古特提斯俯冲与峨眉山地幔柱共同作用的产物,揭示了那坡地区晚二叠世同时受到峨眉山地幔柱和古特提斯俯冲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晚二叠世 峨眉山地幔柱 古特提斯俯冲 相互作用 那坡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巴马地区极高Ti/Y值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来自峨眉山地幔柱高Ti母岩浆?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文龙 刘希军 +6 位作者 时毓 许继峰 廖帅 郭琳 吴伟男 李政林 梁琼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4-486,共13页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 桂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桂西巴马等地出露层状—似层状基性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该地区的基性岩成因对于理解该区构造—岩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桂西巴马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属于碱性玄武质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Nb、Ti等微量元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Ti玄武岩相似,说明其与峨眉山地幔柱具有相关性。然而,对比峨眉山高Ti玄武岩,巴马基性岩表现出更高的Ti/Y值。不相容元素比值特征表明,桂西巴马基性岩岩浆演化呈现更高的Nb/Y值等演化趋势。结合Dy/Dy*与Dy/Yb、Ti/Y的协变关系,对桂西基性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判别,揭示出桂西巴马基性岩和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有同源性。然而,巴马基性岩地幔熔融程度更低,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的地幔柱岩浆作用延伸的结果,代表了峨眉山地幔柱高Ti玄武岩母岩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巴马 高Ti/Y值基性岩 峨眉山地幔柱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高振敏 张乾 +1 位作者 陶琰 罗泰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概述了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点,对主要成矿类型包括地幔柱活动直接形成的岩浆矿床和地壳响应形成的间接矿床作了全面的分析介绍,初步勾画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峨眉山地幔柱 成矿作用 成矿类型 岩浆矿床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庆艳 张铭杰 +2 位作者 余明 王启立 尚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0-692,共13页
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同时形成了Cu-N-i PGE硫化物矿床和V-T-i Fe氧化物矿床等不同类型的岩浆矿床。从硫化物矿床的PGE富集型、Cu-N-i PGE富集型到Cu-Ni富集型,再到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基性岩石比例逐渐增加,... 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同时形成了Cu-N-i PGE硫化物矿床和V-T-i Fe氧化物矿床等不同类型的岩浆矿床。从硫化物矿床的PGE富集型、Cu-N-i PGE富集型到Cu-Ni富集型,再到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基性岩石比例逐渐增加,PGE含量降低。铜镍铂族硫化物矿床具Nb和T a负异常,岩浆流体组分含量较高,含有较高的H2;而钒钛磁铁矿矿床具N b、T a和T i正异常,Zr和Hf负异常,岩浆流体组分含量较低,含有较高的H2O、CO2和H2。两类矿床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S-rNd同位素组成与峨眉山玄武岩的演化趋势一致。S-rNd-Os-C-He同位素组成揭示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高钛玄武岩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岩体的地壳混染程度较低,部分低钛玄武岩和铜镍硫化物矿床存在明显的地壳混染。这两类岩浆矿床的形成与峨眉山地幔柱玄武岩浆有关,岩浆介质环境中H2含量较高,V-T-i Fe氧化物矿床的形成与分离结晶、高含量的水和氧逸度的升高有关,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还原性流体介质、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Cu—Ni—PGE硫化物矿床 V—Ti—Fe氧化物矿床 峨眉山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为云南金刚石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以大理海东为例
7
作者 尹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5-185,共1页
大理海东地区,地处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形成的川滇黔接壤地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一的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丽江凹陷(火山岩)带南端。1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受峨眉山地幔柱影响,引发扬子陆块内大规模超基性-基性岩浆的侵入与喷出。早阶段... 大理海东地区,地处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形成的川滇黔接壤地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一的扬子陆块西缘盐源-丽江凹陷(火山岩)带南端。1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受峨眉山地幔柱影响,引发扬子陆块内大规模超基性-基性岩浆的侵入与喷出。早阶段通常产生剧烈的深成爆发,形成爆发角砾岩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地幔柱 金刚石矿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海东地区 爆发角砾岩筒 扬子陆块西缘 岩浆活动 火山岩 二叠纪 大理
原文传递
川南早三叠世砂页岩型铜矿床沉积环境、成矿模式及对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的补充 被引量:1
8
