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尾亚钒钛磁铁矿——一个岩浆分异-贯入-热液型复成因矿床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3 位作者 王莉娟 秦全新 彭晓明 惠卫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60,共12页
由于特殊的矿化组合与大地构造环境,尾亚地区向来为研究东天山地区的地质学家所重视,然而关于尾亚矿床本身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做一初步剖析,以期抛砖引玉,弥补东天山地区矿床研究的空缺。在详细的野外地... 由于特殊的矿化组合与大地构造环境,尾亚地区向来为研究东天山地区的地质学家所重视,然而关于尾亚矿床本身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做一初步剖析,以期抛砖引玉,弥补东天山地区矿床研究的空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系统归纳整理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对矿石特征的研究,厘定了矿床的3个主要矿化阶段:岩浆结晶分凝阶段(形成似层状、浸染状和块状矿石)、贯入阶段(形成贯入式块状矿石)和岩浆热液阶段(形成伟晶状矿石)。对含矿岩石和矿石矿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计算出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含矿辉长岩的成岩温度为1296~1009℃,压力为296MPa左右,氧逸度为10-5.62~10-7.43;成矿温度(硫化物)为571~449℃,硫逸度为10-19.35~10-19.77。该矿床属于与碱性超镁铁质_镁铁质杂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矿床形成以岩浆分凝和贯入式为主,晚期出现少量岩浆热液作用,为一岩浆分异_贯入_热液型复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碱性辉长岩 钒钛磁铁矿 岩浆分异-贯入 岩浆热液 尾亚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西垌花岗质复式岩体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及其对岩浆分异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曾长育 丁汝鑫 +3 位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牛佳 张介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87-3191,共5页
云开地块西南缘的庞西垌复式岩体由外而内、由上而下依次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和花岗岩,即由高级变质岩渐变过渡至岩浆岩。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对三类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类岩石皆属于过铝质岩石系列,造岩组分和微量元... 云开地块西南缘的庞西垌复式岩体由外而内、由上而下依次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和花岗岩,即由高级变质岩渐变过渡至岩浆岩。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对三类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类岩石皆属于过铝质岩石系列,造岩组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渐变过渡的特征。在花岗片麻岩演化为花岗岩的熔融、分异过程中,Al2O3,CaO,MgO与TiO2等造岩组分含量逐渐增高,SiO2含量逐渐降低;稀土元素总量整体升高,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含量逐渐增高,而重稀土含量逐渐降低,显示出轻重稀土分异增强的特征,在多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亲缘演化基因的庞西垌花岗质岩石系列。这表明云开地块表变质壳岩石的重熔可能是花岗质岩石的重要成因。其演化机制可能是,表壳岩石在发生熔融之后SiO2最先脱离母岩不断熔出,重稀土可能随着SiO2熔体逐渐向上富集;而Al2O3,CaO,MgO,TiO2以及轻稀土相对SiO2则向下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西垌岩体 岩浆分异 X荧光光谱 等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岩浆分异吗?——与姜齐节、秦克章等人商榷
3
作者 王登红 《矿产勘查》 1998年第5期7-11,共5页
认为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方面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常常是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岩浆源区而与岩浆分异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岩浆分异 双峰式火山岩 新疆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晚白垩世弧岩浆分异作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4
作者 管琪 张敏杰 +3 位作者 曹军林 史宏江 李增胜 王对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9-1483,共25页
造山带岩浆作用记录了从大洋俯冲消减到陆陆碰撞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同时也蕴含了关于大陆地壳生成、生长的重要信息,其中,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西藏南部拉萨地体曲水县至贡嘎县一带出露的... 造山带岩浆作用记录了从大洋俯冲消减到陆陆碰撞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同时也蕴含了关于大陆地壳生成、生长的重要信息,其中,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作用被认为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西藏南部拉萨地体曲水县至贡嘎县一带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石英闪长岩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该岩石组合的成因和弧岩浆的分异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为91~88Ma。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中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系列(A/CNK=0.77~0.99),具高SiO 2(68.90%~69.18%)和Al_(2)O_(3)(15.21%~15.48%),低MgO(1.15%~1.16%)和Mg#值(~44),高Sr/Y比值(60~82),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镁铁质微粒包体的SiO 2含量为54.75%~54.96%,具有较高MgO含量(3.92%~5.40%)和Mg#值(52~61),并具弱的负Eu异常(δEu=0.79~0.82)。石英闪长岩为中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A/CNK=0.84~0.88),其SiO 2含量为58.55%~63.32%,具有较高的Mg#值(44~48)和弱的负Eu异常(δEu=0.68~0.81)。