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岩石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继军 赵国泽 +4 位作者 詹艳 卓贤军 汤吉 关华平 万战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8,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岩石电磁辐射实验的一些现象和结果。
关键词 地震 电磁现象 岩石实验 电磁辐射 同步性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应用于岩石实验动态观测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卫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蒲毅彬 廖全荣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首先分析了岩石实验的CT动态观测现状,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新概念.从理论上推导出CT 数H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应用密度损伤增量定量分析图像特征,并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 的CT图像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说明密度损伤增量的... 首先分析了岩石实验的CT动态观测现状,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新概念.从理论上推导出CT 数H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应用密度损伤增量定量分析图像特征,并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 的CT图像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说明密度损伤增量的优越性在于物理含义明确,可以定量刻划岩石 任意应力状态、任意位置的损伤程度.借助于CT技术,密度损伤增量的量测得到实现,从而真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动态观测 密度损伤增量 岩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岩石实验室的建设——以长安大学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汤艳 刘云华 +3 位作者 焦建刚 李荣西 佟丽莉 黄玉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并实现岩石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本文以长安大学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有的岩石标本库为基础,通过详细的手标本描述和薄片镜下鉴定,建立岩石手标本和薄片的数据库,并提供上传、检索、下载等一系列操作,从而...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并实现岩石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本文以长安大学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有的岩石标本库为基础,通过详细的手标本描述和薄片镜下鉴定,建立岩石手标本和薄片的数据库,并提供上传、检索、下载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实现岩石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标本库 手标本描述 薄片镜下鉴定 岩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实验在“4+0”应用型本科工程地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毛伟 如黑艳·木合买尔 +1 位作者 冯哲 马青青 《大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90-92,共3页
不同岩石结构对其力学性质影响较大,为加深高职院校应用型“4+0”本科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中关于岩石应力应变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利用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岩石力学特性,并将岩石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和破坏等一般规律图直观展示给学... 不同岩石结构对其力学性质影响较大,为加深高职院校应用型“4+0”本科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中关于岩石应力应变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利用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岩石力学特性,并将岩石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和破坏等一般规律图直观展示给学生。该方法有助于开拓高职院校在缺乏实验设备时的应用型“4+0”本科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实验 课程教学 工程地质 “4+0”应用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地区的地震活动及发震机制的岩石实验解释
5
作者 梁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76-82,共7页
本文讨论了广西河池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应力场“窗口”效应和小震级高烈度等特征,並利用岩石实验的某些结果对该区地震的发震机制作了一些定性解释。该区是一个两组断裂交汇的应力敏感区,地震是在低应力条件下在极不均匀介质宁原... 本文讨论了广西河池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应力场“窗口”效应和小震级高烈度等特征,並利用岩石实验的某些结果对该区地震的发震机制作了一些定性解释。该区是一个两组断裂交汇的应力敏感区,地震是在低应力条件下在极不均匀介质宁原有裂隙发生粘滑的结果,其特殊的地体环境下可能构成蕴育大震的条件,其地震活动不会对邻近的龙滩库坝区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发震机制 岩石实验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测的加卸载响应比岩石实验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裕仓 尹祥础 王海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我们在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材料试验机(MTS)上做了岩石压缩破坏的加卸载实验,得到了以应变为响应(即弹性常数的倒数为响应率)的加卸载响应比。实验结果与理论以及实际地震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相一... 我们在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材料试验机(MTS)上做了岩石压缩破坏的加卸载实验,得到了以应变为响应(即弹性常数的倒数为响应率)的加卸载响应比。实验结果与理论以及实际地震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相一致,即加卸载响应比在临近破坏前上升。故此,加卸载响应比可以被用做岩石破坏及地震预测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岩石破坏实验 地震预报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岩石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7
作者 宋帅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3期31-33,共3页