作者 文俊 张航飞 +9 位作者 刘治成 赵伟 竹合林 赵俊兴 刘洪 李复勇 赵凱莉 何永刚 张金元 钟强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7,共20页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 峨眉山地幔柱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峨眉山地幔柱的成矿效应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对提供成矿物源的矿床类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砂页岩型铜矿的研究极少,砂页岩型铜矿稳定分布在沐川西部及西南部的飞仙关组底部,以往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但其成矿物质来源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沉积环境,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沐川地区砂页岩型铜矿体产出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底部的一套灰绿色细碎屑岩中,主要矿石类型有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型铜矿、泥质条带粉砂岩型铜矿、粉砂岩型铜矿和细砂岩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为主;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的沉积相属于有障壁型海岸相潮坪亚相,可识别出潮上泥坪微相、潮间混合坪微相、潮下砂坪微相和潮渠微相4种微相,Cu元素主要富集于粉砂质条带黏土岩和泥质条带粉砂岩等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潮间混合坪微相中,铜的富集严格受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相的控制;Cu元素主要来源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西部的康滇古陆是主要的物源区;沐川地区飞仙关组底部砂页岩型铜矿属同生沉积型矿床,其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矿源层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搬运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成岩保存阶段。上述成果,对西南地区进一步实现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砂页岩型铜矿 峨眉山地幔柱 成矿模式 沉积环境 岩石地球化学 飞仙关组 沐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与峨眉山地幔柱存在成因关系吗?——来自1∶5万洞波幅和皈朝幅地质填图的证据 被引量:13
9
作者 江文 向忠金 +5 位作者 夏文静 夏磊 张慧 PHAM Van Tho 闫全人 卫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09-3122,共14页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出露一系列以辉绿岩为主、含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的基性侵入岩。根据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分析结果,前人将这些基性侵入岩视作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源自峨眉山地幔柱。国内外研...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出露一系列以辉绿岩为主、含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的基性侵入岩。根据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分析结果,前人将这些基性侵入岩视作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源自峨眉山地幔柱。国内外研究的共识认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发生于263~252Ma之间,持续时间极短。在开展1∶2.5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与填图(洞波幅和皈朝幅1∶5万地质调查手图)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基性侵入岩不仅侵入古生代地层,还侵入了富宁县皈朝一带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岛弧玄武安山岩(255~241Ma)以及早-中三叠世地层。这些地质事实表明,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至少晚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或更晚,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时代存在很大的时差,岩石类型与组合上也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有很大差异。根据我们填图过程中获得的基本地质事实分析,滇东南富宁地区的基性侵入岩是华南地块与北越地块间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两个地块碰撞造山(即印支造山)后的岩浆活动产物,与峨眉山地幔柱没有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富宁 基性侵入岩 古特提斯 印支造山后 峨眉山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构造与贵州铀成矿关系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广庆 张维乾 +1 位作者 黄凯平 郑懋荣 《贵州地质》 2009年第4期256-259,270,共5页
贵州省中晚二叠世玄武岩位于峨眉山地幔热柱构造东部边缘,属于高镁、高钛玄武岩。省内中西部热液铀成矿,黔中、黔北中二叠系茅口组中上部分布的铀矿点、矿化点、白马洞铀矿床与之有关。深部地幔流体提供热动力条件及部分铀源。
关键词 峨眉山地幔柱 玄武岩 铀成矿作用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柱假说与峨眉山地幔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元邦 李峥 +2 位作者 童馗 彭成名 苏柯又 《四川有色金属》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地幔柱假说的真实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地幔柱假说的提出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幔柱问题进行假设、量化,通过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地幔柱假说的可行性,采用深部探测的方法对地幔柱模型不断地完善。峨... 地幔柱假说的真实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地幔柱假说的提出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幔柱问题进行假设、量化,通过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地幔柱假说的可行性,采用深部探测的方法对地幔柱模型不断地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是我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幔柱,通过峨眉山玄武岩的研究间接地阐明地幔柱与各类地质作用的关系,结合地球物理方法与地质学、地球化学方法,进一步地研究地幔柱问题,也是探明深部矿产资源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地幔假说 峨眉山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岩浆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朱传庆 田云涛 +4 位作者 徐明 饶松 袁玉松 赵永庆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与峨眉山超级地幔柱有密切关系.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之下的烃源岩热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四川盆地热历史恢复的基础上,研究了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盆地内烃源岩,特别是中二叠统之下的古生界烃... 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与峨眉山超级地幔柱有密切关系.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之下的烃源岩热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四川盆地热历史恢复的基础上,研究了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盆地内烃源岩,特别是中二叠统之下的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二叠统及下伏烃源岩的热演化受中晚二叠世发生在盆地西南方向的峨眉山超级地幔柱的影响巨大,且具地区差异性.即在靠近峨眉山地幔柱中心的地区,有机质迅速成熟并达到其成熟度的最高值(以H1井为代表),古生界烃源岩迅速进入过成熟,此后未有二次生烃;而远离峨眉山地幔柱的盆地大部分地区,古生界烃源岩在二叠纪以来具有多次生烃过程.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主要和前陆盆地阶段的构造过程包括前陆沉积和断裂的逆冲推覆等相关.在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演化史的基础上,从盆地热史和烃源岩热演化的角度指出了下二叠统及之下烃源层在四川盆地不同地区油气勘探中的不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热演化 镜质休反射率 古热流法 峨眉山超级地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峨眉山玄武岩与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劲松 肖渊甫 +5 位作者 邓江红 王涛 程超杰 龚婷婷 于海军 邓元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89,共17页