另外,所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石英闪长岩样品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εHf(t)值相近((87 Sr/86 Sr)i=0.703594~0.703939,εNd(t)=+4.6~+4.8,εHf(t)=+10.9~+15.6)。矿物成分分析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镁铁质微粒包体中发育环带的斜长石An值由中心向边部逐渐下降,未发育反环带结构;石英闪长岩中的辉石为单斜辉石,所分析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综合上述特征,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同生石英闪长岩分别代表了源自亏损地幔的母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所派生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石英闪长岩最先由基性岩浆发生以辉石、Ti-Fe氧化物和磷灰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继而作为母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镁铁质微粒包体是岩浆早期结晶的堆晶产物;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代表了包体形成后残余熔体的组分。本文的研究表明,冈底斯岩浆岩带晚白垩世发生了富水条件下的岩浆分离结晶和堆晶作用,俯冲带弧岩浆分异对于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岩浆分异 南部拉萨地体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攀西地区新街岩体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金属矿物的成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存帅 徐盛林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3期161-173,I0001,I0002,共15页
一、概述新街岩体属地台型单斜层状侵入体,岩石组合以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主。岩体呈北西向伸延,长7公里,宽1.5公里;倾向南西,倾角55°—70°。其东侧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西侧主要是后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此处二叠系玄... 一、概述新街岩体属地台型单斜层状侵入体,岩石组合以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主。岩体呈北西向伸延,长7公里,宽1.5公里;倾向南西,倾角55°—70°。其东侧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西侧主要是后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此处二叠系玄武岩相当于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管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金属矿物 岩浆分异作用 橄榄岩 新街岩体 裂隙式喷发 岩石组合 石英正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盛顿州Shuksan岩套等相的绿片岩和蓝片岩的岩浆分异作用和蚀变作用
6
作者 Claudia Owen 石林 《国外地质(成都)》 1991年第2期80-91,共12页
多元统计方法能区分变质火山岩中,岩石成分的变化是由岩浆分异造成的,或是由蚀变引起的。华盛顿州Shuksan岩套的变玄武岩中的岩浆分异程度是中等的(平均MD指数=2.6),它介于FAMOUS地区的新鲜洋底玄武岩(MD=0.0)与Galapagos裂... 多元统计方法能区分变质火山岩中,岩石成分的变化是由岩浆分异造成的,或是由蚀变引起的。华盛顿州Shuksan岩套的变玄武岩中的岩浆分异程度是中等的(平均MD指数=2.6),它介于FAMOUS地区的新鲜洋底玄武岩(MD=0.0)与Galapagos裂谷东部玄武岩(MD=3.8)之间。通过对Shuksan样品岩浆分异趋势的识别与消除,显示了海底风化作用和热液蚀变的效应,致使Si和C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Na、K和氧化铁增高。与现代蚀变的各种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对双表明。Shuksan原岩可能是在海水/岩比率低于15的条件下热液蚀变而成。Shuksan岩套中,山玄武岩变质呈互层状的绿片岩和蓝片岩的成分是不同的。逐步判别分析发现,要完全把广泛分布于Shuksan地区的绿片岩和蓝片岩的组分区别开来,Fe2O3和CaO是仅有的必需变量。Shuksan岩套变质作用的压力和/或温度梯度肯定太小,以致不能使绿片岩和蓝片岩之间的成分 界线发生大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ksan岩套 绿片岩 蓝片岩 岩浆分异作用 蚀变作用 变质作用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处岩浆分异与某地花岗伟晶岩的形成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西京 《地球化学》 CAS 1976年第3期213-229,共17页
Two stages of intrus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for Paleozoic pegmatites in this district. The pegmatites occur as several thousands of dikes, with 84 per cent of them distributed within three “thickly concentrated area... Two stages of intrus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for Paleozoic pegmatites in this district. The pegmatites occur as several thousands of dikes, with 84 per cent of them distributed within three “thickly concentrated areas”. Similar horizontal zoning, i.e.,from the parental granite outwards the pegmatites vary from type K through type Na to type Li, is observed within these “thickly concentrated areas”, which consist of pegmatites of different stages. Temporally, the pegmatites also evolve in the same sequence of types K-Na-Li, with a series of mineralized dikes produced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an is not accidental but a strong indication of deepseate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In nature, not all granitic magmatism can bring about pegatite emplacement,nor all the pegmatite dikes are of the same petrological character. These differences indicate that deep-seate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must be controlled by some factors.It's development