简要介绍了原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分析了目前高校岩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将先进成像技术引入岩石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探索思路,并给出了将二者有机融合的方法和途径。该技术的应用实践对提高高校岩石实验教学... 简要介绍了原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分析了目前高校岩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将先进成像技术引入岩石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探索思路,并给出了将二者有机融合的方法和途径。该技术的应用实践对提高高校岩石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扫描 岩石实验 教学实践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8
作者 张岩 常启昕 +3 位作者 陈国庆 陈猛 闫长斌 高美奔 《西部素质教育》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改革原则、整体构想、具体实践三个部分。
关键词 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数值模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相关实验的有效设计
9
作者 孙峰林 《小学科学》 2025年第9期58-60,共3页
岩石相关实验的设计一直是让科学教师棘手的内容,存在岩石知识缺乏、脱离生活情境和实验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岩石实验的教学困境,划分了小学科学岩石实验的主要类型,并针对各类型实验进行案例探讨,提出分类型、融情境的岩石实验... 岩石相关实验的设计一直是让科学教师棘手的内容,存在岩石知识缺乏、脱离生活情境和实验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岩石实验的教学困境,划分了小学科学岩石实验的主要类型,并针对各类型实验进行案例探讨,提出分类型、融情境的岩石实验设计策略,同时对岩石实验材料的选择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岩石相关实验 有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力学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架构与路径
10
作者 贺小凡 石晓闪 陈宇龙 《智能矿山》 2025年第3期49-51,共3页
针对岩石力学实验存在数据处理依赖人工易出错、数据管理复杂、实验过程管控难、分析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开展岩石力学实验室数字化建设研究。构建三维一体的数字化实验室系统功能架构,涵盖实验设备数字化、实验流程管理以及实验... 针对岩石力学实验存在数据处理依赖人工易出错、数据管理复杂、实验过程管控难、分析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开展岩石力学实验室数字化建设研究。构建三维一体的数字化实验室系统功能架构,涵盖实验设备数字化、实验流程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通过对实验装备数字化改造、实验流程平台式固化,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资源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和业务数字化,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能力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 数据管理 岩石力学实验 平台式 实验流程 管理科学化 三维一体 数字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力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万成 徐晓冬 +3 位作者 侯晨 邓君平 高楠 刘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18,245,共6页
根据采矿工程专业岩石力学实验室的具体特点,提出一种以浏览器/服务器(B/S)为主、客户端/服务器(C/S)为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架构,开发一套集人员、设备、耗材、试样加工和财务等信息管理以及统计报表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实验室信... 根据采矿工程专业岩石力学实验室的具体特点,提出一种以浏览器/服务器(B/S)为主、客户端/服务器(C/S)为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架构,开发一套集人员、设备、耗材、试样加工和财务等信息管理以及统计报表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人员信息以及设备和材料采购、入库、报销等全流程的云端化管理。该系统契合岩石力学实验室的专业需求、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优化了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设备和试验项目得到有效管控,试验数据得以规范化管理,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了岩石力学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对加强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岩石力学实验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云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实验研究压力及流体对致密岩石横波衰减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潘旭铭 巴晶 +3 位作者 马汝鹏 刘卫华 程卫 JoséM.Carcione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46-264,419,共20页
我国致密油气储层勘探前景广阔,开采价值高,但其储层岩石具有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等特征,建立储层波响应与岩石物性参数之间的联系仍面临挑战,针对致密储层波响应规律的研究有待深入开展。孔隙流体性质及围压会影响岩石的剪切模量及... 我国致密油气储层勘探前景广阔,开采价值高,但其储层岩石具有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等特征,建立储层波响应与岩石物性参数之间的联系仍面临挑战,针对致密储层波响应规律的研究有待深入开展。孔隙流体性质及围压会影响岩石的剪切模量及横波衰减,本文对部分饱和的8块致密岩石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开展了超声波实验观测,采用谱比法估算岩石的横波衰减。结果显示,横波衰减随围压上升而下降,且饱水岩石的横波衰减大于饱油,饱气状态衰减最弱。气、水部分饱和岩石的测量结果中,岩石样本的横波衰减在中间含水饱和度达到峰值,此外,横波衰减随孔隙度、渗透率上升均有增大的趋势。基于实验测量的岩石物性参数,结合Voigt-Reuss-Hill(VRH)平均、微分等效介质模型和喷射流模型构建了致密岩石衰减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含流体岩石的衰减特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合理描述横波衰减特征。在完全饱和与部分饱和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横波衰减显示出明显的压力及流体敏感性。以样本TS1-19为例,在完全饱和、变围压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横波衰减峰值在11.6~69.5范围内,衰减峰值随着围压增大而降低,且峰值频率有向高频端移动的趋势。在部分饱和、围压30MPa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横波衰减峰值在15.5~39.8范围内,衰减峰值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大而增大,且峰值频率向低频端移动。对于所有样本,以30MPa围压为例,所预测的横波衰减在5.6~38.6范围内,其中在饱和条件下,模型预测横波衰减随着孔隙度增大而增大,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在气水部分饱和条件下,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基于模型及Voigt和Reuss边界法预测的横波衰减整体呈增大的趋势,而实验观测到的横波衰减在中间饱和度达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岩石 横波衰减 岩石物理实验 围压 流体饱和度 喷射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裂隙理论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与理论应用