研究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冈达概组分布于其邻区的中咱微陆块。峨眉山玄武岩与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均具有富碱、高钛特征,大部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峨眉山玄武岩Mg#变化范围为0.31~0.70,属于适度演化过的岩浆,冈... 研究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冈达概组分布于其邻区的中咱微陆块。峨眉山玄武岩与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均具有富碱、高钛特征,大部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峨眉山玄武岩Mg#变化范围为0.31~0.70,属于适度演化过的岩浆,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Mg#=0.34~0.43。总体上,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比峨眉山玄武岩更富rri,高FeO2,低MgO,低si02。两组玄武岩均有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部分具有sr、zr负异常,均属板内玄武岩,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在地幔柱作用下产生。峨眉山玄武岩Rb、Ba有明显的波动,可能是受到源区混染作用影响,其微量元素比值表现出EMl-OIB与EM2-OIB的混合特征,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熔融程度为4%~7%。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元素比值较稳定,与EMl-OIB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区,其形成深度比峨眉山玄武岩深,熔融程度较低,为2%~5%,可能是产生于地幔柱边缘。中咱微陆块、扬子地台西缘的二叠系玄武岩源区物质均受峨眉山地幔柱影响,具有很大的亲源性,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为板块的裂解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玄武岩 峨眉山地幔柱 中咱微陆块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被引量:73
14
作者 朱传庆 徐明 +5 位作者 袁玉松 赵永庆 单竞男 何志国 田云涛 胡圣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4-482,共9页
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Ro资料,采取古热流恢复方法,得出了四川盆地的热流史.加里东期之前的热状态较为稳定,热流值较低.海西期,热流开始逐渐增大,距今259Ma左右,盆地热流值达到最高,多数钻井的最高古热流在60~80mW/m2之间,少数钻井经历的... 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Ro资料,采取古热流恢复方法,得出了四川盆地的热流史.加里东期之前的热状态较为稳定,热流值较低.海西期,热流开始逐渐增大,距今259Ma左右,盆地热流值达到最高,多数钻井的最高古热流在60~80mW/m2之间,少数钻井经历的最高古热流超过了100mW/m2,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为快速降低阶段,晚三叠世-现今为缓慢降低或相对平稳阶段.中晚二叠世,盆地西南及东北存在高热流区域,这些区域现今被认为是玄武岩喷发区或者隐伏玄武岩的存在区.高热流值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及岩浆活动相关性较好.推断这种高热流异常是由当时的岩浆活动造成的,热流特征反映了东吴运动期间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时岩浆活动的热效应.研究结果为峨眉山超级地幔柱的存在和活动提供了地热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古热流法 热历史 峨眉山地幔柱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9
15
作者 饶松 朱传庆 +5 位作者 王强 唐晓音 李卫卫 姜光政 胡圣标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9-1559,共11页
烃源岩热演化是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动态成藏研究的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地层沉积样式,结合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应用Easy%Ro化学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四川盆地86口代表性钻井和200余口人工井点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 烃源岩热演化是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动态成藏研究的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地层沉积样式,结合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应用Easy%Ro化学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四川盆地86口代表性钻井和200余口人工井点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在盆地不同构造单元,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并据此建立了四种热演化模式:①加里东期成熟,早晚二叠世期间快速演化定型,以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代表;②加里东期未熟,早晚二叠世期间一次快速演化定型,以川西南下寒武统和川南下志留统烃源岩为代表;③加里东期成熟,晚海西—燕山期再次增熟,以川东、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代表;④加里东期未熟,晚海西—燕山期持续增熟,以川中地区下寒武统和川东、川北下志留统烃源岩为代表.通过对比研究沉积速率、热流和增温速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剖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因素,即川西南和川南局部地区主要受控于早晚二叠世期间峨眉山地幔柱和玄武岩的异常热效应,而盆地其它地区则受沉积地层埋深增热和盆地热流演化的共同作用,其中沉积地层埋深增热对烃源岩增温效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震旦系—下古生界 烃源岩 峨眉山地幔柱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西部茅口组灰岩顶部古喀斯特地貌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何斌 王雅玫 姜晓玮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上扬子西部滇东、黔西茅口组之上多为峨眉山玄武岩所覆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两者不存在沉积间断和地层剥蚀。