is believed to be dependent largely on the amounts of both parental and residual magmas and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ressure at their source region has been lowered by the intrusion of granite. The constant movement of the crust results in the continuous upward migration of differentiated magma, so as to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thereby providing new source materials for subsequent intrusive activity. Such a continuous movement of opposite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complete series of pegmatites, i.e., from biotite-microcline pegmatite to lepidolite-albite pegmatite, giving rise to the “thickly concentrated area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mineralized v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质特征 片麻岩 大理岩 岩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与含矿性评价——从造岩矿物组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克章 刘宇超 +7 位作者 赵俊兴 赵永能 周起凤 施睿哲 朱丽群 何畅通 李俊瑜 曹明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1549,共23页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区域分带还是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都反映了伟晶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岩浆的性质与形成环境,而这同时也赋予了造岩矿物在组构上的特殊性,形成遗传代码,对其进行解密,从而能够用于示踪与评估花岗伟晶岩的演化程度与成矿潜力。对于区域伟晶岩群的成矿潜力评估,由于含矿熔体在组分上的跨度较大,随着远离母体花岗岩体距离的增大,伟晶岩群演化程度增加,熔体中铁镁质组分以及Ca、Ba、Sr等碱土金属含量迅速降低,而挥发分、助熔剂组分、碱金属含量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增加,长石、云母与石英在类别和组构上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长石向钾-钠端元演化,且钠长石相对钾长石占据主导地位,云母由黑云母向白云母以及锂白云母转变,石英阴极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受矿物晶格的限制,长石的K/Rb、K/Cs以及云母的K/Rb、K/Cs、Nb/Ta等比值特征能有效区分不同矿化潜力的伟晶岩群。石英的阴极发光特征能够揭示其生长环境与历史,石英的Li、Al、Ti、Ge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矿床,并提供关于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重要线索。伟晶岩内部分带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熔体规模、过冷度以及成矿空间的封闭性等因素的控制,但在初始熔体成分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强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记录了完整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石英、长石和云母在晶体形态、微观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上都具有显著变化。弱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的造岩矿物组分在伟晶岩内部变化不大,其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空间上与贫矿伟晶岩之间可具有较大的矿物组成差异,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流动分异过程。而长距离(以更厚的地壳或大型拆离断层为标志)的熔体迁移正是形成超大型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有利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云母 组构特征 岩浆分异演化 含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两类岩浆分异趋势及其成因 被引量:34
9
作者 徐义刚 梅厚钧 +3 位作者 许继峰 黄小龙 王岳军 钟孙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两种岩浆分异趋势,攀西古裂谷带内的岩浆显示Bowen分异趋势(即朝富Si贫Fe的流纹质岩浆演化),在时空上与含V-Ti-Fe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峨眉山岩省东区的玄武岩则具有Fenner分异趋势(即朝富Fe贫Si...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两种岩浆分异趋势,攀西古裂谷带内的岩浆显示Bowen分异趋势(即朝富Si贫Fe的流纹质岩浆演化),在时空上与含V-Ti-Fe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峨眉山岩省东区的玄武岩则具有Fenner分异趋势(即朝富Fe贫Si方向演化),最终分异产物中Fe2O3含量高达23%,SiO2含量低至44%,这一成分岩浆的发现为富Fe贫Si岩浆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具Bowen分异趋势的岩浆系列的氧逸度较高,并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而具Fenner分异趋势的岩浆的氧逸度较低,地壳混染不明显.这暗示地壳混染程度可能是造成幔源岩浆具有不同分异趋势的重要原因,具不同分异趋势的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V-Ti-Fe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岩浆分异 地壳混染 富铁岩浆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岩浆演化 氧逸度
原文传递