13
作者 陈剑铭 涂运中 +10 位作者 张波 尹浩 王晓赛 王文 赵明 吴纪修 高鹏举 田倩媛 徐梦龙 黄威 张家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1-153,共3页
地下地质构造中含有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孔隙和裂缝,相比于裂隙,孔隙不易发生形变而裂隙在压力作用下易于变形闭合,这一特性显著影响着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新理论模型,就裂隙对弹性介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引入了“挤喷流... 地下地质构造中含有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孔隙和裂缝,相比于裂隙,孔隙不易发生形变而裂隙在压力作用下易于变形闭合,这一特性显著影响着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新理论模型,就裂隙对弹性介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引入了“挤喷流”(squirt flow)效应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孔裂隙理论 理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声发射实验结果探讨地震活动状态变化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志雄 陶本藻 A.V.Ponomarev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9,共10页
根据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声发射结果,论证了地震非均匀度参数(GL值)在识别声发射活动状态变化的有效性,同时也考察了状态变化参量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借用前苏联地震学家Mjachkin等提出的地震孕育至发生的雪崩不稳定裂隙形成模式... 根据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声发射结果,论证了地震非均匀度参数(GL值)在识别声发射活动状态变化的有效性,同时也考察了状态变化参量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借用前苏联地震学家Mjachkin等提出的地震孕育至发生的雪崩不稳定裂隙形成模式,探讨了部分强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状态变化的可能形成机理。利用地震状态参数,即地震非均匀度(GL值)尝试开展了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地震大形势的定量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实验 声发射 地震活动状态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幔源岩浆成因的实验岩石学约束
15
作者 王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20,I0002,共16页
作为地幔熔融的直接产物,幔源岩浆的成分和性质忠实地记录了地幔源区的化学组成并能反映其演化过程,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和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得益于近年来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和微区分析测试手段的大幅改进,科学家们能... 作为地幔熔融的直接产物,幔源岩浆的成分和性质忠实地记录了地幔源区的化学组成并能反映其演化过程,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和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得益于近年来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和微区分析测试手段的大幅改进,科学家们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正演模拟和记录地幔岩石的物理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初始物质成分,揭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地幔部分熔融机制,约束幔源岩浆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幔源岩浆成因的实验岩石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单一地幔橄榄岩源区的熔融、地幔源区其他岩石类型的熔融、地幔源区不同岩石的混合熔融三方面相关实验的研究现状、突出进展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深地科学的发展方向,对未来有关幔源岩浆成因和壳幔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岩石 幔源岩浆成因 壳幔相互作用 物质再循环 部分熔融
原文传递
富硅熔体与地幔橄榄石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转变的启示
16
作者 陈康 景永康 +6 位作者 王元伟 张龙 邓楠 吴珺玮 张毅 李发旺 刘佩文 《华北地质》 2024年第4期25-36,共12页
【研究目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内部广泛发育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较为典型。根据地幔捕虏体的矿物交代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别,硅酸盐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内熔体—岩石反应的主要类型。然... 【研究目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内部广泛发育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较为典型。根据地幔捕虏体的矿物交代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别,硅酸盐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内熔体—岩石反应的主要类型。然而华北克拉通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转变的实验岩石学证据尚不充足。【研究方法】为了探讨这一反应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以河南鹤壁方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和湖北黄陵三斗坪的英云闪长岩为初始物,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的LC250—300/50活塞圆筒压机上开展了高温(1 200~1 400℃)高压(1.0和1.5 GPa)条件下的富硅熔体与地幔橄榄石的反应实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代表古老难熔岩石圈地幔的橄榄石与富硅熔体反应,生成斜方辉石。