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首次系统地厘定上扬子西部茅口组顶部的古喀斯特地貌,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起伏不平的... 上扬子西部滇东、黔西茅口组之上多为峨眉山玄武岩所覆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两者不存在沉积间断和地层剥蚀。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首次系统地厘定上扬子西部茅口组顶部的古喀斯特地貌,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起伏不平的古剥蚀面、溶蚀洼地、溶斗、峰林、溶丘、洞穴以及洞穴充填物和古剥蚀面上红壤土。古喀斯特地貌在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本区古喀斯特的系统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喀斯特研究的内容,而且对确定云南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和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提供了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喀斯特地貌 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地幔柱 上扬子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成分对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琪 张加飞 +3 位作者 袁鹏 宋谢炎 官建祥 邓宇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攀枝花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岩体长约19km,宽约2km,面积约40km2。攀枝花岩体呈单斜层状产出,走向NE-SW,倾向NW,倾角50~60°。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的年龄为(263±... 攀枝花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岩体长约19km,宽约2km,面积约40km2。攀枝花岩体呈单斜层状产出,走向NE-SW,倾向NW,倾角50~60°。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的年龄为(263±3)Ma,与峨眉山玄武岩年龄一致,表明其与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高钛玄武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根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及含量变化,特征矿物相(磷灰石、橄榄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 橄榄石 层状侵入体 辉长岩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岩体形成 峨眉山地幔柱 固溶体 氧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石成分对四川白马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琪 宋谢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8-189,共2页
四川白马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岩体长约24km,宽约2~6km。岩体呈西倾单斜,倾角50°~70°(攀西地质大队,1984)。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白马层状侵入体的形成年龄为262Ma±2Ma,表明是峨... 四川白马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岩体长约24km,宽约2~6km。岩体呈西倾单斜,倾角50°~70°(攀西地质大队,1984)。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白马层状侵入体的形成年龄为262Ma±2Ma,表明是峨眉山地幔柱高钛玄武岩浆活动的产物(Zhou等,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钒钛磁铁矿 橄榄石 层状侵入体 橄长岩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峨眉山地幔柱 层状岩体 成分 成因 高钛玄武岩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团簇同位素约束下的川东地区二叠系热演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鑫 邱楠生 +2 位作者 冯乾乾 宋佳霖 李才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76-2689,共14页
有效古温标的缺乏制约了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的研究,团簇同位素作为一种新兴古温标,对碳酸盐岩层系热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二叠系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本文通过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联合镜质组... 有效古温标的缺乏制约了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的研究,团簇同位素作为一种新兴古温标,对碳酸盐岩层系热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二叠系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本文通过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联合镜质组反射率重建了二叠纪以来的热史,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并讨论了峨眉山地幔柱对川东热体制的影响。川东地区碳酸盐岩的团簇同位素温度在101.7~178.7℃,利用交换/扩散模型进行热史模拟认为:川东地区晚白垩世古温度最高,最高古温度在213~225℃,古地温梯度在23~33℃/km;川东地区二叠纪古热流最高,最高古热流约为55~70 mW/m^(2),二叠纪之后热流逐渐降低至现今大地热流。烃源岩热演化分析认为:川东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具有阶段性,热演化受控于构造运动,受印支期运动和燕山-喜马拉雅期运动影响存在两期热演化停滞,晚白垩世达到最高古温度后停止生烃,现今处于生气阶段。川东地区二叠纪热流值和烃源岩热演化主要受到地壳拉张减薄作用的影响,受峨眉山地幔柱的影响较小且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同位素 热史 峨眉山地幔柱 二叠系烃源岩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泥坡Ⅰ号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初探
20
作者 姚林波 陶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3-184,共2页
地幔柱成矿系统中,岩浆型Cu-Ni-PGE矿床是最重要成矿作用之一。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型Cu-Ni-PGE矿化岩体广泛分布,构成了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矿系列(陶琰等,2007)。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岩体 成矿系统 峨眉山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成矿系列 辉橄岩 黑泥 铂族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