石英脉型钨矿床中云英岩析离体及岩浆液态分异成矿研究——以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祝新友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艳丽 程细音 何鹏 傅其斌 李顺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体的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中,大部分有分带,外带为云英岩化碱长花岗岩,富含辉钼矿,最高达5%以上,钠长石An平均为0·64;内核部分为云英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石英、萤石、黄玉、黑钨矿等,与黑钨矿石英脉相同,其黑钨矿含量最高达20%以上,属热液沉淀形成。云英岩析离体整体呈现出浆液过渡态流体作用的特征,是富L-iF碱长花岗岩浆液态分异作用的产物。与碱长花岗岩围岩相比,析离体中富集金属元素W、Mo、Bi及Li、Rb等元素,相对贫Co、Ni、Sr、Ba等元素,Cu、Pb、Z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种元素富集规律与区域岩浆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岩浆晚期液态分异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是W等成矿元素富集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并不会导致Pb、Zn的富集,这一点不同于矽卡岩型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是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云英岩析离体是该岩体岩浆液态分异的结果,可以作为识别碱长花岗岩含矿性的重要标志(寻找石英脉型钨矿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石英脉型 岩浆分异 不混溶 钨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体的累积生长与高结晶度岩浆的分异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昌前 李艳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9-1488,共10页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认识大陆地壳形成和分异的有效方式。野外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热演化模拟证明,很多花岗岩体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由多次岩浆累积添加侵位而成的。地壳内可能不存在岩基尺度...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认识大陆地壳形成和分异的有效方式。野外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热演化模拟证明,很多花岗岩体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由多次岩浆累积添加侵位而成的。地壳内可能不存在岩基尺度的大岩浆房,具有流动能力的岩浆体一般规模很小(宽度<1000m)。1000m宽的岩浆体冷凝到固相线只需要数千年时间。复式岩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源区岩浆沿岩墙的上升、在脆-韧性地层界面处岩墙转化为岩床以及无数的岩床的垂向堆垛导致侵入体长大。存在于上地壳的岩浆储库,特别是多次先后侵位产生的岩浆体,主体上是晶粥体,其晶体含量高,粘度大,活动性弱,不利于发生对流、分异和混合。当幔源镁铁质岩浆大规模注入到地壳时,使粘稠的晶粥状岩浆受到加热,熔体含量增大,岩浆的粘度降低,引起岩浆体内部的成分分异和不同成分的岩浆之间的混合;当逐渐加厚的熔体层产生了足够大的浮力后,特别是有挥发份加入后,就会快速上升,甚至穿透上部的晶粥体,触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幔源岩浆的通量越大,地壳岩浆的活动性也越强,大规模的长英质岩浆聚集就可能发生大喷发,形成超级火山。本文提出,只有将侵入岩与火山岩相结合、长英质岩石与镁铁质岩石相结合,重点从侵入体形成的时间长短、岩浆相互作用的规模和频率、岩浆通量的演变、高结晶度的岩浆分异机理、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关系、地幔热和物质的贡献、挥发份在岩浆分异和火山喷发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开展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动力学的综合研究,才能深入认识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深化对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结晶度花岗岩 侵位机制 岩浆 岩浆底侵 岩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羌库木萨依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矿物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辉 任龙飞 邓浪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研究区位于祁连-昆仑构造带、柴达木陆块和塔里木陆块之间,处于阿尔金山中段。若羌库木萨依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锂辉石,含电气石和铌铁矿族矿物,通过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认为库木萨依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 研究区位于祁连-昆仑构造带、柴达木陆块和塔里木陆块之间,处于阿尔金山中段。若羌库木萨依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锂辉石,含电气石和铌铁矿族矿物,通过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认为库木萨依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显示出含锂白云母等相关矿物是伟晶岩形成过程中反映分异程度的有效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伟晶岩 岩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早白垩世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机制
13
作者 杜娟 于胜尧 +4 位作者 高翔宇 蒋兴洲 彭银彪 纪文涛 李传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1-846,共26页
崂山花岗岩出露于胶东区域,目前对其花岗岩的类型划分、源区、成因仍存在争议,而对高分异花岗岩成因、演化过程尚缺乏研究。本文以崂山早白垩世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与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及稀土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 崂山花岗岩出露于胶东区域,目前对其花岗岩的类型划分、源区、成因仍存在争议,而对高分异花岗岩成因、演化过程尚缺乏研究。本文以崂山早白垩世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与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及稀土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长石成分分析。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崂山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28.6±2.7 Ma、122.8±2.5 Ma~118.6±1.2Ma、121.5±2.7 Ma~121.3±1.2Ma和114.5±1.2 Ma,指示它们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富碱,不同程度的贫铝、镁、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亏损Ba、Sr,显著Eu负异常。崂山花岗岩锆石εHf(t)值介于-21.0~-15.1之间,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2 482~2 149 Ma之间。