斜方辉石的En组分73~93,属于顽火辉石。在1.0 GPa压力下,温度从1250℃升高至1350℃,有更多的镁橄榄石分子溶解到熔体中,随着斜方辉石的结晶,残余熔体Si O_(2)、Al_(2)O_(3)和K_(2)O分别从66.20%、17.24%、1.40%下降至61.91%、16.02%、1.28%,而Mg O由3.93%升高至8.26%。在1.5 GPa压力下,温度从1 250℃升高至1 400℃,残余熔体Si O_(2)、Al_(2)O_(3)、K_(2)O分别从65.79%、17.64%、1.36%下降至61.74%、15.78%、1.23%;而Mg O从3.11%升高至7.07%。【结论】温度变化对反应后熔体化学组成的影响显著超过压力变化。富硅熔体与橄榄石反应生成斜方辉石,能够解释华北克拉通地幔橄榄岩包体的交代现象,斜方辉石脉体是富硅熔体与橄榄石反应的产物,该反应同时导致岩石圈地幔由难熔型向饱满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岩石 富硅熔体 地幔橄榄石 熔体—矿物反应 溶解—结晶作用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加载变形过程中超声尾波与声发射变化的实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海明 陈顺云 +3 位作者 刘培洵 郭彦双 卓燕群 齐文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5-731,共17页
文中采用尺寸为50mm×50mm×150mm的花岗闪长岩、大理岩以及砂岩3种不同的岩石样品,开展了超声尾波和声发射同步观测研究。结果显示:1)尾波变化与声发射演化过程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声发射频度增加时尾波的变化随之改变,尤其是... 文中采用尺寸为50mm×50mm×150mm的花岗闪长岩、大理岩以及砂岩3种不同的岩石样品,开展了超声尾波和声发射同步观测研究。结果显示:1)尾波变化与声发射演化过程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声发射频度增加时尾波的变化随之改变,尤其是声发射频度增加的早期阶段尾波便出现变化。这预示了分析尾波可获得岩石早期的损伤信息。2)不同变形阶段,尾波变化的物理机制不同。加载初期,尾波变化存在明显的散射体改变特征;随后,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则以波速变化为主;加载后期,散射体的改变增加,且与波速变化共存,散射体的改变效应与岩石微破裂的程度有关。3)随着载荷的增加,波速增加的幅度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与通过直达波获得的认识基本一致。4)岩石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微破裂会改变尾波变化的物理机制,散射体效应将显著增强。同时,声发射波形将对超声尾波造成干扰,因此在仅利用尾波资料分析岩石损伤时需要关注相关的问题。总之,超声尾波变化和声发射均可反映岩石内部的损伤情况,且不同的变形阶段尾波的变化机制不同,二者的联合观测可起到相互验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尾波 声发射 岩石实验 波速变化 散射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及岩石物理实验求地层束缚水饱和度及平均孔隙半径 被引量:21
18
作者 岳文正 陶果 赵克超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地层孔隙半径通常是由实验室测定 ,常常只能得到不连续的点 ,无法像其它测井曲线那样连续地测量和显示。利用核磁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压汞分析资料来综合求取地层束缚水膜厚度、平均孔隙半径 ,建立孔隙半径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这样 ,... 地层孔隙半径通常是由实验室测定 ,常常只能得到不连续的点 ,无法像其它测井曲线那样连续地测量和显示。利用核磁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压汞分析资料来综合求取地层束缚水膜厚度、平均孔隙半径 ,建立孔隙半径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这样 ,就可以根据常规测井资料解释出的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来计算地层孔隙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岩石物理实验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平均孔隙半径 油气田 测井 岩石物理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脆性实验及压裂缝高度与宽度测井预测 被引量:27
19
作者 夏宏泉 杨双定 +1 位作者 弓浩浩 王成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9,共9页
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孔低渗储层已成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几乎所有井的储层都要经过压裂改造才有产能。储层压裂改造的规模需要考虑岩石脆性剖面变化特征,其脆性系数从岩石力学的角度间接反映了储层被压开的难易程度。以... 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孔低渗储层已成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几乎所有井的储层都要经过压裂改造才有产能。储层压裂改造的规模需要考虑岩石脆性剖面变化特征,其脆性系数从岩石力学的角度间接反映了储层被压开的难易程度。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地层为例,通过岩芯三轴脆性实验数据(杨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得到岩石脆性系数,并用其校正测井计算的岩石脆性系数,由此建立连续的岩石脆性系数剖面。在此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岩石脆性系数与最小水平地应力的定量关系式,实现了基于岩石脆性系数的储层压裂缝高度与宽度的定量预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工区多口油井的压裂改造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脆性实验 脆性系数 压裂缝高度 压裂缝宽度 测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页岩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40
20
作者 徐赣川 钟光海 +1 位作者 谢冰 黄天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5,共8页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建立页岩动静态参数的转换模型,可将测井计算的动态参数较好地转换为静态参数,大大提高了测井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精度;其次,针对页岩岩样进行矿物成分测定,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页岩压裂改造的主要脆性矿物,取得了实验与理论的突破。结论表明:1当黏土含量大于40%时,岩石脆性明显降低,当黏土含量小于40%时,岩石脆性指数与黏土含量关系不明显;随着石英+长石+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脆性增大,随着方解石含量增高,岩石脆性略有降低。2当测井资料齐全,有纵横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时,所建立的页岩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即泊—杨法和矿物含量法)计算的页岩脆性指数结果精度较高;当测井资料较少,无阵列声波测井时,矿物成分法作为泊—杨法的补充,同样能够较准确地评价页岩的脆性。该研究成果为现场试油层位优选及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 脆性指数 矿物成分 动静态弹性参数 测井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