结合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结合胶东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崂山早白垩世高分异I型花岗岩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产生的伸展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来源的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后期受到斜长石、钾长石、磷灰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控制,经历高程度的分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Ⅰ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岩浆分异 古太平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与超基性小岩体的同源分异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合群 赵国斌 +4 位作者 任华宁 姜寒冰 谭文娟 董福辰 肖朝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硫化铜镍矿床具有小岩体容大矿之特点,根据地质地球化学信息论述了其分异关系:①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为中元古代长城纪龙首山-祁连山裂谷带。②成矿岩浆性质为拉斑玄武系列苦橄质岩浆,是地幔岩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硫化铜镍矿床具有小岩体容大矿之特点,根据地质地球化学信息论述了其分异关系:①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为中元古代长城纪龙首山-祁连山裂谷带。②成矿岩浆性质为拉斑玄武系列苦橄质岩浆,是地幔岩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③成矿岩浆源区为富S地幔,岩浆起源时就富含成矿物质。④岩浆演化过程进一步浓集成矿物质,在地壳过渡岩浆房经深部分异再多次脉动侵入。现存的含矿岩体包括4次侵入,第一、二次侵入携带硫化物液滴与橄榄石晶体的硅酸盐熔浆,局部形成贫矿体;第三次侵入携带大量橄榄石晶体的硫化物矿浆,全部构成富矿体;第四次侵入杂质很少的硫化物矿浆,全部构成特富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硫地幔 岩浆分异 超基性岩 铜镍矿床 金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矿区花岗岩浆演化与成矿物质分离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祝新友 王艳丽 +1 位作者 程细音 李顺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61-362,共2页
南岭地区与钨矿床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多为高演化的富Li-F碱长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富含W、Mo等元素,部分花岗岩含有黑钨矿副矿物。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不同类型钨矿有关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 南岭地区与钨矿床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多为高演化的富Li-F碱长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富含W、Mo等元素,部分花岗岩含有黑钨矿副矿物。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不同类型钨矿有关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以同时发育大规模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钨矿的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体为例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结合南岭地区其它钨矿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试图揭示南岭地区钨矿区花岗岩分异机制与成矿物质富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南岭地区 石英脉型 矽卡岩型 II 岩株 岩干 岩石侵入体 碱长花岗岩 瑶岗仙钨矿 花岗岩体 钨矿物 黑钨矿 钨锰铁矿 硫化物矿物 硫化矿物 钨矿床 黑色金属矿床 副矿物 岩浆分异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房的化学分带
16
作者 冉红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0-242,共3页
岩浆房在空间上的化学组成变化,即化学分带,是一个古老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地球上许多大小不等,组成各异的岩体都表现出这种化学分带。推测这种分带的机制很多,主要有岩浆分异、岩浆的混染和岩浆的混合。相比之下... 岩浆房在空间上的化学组成变化,即化学分带,是一个古老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倍受人们重视。地球上许多大小不等,组成各异的岩体都表现出这种化学分带。推测这种分带的机制很多,主要有岩浆分异、岩浆的混染和岩浆的混合。相比之下,岩浆分异作用更为重要。造成岩浆分异的方式,主要有晶—液分离作用,液体分离作用和液—气分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岩浆分异作用 重力 离作用 混染 实验岩石学 液体 重力 铁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地区晚中生代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冯尚杰 陈卫锋 +3 位作者 王洪作 凌洪飞 赵葵东 陈培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7-1247,共21页
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会显著改变A型花岗岩的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模糊A型花岗岩与I、S型花岗岩之间的地球化学界限,如何准确判别成为一个难题,江西大乌山岩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实例。大乌山岩体位于华夏板块中部、南岭以北的赣中地区... 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会显著改变A型花岗岩的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模糊A型花岗岩与I、S型花岗岩之间的地球化学界限,如何准确判别成为一个难题,江西大乌山岩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实例。大乌山岩体位于华夏板块中部、南岭以北的赣中地区,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含白云母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前者结晶年龄为156 Ma,后者为155~157 Ma。岩体具有低P2O5(0.05%~0.16%)、高SiO2(70.8%~74.9%)、高Rb/Sr(平均9.05)和Rb/Ba比值(平均2.38)的特征,弱过铝到强过铝质;Rb-Ba-Sr和Th/Nd-Th等元素含量关系特征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的特点;较高的Ga/Al比值(2.89~3.48)和初始锆石饱和温度(839℃)以及填隙状黑云母所反映的贫水岩浆特征,均与A型花岗岩特性一致。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过程中,由于锆石、榍石等富锆矿物发生强烈分离结晶作用,结果使该岩体的(10000×Ga/Al)-(Zr+Nb+Ce+Y)以及Zr-SiO2两元相关演化趋势显著不同于分异的I、S型花岗岩;此外,该岩体的Y/Nb比值大于1.2。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判定大乌山岩体为高分异的A2型花岗岩。因此,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利用高分异的花岗岩在(10000×Ga/Al)-(Zr+Nb+Ce+Y)以及Zr-SiO2二元图解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演化趋势是判别高分异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比较有效的方法。该岩体具有较低的εNd(t)(-9.23^-14.6)和εHf(t)(-10.2^-6.5)值,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7~2.0 Ga,结合区域变质岩的资料,推断该岩体起源于类似于周潭群包含正-副变质岩的复合源区,在经历了印支期S型花岗质岩浆的抽离之后,在燕山早期拉张构造环境下,残留的较难熔的类似于闪长质的物质在上涌地幔物质加热的背景下进一步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成 岩浆分异 A型花岗岩 大乌山花岗岩体 赣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岩浆液态分离及其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
18
作者 陈子龙 彭省临 曾骥良 《湖南地质》 1992年第S1期33-36,共4页
岩浆的液态分离(又称液相不混溶或熔离)作用在基性超基性岩及其有关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承认,但对中酸性岩浆来说,存不存在岩浆的液态分离作用?有没有普遍意义?它在中酸性岩浆的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又起到什么... 岩浆的液态分离(又称液相不混溶或熔离)作用在基性超基性岩及其有关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承认,但对中酸性岩浆来说,存不存在岩浆的液态分离作用?有没有普遍意义?它在中酸性岩浆的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已获得的岩石学、高温高压实验和岩浆包裹体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使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认识到:对于中酸性岩浆来说,在一定条件下所发生的岩浆熔离作用,也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岩浆分异作用,是造成中酸性岩浆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机制;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还是一种很重要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液态离作用 成矿作用过程 普遍意义 中酸性岩浆 基本特征 形成过程 黑云母花岗岩 岩浆分异作用 岩浆包裹体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扩散驱动的元素分异和同位素分馏:一种不容忽视的硅酸盐成分分异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翱飞 丁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热扩散在地质过程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回顾了热扩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总结了热扩散驱动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规律,并探讨了温度、硅酸盐组分、压力和氧逸度等因素对热扩散行为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稳定热梯度下... 热扩散在地质过程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回顾了热扩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总结了热扩散驱动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规律,并探讨了温度、硅酸盐组分、压力和氧逸度等因素对热扩散行为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稳定热梯度下的硅酸盐热扩散效应类似于结晶分异或AFC过程,可以造成轻、重同位素分别在高温端和低温端富集,而主、微量元素的扩散方向则取决于两端化学势的高低和熔体中的电价平衡。从基性岩浆到酸性岩浆,熔体聚合度增大,黏度增加,热扩散速率明显降低,成网元素的热扩散效应减弱,变网元素则反之;水、氟、氯和硫化氢等挥发组分能增加熔体的非桥氧比例,降低熔体聚合度,因而能显著增强硅酸盐熔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热扩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当前硅酸盐体系热扩散研究中存在的五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1)对不同硅酸盐体系的热扩散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全面;2)对微量元素的热扩散行为认识不足;3)硅酸盐体系热扩散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尺度还不够明确;4)热扩散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关键识别标志有待确立;5)硅酸盐体系热扩散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待建立。尽管硅酸盐体系热扩散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热扩散是地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成分分异机制。这种机制会造成岩浆房或岩浆通道中的元素分异和同位素分馏,可能对于一些成分分异的岩石和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梯度 Soret效应 元素扩散 同位素 岩浆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照华 刘翠 +2 位作者 李德东 杨宗锋 文思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15-1116,共2页
绝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都与岩浆活动有关,但这种关系尚未得到清晰的阐述,因而很难在成矿预测中得到利用。这表明,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其失败的原因。1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概述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立足... 绝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都与岩浆活动有关,但这种关系尚未得到清晰的阐述,因而很难在成矿预测中得到利用。这表明,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其失败的原因。1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概述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的立足点是成矿元素的亲流体(特别是高盐流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理论 岩浆热液 含矿流体 成矿作用 岩浆分异作用 岩浆活动 岩浆 成矿元素 成矿预测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